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896章

作者:疯神狂想

“幸亏没有深加工,要不然就没法用了。”看了一会儿,陈文哲道。

“对,只是抛光了一下,那些切割之后,用来做宝石的成品,我没要,主要是价格太高。”高启静立即道。

陈文哲笑了:“这也得分哪里加工的,如果是在国内,成品数量多了,也是可以要的。”

“比如呢?”看到陈文哲心情很好,高启静开玩笑的道。

陈文哲认真的看了他一眼,总感觉高启静这家伙有点心虚!

不过,他在看到这么多宝石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利用起来。

当然,制作了不少宝石盆景,他现在想到的利用,肯定不是制作珍宝馆里的那些宝石盆景,而是珠宝首饰。

不是普通的首饰,而是精美的古代首饰,而且是出自皇家。

想到这里,陈文哲嘿嘿一笑道:“梁庄王这个人你听说过吗?他的陪葬中的那些珠宝,每一件都是珍品。”

陈文哲在看到大堆宝石堆积在一起的瞬间,陈文哲想到的只有梁庄王墓。

相比海昏侯墓,梁庄王墓最多的还是各种珠宝,也是以各种珠宝出名。

“梁庄王?没听说过啊!”高启静看陈文哲转变换题,他也很无奈。

陈文哲不再出声,他是真的对于古代墓穴感兴趣。

不过,现在他可没有想法去国内挖坟掘墓,他只是感兴趣罢了。

就说梁庄王,这可是一位传奇王爷。

可惜,明代历史被满清毁的差不多了,很多事情都没有流传下来,就算流传下来了,也很少为人所知。

就像这位梁庄王朱瞻垍,他算是一位怯弱的亲王,但却留下一段令人艳羡的爱情故事。

爱情什么的,陈文哲不太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古代人怎么做一名有钱人。

在古代有钱有势的人,确实是无比的令人羡慕。

他们生前可以享受一切的荣华富贵,就算死后也有无数的金银财宝给自己陪葬。

想一想都觉得美滋滋,当然了人死后,有那么多的宝贝跟着自己,意义确实不大。

但是古代人可不这么认为,特别是西周到汉朝时期,那个年代流行厚葬。

人死后墓葬规制都必须严格尊贵规制,否则就是僭越,下场可是很凄惨的。

而梁庄王的这座墓葬被发现之后,真的是不仅震惊的了国内考古界,甚至连世界珠宝界都惊动了。

因为这座墓葬出土的珠宝,真的是太多了。

而且让珠宝界咋舌的是,居然发现了一颗200克拉的宝石,这简直是不敢相信。

很少有人知道朱瞻垍,就算朱瞻垍是明朝朱高炽的第9个儿子,也很少有人知道他。

当然,他也是一个备受宠爱的皇子,后来被封为了梁庄王。

可惜的是30岁就病逝了,为此这座墓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朝梁庄王墓。

梁庄王墓位于荆门,其实梁庄王墓的发现,同样和一个当地村民有关系。

2001年有村民在自家的地里种地,结果却挖出一个黑洞。

这个情况可把村民给吓坏了,他觉得这是很不好的征兆。

为此,还和村干部进行商量,是不是即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好在村干部还是蛮聪明的,知道可能和古墓脱不了干系。

就这样消息传到了荆门考古队的耳中,接下来考古队快速的来到了这村民的菜地,然后开始进行了勘测。

当时现场有许多的村民在围观,毕竟如此激动人心的时刻还是很少的。

不过,他们自然是被挡在了外面,毕竟如果人太多的话对考古非常的不利,还有可能破坏古墓。

很快考古专家就确认这下面有墓葬,而且是明朝墓葬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却也发现了古墓被盗,而且情况非常的严重。

甚至发现墓顶都有塌方的可能,为此考古专家和上级立马取得了联系,要求可以抢救性挖掘。

其实梁庄王墓的确是有着一段非常心酸的历史,近代多次遭到盗窃,甚至被炸药来炸。

但是每一次都能成功地躲过厄运,别说,这还真的有可能是墓主梁庄王,在保护着自己的墓葬!

不管怎么样,这座古墓保存的十分完整。

所以,梁庄王墓的考古发掘,的确是让荆门考古队开了眼界。

谁能想到,一间不足40平米的墓室内,地上竟铺满了金银珠翠?

当时打开墓穴的时候,借着探照灯的光亮,折射出的五彩毫光烁烁生辉,刺人双目。

一个不到30平米的墓室,居然躺着密密麻麻的金银财宝,这简直是亮瞎了一群人的眼。

经过最后的统计,清理出文物5300多件。

其中单单宝石就有700多颗,而且都是极其名贵的。

比如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金绿宝石猫眼等等。

还有一个镶嵌在帽子上的宝石,堪称是世界最大的,足足有200克拉。

这颗世界上最大蓝宝石的出土,无疑是震动了世界珠宝界,毕竟如此逆天的蓝宝石真的是世间罕见!

这里是蓝宝石成品,不是原石,之前那动不动几百公斤的蓝宝石,除了人工制造的,天然蓝宝石也是没有经过处理的原石。

第1297章 御赐金砖,以作贺礼

据统计,只是这一次在梁庄王墓中的发现,就出土金、银、玉、宝石等,各种品类随葬品计5300余件。

其中金、银、玉器计1400余件,珠饰宝石则多达3400余件。

其奢华程度,在已发掘的明代亲王中前所未有,仅次于明神宗的定陵,为继定陵之后的又一明代重大考古发现。

其中的一些经典饰物,其上都有大量宝石。

最出名的肯定就是那件“金镶宝石帽顶”,及一颗200克拉的“无色蓝宝石”,它也是迄今我国的最大一颗。

说到这,或有人忍不住好奇问“这么大一颗宝石,得值多少钱啊?”

对此专家也做出了回答:无法估价;

或有朋友不理解了,宝石和黄金、白银一样,都是以重量来衡量价值的,怎么可能“无法估价”呢?

这里多说两句,一般来讲,黄金、白银的价值多是以克为单位,它的价值是以总重量累计换算的;

但“宝石”不同,一般来讲,宝石每增加一克拉,它的价值并非“累计”,而是可能翻倍。

重达“200克拉”,再加历史价值,这也是专家说“无法估价”的主要原因。

或有朋友会问,这么大的无色蓝宝石,应该就是梁庄王墓价值最高的文物了吧?

答案同样出人意料,梁庄王墓中最有价值的,并非200克拉的“无色蓝宝石”,而是两块五十两,共计100两的“金砖”。

对梁庄王墓有所了解的朋友或许知道,这座大墓中的文物件件“价值连城”。

除宝石外,诸如花丝镶宝石带、金镶白玉腰带等,都堪称国宝级文物;

反而是黄金、白银的价值显得暗淡了许多。

“无色蓝宝石”的价值,怎么可能抵不上两块,一百两的“金砖”呢?

简单来说,两块金砖,一块长13厘米,宽9.8厘米,厚1厘米,重1937克;

另一块长14厘米,宽10厘米,厚0.8厘米,重1874.3克;

其中一块金砖上刻“永乐十七年,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几个字。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主要说两块金砖的重量及出处。

这里是重点,这两块金砖,居然是郑和下西洋,从“西洋”进口的舶来品;

据《明史》记载,“金砖”为明代朝廷赏赐给皇亲贵族的定亲礼物,这也说明,梁庄王一生结过两次婚。

对历史有研究的朋友,或许会说“别瞎扯。”

墓中出土两块金砖,就说梁庄王结过两次婚?一点根据也没有;

明梁庄王三十岁就死了,一生没有子嗣,最后落得爵位被除名。

乍一看,这种说法很有道理。

《明史》记载“梁庄王瞻垍,仁宗庶九子,宣德四年就藩安陆州。正统六年薨。无子,封除。”

直白点翻译,梁庄王叫“朱瞻垍(jì)”,是明仁宗的第九个儿子,明太祖朱元璋的重孙;

朱瞻垍被封为“梁王”,封地在今天的北湖省,三十岁抱病而亡,没有留下子嗣,也正因如此,“梁王”封号被朝廷除名。

这就引出了几个问题:梁庄王正值而立,怎么会忽然暴毙?

朱瞻垍贵为藩王,按理说妻妾成群才对,怎么会没有留下子嗣?

既然“梁庄王”封号被除名,皇帝为什么还要如此重视他的陵墓?

这些问题在《明史》中均未提及,也给今天的历史研究,增添了不少未解之谜;

终于,在众多金银玉器堆里,考古队找到了两块“石质”墓志铭,以及两块鎏金封测。

这才解开了“梁庄王”神秘面纱的一角。

原来梁庄王墓中,并非只有“朱瞻垍”一人,确切的说是一座“夫妻合葬墓”;

蹊跷的是,陪着梁庄王的并非他的“正妻”,而是其第二任妻子。

简单来说,“梁庄王”十七岁结婚,正妻纪氏,两人燕儿融洽;

可惜纪氏早逝,搞得梁庄王一蹶不振,苦念前妻,以至五年都没有续弦,直到遇到了他第二任妻子魏氏。

也是梁庄王命好,魏氏更加温柔体贴,两人情投意合,幸福美满,还生下了两位小“郡主”。

梁庄王两次结婚,明帝两次御赐“金砖”以作贺礼,这才是这两块金砖的价值所在。

可惜好景不长,梁庄王与魏氏只生活了八年,就又发生了变故。

这次轮到刚满三十岁的“梁庄王”去世;

魏氏虽并非正妻,但对梁庄王情意深重,曾几度要随夫而葬,这件事也闹上了朝廷。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