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803章

作者:疯神狂想

哥窑和官窑发音相似,瓷器特征相似,哥窑会不会就是官窑?

龙泉黑胎青瓷和传世哥窑瓷,与南宋官窑究竟是什么关系?

这一切,正是哥窑的这种神秘性,让它在人们的心中拥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打铁还需自身硬,过硬的品质才是根本。

如果没有过硬的品质,谁会关心哥窑是谁创烧的?哪个年代创烧的?它的窑址又是在哪里?

第1163章 千变万化,打动人心

进行考古研究,其实最重要的是发现其窑址。

找到哥窑的窑址,是不是会发现大批哥窑瓷器?

就算没有完整器,找到一些残器,甚至是碎片,也是价值连城啊!

还有,发现了哥窑遗址,能不能通过窑口的生产设备,还有瓷片、瓷土什么的,分析出哥窑的生产工艺?这些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让人一直在研究哥窑,想要找到里面的真像!

说穿了,还是利益所归!

关于哥窑的谜团,实在是太多。

其他陈文哲不知道,他就知道,章生一兄弟两个是真实存在的,宋代确实有特征跟哥窑瓷特征一模一样的瓷器。

要不然也不会出来一个北宋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这些都不能否定。

至于哥窑、弟窑,是不是章家兄弟发明的,还是他们学自更早时期的匠人,这些都不能确定。

毕竟一种工艺,不可能凭空出现,其发展历史肯定漫长。

也许,就是宋末元初的章家兄弟突然之间创烧出来的呢?谁又能说的清楚?

除非找到他们的陵墓,最科学鉴定,看看他们兄弟两个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这里面的争议,实在是太多。

如果不说哥窑,说弟窑,章生二做的是青瓷,跟龙泉窑的区别很大吗?

就算成瓷区别很大,难道工艺也区别很大?

这些都说不清楚,要真研究,还需要找到足够的无证。

陈文哲也不过是顺带这完成一下毕业论文,他可没有时间,真的去考古!

所以,研究个差不多,弄清楚了里面的一些套路,完善学习了哥窑,各种仿哥窑,或者是历朝历代的所有仿哥窑的工艺,也就可以了。

这样以来,他一个现代人,就可以把从宋元开始,一直到明清、民国时期的所有哥窑器的技术,全都掌握。

至于哥窑到底是宋代开始,还是元代开始,其实并没有多么重要。

毕竟陈文哲研究的是瓷器,不是历史。

而真正深入研究哥窑,你别说,传世哥窑当中还真有不少精品。

比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哥窑瓷器,就有六十件左右。

其中一件哥窑灰青釉胆式瓶,还真是做的不错。

它高14.2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5.4厘米。

它瓶小口,长颈,溜肩,圆腹微垂,圈足。

通体施灰青色釉,釉面滋润。

通体布满黑色大开片纹,黄色小开片纹。

圈足内满釉,足端无釉,呈黑褐色。

整体看,此瓶造型端庄典雅,釉面油润,泛酥油光,且布满金丝铁线片纹。

足墙浅而上宽下窄,内墙呈斜坡状,手捏无法提起,可称传世哥窑密器中,工艺特征突出的代表作。

除了这件代表作,其他精品还有哥窑瓜棱碗、哥窑灰青釉海棠式炉、哥窑灰青釉胆式瓶等。

只要是想到的,陈文哲都要做一件,这已经是常识。

华夏瓷器,器型千变万化,达数百种之多,它们以自身独特的形态,诠释中式之美。

瓷器器型如女子的身材一般,以接近完美的曲线,打动人心。

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基础器型,像是瓶子、茶杯、茶壶。

虽然看着简单,但是真要做起来,你就会发现里面的器型,可以做到千变万化。

最近陈文哲做的各种釉色的瓷器,实在是太多。

而做到现在,他反而发现,器型的变化,也是需要归纳整理一下的。

所以,他很快就特整理出了10件最为经典的瓷器器型,也可以说是“最美的10件器型”。

之前他做过梅瓶、玉壶春瓶、胆式瓶,这些都算是国内历史上的经典器型。

而他还做过蒜头瓶、天球瓶,这就是五件了。

特别是天球瓶,之前仿制过一件,这种器型要是仿制不好,特别是收缩比把握不准,器型就会烧垮。

所以,天球瓶,还是需要认真对待一下的。

天球瓶是一种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瓷器造型,创烧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景镇窑。

各种类型也不少,比如青花天球瓶、粉彩天球瓶、紫釉天球瓶、郎窑红天球瓶、五彩天球瓶。

这些釉色比较经典,当然,如果陈文哲想要做的更多,他可以做天蓝釉、粉青釉、绿釉、黑釉等等的天球瓶。

当然,要仿古,自然要贴合时代。

天球瓶主要是从永乐朝开始成为观赏式瓶,宣德年间较为流行。

这种瓶子形为小口、直颈、丰肩、假圈足、砂底微凹。

因圆球腹硕大,像是从天降下来似的,故名。

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明永乐青花穿莲龙纹天球瓶,现在藏在弯弯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陈文哲比较熟悉的五种瓶子之中的经典,剩下的还有五种,就是他知道却从来没有做过的。

这也是没办法,虽然陈文哲最近一直在忙活,可国内经典瓷器器型实在是太多,他根本就做不过来。

要不是因为这个,他也没有想着,归纳古人的经验,弄出十大经典器型。

接下来,他做的已经差不多都是明清两朝的器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其实仔细算算,除了北宋五大名窑的瓷器,流传到现在,并且被人追捧最多的瓷器,就是明清两代最多,特别是清代。

瓷器发展从唐代开始繁盛,到了宋代达到一个小高峰,之后的元代元青花算是做到了承前启后。

之后瓷器的烧制,就一发不可收拾。

明代洪武、永乐的鲜红釉瓷器,永乐的甜白釉,宣德的青花、铜红釉、青花釉里红等等,之后的景泰蓝,还有斗彩,这些都是经典。

这些还是釉彩工艺,要说到器型,十大瓷瓶器型之一的抱月瓶,就是出自明代。

宝月瓶也是瓶子的一种式样,亦称“抱月瓶”。

这种瓶子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

明代永乐、宣德JDZ窑常见器物之一,清代雍正、乾隆仿制。

而只要是清三代仿制的器型,就肯定差不了,这一点看市场行情,就应该知道。

往往清三代的官窑瓷器,每次出现都能够拍出个天价,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第1164章 玉堂春瓶

瓷器的发展,到了清代就不用说了,各种经典器型、釉色、工艺,更是层出不穷。

而十大经典器型当中,还有一种摇铃尊。

这是清康熙年间的流行器式,其特点为小口,细长颈,丰肩,弧形或筒式腹,浅圈足,平底。

这种瓶子因形似带把的摇铃而得名,以青花釉里红制品为多。

由于此类器型罕见,存世量稀少,历来身价不菲,只要出现就备受关注。

这样的瓷器,陈文哲怎么也要藏一件,所以做一件清康熙釉里红摇铃尊,是必不可少的。

再就是贯耳瓶,这种瓶子也比较少见,但是架不住器型经典。

贯耳瓶是仿汉代投壶式样,直颈较长,腹部扁圆,圈足,颈部两侧对称,且贴着竖直的管状贯耳。

哥窑、官窑、龙泉窑等多有烧制,清代亦有仿制。

这种瓶子,之前他修复龙泉窑瓷器的时候见过,只不过陈文哲没有亲自做过。

这一次遇到机会,自然要做一件,最起码也要熟悉一下器型吧?

最重要的是,通过仿制这么一种器型,他可以慢慢的熟悉一下哥窑,再试着做一下官窑的贯耳瓶。

至于龙泉窑的贯耳瓶,就没必要多做,最多做一件就好。

龙泉青釉瓷器,他做的太多,现在他想做的瓷器更多,就没必要重复多做。

当然,做一件看看他现在的成色,还是可以的。

毕竟很长时间没有做龙泉青瓷了,也不知道他现在的手艺,能够做出什么样的青翠如玉?

青翠如玉啊,这种效果的追求,他已经摸到极致的边了吧?

陈文哲就这样,一边熟悉原来会做的瓷器品种,一边摸索着学习制作新品种。

现在他做一种器型的瓷器,都是尽量的把他会做的釉色、工艺,都融入进去。

这样下来,做任何一种瓷器的速度虽然不快,但是只要做出来,就是一件合格的精品瓷器。

“咦?原来我居然从来没有做过赏瓶?”

这一天,陈文哲终于做到了十大经典瓷瓶当中的赏瓶。

赏瓶很有名,但是他真要做了才发现,他原来还真没做过。

要说收藏圈最熟悉的一种经典瓷瓶,肯定是赏瓶。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