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995章

作者:疯神狂想

而这点地位,还是从神秘学中来的。

因为灭绝之后,古人不知道龙这种生物是什么了,所以慢慢的他的地位提升了。

后来又逐步完善,才能完全成为我们今天想象之中的、图画之中的和雕塑之中的形象。

而这种跟现代龙一样的龙,完善之后留下记载是在明朝。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龙者,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

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

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

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这时候的龙,不但长相定型,而且呼风唤雨、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纯粹神化了。

大家知道,最近三星堆公布了一批新的文物,其中就有大量的龙的形象。

这些艺术品是商周时期,关于龙的文化的强大补充。

但是有两点需要明白,第一,龙在上古时候是一种常见的动物。

所以在三星堆中出现龙,并不是三星堆从属于华夏文化的证据。

虽然很多人一直认为,三星堆是华夏众神的最后光芒。

第二,三星堆既然是商周时期的艺术,那么龙的形象就并不是作为图腾而出现的。

因为这时候,还没有出现龙图腾。

李金鲤在这座博物馆之中,设立的第一座展馆,就是龙庭。

既然叫龙庭,那自然收藏的都是龙。

所以,这里的龙,都是很有纪念意义的龙,而且是很多人都不了解的龙。

龙是华夏文明中古老的图腾,关于龙的传说多不胜数。

可古老的龙,古代的龙,很多人并不了解。

比如在兴隆洼文化,出土了最古老的龙。

也就是有了它出土只有,红山文化的玉猪龙,还有另外的三千多年前的所谓中华第一龙,就全都名不副实了。

兴隆洼文化距今大约一万年到七千年,与传说中大约一万年前的伏羲时代相当,比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更早。

这一点,比三星堆文化好要早。

这条龙的出现,意味着华夏文明在伏羲时代,就已经与内蒙、辽和HLJ一带有密切联系。

提起兴隆洼文化,很多人觉得陌生。

兴隆洼文化因为内蒙自治区赤峰AHQ宝国吐乡兴隆洼村得名,时间上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年代是前10000—前7000年。

兴隆洼文化出土了大约八千年前的石块堆塑龙,这是我国目前最早的龙形文物。

这条龙用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玄武岩自然石块堆摆而成,全长19.7米。

它整体造型昂首、张口、屈身、弓背,尾部若隐若现。

这条龙就是考古不断挖出的一套上古真龙,它最早出现于8000年前。

龙在中华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自古便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视龙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龙的形象,出现得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早。

商代的甲骨文中,便出现了“龙”字。

从字形来看,龙有蜿蜒细长的身子,有两只长角和大嘴巴。

我国最早的龙的形象,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在考古界又有哪些发现呢?这个全都不一定。

因为考古在不停进行,发掘在不时的给我们点惊喜。

比如1982年,辽省阜新查海村西南2.5公里的地方,考古专家发现了一处8000年前的先民遗址。

经过前后7次的发掘,共挖出原始房址55座,出土了一条近20米长的石块堆塑龙。

据考证,这才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龙形遗迹。

至于辽省赤峰红山文化遗址,那里距今才只有5000多年历史。

红山文化出土了多件玉器,其中就有一类造型奇特的C形龙和玉猪龙。

之后的是凌家滩玉龙,它的外形与红山文化玉猪龙相似。

这条龙也是首尾相接,在靠近尾部的地方同样有一小孔可穿绳。

玉龙以刻线表现龙鳞,头部依稀可见龙角凸起。

玉龙长径4.4厘米、短径3.9厘米、厚0.2厘米。

接下来是4000-3000年前,龙的形象。

西山临汾陶寺遗址,龙的形象描绘在一个泥质的陶盘上。

陶盘内壁绘有一条蜷曲的龙,口中含一穗状物。

2004年6月,南河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了一条绿松石龙形器,在当时轰动了考古界。

该龙形器被专家视为,中华民族龙文化最正统的根源。

这件绿松石龙形器,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

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整条龙长64.5厘米。

玉龙以三节青、白玉组成面部中脊和鼻梁,两侧眼眶轮廓明显,以圆饼形白玉为睛。

这种组合龙还有不少,比如北湖武市盘龙城遗址发现的龙,用金片和绿松石组合而成,在墓中被发现后,被整体取出。

关于龙的形象起源的问题,说法不一。

如闻一多先生提出龙的形象源于蛇,也有学者认为龙的形象源自鳄鱼,还有人认为龙是马、蜥蜴等多种动物的合体。

无论怎样,龙在8000年前便在我国形成,并不断发展至今。

当然,陈文哲建立的这家博物馆中,不可能藏着那条最早也最大的石雕龙。

但是,这里也藏着几件破碎的,看起来凄凄惨惨的石雕龙。

李金鲤让人做过全面鉴定,特别是碳十四年代鉴定,证明这几个破石块,确实出自公元前七千多年前。

最后才确认,这很可能是兴隆洼石块堆塑龙。

龙是华夏先民的图腾,华夏文明在远古时期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什么最古老的龙会出现在兴隆洼呢?

这几条龙出土于辽省,那里也属于兴隆洼文化。

关于龙最早的记载,是出现在《竹书纪年》。

书中记载,伏羲以龙纪官。

伏羲用龙设置了许多名号,其中就有黑龙氏。

黑属于北方,所以黑龙氏是管理北方的官员。

HLJ的黑龙,与黑龙氏能有所对应。

第1440章 龙虎俱在,铁证如山

关于HLJ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说法,HLJ以前叫白龙江,里面有条白龙。

这条白龙作恶多端,被一条黑龙打败。

从此白龙江就叫HLJ了,也许是伏羲派来的黑龙氏,赶走了当地的某个恶人,掌管了这里,所以就有了这个故事。

如果HLJ的来历与黑龙氏有关,就意味着伏羲时代,华夏与HLJ已经联系紧密。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龙形器还不是后世帝王的专属,可以更广泛地用于陪葬。

与兴隆洼文化遗址紧密相连的红山文化也发掘了不少龙形器,比如玉猪龙和c形龙。

兴隆洼遗址所在岗地高出附近地面约20米,东高西低,西南坡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为A区(考古编号);

东北坡至西坡一带是红山文化遗址为B区,A区、B区紧临相连。

龙文化在这一带有连续性地发展,可见龙文化对兴隆洼文化的重要性。

兴隆洼文化在一万多年就有了龙形器物,应该是因为中原华夏文化和东北兴隆洼文化已经有了交流。

所以说,不管是西面的古蜀文明、东面的黄河、长江文明、还是北面的HLJ文明,都是同源同宗。

虽然眼前的堆塑龙看着凄惨了一些,但是,这毕竟算是国内最早的龙。

再看红山文化的玉猪龙,这个就顺眼的多。

可惜,红山文化的玉猪龙,真的排不上号了。

这一点,不研究龙文化,还真不知道。

之前在刚刚得到玉猪龙的时候,陈文哲还认为它是中华第一龙呢!

现在看来,第一是不可能了,第二恐怕也不保。

转移了视线,陈文哲看向另外一条龙。

不得不说,有钱真好。

如果没有钱,这里的这些看着像是破烂的东西,它们能来到这里?

不要看这些是破烂,在懂行的人眼中,这些都是无价之宝。

比如这件,好似也是出自南河的一座古墓之中?

南河出土过一座6000年前古墓,当时也号称“中华第一龙”。

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号称或揭开龙存在的证据。

之前结合山海经,其实已经解释了,龙很可能在古代是一种普通的野兽。

它们能够崛起,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成为被人崇拜的图腾,完全是因为的数量急速变少。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