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982章

作者:疯神狂想

“看样子你胸有成竹啊?那我还真得好好看看。”

陈文哲一眼,就看透了张一杰的那点小心思。

他笑了笑,跟着众人向前走。

走到大厅尽头,两边是通向展厅的通道。

而正对着的影壁之上,挂着一幅五牛图。

这副五牛图实在是太出名了,仿品更是众多,可张一杰送的这一幅,还真是不简单。

虽然收藏的书画作品不多,但是鉴赏能力陈文哲还是有的。

《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

只不过,该作品现藏于神都故宫博物院。

所以,世人都知道,真品在故宫博物馆,那么仿制这么一幅作品,还有什么意思?

还真就十分有意思,因为这幅画中的五头牛,真的是画的太好了。

只要仿的足够好,价值肯定低不了。

此时陈文哲看着影壁上的五头牛,还真是感觉十分惊奇。

不是这副仿品仿的怎么样,而是因为这五头牛,怎么看都比像是仿品啊。

当然,这肯定是仿品,但是能仿的这么好,还真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五牛图》中的五头牛,从右至左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

一俯首吃草荆棵蹭痒,一翘首前仰缓步前行,一纵峙而鸣,一回首舐舌,一络首而立。

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外,没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看似简单,但是能够画出五头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牛,还真不简单。

所以,《五牛图》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

它是当值无愧的文化瑰宝,也是我国的“镇国之宝”。

《五牛图》的珍惜性体现在画作本身的稀缺性,这就是他的历史文化价值,因为它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

泛黄的纸本正是无声的诉说,我们试着联想出很多画面。

一卷画作在你手中缓缓展开,一头头形神各异的耕牛出现在眼前。

它们或行走、或回头、或直立、或仰头、或吃草,悠然自得,好不逍遥。

这副五牛图也是使用白麻纸制作,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在横卷上画了五条神态、性格、年龄各异的牛。

从右至左,首头为棕色老牛,描绘成一边咬着东西一边在杂木旁蹭痒痒的情状,意态悠闲;

次为黑白杂花牛,身躯壮大,翘首摇尾,步履稳健;

第三头为深赭色老牛,筋骨嶙峋,纵峙而鸣,白嘴皓眉,老态龙钟;

第四头为黄牛,躯体高大,峻角耸立,回首而顾;

第五头牛,络首而立,体态丰厚,凝神若有所思,双眼流琢出倔强的个性。

《五牛图》画卷上无作者名款,在拖尾的后纸上有赵孟睢⒖卓吮辍⑾钤辍⒑肜⒔鹋┑茸栽懊髦燎迨募姨饧恰�

只不过,在这后面,稍微远一点的位置,还有一方钤印。

“修复小组?”陈文哲奇怪的看着这方钤印。

“对,就是当年修复五牛图的专家组仿制的,怎么样?”张一杰得意了。

能够修复五牛图的专家组,能不能画好五牛图?

懂行的都知道,所以陈文哲自然也十分清楚这一点。

说到修复五牛图,就必然要提到五牛图的传世和回归。

五牛图历代以来就十分出名,毕竟是国内十大名画之一嘛!

所以,《清河书画舫》、《珊瑚网》、《郁氏书画题跋记》、《六研斋笔记》、《大观录》、《石渠宝笈续篇》等书均有著录。

《五牛图》的身份家世,当是清晰而明确的。

乾隆在画中的题诗是“一牛络首四牛间,弘景高情想象间;舐龁讵唯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

唐代初期,以牛、马为主要表现对象进行创作的画家逐渐多起来,到中晚唐达到高潮,不少画家专以画牛、马而著称于世。

在这里,就不得不说这幅画的作者。

韩滉(723~787年),字太冲,唐代长安人。

经历玄宗至德宗四代,是唐代宰相韩休的儿子。

在唐德宗时期历任宰相、两浙节度使等职,封晋国公。

他是一位拥护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擅画人物和畜兽,写牛、羊、驴等走兽神态生动,尤以画牛“曲尽其妙”。

他画的牛,姿态真切生动,具有一种浑厚朴实的风格。以绘田家风俗和牛羊著称。

《五牛图》相传为韩滉在出游时,目睹田间耕牛图景所画。

韩滉看到几头耕牛在低头食草,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逍遥自得。

远处又见一头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

有的回头舐舌,有的俯首寻草。

韩滉遂命随从取出纸笔,全神贯注地速写出一幅幅耕牛图景。

韩滉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终于绘出状貌各异的五头牛,并为这幅画取名为《五牛图》。

第1421章 稀世名笔,千古绝迹

有专家考证,韩滉的《五牛图》渗透着浓厚的个人情感,五牛寓指自己兄弟五人。

他们以任重、勤劳、温顺的牛的品性,表达爱同忠君的真情实感。

而史书中记载,韩滉就任宰相期间,非常注重农业的发展,他以牛为画题,也很可能是含有鼓励农耕之意。

《五牛图》中所绘五头神态各异的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

可贵的是,画面上没有背景衬托,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

如果不是对牛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牛的造型描绘有十足把握的话,是万不敢涉此绘画风险的。

勾勒牛的线条虽然简洁,但是画出的筋骨转折十分到位。

特别是牛口鼻处的绒毛,细致入微。

还有目光炯炯的眼神,体现了牛儿们温顺,而又倔强的性格。

在鼓励农耕的时代,以牛入画有着非常的含义。

画中的五头牛,从右至左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

一荆棵蹭痒,一翘首前仰,一纵峙而鸣,一回首舐舌,一络首而立。

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没有其他的背景,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在技巧的运用上,画家用粗壮有力的墨线勾勒牛的轮廓,表现出牛的强健、沉稳和行动迟缓。

尤其是对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须等部位的着意渲染,更凸显出牛有力劲健的筋骨和质感真实的皮毛。

画面在用色上也很有特点,深褐色、黄色、黑白,代表着最典型的牛的毛色。

虽然只用了两种颜色,却给人丰富多彩的感觉。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技法“点睛”,这是牵动全局的关键。

画家将牛眼适当夸大,着意刻画,使五牛瞳眸炯炯有神,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五牛皆目光炯炯,深邃传神,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画者着重刻画牛的眼睛,及其周围的皱纹。

他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

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

观者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的五牛。

此图作为手卷式组画,以牛为表现对象。

由于没有背景衬托,在构图型的安排上确实很费斟酌,要表现得非常具有特色,很不容易。

画家在构图处理上通过左右对称的形式,则较为很好地处理了这一问题。

他将中间一青牛画成正面形象,使青牛直接对向观众,视角独特,形成画面的中心。

两面各安排两牛,呈对称形状向左右两方延伸。

五头牛也可以相互紧密联系起来,五头牛既是单一的个体,相互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最后,由之构成了一个非常和谐的统一整体。

五头牛虽是平行排列于画面上,但通过它们的昂首、低头、回眸左右顾盼的动态特征,使画面不显得呆板。

它们于彼此呼应联络中,而见构图的微妙变化。

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构图呆板的问题,创构出了极为很好的手卷式,畜牛组画的构图样式。

《五牛图》打破了汉代只画牛侧面和平面的装饰性格局,生动地表现了牛的各种动态。

尤其是中间一头牛,正对观画者,角度独特。

由于画家准确画出了牛的透视关系,立体感强,因此也是形神毕具。

形神毕具、形象鲜明,只是能做到这些,就可以成为大师级作品,更何况还有其他种种?

所以,这绝对是一件大宗师级的作品,这也就怪不得它能够成为国内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这样的一幅名画,自然是很出名的,所以历代以来很多名人,都对它有着高度赞扬。

像是元代画家赵孟睿骸拔迮I衿诼洌∈烂室病!�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中也有详细记载。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