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955章

作者:疯神狂想

除了这些值钱之物,还有一些特别的,比如笔记本和一些军事、生活装备。

就因为他有回溯技能,所以这些看似普通的东西,却往往能带给他意外收获。

当时他就获得了,一大批军事地图什么的。

只不过因为国内的一些军事设施,就算内部藏着再多宝藏,陈文哲也没打算去挖,所以就没有特别关注。

这一次不同了,意外获得了满清宝藏的线索,反而让他有了重新整理发掘一下,鬼子在东北隐藏起来的一些地下设施。

其他不说,只是一条可以媲美马奇诺放线的地下工事,就足以让人震惊。

在我国境内,也同样有着一条如同法兰西马奇诺防线一样的地下工事。

这一点,可能就很少有人知道。

当然,这座地下工事,就算没有意外收获,陈文哲也知道。

因为在小鬼子投降的那一年,就被人发现了。

那是在1945年,在日军侵华战争行将结束前的最后一战即将打响之前,一位东北的老猎户进入深山发现的。

当时他和往常一样进行打猎,然而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他追着猎物行进的路线似乎更加僻静,更加深入。

忽然,他看见了几具日军的尸体。

而越往前,甚至发现了越多。

他循着踪迹往前,竟然发现了一个地下要塞的通风孔。

他自知此事非同小可,赶紧脱身,向驻扎在当地的苏军报告了此事。

这个地下要塞,就是被关东军为了防御远东苏军的进攻,在我国东北的与苏联边境建成的长达一千公里的要塞群。

各个要塞之间互相支援、互相支持。

修建这座要塞,总共耗时11年,共建成17个要塞。

鬼子当时骄傲地称其为:“东方马奇诺防线”。

而这个猎户无意发现的日军地下部队,曾经征用了320万劳工修建,后被苏联摧毁。

为什么说是“东方马奇诺防线”呢?因为修建的地下工事,真的很变态。

二战之前,法兰西人为了抵御德意志铁骑正面入侵,避免像一战那样发生大面积伤亡,于是耗费50亿法郎巨资,于法兰西东北部的法德边境,建造了一条长达390万公里的永备防线。

这条防线在世界战争史上赫赫有名,以当时法兰西陆军部长马奇诺的姓氏为名,称为“马奇诺防线”。

这条防线以火力完备,纵深极宽。

防线内部指挥部、发电站、炮台、甚至医院、食堂、宿舍一应俱全。

它一度被认为,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防线”。

在当时这种思想背景和技术背景之下,关东军计划在中苏边境,也想建造一个永久性防御工事。

这是一座比原版的“马奇诺防线”还要大规模的防御性永备工事,扼守住远东苏军进入我国东北腹地的要道。

然而原版的“马奇诺防线”,在六周之内即因被德军攻破而失效。

而在苏军大量倾注的炮火和精准的打击之下,这条被日军视为天堑的永备性要塞防线,仅仅在二十四天内即被攻破摧毁。

就是因为被摧毁了,所以才更有发掘的价值。

如果没有目的的随意寻找,肯定不会太容易有所收获。

这也就是陈文哲,可以通过回溯,发现一些遗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的宝藏。

要不然,就在这座报废的地下要塞之中,很难有所发现。

毕竟这条防线,修建的实在是太复杂了。

它那么容易被摧毁,可不意味着这座地下永备公式简单。

要知道,这是一条在中蒙、中苏边境,修建的一条长达1000公里的大型军事要塞型防线。

这个要塞群即是防御工事,亦是对俄作战的支点。

要塞群依山而建,易守难攻。

这是为了保护关东军在华的利益,将东三省作为他们实施侵略的根据地,而建造的。

除了这条防线,鬼子们还在东北建设了几座飞机、大型机车制造厂。

第1382章 东宁要塞

当年那条东方马奇诺防线,如果真的起到了好的积极的作用,那么历史也许就要重新书写。

因为有了完美的保护,鬼子们就可以利用东三省的丰富资源,为他们源源不断提供制造大量军备物资的原料。

东北发达的铁路网,令他们可以及时将这些物资,运送往他们的作战前线。

无论如何,他们需要保住在东三省的控制权。

而另一方面,关东军需要以此为支点,建立北进的大后方根据地,形成完美的工业、农业闭环。

而有了工农业的支持,也许他们就不用急着发动东南亚攻势,也许就不会急着偷袭珍珠港。

要是没有面临直接打击,也许丑国还能等一等,等到更有利的时机,才会参战。

当然,这些都是也许,因为那条一千多公里的防线,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

要塞群互相支援形成犄角之势,排布紧密,火力网密集,具有极佳的对地作战的优势。

但是,这一切好像收到了诅咒,只是短短的二十多天,就被攻破。

原版马奇诺防线390公里的防御距离,这条所谓的“东方马奇诺”防线的防御距离,达到了一千多公里。

而第三期工程,却是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仍未完成。

规模如此宏大的工事,需要的劳工数量达到惊人的数百万,而这些劳工,大多是俘获来的我国百姓。

为了保密,这些受到奴役的百姓,通常来源于华北地区,少数来自朝鲜、俄国的战俘。

油罐车一批批的将他们,运送进这片不为人知的深山,却不见将他们送出的车辆。

三百二十万人的诅咒,应该让鬼子什么也干不成。

所以,就算这些要塞群,防御力极强,他们最后还是失败了。

而在这些失败当中,陈文哲也看到了一些掩埋在地下的财富。

这些财富是搜刮的我国的民脂民膏,自然属于我们。

其他陈文哲还不能确定,他能确定的就是一处比较出名的要塞。

那就是东宁要塞,这一段工事,也属于一千多公里防线的一部分。

这是由关东军在深山修筑,共有30多处地面炮塔、地下设施连接而成。

要塞墙壁水泥厚达3米,能抵御30cm以上炮弹,和10吨重型炸弹的炮轰。

地下要塞距离地面达10~50米,相当隐蔽,难以深入作战。

并且要塞群之间各自相同相连,防御力之强堪称世界罕见。

并且地形上日军拥有极大优势,易守难攻,苏军此战伤亡重大。

面对伤亡惨重的军队,苏联红军的怒火被激起。

他们集中两个师和1669门大炮的火力,一齐向要塞倾泻。

猛烈的炮火,轰击整整持续了10个小时。

山林燃起熊熊大火,东宁要塞的地面阵地终于被摧毁。

日军只能转移到要塞的地下设施中,从暗堡、射击孔向苏军进行攻击。

苏军向地下要塞的出入口、通风孔等通道倒入大量汽油和炸药,消灭日军1000多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然而之前大规模炮火的攻击,已经使得日军的通讯设施被炸毁,通讯几乎中断。

因此日军从仅存的一台收音机里,只听见天皇下令全体日军将士,决一死战,宁为“玉碎”。

而后这台收音机也被炮火炸毁,他们并不知道当天中午,霓虹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也不知道他们是要塞群中最后的军队。

“东方马奇诺”,因此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战场。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最后的防御工事,肯定堆积这最多的物资,里面就有大批来不及运走的财富。

而这一切,最终被苏联红军埋在了里面。

1945年8月17日,苏军想方设法,将无条件投降诏书文件,送到日军手中。

可送信的官员还未到达要塞,就被日军敢死队员开枪射杀。

要塞783大队的指挥官齐木和军官们,一致认为这是敌人的阴谋。

苏军决定采取围攻加炮火攻击的形式,迫使日军投降。

要塞的防御性之强,还是让苏军无法通过密集的火力网,进入要塞内部,歼灭日军。

战况一时有些胶着,苏军甚至被日军敢死队摧毁了一个火炮阵地。

1945年8月26日清晨,关东军第三司令部已被苏军占领。

原后勤参谋河野贞夫中佐被俘,后被苏军带到东宁要塞群中的胜洪山要塞,对负隅顽抗的日军进行劝降。

这时苏军已经有些失去了耐心,假如河野的劝降没有效果,他们就要不计一切代价,使用武力突破要塞。

收到投降书的齐木绝望了,他终于同意投降。

只不过,他们肯定不会老老实实的投降。

当时一些秘密资料被焚毁,一些中药物资被藏起来,通道被炸毁。

困守要塞的日军,最丧心病狂的是秘密将仅存的30多名我国劳工处死。

之后又怕妇女儿童受辱,残忍地采取了“家属自绝”的手段。

亲历了战役的老兵莫尔代科夫讲述道:“那天中午,日军783大队残余的900名官兵,打着白旗从要塞中走出,举起双手投降,后面跟着伤病,最后面抬着将近上百具尸体……”

至此,“东方马奇诺”防线全面破防,成了霓虹狼子野心全面破产的最后见证。

为什么一条号称“不可逾越的防线”的战略作用如此有限?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