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808章

作者:疯神狂想

内外均施黄釉,里光素。

外壁黄釉地上,以绿彩绘两株桃树和四只飞鸟。

近口沿处饰绿色环线一周,足墙浅刻双环线一周。

所有绿彩图案下的胎上,均有与花纹相同的刻划轮廓线。

外底墨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书款。

黄地绿彩,是低温色釉釉上彩品种之一。

是以黄色釉为地,用绿色在锥刻好的暗纹上施以彩绘。

这种装饰方法在盘、碗上较为常见,如果是其他时期的官窑器,这也就是一件普通品。

可就因为他是宣统时期烧制的,就显得尤为难得,因为它烧制的中规中矩,并不比其他时期的官窑器要差啊。

当然,宣统时期也不是没有好东西。

比如以釉色为贵的黄釉暗云龙盘,它高4cm,口径18.7cm,足径11.4cm。

属于清宫旧藏,这只盘子敞口,弧壁,圈足。

足内青花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款。

盘内外壁均满施黄釉,盘心及外壁暗刻云龙纹。

黄釉云龙纹作为宫廷用瓷的传统装饰纹样,历朝历代均在使用,且式样繁多。

按清宫条例规定,里外黄釉碗的使用是有严格规定的,只有皇帝及皇太后才可使用。

此盘应为清末宣统皇帝溥仪的御用瓷器,所以价值明显更高。

像这样的黄釉瓷,陈文哲也是需要制作一批的,之前做的那些,虽然有些涉及到黄釉,但肯定不是黄釉之中的经典。

毕竟黄釉是比较特殊的,在古代一般没人敢用,自然也就没有人多做。

做得少了,技术就不太行,而只要行的,肯定就是宫廷御用匠师。

除了身份的代表,一些顶级匠师还是有一些好作品的。

比如瓷器中的一批奇葩,醴陵窑釉下五彩。

这是宣统时期的瓷器代表,而醴陵釉下五彩花鸟纹瓶,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这是清宣统三年也就是1911年制作的,高30.3cm,口径6.3cm,足径6.3cm。

瓶撇口,细长颈,长圆腹,圈足。

瓶内外通施白釉,胎体轻薄。

以釉下五彩绘花鸟纹,色彩淡雅。

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宣统三年湖省瓷业公司”款,外围绿彩双圈。

湖省瓷业公司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熊希龄在湖省创立。

在我国近代制瓷史上,清末民初的醴陵窑釉下五彩瓷,在制作技术和装饰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堪称陶瓷艺苑中的一支奇葩。

还有,留下公司款的,还能是封建王朝时期作品的寥寥无几,而这就是其中的一件奇葩!

当然,正常一些的宣统瓷器也还有,比如青花双“喜”字桃蝠大碗。

青花双“喜”字桃蝠大碗,高9cm,口径21.1cm,足径8.5cm,也属于清宫旧藏。

口微外撇,弧壁,圈足,足内青花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碗外壁以青花为饰,满绘缠枝莲纹,间以蝙蝠与桃实纹样,并对称书四组双喜(“囍”)字。

以“双喜”字作为瓷器的装饰纹样,在民窑中出现较早。

在官窑瓷器中清早期偶有发现,清中期以后大量出现于官民窑瓷器上。

同治大婚时,以此为题材的瓷器,就烧制了六千余件。

此碗据清宫档案记载,烧成于宣统元年,也就是1909年。

这一件如果不是因为烧制于清代即将灭亡的时刻,应该不算是多么有历史价值的东西。

但是,谁让它烧制之后三年,清朝就亡国了呢?

这样的另类瓷器,还是有不少的,而最特别的肯定是宣统时期。

这些另类官窑,价格你能想象?

盘点一下那些稀少而昂贵的明清纪年款陶瓷,有时候还真能让你惊讶。

比如国内的陶瓷,自明以前,鲜有底款。

以楷书在陶瓷上题写年款,是从明朝起开始时有出现,一直延续至清朝。

有明以后,官窑大体均落以帝王年号为纪年的款识,此又称朝代款。

其中,明朝共有16位皇帝,17个年号,正统和天顺都是朱祁镇的年号。

清代共有12位皇帝,13个年号,天聪和崇美都是皇太极的年号。

然而并是每个年号,都能找到对应的官窑陶瓷。

如明代的建文,这是因为战乱影响而没有留下任何款识的瓷器。

洪熙,这位仅在位一年,肯定也没有。

空白期比较出名,出现了空白瓷,就是另类纪念瓷的典型代表。

空白期就是正统、景泰、天顺三朝,他们均受战乱影响。

而到了泰昌时期,因为这位倒霉皇帝仅仅在位仅29天。

到了清代的天命,也就是老奴努尔哈赤,他那个时期经常啃树皮,唯一的追求就是能有一身野猪皮穿。

就算后来发家了,也肯定没有心思烧制瓷器。

至于天聪和崇美,那个时期正想着入主中原,所以均未能在景镇烧造官窑陶瓷。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这五百多年里,景镇御窑厂的无数精美陶瓷运抵此间。

以上所列朝代,或是在位时间太短,或是战乱所扰对景镇没有控制力,所以均没能留下带年款官窑器。

而即便发现有落此类款式的瓷器,也多是如嘉靖、万历、天启及崇祯时的伪托款识。

故宫博物院增展示过清朝历代皇帝和其对应的官窑瓷器,而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另类官窑”。

这几个皇帝虽在位时间不长,但仍抓住了这短暂之机,在那时最顶级的陶瓷上,打下了自己独特的“烙印”。

此类官窑器存世极少,那么这一因素会造成多大的价格影响呢?而哪些又特别具有升值潜力呢?

第1171章 咸丰宣统赛乾隆

中华上下五千年,另类的瓷器不少,它们之中,最有纪念价值的肯定是封建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最后一位皇帝,走向共和的宣统。

不说宣统是末代皇帝,就说在位时间,也仅只有3年。

他还是离现今最近的华夏末代皇帝,所以宣统可以说是大家极为熟悉的一个皇帝。

宣统也就是溥仪,寿命不算短,享年61岁。

把其归为“短命皇帝”之列,说的是他正式做皇帝的时间极其的短,只有3年。

但他却仍烧造出了本朝的纪年款瓷器,就像之前陈文哲说的那几件。

还有像宣统粉彩描金云蝠纹赏瓶,就仍然藏在故宫博物院。

器物之上的时代特征,不可磨灭。

这个时期的瓷器,虽沿袭光绪旧制,但质地细白玲珑的胎体,却更接近于现代的玲珑瓷器。

他的主人溥仪也是如此,皇帝脑后虽留着大辫子,鼻梁上却架起了眼镜,脚下骑着自行车。

溥仪很喜欢在宫内骑自行车,共买了20多辆。

这是处在这种特殊时期,让宣统这个时期上的一些瓷器上的人与物,都呈现出东西方混合,现代与古典共存在的特殊状态。

在陶瓷圈有句俗话:“咸丰宣统赛乾隆”。

宣统所烧制的官窑器颇为精良,此时的御器工艺精致,形制端正,胎釉纯净,彩饰工整。

当年在宫廷中这些御瓷和来自西洋自鸣钟,与溥仪的网球拍共置一室,它们在新安装的电灯照耀下,熠熠生辉。

这是一种特定历史下的奇观,而宣统元年,隆裕皇太后才发懿旨,在长春宫、建福宫、御花园各宫,并长街等处安设电灯。

清末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各种器物,都是独特的。

再加上宣统的品质,就让这一短暂时期的瓷器,价值飙升。

这一点尤为重要,宣统时期的瓷器虽然量少,但要比光绪要描画精致,彩绘细腻。

其胎质选料上乘,胎体较薄,但胎壁厚薄均匀,胎质细腻,烧结程度较高,叩击能发出清悦的金属声。

宣统青花瓷的工艺,在晚清官窑瓷中最精湛。

特征是胎体比较轻薄,胎质细腻洁白,白釉匀净平滑,玻璃质感较强,足端打磨圆滑。

当然,也有缺陷,比如青花发色紫艳,没有层次感。

宣统瓷器有“大清宣统年制”青花六字二行无圈栏楷款,也有红彩、赭彩、墨彩篆款。

款识书写规整,排列有致,笔路圆润有力,青花款料色深浓鲜亮且不晕散。

这些宣统瓷的品种,都沿袭前朝而制,大多数是每朝必烧品种,有的还表现出华丽的装饰风格。

如白釉盘,就是历代官窑都必须烧制的传统产品,而独有宣统朝白釉盘的口沿饰有金边。

像是这样的瓷器,只要出现,就没有低于百万的。

像宣统粉彩鹤鹿同春纹荸荠瓶,在2013春拍,就以134.4万人民币成交。

还有宣统粉彩麻姑献寿瓶,养志堂旧藏,佳士得香港2010春拍成交价122万港币。

耿宝昌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论及宣统陶瓷。

清代自光绪以后,瓷器制作从明、清以来的手工作坊,发展到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使宣统时期的瓷器,展现出近代新瓷的特征。

机制的器型,更加规整;

胎质,高质瓷化,和釉面的变化,使器物表面火光十足;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