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812章

作者:疯神狂想

苍松翠柏下群鹿或奔跑,或相偎,或憩息,形态各异。

画面中山石、树叶多以绿彩绘成,施彩浓厚;

群鹿、枝干以赭、黑等彩作画,群鹿活现,枝干苍劲,笔绘生动细腻。

百鹿尊号称是清乾隆早期,宫廷制作的最为华美的装饰瓷器之一,这还是很有道理的。

这种尊因其造型似牛头,所以又名“牛头尊”。

又因器型多绘百鹿纹,所以又叫百鹿尊。

这件瓷器胎体厚重,肩部附螭龙耳,造型端庄。

器腹以粉彩绘山水百鹿图,百鹿神态各异,或奔跑、或嬉戏、或觅食、或小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周衬以参天古树,山峦叠嶂及瀑布溪流,绘画形象生动,自然逼真。

加上这件瓷器是粉彩施釉,配上上图,让这件大器更显漂亮。

而漂亮的东西,自然是不容易做。

比如这件粉彩百鹿尊,它胎体厚薄均匀,轻重适度,釉色青白,色彩鲜亮,层次鲜明。

其上山石、树木、群鹿绘画生动传神,可谓乾隆时期的标准画面。

甚至鉴别乾隆粉彩瓷器山水画面时,可以以此画面风格为依据。

可见粉彩百鹿尊,代表了乾隆时期粉彩的最高绘画水平。

这件粉彩百鹿尊是乾隆早期作品,因乾隆三年时已有御旨,将洋彩百禄双耳尊照样烧造不要耳子的记载。

此尊清道光、光绪时仿制颇多,只不过,技术要是不好,就算是同属于一朝的官窑仿制,也仿的不行。

就说光绪仿品,外观的形体色彩,纹饰均接近真品,但给人的感觉,器体线条笨拙,口薄壁厚,分量更加沉重。

还有釉面,呈现青绿色,还不不平润。

底部釉面泛黄,足部修胎粗糙。

纹饰绘画更是“偷笔厂意”,色过于浓厚。

山石树木层次感差,群鹿神态呆滞不活跃。

这一批官仿官的作品,大多仿写“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字体粗大不规整。

还有仿品的双耳,多为粉红彩牛头或胭脂彩螭耳,这也是不同之处。

粉彩瓷之所以漂亮,完全在于“玻璃白”,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

粉彩的效果,就是利用“玻璃白”的乳浊作用。

这种效果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富于国画风格。

因此,这种工艺才能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

这样一件瓷器,就算是对于陈文哲来说,也是有一定挑战性的。

要想仿的好,粉彩的釉料是关键,要不然为什么光绪时期的官窑都仿不好?

还有就是绘画技巧,“一鹿三千笔”可不是说着玩的,最后才是粉彩工艺。

这一切结合起来,才能让这件粉彩百鹿尊被乾隆那么重视,还成为了时间中华国宝级瓷器之一。

这样一件瓷器,极具收藏价值,就算是现代艺术品,送入博物馆、或者是自己收藏,都有很美好的寓意。

如果再加上陈文哲的名气,这件瓷器要是做好了,就算留下陈文哲的名号,也应该会轻松卖出个高价。

这就是一件精品瓷,本身的真实价值体现。

可惜,像是这种等级的东西,要是真品,就算是陈文哲也得不到,就算是想看一眼,甚至是上一上手,都是奢望。

在收藏界之中,其实很多收藏玩家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什么时候,有一些古董宝贝是可看不可玩的。

当时,还有一些宝贝,是一辈子也不可能看到的。

更有一些宝贝,是不属于收藏界之中的。

可以看,但不可以玩的,是高级别的古董收藏器。

像百鹿尊这一类的宝贝,多数都与普通人无缘,更是一辈子不能得到的。

所以也就有了“过眼即有”这么一句安慰人的话,但对于很多普通的收藏者来讲,很无奈也没有办法。

现在的陈文哲还算可以,有了一定的收藏资格,毕竟还有一批最令人羡慕的宝贝,它们只属于有钱人的玩物。

陈文哲现在也是有钱人,也有资格收购这种宝贝。

只不过,就算是有钱人,有时候也有一些是有钱无法实现的梦想,比如这一件乾隆时期的精品百鹿尊。

对于陈文哲来说,这件瓷器的价格并不高,但是真是稀有。

这样的宫廷瓷器,可不是谁有钱,就能买到手的。

没办法买,他就只能自己做一件,这已经变成了他的一份日常工作。

制作百鹿图,基础的东西都好说,比如胎质、釉色等等,陈文哲都很有把握。

对于他来说,最难的是百鹿图。

乾隆喜欢百鹿题材,却不仅止于吉祥之意,也不是一种单纯的审美趣味,背后恐怕有更深入的考虑……

据史料记载,“百鹿”和“木兰秋狝”图联系甚密。

木兰为满语,意为“哨鹿”,秋狝指秋天打猎。

自康熙二十二年起,几乎每年秋天都举办“木兰秋狝”大典。

他认为木兰秋狝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加强对塞外民族的控制。

因此乾隆皇帝于十余岁始,便随祖父狩猎。

骑马射箭是其宫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故而乾隆皇帝对木兰秋狝之“祖制”甚为重视,还命宫廷画师把实况记录下来。

若是令造办处将此画卷,再传景镇工匠照着画,就没什么可怀疑的。

或许同时也结合以往的粉本“百鹿百鹤图”,以及器形“明万历青花五彩百鹿尊”,将这场清皇朝重要的活动,重现于百鹿尊,也是符合历史道理的。

所以,百鹿尊所展开的画面,正是帝王铭德之器。

这样的事情,其实在制瓷之中很常见,但是这对于陈文哲复制百鹿尊来说,就增加了更多困难。

名画复刻在瓷器之上,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说个最简单的,你总不能画的比书画作品差吧?

最起码要表现出书画作品的意境、精髓吧?这些都足够困难。

更何况,这件百鹿尊上的百鹿图,可不是简单的中国画。

第1177章 百鹿不如十鹿

在乾隆年间,由景镇御窑厂出品的这件粉彩百鹿图螭耳尊,其上的图画更加复杂。

尊体绘有百鹿衬以参天古木、重峦叠嶂及瀑布溪流,岩上清泉奔泻,岩下流水潺潺。

苍松古朴有力,灵芝、花草点缀其间,整体构图疏朗。

画面中山石、树干以褚、黑等彩作画,树叶多绿彩施绘,色彩浓重。

苍松翠柏下群鹿或追逐,或相偎,或憩息,或低鸣,群鹿交织,全景以静衬动,相互呼应,充满生机,自然逼真。

绘工精细流畅、色彩雍容大方,典雅精巧,构图之巧妙与器型浑然一体,寓言吉祥。

细观此尊上的群鹿,鹿毛的质感通过明暗对比,色彩参差得以表现,百态悉备,生动传神。

这应是西洋绘画的技巧,而山石的画法,则遵循中国传统山水皴法绘画的笔意,这与乾隆时期清宫院画特征相符。

由此也证实了,此纹样应是以当时宫廷画家所绘样稿为原型。

经观察对比,波西米亚传教士画家艾启蒙所绘的“百鹿图”,无论从构图以及中西合璧的绘画技法,都与此尊上的群鹿图十分契合。

艾氏的“百鹿图”收录于“石渠宝笈”中,现藏弯弯故宫博物院。

这位艾启蒙可是很不简单,他字醒庵,波西米亚人,年长乾隆3岁,于“乾隆十年奉旨进京”,时年38岁。

艾启蒙受业于郎世宁,画法与其相近。

因“西法中用”,得到朝廷器重和皇帝欣赏,被赐三品衔,诏入内廷供奉。

擅画人物肖像,尤工翎毛。

艾启蒙之《百鹿图》,盖有“乾隆鉴赏”“宜子孙”“三希堂精鉴玺”和“乾隆御览之宝”四方印章,可见乾隆之宝爱。

据查,艾启蒙《百鹿图》作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系奉命而作。

此时,乾隆帝年方39。

这种清宫特有的中西合璧的绘画风格,堪称创新之举,也是在清代皇帝的指导下完成的。

因此,若为祝寿制作百鹿尊,不管是四十、五十,还是六十大寿,艾启蒙的《百鹿图》确实都可派上用场。

鉴于此,可以肯定,乾隆粉彩百鹿图尊之蓝本,非艾氏《百鹿图》莫属。

这么一幅画,就算是在古代封建社会,宫廷中的御窑制作都难,就不要说后期仿制了。

当然,其实之前还有一位更厉害的就是乾隆的爷爷康熙,他做的一件万寿尊,更加离谱。

现在陈文哲正做着百鹿尊,没工夫做万寿尊,要不然,他还真想仿制出来。

一幅以百鹿图为摹本制作出来的顶级瓷器,陈文哲不得不认真对待。

他需要了解百鹿图的详细情况,感觉能够临摹下来,才能开始制作这件瓷器。

这就是这种百鹿尊的价值所在,就是因为真正的乾隆百鹿尊,也需要十分高明的画技才能制作出来。

这样才造成了百鹿尊多有,可价格很高的精品却十分稀少。

就是因为虽然很多百鹿尊,虽然同为官窑器,但其上的百鹿图画的不同,价格也就变得不同。

当然,此类备受皇家重视的乾隆朝粉彩百鹿尊,肯定会多次制作,但最终的存世数量却依然不多。

故而仅在各大博物馆中可见,如两岸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大海博物馆、金陵博物院等。

而在这些馆藏品中,也存有细微差别,体现在耳部略有不同,有红彩及蓝彩之别。

这里就有了陈文哲发挥的余地,他做的百鹿图,可以是各种釉色,这个他更加拿手。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