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960章

作者:疯神狂想

明末是乱世,隐藏财富是有钱人的共性。

不管是明末的巨商大贾,还是王公贵族,都在隐藏财富。

其中有富可敌国的王族,也有像是郑氏那么的海商。

另外就是一些地方性的地主,再就是商人。

这所有人,都在为保住自己的财富,而不停的动脑筋。

很显然,不管是天地会,还是黄惠楼,都对于自己面临的处境,有所预判。

所以,他们的财富,一般人还真找不到。

但是陈文哲却知道,那座船型古宅之中,应该是真的隐藏在五百箱珍宝。

这是天地会的经费,也是黄惠楼掌控的财富。

而这一切都隐藏在那座大宅之中,可那么多年没有被人发现,肯定是因为这座大宅的原因。

这座古宅的谜团实在是太多了,只要解不开这些谜团,就肯定不会有所发现。

古宅最大的谜团,还是它的船形结构。

为什么房主要把房子建成船的形状,而不是内地比较常见的四合院,这着实令人迷惑。

而且,在船屋和它的周围,又接连发现一连串神秘的符号和图案。

船屋中36个天井、72个地漏、108间房屋,似乎在向我们暗示着什么。

一百六七十多年的岁月沧桑,使老屋变得斑驳破损,但是在雕梁画栋之间,我们仍然能清楚地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

房子的屋梁是油漆过的,而窗格、门板、廊柱却没有油漆。

第1389章 虚幻象征物

在船屋建造前期,不惜工本地投入,却放弃了最后一道工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一个意外的发现,更是透露出船屋暗藏的玄机。

最主要的是这座大宅,对于天地会,或者说洪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在陈文哲已经知道,当年的天地会,在这座船型古宅附近地区,活动量可不小,自然也就十分需要大笔资金。

其实,想要了解这座船型古宅,也没什么难度。

因为陈文哲知道,黄氏宗祠外墙皮下,有着明显的线索。

到了现在,因为时间的关系,这条线索已经暴露。

也是因为这条线索,才让现代一些专家,知道这座古宅,可能跟天地会有所联系。

那是因为黄氏宗祠的墙皮突然脱落,砖墙上赫然出现了一排“明”字。

现在的专家也是由此推断,这座船屋或许与清代以反清复明为旗号的秘密帮会——天地会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

如果熟悉天地会,那么也一定会发现,房内屋饰也暗合天地会。

可以说,天地会是应运而生,他的兴起是因为天下大势,而在国内败亡,也是因为国家大势!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铁骑横扫中原。

当时的清政府,实行“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野蛮政策。

这让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抗清斗争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南方各省纷纷展开。

天地会,正是在这样烽火连天的动荡岁月中产生的。

在清朝268年的统治时期,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号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抗清斗争。

康熙中期以后,随着康乾盛世的到来,民族矛盾的缓解,清朝统治逐渐趋于稳固。

天地会的反清斗争,也不得不以秘密方式进行。

福寿膏战争后,天地会也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秘密结社。

对外称天地会,对内则称“洪门”。

因为金庸小说《鹿鼎记》中的描述,而更为它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那么在历史上,天地会与黎川这片土地,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在县档案馆的清代黎川县志上可以发现,从顺治年间开始,在黎川就开始存在着天地会的早期组织“百花英盟”的活动。

在清代,黎川称为新城,属建昌府所辖,府治设在邻近的南城县。

当年,官兵清剿百花英盟,由于大山阻隔,最快的路线是走水路。

但是从南城出发,沿抚河到洪门水库要一天,从洪门水库沿资福河到洲湖又要一天。

关山重重,水路迢迢,令官军鞭长莫及。

这里是号称闽西第一关的“杉关”,距离洲湖村东南12公里,自古就是从西江进入胡建的必经之路。

黎川洲湖船屋“黄氏宗祠”内的八箭向心舵窗,就与“天地会”有密切联系。

在洲湖村东北8公里的深山密林中,还完好地保留着一条已经废弃的古驿道。

今天看起来阴森幽静的石板路,在清代时却是商旅不绝,马拉肩挑的货物频繁往来于闽赣之间。

然而这两条官道极易被官府封闭,据洲湖村的老人讲,在紧邻船屋的后山,还有一个很隐秘的山洞。

据说可以直通胡建,但从没有人敢进去过。

在清代,西江胡建曾经是天地会活动最活跃的地区。

洲湖村虽然地处偏僻,但是由于它连通闽赣的特殊地理位置,极有可能被天地会所利用。

所以会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被推到前台,扮演了一个隐秘的角色,而文献资料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天地会一直受清廷追杀清剿,其创始时间、创始人物等重要情节,都密不示人。

所以,每个堂口,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各自为战的。

而这带来的恶果,现代人稍微想一想就知道,各自为战,自然是被各个击破!

这就不是财富能够消除的劣势,但是,对于当年天地会各个堂口隐藏剩下的财富,这就是优势了。

因为很难互通消息,就算是有的堂口别清廷端了,那么其他堂口的影响也很小。

通过这次意外收获,陈文哲还真是有点发现,最起码他知道了天地会的不少堂口、堂号。

特别是这座船型古屋,对于天地会来说,地位十分特殊,也十分重要。

这些隐秘,都关系着大笔财富,因为其内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名词:洪船!

洪船是什么?一艘船?如同诺亚方舟?还是其他什么特殊的东西?

一直以来,有人知道这两个字组成的词,但是却一直弄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

只不过,还是有人能推测出来,这洪船二字,应该不简单,也许就关系着天地会各个堂口的财富。

而这些财富,很可能一直隐藏在所谓的洪船之中。

可惜,以前谁也不知道洪船是一条什么船,因为就连当年的帮会成员也不知情。

可以说,天地会内部山堂林立,一度发展出小刀会、双刀会,三合会、三点会等十多种名目。

而在各堂口之间,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来管理会众和发布指令。

当然,为便于同会者互相识别,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切口,也就是通常说的暗号。

乾隆、嘉庆之际,开始把以往口耳相传的诗句、问答等暗语汇集成册。

这就是在天地会会员之间秘密流传的“会簿”,会簿中的暗语看似俚俗,文意却似通非通,外人看来如读天书。

当年天地会成员之间,全凭一本会簿进行联络和发展新的成员。

因此其内部秘密文件“会簿”,就成为研究天地会的重要文献。

在查阅天地会的“会簿”时,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发现。

虽然“洪船”在洪门秘史中频频出现,但是在此之前,所有的研究者仅仅把它看作,是天地会的一种虚幻象征物。

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切,居然都跟一座船型古屋有关。

当然,陈文哲知道的更多。

因为他知道那座古屋的特殊之处,比如明字、万字。

加上船型古屋的内部结构,一切结合起来,才能发现隐藏在这座船型古屋之中的五百箱珍宝。

可惜,就算是之后有人发现了船型古屋,好像也没有发现其他线索。

第1390章 地下三尺、佑吾子荫

天地会会簿中绘声绘色描述的“洪船”,居然就在洲湖村。

只有看到这座船型古屋,很多人才真正意识到,他们看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洪船”。

更为关键的是,会簿中有这样一段暗语。

“船用何料所造,上36,下72,合共108”。

联想到船屋中的36个天井、72个地漏、108间房屋。

它使很多人确信,这绝不是巧合,而是暗合了天地会早期的“水浒”崇拜。

随后,在县志中,还找到了天地会利用小乘佛教进行传播的记录。

那么洲湖村反复出现佛教中的万字符,会不会与此有关呢?

对于万字符,其实有一种很明显的说法。

由于天地会尊万云龙为始祖,在初期,天地会兄弟都称自己姓万。

就像僧人都姓释一样,所以万字在天地会中是具有特殊含义的一个字。

或许这就是万字符,作为天地会联络暗号的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经过仔细勘察,并对照天地会的会簿,有人推断,黄氏宗祠很可能是仿照天地会仁义堂的格局建造的。

当然,其中的玄机,是外人绝对无法看破的。

而就算是这样,还是有不少专家,根据船屋中的种种迹象,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