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908章

作者:疯神狂想

因为他曾经听到过一些消息,说华夏人喜欢瓷器,并且开始高价收购。

当天,他穿上潜水装备下海查看,发现有一艘古代沉船半掩在淤泥之中。

他捞上来更多的瓷器,并把消息散布出去。

很快,附近岛上的渔民们,全都加入到了打捞古代财宝的行列中。

这一片海域十分混乱,可以说是出在好几个国家的实际控制区。

听到消息,特别是听到沉船的消息,很多人都心动了。

不止是渔民,还有一些二道贩子。

他们来到这里,很快就有所收获。

二道贩子一般都是收购渔民们的货品,当然,如果有本事、有资源的,也可以亲自下水。

相比其他宝船,这一艘船运载的瓷器不算多,但是也不少,而且都是青花瓷器。

很快,这里就出水了上万件青花瓷,只不过品相都不太好就是了。

毕竟在海水之中带了两三百年,海洋生物沾粘的十分厉害。

就算是这样,一些堆叠在一起的青花瓷,也卖上了高价。

最终,这里的事情,惊动了印泥海警。

他们开着小型军舰,直接占据了这片海域,并且要求禁制盗捞行为。

不过如此快速的反应,这也只能算作亡羊补牢之举。

沉船上的康熙年间青花瓷器,已被大规模盗捞达一个星期之久。

据事后估计,文物至少损失了50%,即16000件左右。

后来的事情,就更令人感觉遗憾。

因为之后几天,好几个国家的执法人员全部跑了过来。

他们互相争抢,最终却因为没有拿到的几件文物,并且发现这船上的东西不够好,就把这条沉船直接扔在了水下。

看到这里,陈文哲笑了起来。

没文化,真可怕,就连一国政府,居然也会因为这条沉船看着没价值,就直接不管了。

那么多人下水盗捞,谁都是选择好看的瓷器,有价值的瓷器打捞。

这样一来,都认为其他地方,被搜搜刮一空。

他们都是寻找显而易见的瓷器,反而把掩埋在泥沙之中的瓷器,留在了这里。

其实这样的事情,应该才算是正常的。

陈文哲通过回溯,能够看到,在这里打捞沉船的队伍,最多的第一次,也不过是由7人组成的水下考古小队。

他们乘坐的是一条小渔船,到达了附近岛屿安营扎寨,之后称作小舢板过来下水打捞。

之后很快,在不远处那座荒凉的小岛上,就挤了七八条船,聚集了50多人。

第1314章 全民皆捞

什么时候,也不能高估了盗墓贼的专业性。

当然,他们也有做的比较好的,比如,现在在海上,那些盗墓贼比较专业的是,他们的每艘船上都有潜水设备。

出海不远,就是沉船所在地。

在这片沉船水域,陈文哲看到最多的一天,居然有25艘渔船狼奔豕突,左右盘旋,忙来忙去。

当时的场面十分混乱,混乱的得如同一场海战。

渔船上都有潜水设备,海面上漂着用于定位的浮标。

可以说只要是过来的渔船,已经是“全民皆捞”。

这些人中有的来自专业打捞公司,另外一些人则是“票友”性质的旅游潜水教练。

甚至还包括了几个在渔场里,捞鲍鱼和海参为生的捞海仔。

由于成本不菲,渔民们各自结成了暂时性的“夺宝股份公司”。

由多位渔民以股份制形式负担盗捞成本,并按比例瓜分所得。

在风气最盛的两天,往日宁静的小岛,宛如传说中的黄金岛。

盗捞者们精神亢奋,各式渔船穿梭往来,日夜不停。

文物开始大规模地打捞出水,损坏丢弃不计其数。

不时有文物贩子上岛,以数百至1000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瓷器。

在前些年,“国内东北三道岗”元代沉船的发掘过程中,也曾发生类似情况。

不过,当时在有关部门的查禁之下,渔民的盗捞行为很快就被遏止。

这一次却大大不同,资讯传播的发达,和民间文物市场的畅通,使得当地渔民对于自己将会收获什么一清二楚。

没办法,只能说是时代不同了。

要知道在几十年前,一些老渔民打捞上水下瓷器,都是直接仍会海中的。

现在都是为了利益,只要有钱赚,什么事情不能干?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条船之所以还能留下一些东西,不能不说当地好几个国家的执法部门。

他们虽然抢到了大头,但是,也为这条沉船做了一点贡献。

最起码有了他们的出现,已经避免了很多起人员伤亡。

在这种盗捞宝船的过程当中,特别是在夜晚,因供氧设备出现故障,潜水员深夜溺毙的案例比比皆是。

这些潜水员,大多使用危险的气泵供氧设备,以延长在水下的停留时间。

这种方法之古老,与1848年人类第一次进行水下考古时别无二致。

那时为了搜寻瑞士湖中的居民遗址,洛桑博物馆的馆长在小船上,用手动压缩机为潜水员输送空气。

而那些渔民,有什么好装备?

有一些人,其装备甚至还不如一两百年前的古人呢!

水下沉船海域,不仅出现了明抢暗偷、黑吃黑、非法武装盗抢的恶性事件,更有甚者,出现一国渔船集资参与盗捞的现象。

这种混乱,等到被各国执法船只控制了沉船水域,盗捞者的潜水员被撵走了,才停下来。

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国家执法人员打捞结束,这水下的沉船,能够看得见的地方,就变得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了。

后来这里又被人利用,当做了假宝船,用来骗人。

当然,期间顺便放上一些瓷器,伪造海捞瓷。

现在发现那些康熙青花大盘的队员,也是幸运,他们没有进入沉船,甚至没有在沉船附近搜索。

毕竟打捞沉船这样的事情,他们也不是第一次做,已经很有经验。

他们下水之后,没有第一时间上船,而是在周围测算、绘图。

之后,才会根据计算,专门寻找周围泥沙厚实的地方挖掘,没想到,还真有发现。

“老板,这些瓷器都是藏在一只只大木箱之中保存下来的,这些大箱子都埋在一处海沟之下的泥沙之中。”

“我这边是从一片珊瑚礁下发现的,这里的珊瑚礁十分分散,在一些珊瑚礁的间隔之中,有些是被泥沙填埋的,我一挖,就发现了一只大箱子。”

“情况都差不多,那条船半倾覆,船舱破碎,应该有不少货物被甩出了船舱。”

“不要废话了,既然有发现,那就全员下水,要知道这片海域周围到处是渔场,很容易被人发现。”

其实高启静不说,所有人也都明白,他们的行动,保密不了两天。

现在既然有发现,高启静就当机立断,让人再次下水。

水下打捞,或者说是水下考古,可不简单。

首先水面上要留下的浮标,那些队员顺着浮标,直接潜到了沉船附近。

确定GPS位置,进行了第一次水下摄影。

进行初步水下调查,并开始统计瓷器数量。

当然,这里的水下,看到的都是碎瓷片,想要找到一只完整器,并不容易。

再说,水下遗址发掘与田野遗址发掘,在本质上并无不同。

刚开始的最初一段时间,肯定是用来寻宝。

也就是用于调查,即定位、测量、照相和摄像等等。

下水之后,来到沉船边上,首先用一个铁耙子,勾在沉船的船舷上。

之后用带下来的铅坠浮标,然后按照安全规则,顺着浮标下的入水绳成对下水。

如果不必与其他盗捞者争夺时间空间的话,单就工作程序而言,水下挖掘工作就像是一种优雅有趣的积木游戏。

最初半天,潜水队长带领队员们在沉船上方,布好用于标明方位的基线。

然后按照正南正北的方向,用不锈钢管或绳索设置20厘米×20厘米的“探方”。

即用于发掘瓷器的单元格,每隔20厘米用红色胶布做一个记号,以便水下辨识。

这是他们的水下魔方,在这一阶段,队员们应该尽量保持水下遗址的原貌,不过原貌早已不复存在。

早在第一次下水后,他们就发现水下的情况,真是惨不忍睹。

在水底,破损的瓷器四处散落,每处断口都闪烁着簇新的白光。

这还只是新近发生的破坏,在船尾靠西的位置有一处海底的泥沙特别松软,看来是在前几年被人炸过,船尾因此已经完全消失。

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良好的水文情况。

现在这片海域的水温在28℃左右,流速30cm/秒上下,能见度也在一米至两米之间。

这种能见度,已经是很好的情况,毕竟水不算深,水压不大,这样的能见度,可以让他们更加轻松的找到宝物。

第1315章 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