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931章

作者:疯神狂想

一堆堆的瓷盒堆积在一起,看着还是很喜人的。

原来国内这种出水的海捞瓷很少,以后就不一样了。

“老板,这一批瓷器年代最久远,是不是也最珍贵?”

等出水的瓷器变得稀少,人员和设备开始回归之时,高启静已经闲了下来。

“忙完了?”陈文哲放下手中的一只镜盒,笑着道。

之所以关注这只镜盒,因为他在当年这艘商船之上,也应该是精品。

这是一只磁州窑白地黑花莲纹瓷镜盒,它是明代磁州窑的代表瓷器,而且是白釉黑花瓷。

它高12.2,口径21.5,底径8.5厘米。

这应该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件有明确功能而且有文字的瓷器镜盒。

大批瓷器出水,各种稀奇古怪的瓷器,都出现了,这让陈文哲十分欣喜。

“暴力打捞,速度自然很快,我们已经连沉船的破烂甲板,都打捞上来了,现在已经开始快速返航,等进入我国海域,就安全了。”高启静得意的道。

陈文哲点了点头,他倒是不太担心安全问题。

他们已经在这里驻留了半年以上,国内早就有人关注。

所以南海那边的舰队,自然也会不时的过来晃悠一下。

别国需要航行自由,我国为什么不行?

我们也需要啊,所以这边我们也有航行自由。

这才是陈文哲在这里明抢,都没有几个国家敢吱声的重要原因。

所以,这一次海捞瓷,带回国内之后,他肯定不能独吞。

再说,数量也太大了,就算卖出大部分,他的展览馆也放不下。

更何况,这些海捞瓷都是需要处理的,现在运回国内的大批瓷器,都需要大量人手来保护、修复。

陈文哲就算再有钱,也找不了多少人帮着干活。

这一方面,最专业的还是国家。

既然他自己干不了多少活,那还不如放出一部分去。

分享,才能双赢,要不然只占便宜不吃亏,以后谁还会出头帮他?

陈文哲可不是只吃不拉的貔貅,他懂得分享。

而这样才是双赢,到时候他只要隐身在幕后就可以了。

“这是什么东西?”

对于安全问题,高启静更是不担心,因为他们附近正有一艘大船护航呢!

现在高启静最关心的还是这次的收获,因为这关系到他们半年多的奖金。

“这是一只盖盒,放镜子用的,算是一件珍贵的古董,但不是这一批瓷器当中最珍贵的。”

“放镜子用的?对了,我们还打捞上来了一些玻璃镜子,不会就是放在这些盒子之中的吧?”高启静一脸奇怪的道。

“啊?真找到玻璃镜子了?我还以为装载的是铜镜,可惜了。”

说着,陈文哲笑了起来,玻璃镜子在古代可不是凡物,甚至可以说是最顶级的奢侈品。

现代人肯定更看重镜盒,而古代人却更珍惜玻璃镜子。

这是不是一个另类的买椟还珠?现代人就是要瓷质镜盒,而不要内部的珍珠。

看着手中的镜盒,陈文哲感觉他磁州窑的烧制工艺,也应该学圆满了。

这真是一件精品瓷器,这件镜盒整体纹饰是黑地百花纹饰,镜盒顶部写着镜盒两个汉字,明确了这件瓷器的功能。

内部是刷着黑地,工艺考究,可见对这件瓷器的重视。

至于玻璃镜子,出现在明代中晚期,但是一般的人用不起玻璃镜子,还是以铜镜为主。

即使到了清代,玻璃逐渐在我国普及,但是只有达官贵人、宫廷才能用得起玻璃镜子,民间几乎没有使用玻璃镜子的。

所以,陈文哲原来认为,大批量的镜盒,应该是装铜镜的。

“嗯,我想起来了,还有一些黑漆漆的圆形之物,当时我们看不出是什么的东西,但是因为是金属,所以就打捞上来了,现在想来,应该就是铜镜。”

看着一脸恍然大悟的高启静,陈文哲有点无语。

铜镜受到海水腐蚀,自然很难看,但是,也不至于认不出来吧?

很快,一大堆破烂,就呈现在陈文哲眼前。

怪不得高启静看不上,如果不是懂行的,谁都看不上。

可陈文哲一看,就知道,这些都是跟镜盒配套的铜镜。

这些铜镜都是标准的国内造,因为特征很明显,都是圆方的居多,而且比较小巧,跟着镜盒的尺寸相当;

这些铜镜都有着明清时期的典型特征,还有,在明清时期就有收藏古代铜镜的习惯。

这里的这些铜镜之中,可能也有着一只精品。

也只有明清时期,达官贵人收藏的古代铜镜,而且比较珍惜,才会定制了一个磁州窑镜盒。

还有那黑底白花的瓷器镜盒,是磁州窑瓷器的特征。

至于那些玻璃镜子,陈文哲也顺便看了几眼,他发现,这些玻璃镜子也不寻常。

明清时期玻璃镜子多是把镜,就是带把的镜子。

因为明清事情玻璃镜子,从外国引进的舶来品,不像今天人能用的起大的玻璃镜子,所以价格肯定昂贵,都是小玻璃镜子。

“咦?这一面镜子还不错。”

一边清理镜面的污物,一边把一大堆镜子摆放整齐。

第1348章 蓝透明珐琅描金喜字把镜

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铜镜,又称青铜镜。

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铜器发明以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

《尚书》《国语》《庄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过古人“鉴于水”。

《说文·金部》释“鉴”为“盆”,因此可以说盛水的盆(鉴),就是最早的镜子。

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开始了使用铜和锡或银铅等制作铜镜的历史。

铜镜一般制成圆形或方形,其背面铸铭文饰图案,并陪钮以穿系,正面则以铅锡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

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小型铜镜,造型、装饰均较原始,应是目前考古资料中所知最早的一面铜镜。

商、西周和春秋时的铜镜,都有零星发现,战国始盛行,产量大增。

到汉代,由于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加之西汉中叶后经济飞速繁荣,铜镜制作产生了质的飞跃。

所制铜镜工艺精良,质地厚重,镜背铭文、图案丰富多样。

后经唐宋时代两次发展高峰,到明清时期,随着近代玻璃的诞生,铜镜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这一次发现的肯定是明清时期的铜镜,算是铜镜最后存在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的铜镜,制作更见衰势,除传统式样外,双鱼纹、双龙纹、人物故事如柳毅传书等是较新颖的式样。

但这时的铜镜制作粗糙,较多的只有纪年铭文而无纹饰。

在这一时期,特别是明代,仿造汉镜和唐镜的风气很盛。

所仿铜镜,多数是汉代的六博纹镜和唐代的瑞兽葡萄镜。

仿制铜镜一般形体较小,纹饰模糊不清,已无汉、唐铜镜的昔日风采。

当然,各个时代仿镜的类型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镜子,不同时代仿制也有侧重点。

而到了明清时期,可以说它们需要仿制的古代铜镜,就很多了,甚至之前的各个朝代的镜子,他们都仿!

比如仿汉代,仿唐代,仿近代的铜镜等等。

所以,明清及民国时期的仿镜众多,仿古风气极盛,宫廷民间均仿,各个时期的镜子都仿。

此时陈文哲眼前的一大堆镜子,就绝大部分是仿制的铜镜。

比如仿战国时期的日光镜、昭明镜、规矩镜、盘龙镜、龙虎镜、双凤镜、画像镜、蟠螭镜。

仿唐镜中的海兽葡萄镜、花鸟镜、弯兽镜。

仿宋金的人物故事镜、湖州镜、双鱼镜、铭文镜。

从以上各个时代仿镜的类型看,汉代的日光、昭明等铭文镜、规矩镜、画像镜、龙虎镜。

唐代的海兽葡萄镜、瑞兽镜、花鸟镜。

宋代的湖州镜、八卦镜等,全都是后世仿制的重要镜类。

其中汉代的日光、昭明镜几乎历代都仿。

不同的时代铜镜具有不同的特点,都会受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习俗的影响。

一般认为仿镜,虽然具有真镜的特点,但毕竟不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必然或多或少地显露出,仿镜所处时代的某些特征。

所以说,明代的铜镜虽然都是仿古境,但是它种类多啊!

遇到了这样的铜镜,陈文哲自然要好好看看,因为铜镜这种古玩,陈文哲还是第一次得到。

只不过,相比铜镜,在明代晚期,很显然是玻璃镜子更加珍贵。

再说,沉船之中的镜子,肯定是玻璃镜子数量更少,因为它更加容易破碎。

就因为玻璃制品更容易破碎,所以陈文哲就轻拿轻放,比较小心。

等所有玻璃镜子,全部分离出来,此时摆放在他面前的,就是一面最特殊的玻璃镜子。

查看了一会儿,陈文哲发现这面镜子可不普通,因为他在其上看到了描金。

仔细清理了一下,发现还是珐琅描金!

这是一面蓝透明珐琅描金喜字把镜,应该是明代的造物,这可十分少见。

明代之时,玻璃镜子十分少见,更不要说,这还使用了珐琅描金工艺。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