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788章

作者:疯神狂想

要是归纳的全面一些,兔毫建盏的颜色还真不少。

兔毫的经典颜色可分为金兔毫、银兔毫、蓝兔毫、青兔毫、黄兔毫、红兔毫等。

其中银兔毫或银蓝兔毫相对较为珍稀,烧制难度也是比较高的,往往比其他颜色的兔毫更为珍贵。

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具体得看其纹路的分布均匀程度和疏密程度,以及纹路的清晰度等关键参数。

判断一个兔毫建盏的价值,不能盲目的根据颜色来判断。

一般烧制兔毫盏不难,像是烧制黄兔毫、青土豪、红兔毫都不算难。

这些颜色都是铁元素呈色,在烧制其他珍贵兔毫的时候,把握不住温控,就有可能烧制出这三种颜色的兔毫盏。

所以,这里面最难烧制的是银兔毫,在这个基础上,再次把握不准确,就可以意外烧制出金兔毫、黄兔毫等。

如果烧制成了银兔毫,那就可以再进一步,烧制出蓝光银兔毫。

只要稍微懂行的,就应该清楚,如果烧制建盏,其析出过程越不稳定,那可以说这种结晶的很难烧制的。

所以,可以说银色系斑纹,要比褐色系斑纹更加珍贵,如果银色带蓝光,就更加难得了。

而想要达到这种效果,好像并不是太难。

当然,这是难者不会的事情。

在古代,根本弄不清楚其内的道理,犹如盲人摸象,自然是只能碰运气。

而现代人可不同,只要弄懂了远离,还原出特定的窑变,还是不太难的。

这是对于陈文哲来说的,如果没有扎实的功底,没有强大的基础,不管烧制什么样的窑变瓷器,都是很难的。

此时,他已经能够把握兔毫盏的烧制,就算是一些少见的窑变,他也能够有很大几率控制窑变。

这就比较厉害了,但是,他还真就可以做到。

最起码,烧制几窑,就可以成功烧制出一两件蓝兔毫。

这里面的道理也很简单,如果窑内还原气氛较强,兔毫纹中磁铁矿晶体含量较高。

这时晶体尺寸较大,且平行于釉面生长,就有强烈的金属光泽,形成银兔毫;

如果烧成时窑中氧化气氛较强,兔毫纹中赤铁矿晶体含量较高,就又会出现两种情况。

如果晶体尺寸较小,且杂乱生长,没有反光,就形成黄兔毫;

如果晶体尺寸较大,平行于釉面生长,有强烈的金属光泽,就形成金兔毫。

也就是说,就算烧制银兔毫失败,你也有可能幸运的得到黄兔毫,再幸运一些,就是金兔毫。

所以说,就算你把建盏烧制流程摸得通透,有时候也是需要看运气的。

第1141章 传奇之作

烧制建窑建盏,其实工序都差不多,但是最终烧制的结果,却各不相同。

人类天然追求的是美丽,而失败了有时候也不是坏事。

就像烧制银兔毫,有时候失败会得到金兔毫,而有时候就真的失败了。

那样的失败品是一种灰兔毫,在烧制过程当中,釉料中的富铁液相中的三氧化二铁,由于某种原因来不及析出,而大量钙长石晶体则露出釉面。

钙长石晶体的铁含量很低,又没有反光,肉眼看来是呈灰色或淡绿色,形成灰兔毫。

如果是淡绿色,就是所谓的青兔毫,反之则是灰兔毫。

当然,你要是技术足够好,在最后的冷却阶段,釉料在冷却过程中,控制精准,在环境条件适合,铁氧化物析晶时,温度适合,这时就可以形成蓝银光泽。

这就是蓝银兔毫,或者说是蓝兔毫。

这样一来,所有兔毫盏,就全都可以烧制出来。

只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灰土豪最容易出现,其次是青兔毫,再次是红兔毫、金兔毫,最难的是银兔毫,最珍贵的是蓝兔毫。

烧制这各色兔毫盏,说着好像很简单,但是真正烧制起来,作品的品质变化,往往就在几秒之间,想要精准把握,直接一次性烧制出最珍贵,最难以烧成的精品兔毫,还是很难的。

这一切都在温度把控之中,不管是炉窑内温度把控,还是冷却之时,釉料温度的把控,都是关键。

为什么说建盏精品难以烧制,就是因为这些关键点,时间都太短,往往稍微疏忽或者是耽搁,炉窑内的作品就变成了另外一种颜色。

都知道建盏斑纹,是经过1300度以上的高温烧制,在强烈的还原气氛中自然形成的。

可随着窑内气氛与温度的不同,斑纹也会随之变化,来去无常,难以控制。

烧制过程不单单是掌握好温度与气氛,就能烧出好的建盏,它真的还需具备一点运气。

稍微有点偏差,别说烧出银兔毫了,就连品相好一点的兔毫都难烧成。

烧制了几窑之后,陈文哲也算是能把握住重点。

建盏烧成,不管最后烧制成什么样,其实都是受到坯,釉,温度,还原气氛,这四大制约因素影响的。

银兔毫同样受这四个因素的严重制约,首先是坯的制约。

坯体肯定要取自建阳当地的粘土制成,这种泥料含铁量高,高温下极易产生变型、起泡等缺陷。

坯体的化学和矿物组成,对釉面斑纹有重大影响。

南宋时期福省其它窑口兔毫效果不好,与坯铁含量低有直接关系。

再就是釉的制约,建盏施釉厚,这是釉色的需要。

釉层薄,釉不黑;再则,釉层薄,兔毫斑纹短,不流畅。

釉厚干燥收缩大,易使釉层开裂,与坯粘不紧,烧时易缩釉或脱釉。

釉厚在高温下流动性大,使釉层从上到下逐渐加厚,釉层厚度上下不均,对斑纹的形成影响很大;

另外流动性大,易造成粘底。

接下来就是温度的制约,兔毫烧成温度高且范围窄。

而一件斑纹流畅通达,且外观无缺馅的银兔毫,烧成温度范围更窄。

窑温稍低,碗上部有斑纹,下部没有斑纹。

窑温稍高,釉就流下粘底。

最后是还原气氛的制约,建盏釉属于铁系结晶釉,结晶的物质是铁氧化物。

氧化铁中有二价铁和三价铁,还原使三价铁变二价铁。

二价铁是强熔剂,易回熔到釉中,使得结晶物质处于不稳定状态,直接影响斑纹的形态和色彩。

建盏斑纹显色的物质,是铁或铁氧化物。

氧化气氛下显色的物质,主要为三氧化二铁,显黄色、褐色等;

还原气氛下显色的物质为铁、氧化铁,对应的显色为银色、蓝色。

故银兔豪烧成,要在还原气氛的条件下产生,当然,在这个气氛条件之下,也可以生成蓝兔毫。

烧银兔毫,肯定要受还原气氛严重制约。

在烧成前期,要还原来控制斑纹的形态,使其恰到好处地形成丝状条纹;

在烧成后期,仍需还原来控制斑纹的颜色,此时若三价铁过高斑纹就呈灰色。

若二价铁过高,斑纹就隐去甚至消失。

所以烧银兔毫斑纹,不仅色彩很不稳定,同时会危及斑纹的形态,影响到斑纹的细长、厚薄、边界的清晰度等诸多问题。

建盏烧成的不可控因素太多,而且每个因素的区间极为狭窄。

古代窑工只能通过庞大的装窑数量,以牺牲大量成品的代价,来换取一两件优秀的建盏。

所以,一件优秀的银兔毫更是极为难得!

由此可见,银兔毫的稀缺性及珍贵性!

而在这个基础上意外得到的蓝兔毫,当然就更加难得,所以才有“蓝为罕”的说法。

到了此时,在烧制出所有色系的兔毫盏和滴釉盏之后,陈文哲接下来就要烧制曜变盏了。

天目釉是瓷器家族里的特殊成员,曜变天目又是最为珍贵的品种。

曜变天目的烧成,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其釉下一次高温烧成的耀斑,在阳光和一定温度条件下会闪耀出七彩光晕。

这笔金、银、红、青、蓝,又多了几种颜色,不用想,肯定更加难以烧制。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不可控因素太多,这每个因素的区间又更为狭窄,所以想要得到曜变盏,就肯定比兔毫盏更加困难。

所以,曜变盏是当之无愧的宋代建窑黑釉茶盏中的传奇之作。

相比兔毫盏,想要得到曜变盏,就不是让盏内纹饰不能成放射性分布,而是形成斑点。

曜变说的简单易懂一些,就是在黑色的底釉上,聚着许多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圆形或近似圆形的斑点。

曜变盏内的斑点分布并不均匀,也没有任何规则。

这些斑点几个或几十个聚在一起,经光线照耀,散发出如彩虹般的光芒,这就是建窑绝品。

至于摸上去是何感受,国宝级别的建盏很少有人能接触到,但是现代大师级的曜变盏,还是有人摸过的。

那种曜变盏表面不像看上去那样层次分明,实则是平整的。

所以陈文哲想要学习曜变盏的烧制,还真是等到了好时候。

第1142章 一次上釉、一次烧成

自宋代建盏技艺失传八百多年来,为了传承建盏文化,一代又一代匠人痴心不改,前赴后继。

终于在1981年,国内成功复原了建盏中兔毫盏的制作技艺。

先前陈文哲学习的知识,就是传承自这些国内大师。

八一年复烧兔毫盏,但是曜变建盏的复原,却出现了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让人徒呼奈何。

不但在华夏本土,即使在国外,也有许许多多的霓虹、法兰西等海外陶艺家,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破解曜变技术谜团的征途中。

但是,曜变技艺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横亘在他们面前,始终寸功难进。

可是在现如今,有一批对建盏情有独钟的匠人,接过前辈的薪火,重启窑炉,不断接近宋代古风,最终烧制成功。

其中,陆金喜大师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匠人之一。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