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846章

作者:疯神狂想

要是按照这个想法来重新制作出合格的麻仓土,那就要在现有的高岭土之上,进行提纯,再添加一些元素。

这样才能得到麻仓土,之后经过元带古法工艺处理,最后得到可以使用的麻仓土,最终烧制出合格的元青花。

这就是陈文哲的计划,首先他要通过处理高岭土,得到麻仓土,之后才是处理麻仓土,烧制成功元青花。

如果陈文哲的这种想法是对的,那么他就可以真正烧制出古法元青花。

当然,在这中间,问题还有很多。

青料、胎料要是没有问题,那么还有工艺和釉质。

工艺,除了纹饰,就是制胚。

制坯技术方面元代拉坯、印坯、利坯等方法均采用。

我们看到的元青花精品器物,多为拉坯,这也成为元青花胎体成型识别中最主要的特征。

用拉坯法,事先制成若干段。

下部、上部、口部等等。

干后用泥条粘接,并粘上底部。

大罐内,泥条均抹平做为护接头泥,防移位。

小型器物,一般只挤出泥条痕。

手工拉坯成型法,是一项极为高超的技艺,即使在古代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好的。

除拉坯法外,印坯法也常用,就是用模具做四、六、八方型器物。

比如四方壶、六方、八方梅瓶或特大肚圆梅瓶等等。

这种制坯方法,相对较工整,和拉坯造成的手工迹象不同。

利坯法,就是对已成型未干的坯胎进行细修。

而现代对拉坯法已不敢轻易使用,主要使用印坯法做大罐、大梅瓶等。

只不过这么做出来的器物,显薄且死沉,即同体积下比真品沉重得多。

元代拉坯法成型的胎体,外表是一种大概的平整、手工态的平整。

达不到现代印坯法平整度,有的表面略微有棱感。

而且显厚实,主要是同体积下,比仿品显轻。

最明显的是,胎体内表在拉坯时,形成许多宽道旋痕。

这些宽道旋痕均一指宽左右,中间略凹。

在这些宽道旋痕中,有的器物存在密细如丝的艺人指纹痕,当然,也有些也不明显。

指纹痕,同现代仿器物中如方便面条般,盘旋紧挨的线状纹痕不同。

如果这些都能做好,那么就是釉料、胎质、工艺,都没有什么问题。

这时,唯一的追求就是釉质。

元代青花的釉质也是不同的,因为它们烧制成功的釉质,也具有唯一性。

元青花瓷的釉质很独特,现在所见有三种:青白釉、青花白釉、枢府釉。

青白釉,为景镇宋代湖田窑工艺之延续。

这种釉是元青花瓷当中,最不好仿的一种釉。

其在元青花瓷上的特点很明显,一是釉层厚。

经常在口沿或底部有积釉,有的地方甚至会出现厚薄不等现象。

此釉在烧制中流动性很差,这和现代釉流动性极好形成反差。

二是呈湖蓝色或湖绿色,均有深浅。

其釉近观即两尺以内,呈通透水亮,并具乳质感。

釉特厚处,一般于足底釉层更显厚,有半失透或失透感,蓝艳含翠,十分悦眼。

再就是青花白釉,这种釉色的特点也很明显。

一是胎釉结合度极好,不易看出釉质厚薄来,似为一体。

适当距离下,一般是离开1米左右,就会感觉玉质感很强,甚至是在诸釉质中最强。

一般呈现白中少有点青,更多地反射出白玉般的温润感觉。

最后一种是枢府釉,特点是白中微带青(微蓝和绿意),不论浓淡遮盖力极强。

二是乳质感和玉质感均强,三是釉层厚薄在前二者中间,即不厚不薄。

这三种釉中,前二种的仿制难度由于太大,使现代很多人要想仿,已经无任何空隙可钻。

第1225章 小手段

现代仿元青花,釉色主要针对第三种枢府釉,这种仿品在景镇能见到。

但也无法达到元代本质,其表现:一是釉质流动感太强,导致釉层太薄。

二是油亮感太强,三是细观颜色不自然。

元青花在这三个方面的特征,都具有唯一性,可做为我们掌握元青花瓷最重要的特征依据,也是其无漏洞的刚性点。

如果掌握了上述三方面,其实对元青花瓷,已心中有数。

特别在实际中,首先要看这三方面特征,然后再看其它特征。

比如火石红、画风、造型、汽泡等等。

当然,从理论上说,只要看对一点,就是对的。

比如确实是苏麻离青颜料的话,那么这件瓷器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现代是不会存在古代颜料的。

否则就是没看明白,没明白时千万别轻易下结论。

科技在进步,现代人的仿制工艺,也在金钱的推动之下,进步飞快。

不说别人,就说陈文哲,现在没有金钱的推动,他也在绞尽脑汁的仿制元青花。

现代古玩行有一个观点,只要你能想到的缺陷,或者是只要是明确的古代名窑瓷器的特征,现代人总有一天会仿制出来,而且时间不会太长。

就算没法使用古法工艺仿制出来,也一定能用现代工艺,做出相同的效果。

还有,元青花瓷特征的唯一性,虽然无法仿制,但也并非这些特征,在每一件器物上,都能表现得的十分充分。

因当时的制作和窑口差异,使元青花瓷器物之间,存在着各自差异。

有的器物特征,表现得十分充分。

有的器物,表现得较弱。

表现充分者,其釉质、颜料、胎土、绘画、造型等均令人满意。

表现不充分者,往往缺乏某些特征,令人费解。

但是,你总不能说这种缺乏一些独特特征的古董,就不是元青花。

比如:凝聚斑不明显、串珠现象不明显、火石红现象不明显、麻仓土胎不明显、手工制胎不明显等等。

当然,还有的一些元青花,是因使用国产料或回青料,而被人误解。

一般都是对其特征不太了解,使这些表现不充分的瓷器,不能得到及时确认,甚至遭冷遇。

但是,真品就是真品,随着认识元青花的程度加深,各种各样的元青花慢慢的出现。

此时再仿制元青花,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难。

但是,仿制精品元青花的难度,还是很大,除非是大师级的仿古工艺者,要不然还是很难仿制成功。

现代人制作仿古瓷,如果投入比较大,或者有国家牵头,总能仿制成功,元青花也不能例外。

而到了陈文哲这里,他只考虑本质,还没考虑做旧。

如果算上做旧,那他需要研究的就多了。

一件仿古瓷的制作,诸如青花发色、画工、图案、造型、落款、火石红等方面,与旧瓷器颇为相像,几可乱真,除了烧造时按古瓷制作外,还要完成不少步骤。

首先是磨损,只要是存世的瓷器,就没有不磨损的,就算保护的再好,时间长了也有划痕、磨损,这是时间赋予的独特特征。

当然,陈文哲不需要做旧,所以,他也不需要故意把一件新仿的瓷器,磨损成旧器。

但是,做旧的一部分,也是仿制元青花的拦路虎。

像是磨损,自然不用作。

当然,如果真要做,那就用细砂轮磨平毛糙的地方。

主要是胎底,同时将瓷器放在地上来回滚动,用硬器轻轻敲打出崩口。

如有需要,还可用玻璃裁刀在瓶内外划出鸡爪纹。

这样做出来的仿古瓷,更像是真正的元青花。

如果做到这个程度,那就难免要把釉面做旧。

例如剥釉,剥釉最好是在沿口上,用什锦锉刀的尖端先撬出一个缺口,然后继续延伸。

除此之外,另外的一些特征,就需要好好的做了,比如现代仿火石红。

虽然不是所有元青花都有火石红,但是真正的精品元青花,绝大部分都是有火石红的。

所以,要仿元青花,必然要烧制出火石红。

其次就是气泡的问题,烧制只是,需要用利器,将釉面的大气泡戳破。

器物的底部一般来说釉层较厚,比较好操作。

有磨损、剥由,还有火石红、气泡也符合元青花特征之后。

再做旧,就比较简单,也就是去火光等工艺。

如果不怕麻烦,可以将氢氟酸兑水各半,用刷子均匀涂刷器物的表面。

由下往上刷,釉层厚的地方涂刷时间可长些,薄处可相对短些。

一般涂刷半分至一分钟左右后,即马上用水冲洗干净,以免时间过长,釉层表面腐蚀得太厉害会毫无光泽。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