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854章

作者:疯神狂想

他从事仿古制瓷几十年,为人行事低调是典型的圈外无名,圈内享有盛名。

其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让即将失传的茶叶末釉料技术,重新复兴。

他不仅恢复得原汁原味,更是巧妙的掌握了茶叶末釉料的特点,使其产生更加富有变化的色泽。

第十个是御窑元华堂向元华,景镇制瓷仿古圈泰斗级人物。

他不仅是御窑元华堂的创始人,也是景镇御窑工艺的传承人。

其创立的御窑元华堂,有景镇仿古瓷黄埔军校之称。

向元华以精湛的制瓷技术,享誉瓷器圈。

他为复原景镇600年的御窑工艺,遍阅古籍,流连于各大博物馆,上手无数珍品。

他曾经带领团队,历经上万次试验成就非凡,获得了国家部门颁发的优秀专家的称号。

以上就是陈文哲所了解的景镇10位仿古大佬,排名不分先后。

景镇仿古瓷圈卧虎藏龙,肯定还有许多大佬没有被提及,但是陈文哲能够研究透彻这十位的手艺,就已经需要很长时间。

幸亏很多工艺,陈文哲看一遍就会。

他就属于隔着一层窗户纸的,一点就透。

毕竟他的积累,实在是太过深厚。

当然,这主要还是依靠隋侯之珠,要是没有它,就算是他想要积累,也积累不到什么东西,就不要说轻易就能得到各家的秘方、传承。

第1236章 德艺双馨

学习是快乐的,制瓷更加让陈文哲感到快乐。

最主要的是他没有压力,可以想到什么就学什么,也可以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有着几位老前辈的经验,陈文哲再做元青花,就实在是太轻松了。

如果不是这几家窑口,都不会直接出售制作元青花的材料,他仿烧元青花会更加简单。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景镇那边的各家窑口、瓷器公司,都被人盯着。

比如之前陈文哲接触最早的乾隆青花釉料,这个一般人肯定买不到。

因为买到了这种釉料,就可以直接高仿乾隆青花瓷。

要不是因为这个,陈文哲调配出来的青花釉料、釉里红釉料等,也不会卖出高价。

就连清三代的青花料,景镇那边都不让轻易流出,就不要说能够仿制元青花的,现代处理工艺,处理出来的苏麻离青料和麻仓土了。

就像之前黄老先生,就曾说过:“我要对藏者负责,对我的作品负责。”

他曾经坦言,有人拿他的作品,当做文物来拍卖。

而这会导致市场对他本人,乃至整个景镇都产生不信任。

如今,他的每幅作品上,都有他自己的名字。

当年仿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时,他一共做了10个,并打上自己的名字还编了号。

现如今,哪怕每件已经增值几十万元,老先生仍旧坚持本心,不再仿制。

仿制,是对古瓷文化的一种继承,但是在继承的同时也要创新。

到了陈文哲的程度,他也想要创新,而不是单纯的仿制。

刚开始做仿古瓷,肯定是为了赚钱。

但是,他现在缺钱?

既然不缺钱,那还不要有一点更高的追求?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没办法,世人都需要恰饭,而做仿古瓷,肯定是制瓷匠人们的最佳捷径。

陈文哲现在就处在仓廪实,所以他的理想就占据了上峰。

他肯定想要在仿制的基础上,能够发现一些新技术。

这一条路,是前人走出来的,他只要仿制的技术达到,总会是能够推陈出新的。

因为新技术,新文化,往往是由古文化演变而来。

仿古的本质,除了让古文物得到修复,也是要利用仿古的技术,来创造出新的作品。

为师者,为匠者,需要做的不仅是提高自己的技术就可以,同时也要提升艺德。

德艺双馨,以德为本,一心扎根于技术,扎根于作品,才能创造出更好的艺术品。

而不是持艺傲物,打乱市场。

就像是黄老,从事陶瓷艺术工作五十余年,以一人之力成为我国仿古瓷第一人。

他的作品也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追捧,毕竟他擅长青花釉里红、宋影青刻花、元青花、粉彩等。

其仿古作品被称为“黄窑瓷”名扬四海,是名副其实的当代官窑。

如果他要不在自己作品上留名,如果这些作品流入市场,那造成的影响就大了。

“所以,以后我的作品,也要留下名字了!”

做完了一件瓷器,只等入窑烧制之时,陈文哲有点自得的道。

经过几次试烧,陈文哲感觉这一次应该是稳了,所以他有点飘。

他已经根据那些前辈的经验,试验了好几次。

因为他有着完整元青花的烧制工艺,所以试验的次数并不多,但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好。

也是因为这个,他才会这么自信。

这一次他做的是一件鬼谷子下山图罐,之前烧制的也全是这种大罐。

只不过,不是鬼谷子下山图罐,而是一些牡丹罐、云龙纹大罐等等。

现在感觉鬼谷子下山图罐,应该是能烧制成功,陈文哲就不想继续做大罐。

因为,他就不想继续做这种仿制工作了,他也需要一点创新。

只不过在创新之前,他需要寻找到他擅长的一方面。

也是在做元青花大罐的时候,陈文哲突然意识到,他原来做过不少的牡丹纹的作品。

其中就有牡丹纹的大罐,还有一些釉里红大罐,对于画牡丹,他还算擅长。

之前他的一次小突破,也是在纹饰之上突破的。

只不过那是大雁的变形,而这一次,他直接做自己最擅长,也最喜欢的纹饰品种,也就是牡丹纹。

如果是创新,自然就不用太过理会前人的习惯。

但是,在创新之前,肯定要先学习。

特别是制作仿古瓷,更是要了解前人的习惯。

牡丹纹是一种典型的汉族瓷器装饰纹样或织锦纹样,以牡丹花为主题。

自唐代以来,牡丹颇受世人喜爱,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

宋时被称为“富贵之花”,故成为瓷器上的流行装饰。

元、明、清三代牡丹纹久盛不衰,多用作主纹,装饰在瓶、碗、盘、罐等器皿的主要部位。

明清时期,景镇窑瓷器上的牡丹纹,更丰富多彩,有折枝牡丹、缠枝牡丹等。

明宣德青花盘上的折枝牡丹纹、青花玉壶春瓶的缠枝牡丹纹,图案精致,装饰效果强烈。

明嘉靖酱釉描金孔雀牡丹纹执壶,在器腹部桃形开光中贴金描画孔雀牡丹纹,尤显富贵华丽。

清雍正粉彩牡丹纹盘口瓶、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都是工笔重彩,一丝不苟。

他们将牡丹花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表现得淋漓尽致。

表现技法也有不少,最为我们熟知的就是刻花、印花、绘画等;

形式有独枝、交枝、折枝、串枝、缠枝等。

五代越窑、宋代定窑、耀州窑有刻划牡丹纹制品,磁州窑则为白地黑花品种。

比如定窑器上,就常出现一枝独秀的单朵牡丹。

耀州窑瓷器上,多见花朵两两相对。

磁州窑枕面上,还可见随云头形曲线绘画3朵牡丹。

陈文哲这么一研究才发现,牡丹纹还真是不简单。

瓷器上绘制牡丹,有着各种各样的方法。

比如构图方式,就有适合式、对称式、均衡式等。

可以说,每一个窑口,每一个时代的作品,都有着独特的特色。

像是耀州窑青釉碗,其内壁刻划一枝牡丹,花朵盛开,枝叶繁茂,布满全器,作适合式构图。

又有刻划两枝牡丹,花枝相交,花朵相对的对称式构图;

而耀州窑青釉瓶上的刻划牡丹枝茎缠绕,花叶纷披,作均衡式构图。

第1237章 定窑印花,艺精夺冠

宋代之时的瓷器比较有名,有着牡丹纹的瓷器,存世的很多。

那个时期,有将牡丹纹,用作辅助纹饰的。

如定窑、耀州窑的刻花、印花凤衔牡丹纹。

要真说牡丹纹精品瓷器,就不能不说定窑。

也许是因为从唐、五代开始,就产黄釉、黄绿釉及褐绿釉瓷器,所以颜色比较艳丽的牡丹纹,定窑瓷器就生产国不少。

明曹昭《格古要论》:“定窑烧瓷,以宋宣和、政和年间最好。”

而定窑白瓷植物纹饰中,牡丹纹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