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83章

作者:疯神狂想

“好了,来的人也差不多了,我们也不是正式的拍卖会,规矩也应该都懂。”

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名中年人走到了最前面。

他打开了一台投影仪,身后画面上出现了一大摞瓷器。

“每一张椅子之上,都有一个号牌,每次举牌就是一万,一组百件,举一次牌就是加百万,记住了,错了可不会有纠正的机会。”

“好了,废话不多说,今年的瓷器大拍正式开始。”

“第一组是御窑厂次色瓷器,光绪青花缠枝花卉纹大盘,总共一千件,一次拍卖一百件,共十组,起拍价格一万!”

拍卖师说完,场中居然一片宁静,一个举牌的都没有。

拍卖师的反应很快,他立即反应过来,这恐怕是他介绍的不太明白。

“这是一批确认过了的光绪官窑,只是稍微有一点瑕疵,每件价格一万,绝对不贵。”

“只是一些次色瓷器,一万也太贵了,再说,举一次牌就是一百万,平均一件就达到两万了。”

有人认为不值,他们全都看到了后面的视频,全是一色的缠枝花卉纹大盘。

没有什么特点,釉色还不行。

虽然在视频之中看的不太清楚,但是,人家都摆明了说是次色瓷器了,就肯定有问题。

有问题的东西,居然还要拍卖,这是糊弄谁呢?

此时的陈文哲也知道了,原来大批量的瓷器,都是这么来的。

这一批次色瓷器,数量之所以这么多,完全是因为出自御窑厂。

次色瓷器变价,是清代御窑厂特有的一种瓷器处理办法。

官窑中的次色瓷器,是与正品中的上色,对应而言的。

变价,就是将次色瓷器出卖,以换取现银。

瓷器作为手工业产品,在烧造过程中必然有正品、次品及破损之分。

乾隆时期有个著名的督陶官叫唐英,他在乾隆八年二月二十日的奏折中曾说:“所造之器,出自窑火之中,不能保其件件全美,每岁每窑均有选落之件。”

这选落之件,就是次色瓷器。

官窑中的次色瓷器,在雍正六年之前,是散贮在御窑厂的库房里,雍正七年至乾隆七年,这段时间是解送京城。

到了乾隆七年以后,就奉旨将次色瓷器在景镇就地变价了。

道光以前的黄釉瓷和祭祀用瓷,即便是次色,也是不能变价的。

道光以后,所有次色瓷器,都在景镇变价处理了。

所以,在民间见到的有些瑕疵,但却印有清代皇家落款的官窑瓷器,大多应该是景镇御窑厂,变价处理的次色瓷器。

不用说,现在这一批,也肯定是来自景镇。

对于这么一批瓷器,陈文哲感觉倒是没什么。

就算是次色,也是官窑正品,想要获得的是清代青花料的配方,在这种瓷器上面,也一样可以获得。

这些次色瓷器,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不太可能是因为青花料出了问题。

不过,他还是想要谨慎一点,万一青花料发色不好,从而得不到正宗清代官窑青花料的配方,那他不是白白浪费了一次自主传承的机会?

陈文哲不为所动,李晴天倒是十分心动。

他也是做直播带货的,可惜,他现在没有足够的名气,就算他保证东西是真品,也卖不出去,甚至都卖不上价,因为人家不相信他。

这就是大网红、大咖的优势了,人家名声在外,他们说什么,粉丝都相信!

“一号先生举牌了,还有没有人出价?”

“两百万一百件,价格真不贵!”

“光绪官窑,次色瓷器,一件两万,民国民窑瓷器都能卖出这个价格,还有没有人出价?”

“不要废话了,赶紧的吧!”

“好吧,看来这一次数量确实多了一些,物以稀为贵,以后还能不能碰到,就难说了。”

拍卖师这么一说,很多人的脸色,都变了变。

第一批就出师不利,第二批自然也不会太好。

“二号先生出价两百万,还有加价的吗?”

场中一片寂静,有几个人想要举牌,但是犹豫再三,还是没有动。

万一举牌了,没有人接盘,他们难道还能全都拍到手?

没有人动,拍卖师也很无奈,他加快了速度。

很快,从三号、四号,一直到十号,快速的拍卖完了这一批次色瓷器。

“接下来的一批,是皇宫库储瓷器,嘉庆官窑,碗盘碟盅一套,一套四十件,每件五万,总价两百万,一共有十套拍卖,第一套拍卖开始!”

众人根本没有理会那名拍卖师,而是全都认真的看着他后面的录像。

可惜,录像并不清晰,他们根本看不清楚后面展示出来的嘉庆官窑,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当然,大体的样子,花色,都能看的出来。

但是,在录像之中,花色失真太严重了,这才是一众大佬,都不开口的原因。

“嘉庆官窑,真正的精品,难道还有问题?各位,不要太过分了,如果这次拍卖不能让公司满意,就没有下一次了。”

看着表情变得有点狰狞的拍卖师,陈文哲彻底无语了。

这家伙是拍卖师吗?怎么没有一点职业水平?

“珍宝堂不行了,这样的烂货,居然也能走上高位!”

“少废话,不说是嘉庆早期还是晚期,就直接高价拍卖,把我们都当傻子呢?”

“对啊,我们是好糊弄的?能做起古玩买卖,谁后面还没有几个人?威胁我们?”

“仔细介绍一下,不要打马虎眼!”

第112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

拍卖师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

不就是出个价,让人竞争吗?

怎么他来到了台上,这些家伙就净出幺蛾子?

他介绍的不够详细?什么嘉庆早期,嘉庆晚期的,有什么不同?

“对不起,对不起,各位,我们本来准备的拍卖师,突然不舒服,所以就换上了小张,没想到他根本不懂拍卖,我们已经紧急联系了新的拍卖师,马上就来。”

就在此时,珍宝堂的一位经理,终于现身了。

“如果真是皇宫流出来的,还真可以入手。”

“就是不知道是早期还是晚期,晚期的可就不值那个价了。”

嘉庆早期青花瓷器,大多仍延续乾隆朝的风格,造型、尺寸、纹饰与乾隆青花基本一致。

若不看底款,有的器物很难区分,说明当时的制瓷工艺,还是有较高的水平。

而到了嘉庆后期,随着国内购买力的降低,青花瓷以日用瓷、粗瓷为主,陈设瓷逐渐减少。

无论从瓷器的质量,还是艺术水准来看,都远不如乾隆时期。

《陶雅》一书记载:“嘉道而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

但一些官窑器,作为宫中生活、陈设用瓷,其制作也是非常严格的,其中不乏一些精美之作。

只不过,那样的数量太少,所以,嘉庆早晚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早期被称为乾嘉,后期被称为嘉道,这能一样?

刚才那位拍卖师就是个棒槌,什么都不懂,还想要主持这样的大拍?

这里的人虽然不多,但是卖的东西多,价值更高,没有点专业知识,绝对玩不转。

“好了,这次拍卖正式开始。”

新来的拍卖师很年轻,看着也就二十来岁,怪不得会被人欺负,换了下去。

要不是刚才那位搞砸了,他恐怕还得不到机会。

“众所周知,清廷两百多年,官库流出的瓷器不少,宫中的瓷器为什么会变卖?这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缘由。”

“据档案记载,在乾隆早期,曾将库储康、雍、乾三朝,有款瓷器中破损的或釉水不全的14万余件变卖,乾隆中期,又将康、雍、乾三朝无款瓷器8000余件变卖。”

“乾隆还将存量过多,并无用项,或釉水浅薄,或花纹不全,或式样平常的11万余件瓷器,也拿出皇宫变卖了。”

“到了嘉庆时期,嘉庆皇帝倡行节俭,将皇宫六库存贮的物件,全面清理,除了必须留用的,其余久贮库内,并无用项,以及用少,存多者,全部变卖。”

“在嘉庆时期,共变卖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的瓷器,多达44万余件,按理说,皇宫之中,一下流出这么多瓷器,民间应该很常见才对。”

说到了这里,新来的拍卖师,停住了口。

陈文哲被这位年轻的拍卖师吸引,认真的听着。

这一位,不用说,只用听的,就知道很厉害。

不要看他年轻,还是很轻松的就调动起来了场中的气氛。

“诸位,只是一个嘉庆帝,就放出来了四十四万件官窑瓷器,那些瓷器可都是入库了的,没有瑕疵,这么多瓷器一下流入市场,你们见到了几件?”

“四十四万件,看似众多,可是我们有多少国人?平均一人能分到几件?”

“嘉庆官窑,早期精品,各种花色瓷器,有青花,有粉彩,甚至里面还有斗彩,就算是珐琅彩也不罕见,一套四十件,每件十万,一套总价四百万,现在开始拍卖!”

“四百万!”

“八百万!”

“好,八百万,应该就是这个价了,还有加价的没有?成交!”

“第二套,八百万,有出价的没有?没有就七百万,还没有就六百万!”

“八百万!”

“好,第三套八百五十万!”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