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828章

作者:疯神狂想

最起码,他制作定窑瓷器的过程当中,肯定不会犯一些低级错误。

“还有最后一步,好像是落款,这个在宋代可是罕见!”

要知道宋代的瓷器,不管是官窑还是民窑,落款的还不太多。

那个时期,只能说是留下铭文。

其实这就是在定窑底部,所以的刻下文字。

其中有“官”“新官”“尚食局”“尚药局”“五王府”“食官局正七字”“易定”等多种。

上述款识,均是未烧之前刻于胎上的,其中“官”和“尚食局”“五王府”均在窑址中出土过瓷片。

此外,定窑传世品中,还有宫廷玉工刻款的。

其铭文均与宫廷建筑有关,如“奉华”“风华”“慈福”“聚秀”“禁苑”“德寿”等等。

其用途十分明显,当为皇宫中分配到各殿中使用的标记。

因是宫廷玉工所刻,其字体十分工整。

除了这些,宋代留款也没有什么特殊的。

反而是在制作定窑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避免一些仿品的制作工艺。

定窑是名窑,后世仿品比比皆是。

就像现在的陈文哲,他做的仿品,就是共和仿品,之前的元明清也都有仿作。

这就是盛名之累,比如之前的瓷鼎,就是明代一位仿定窑的高手仿制。

对于这件瓷鼎,陈文哲已经放弃。

他打算把藏宝地地点,也就是钱塘江中的一处位置信息,发送给国内的陶教授,让他派人过去看看。

有则欣喜,没有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如果有,就算是那件明代仿品,价值也不会太低。

还有,其实不止是定窑生产过瓷鼎,宋代五大名窑都做过这种器型。

甚至到了明代,制作宣德炉的时候,还就专门找出五大名窑的瓷鼎,来进行仿制。

既然明代有这种最顶级的仿品,清代肯定也有。

真正算起来,最早的仿定窑,应该是始于元代。

西山霍窑,即以仿定窑而颇有名气。

据明代万历时文献载,有制陶艺人能仿定窑瓷。

如周丹泉等,但其传世品目前无法确认。

就算是之前的件仿制的定窑瓷鼎,也只是传说,毕竟到了现在,谁也没有见过那件他做的赝品。

倒是故宫之中,现在还藏有明代仿定窑产品,盘、碗、枕均有,只不过具体的时代很难确认。

清康熙以后,景镇有仿定窑产品,釉偏黄,多印花,无竹刷纹和泪痕,极易与真品区分。

80年代北河曲阳,曾恢复定窑生产,仿定窑产品很有成就,主要是白釉刻花和印花产品。

仿品与真品有一定差别,主要是仿品很多是现代工艺成型。

造型如盘、碗、瓶等,与真品相比过于工整,没有古代手工制作的那种古朴作风。

胎体虽没有什么差别,但釉色则白中闪出的黄色过于轻浮。

现在市场上,已有将曲阳新仿产品,作旧后冒充古物的,这样的作品也须仔细辨认。

最近几年曲阳用制工业瓷的一种原料,仿制定窑产品,也做的还算可以。

这种瓷器颜色为灰白色,个别的也有泪痕。

釉面半失透,很像定窑产品。

但真品为白瓷中偏黄,仿品则偏灰白色。

还有东北地区个体户,最近几年仿定窑的产品也系手工制作,“泪痕”等主要特征均具备,十分逼真。

要仔细辨认其作旧痕迹,及造型上的微小变化,需与真物放到一起比较,方能看出微小差距。

所以,真要说仿制定窑,还是现代人厉害。

当然,这种仿品,在现代人看来,一文不值。

反而是一些老仿、官仿,更有价值。

历代定窑仿品不少,它作为宋代的5大名窑,肯定被后代仿制。

不过仿制定窑的情况,还是与仿制其它名窑的情况有所区别。

一方面定窑传世品和出土品,在当时就比较多。

另外一方面,定窑产品并不是那么漂亮。

所以,后代的许多薄胎白瓷产品,质量要超过它。

这仿古,工艺倒退,做的差一些,好像更难,因为你很难达到古代的制瓷环境。

所以,后代仿制定窑的,反而并不是那么多。

陈文哲最喜欢做仿古瓷,但是仿不是目的。

仿的同时,还需要推陈出新。

他现在仿定窑器,也肯定要仿制一个系列的定窑。

跟之前一样,他仿制定窑器,肯定是把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所有定窑,都要仿一遍。

因为各个朝代生产的定窑器,都是不同的。

就比如明代仿定窑,就有自己独特的特色。

因为元代出现了卵白釉,而到了明永乐时期,又出现了甜白釉,并且制作水平还很高。

所以明代仿白釉产品,多数以卵白釉和甜白釉为主。

明代官窑从来没有仿制过定窑,民窑中有仿定窑的情况。

仿定窑,主要集中在景镇和彭城那边,基本上在明中晚期。

朱琰《陶说》中说:“饶镇仿定器,用青甲石粉为骨,悦份定。质粗理松,不甚佳。”

这里的饶镇,就是景镇的旧称。

从实物看,明代仿定窑主要有水丞、盆、碗、盘、孩儿枕。

碗盘有的有芒口,有的没有。

釉饰不像宋定窑那种象牙色,而是呈现黄白色。

釉面平滑,不像宋定窑有泪痕现象。

器物上虽然也有纹饰,但是基本上是暗花和印花,没有宋定窑那种刻划花。

到了清代,那个时期的仿定窑,又有不同。

清官窑和民窑,都对定窑进行了仿制。

作品也比较宽泛,主要品种有盒、水丞、盆、碗、盘、洗、瓶、尊、罐、缸。

可以说,能仿的,清代都仿了个遍!

第1200章 名传千古

清三代的仿定窑,在胎骨上,虽然模仿宋定窑胎体较软的情况,但是出现了虽软但不坚质;

在釉饰上,虽然色调与光润程度与宋定窑接近,但是没有泪痕和芒口现象;

在纹饰上,仿制宋定窑的刻划花和印花,但是图案发生了变化。

宋器多见植物和飞禽,清三代仿多见吉祥寓意的纹饰。

清代中后期仿定窑,仅见于嘉庆、道光时期。

嘉庆仿定釉,比较偏白,特别是釉面有典型的波浪釉,很容易识别。

道光仿定釉,釉色白润,与宋定窑差别很大。

可以说,作为官方仿古瓷,自信还是有的,他们仿古却不墨守成规,防出了自己的特色。

这就是陈文哲值得学习的,而到了民国时期,应该就会进入百家争鸣时代。

民国时期,仿古瓷的大师比比皆是。

所以,民国仿定窑是真不少。

民国仿定窑主要是仿定窑碗盘,因为只有碗盘才具有芒口、泪痕、竹丝刷纹三大特征。

文献记载常以是否有泪痕为鉴定要点,但定窑施釉薄的,却没有这种现象。

所谓竹丝刷纹也只有盘碗瓶等圆器外壁才有,并不明显,而对于不能一次成型的琢器,则不适用。

民国仿定窑的主要目的,是谋取暴利。

要仿就仿不容易引起争议的品种,瓶等其它器物制作复杂,又没有芒口现象,很难去骗似懂非懂的人。

要真仿,属于吃力不讨好,因为很可能因为器物无芒口,而让仿制者白辛苦。

当然,仿的再好,破绽也不会少。

民国仿定窑的作品,主要有两个破绽。

第一是芒口处刷以黄色,不像宋定窑那种浅灰色;

第二是底中心有一个小孔,而宋定窑却没有。

这一次,陈文哲可以说是把定窑的制作,从头捋了一遍。

最后,他要制作的时候,肯定要对准最珍贵的一批定窑作品。

那么定窑最出名的出了白釉、黑釉,还有什么特别的?

肯定是金装定器啊!这个很多外行人都知道的名瓷(词),陈文哲肯定不会忘了。

他之前为什么特别注意金彩工艺,主要还是因为金装定器之中,也有金彩的功劳。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