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943章

作者:疯神狂想

即图案下方斜向地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谓水脚,代表深海,水脚上装饰有波涛翻卷的海浪。

水中挺立一山石,寓意福山寿海,也有山河一统,天下归一之含义。

若进一步与璧的天圆外观两相连结,则适巧组成海天捧日之形。

璧呈正圆形,四周起立边,双面满饰八组浅浮雕仿古兽面纹。

整体线条流畅,刀工劲挺,突出兽面之凛然威仪。

仔细看又带有图腾崇拜的神秘色彩,具有浓厚的上古遗风。

而这面圭壁之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其实还是其上的兽面纹。

兽面纹,又称饕餮纹,最早出现于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

兽面纹是我国传统纹饰中的一种,盛行于史前、商代和西周初期。

突出动物面部的抽象化图像,无角、躯干和尾,形态狰狞凶猛。

《吕氏春秋·先识》篇云:周鼎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三代时期,饕餮纹常出现在青铜器上,尤以鼎为多。

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

还有的像鸟、像凤、像人。

饕餮纹其名并非自古而有,而是随着金石学兴起,由宋人定名。

如吕大临《考古图》记癸鼎说:中有兽面,盖饕餮之象。

从西周以降,这种纹饰的神秘色彩逐渐减退,至宋元明清时期逐渐演化为仿古器物纹饰。

到了清代,又有不同。

清代自皇太极立国,传至乾隆,已历五代。

此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事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文化艺术领域中创新之举时有出现。

此时考据、仿古之风亦为盛行。

清高宗本人,也就是乾隆皇帝,是这一时期文化艺术活动的参与者、推动者。

他扶植了创新之举,又提倡对经典的考据、器物的仿古。

清代中期的仿古玉器,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乾隆帝认为,古典器物朴素、精纯、高雅、有意涵。

传承华夏古代文人追古思幽的清趣传统,其审美心理具有浓重的求师述古风倾向。

在其诗文中常抒发类似情怀:和阗玉来伙,巧制颇纷如。渐欲引之古,庶其返以初。

这是咏和阗玉夔首匜,乾隆丙申年乾隆四十一年,御制诗集,四集,三十四卷中的记载;

不用说和阗玉夔首匜,除此之外,相关的宝物还有不少,比如白玉里刻《咏和阗玉夔首匜》御制诗浮雕夔龙匜盖。

而真正的仿古器中的好东西,除了和阗玉夔首匜,还有像是圭壁、白玉镂雕夔龙纹「长宜子孙」壁等重宝。

乾隆一朝,御制玉雕多不胜数。

这件白玉镂雕夔龙纹「长宜子孙」壁,精雕细琢,以古代礼器玉器做底本。

据汉时仪礼诸篇,古人以玉璧礼天。

这件重器虽不为礼、仪而制,但玉璧象天,至清乾隆年间,仍为权利的象征,乃彰显天子鉴古思远的重器。

像是这样的重器,乾隆时期并不少见,但是留到现在,还能让普通人见到的很少,就算是在博物馆之中,普通人也很难看到。

而描写这种重宝的诗句,也是很多的,比如:不教俗手为新样,玩物仍存师古情。

这是咏和阗玉龙尾觥的诗句,出自乾隆壬寅年,乾隆四十七年御制诗集四集九十二卷。

像是一件清乾隆御题诗白玉仿古龙尾觥,尺寸长17厘米,估价:RMB300万-500万,成交价RMB517.50万,成交于一六年。

这就是乾隆仿古玉的价格,爱玩玉的人,一定都知道“乾隆工”这个说法。

乾隆工,顾名思义就是乾隆时期玉器的工艺,为什么没有康熙工,慈禧工,只有乾隆工呢?

因为乾隆时期玉器的工艺,是中国玉雕史上的一座巅峰。因用料考究,精雕细琢,不惜工本,极富有时代特色而成为一种固定名词的称谓——“乾隆工”。

乾隆工牛到什么地步呢?首先是工好。

乾隆嗜玉成癖,他在位60年,古玩玉器充斥宫廷。

其陈设、衣着、用具、供器及玩物无不用玉、宝石和金银来制作或装饰。

乾隆元年,宫中建如意馆,它是以制作玉器为主的宫廷各行手工业作坊,乾隆亲自监制。

那么工好在哪里?像陈文哲此时手边的清乾隆碧玉雕饕餮纹凤衔活环耳盖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乾隆工”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已经做到了尽善尽美。

乾隆还把当时江南制玉好手调往宫中如意馆,并要求宫廷画家绘制图样,日夜赶制玉器。

故而当时的玉器不但工好,而且还具有艺术性。

这样的玉器,陈文哲眼前就有一件,这是一件清乾隆青白玉御题诗罗汉山子。

除了工艺,还有技巧,像是这件清乾隆青玉留皮御题诗青峰红树图山子。

它就体现了乾隆工的工巧,就体现在精细、多层次、薄而巧三方面。

精细是指玉器上所有的线条流畅分明,刀法一脉贯穿有力,没有任何不连续的刀工。

多层次是指对于浅浮雕,所有凸起的弧面都圆润光滑,没有扎手感,每个细部,一层层顺着玉石肌理向内刻,层次分明。

薄而巧是指将玉材处理得薄如纸,使得上面雕刻的纹饰可以透光而视,清晰可见。

巧则是指擅长度量玉材,表现其最好的一面,正所谓物尽其用。

像是之前说的那件御题诗白玉仿古龙尾觥,就也雕刻的十分巧妙。

第1365章 三六九等

除工艺好,雕工巧妙之外,乾隆工的好,还表现在料好之上。

乾隆要求制作玉器的料,一定要是好料。

乾隆二十五年疆省开始贡玉,每年春秋两贡就达两千公斤。

如遇特殊情况,还要派专差采玉。

单单是乾隆四十一年,从XJ运大玉六块,计两万余斤。

可见乾隆时期,对和田玉的需求有多大。

就像放在一边的那只白玉羊,这样的玉器,之前陈文哲发现了一件元代的玉羊。

不过那是一件黄玉的玉羊,而这一件是白玉卧羊。

这件白玉卧羊不止是品质好,制作完成之后,抛光也做的很好。

这是典型乾隆工的抛光,这种抛光也是非常讲究的。

从粗砂到细砂,再用装有麦麸的布袋用手一点点揉玉器,都十分浪费人力。

但不能否认的是,这样的慢工出细活,却能把玉质内在的亮揉出来,从而表现出玉质的润度。

除了那件玉羊,还有一件白玉雕福寿双全万代如意,这一件就不止是料子好,抛光也做的格外的好。

当然,除了这些外在的手艺很好之外,乾龙工的玉器,还有内含,也就是寓意好。

就那陈文哲眼前的这一大堆玉器来说,除了康熙的玉器,剩下的差不多都是乾隆的。

以大块好料的玉石雕刻的仿古器,除了料好,工好,抛光好之外,还有一项常被我们忽视的,就是意头好。

把好彩头和吉兆象征,尽心尽致地表现在玉器雕刻上,这在清代乾隆时期的玉器上极为普遍。

玉器上的纹饰可谓言必有意,意必吉祥。

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无一不祈盼自己能够健康长寿、幸福吉祥。

因而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特别是乾隆工的玉器中,工匠们运用不同的工艺方式表达了平安喜乐,国富民强的意愿。

其中的代表作很多,像是白玉《御制题携琴访友图》山子,这是一件大型的摆件,取材绘画作品《携琴访友图》。

乾隆朝宫廷玉器在玉山子之上,表现的工艺更好,比如薄胎,嵌丝。

在仿古玉和金玉结合等类别上,也很有成就。

其他诸如人物、动物、插牌、烟壶、首饰等造型工艺,都在历史上达到最高水平。

所制作的玉器,只要乾隆赏识的看中的,不是题款就是赋诗。

所以,这一批乾隆工的玉器,也都是其中的精品。

陈文哲一件件的摆弄,主要是想要看看,这些玉器是不是都是精品。

精品当然是精品,但是,精品之中,也可以根据工艺不同,器型不同,分出个三六九等。

先说器型,也就是耗费的料子多少。

这种玉器,不用说都是十分贵重之物。

像是白玉雕牡丹四花钮盖炉、白玉龙纹双耳炉、御题诗白玉仿汉龙尾觥、白玉雕凤首水滴、白玉云龙钮“自强不息”玺、白玉交龙钮“八徴耄念之宝”,这些都是精品白玉作品。

特别是其中的盖炉和两件玉玺,虽然不是国玺,但是这种普通印玺,属于乾隆的,也已经十分珍贵。

看到这么两块玉玺,倒是让陈文哲有点怀疑,他不是无意之中弄到了一块圆明园运宝船的残骸?

毕竟像是玉玺这样的东西,如果没有特殊时间,谁能从皇宫之中带出来?

这些只是猜想,等以后他会证实。

此时见到那么多工艺精湛的玉雕作品,陈文哲自然是见猎心喜。

所以,他一件件的仔细把玩这些玉器,顺便给它们做个鉴定。

除了最珍贵的一批玉器,其他的白玉作品还有不少。

比如白玉岁寒三友提梁壶、白玉雕荷叶笔筒、白玉雕福寿纹插屏、白玉雕瑞兽尊、白玉雕五福捧寿纹洗、白玉甪端一对、白玉婴戏图插屏、白玉雕喜庆富贵纹水注等等。

像是白玉作品,是其中的主力,数量最多。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