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782章

作者:疯神狂想

这个盏器的烧制,可遇不可求,尽管这位大师后期多次尝试烧制,却再也不可复制,由此可见其收藏价值。

所以说,除了宋代老盏有极大的收藏价值外,现代名家大师的建盏,其价值也不低,更不乏收藏者。

而陈文哲第一时间想到做建盏,主要是因为建盏虽然器型简单,但是品种比较多,罕见稀有釉面的品种更多。

其实,真正算起来,建盏分为六种。

有乌金盏、兔毫盏、油滴盏、鷓鸪斑盏、曜变盏、杂色釉盏。

要想制作建盏,这几种名贵品种,必须要先知道。

先说乌金,这是建窑较典型的釉色。

乌金釉有的表面,乌黑如漆;

有的则黑中泛青,即所谓的“青黑”;

也有的呈黑褐色,或酱黑色;

成熟时期的乌金釉釉层普遍较厚,“色黑而滋润”,上乘者亮可照人,表现出庄重素雅之美。

第1132章 目光长远

再说兔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兔毫盏。

黄庭坚的“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写的便是建盏中的兔毫。

兔毫是建窑最典型且产量最大的产品,以至人们常常习惯以“兔毫盏”作为建盏。

兔毫盏说起来也有好几种,有金兔毫、银兔毫、蓝兔毫。

这是因其釉面纹理,丝丝柔长如兔毫而得名。

第三种是油滴,油滴是仅次于曜变的建盏珍品,烧制难度极大。

所谓“油滴”,是指在乌黑的底釉上,散布着无数具有金黄色或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斑点,故又有“金油滴”、“银油滴”之分。

这种斑点多为圆形,大者直径为三、四毫米;

小者仅一毫米,甚至细如针尖,形如沸腾的油滴散落而成。

还有就是之前提到过的鹧鸪斑,鹧鸪斑是建窑产品中较为名贵的产品。

“鹧鸪斑”即指釉面呈献出类似于鹧鸪鸟胸部,散缀正圆白点的形状。

它形成是浮萍机理,釉面斑点是由许多小斑点拼合而成。

小斑点像浮萍在釉面上漂游,随机而遇靠在一起,组合成许多形状不一的大斑点。

斑点内的结晶物质没有连成一体,是分散的,所以有肉眼可见的沟纹。

第五种就是曜变盏了,曜变盏很多人都听说过,可真正知道是什么样子的应该不多。

“曜变”是指在黑色的底釉上,聚集着许多不规则的圆点,也就是耀斑。

曜斑广布于建盏的内壁,并随所视方向的移动而变化。

垂直观察时呈蓝色,斜看时闪金光,仿佛置身于浩荡宇宙之中,周围是无数璀璨的繁星。

变斑建盏烧成的偶然性居多,千万分之一的概率,所以陈文哲才会没有太多自信,能够烧制出天目曜变建盏。

目前仅存的三件曜变斑建盏,分别珍藏在霓虹静嘉堂文库、藤田美术馆和龙光院,被霓虹视为国宝。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遗憾,我国烧制的好东西,居然全都去了小鬼子那边。

这也就是我国古代不重视,毕竟是常烧的一种瓷器,谁会想到以后会失传了呢?

只不过,在这里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小鬼子的智慧,因为人家的目光长远。

还是说收藏,比如陈文哲知道的一个顶级收藏-安宅英一。

霓虹藏家进入我们视线的有很多,比如一声千两的坂本五郎,比如临宇山人。

近几年苏富比、佳士得等顶级拍卖行的重头戏,都是他们的专场。

但说到顶级建盏的藏家,不得不提到安宅英一。

其收藏中的2件霓虹国宝瓷器,一件便是宋代的油滴天目盏,它也是4件霓虹国宝建盏中唯一的一件油滴盏器,其价值更是无法估量。

与之同根同源的另一只油滴盏,在75年展览后被临宇山人购得。

也就是拍出7800万高价的那只,由此可见这位在宋代建盏领域的独到慧眼。

说到建盏收藏,最广受瞩目的便是这件拍出7800万高价的南宋时期建窑“油滴天目”茶盏。

如此高的成交价,一举创下黑釉建盏的世界拍卖纪录,轰动全球。

而这件著名的建窑名作,是由霓虹临宇山人所藏。

也临宇山人是一位眼光独到、审美趣味极高的霓虹收藏家。

其所藏古瓷,多为罕见珍品,并来源有序,形形色色都称得上是各大名窑的精品之作。

据悉临宇山人是在1996年认识银座新开古董店主人后,才开始专注宋瓷收藏。

他所收藏的宋代建盏,在拍场上有多吸金,7800万的盏器,足以证明他不俗的眼光。

其建盏藏品中著名的北宋黑釉鷓鴣斑盏,在2018年以人民币2667万元成交。

这只盏器原藏于霓虹万野美术馆,在2002年时香港佳士得释出,被临宇山人当时以1239.41万港币竞得。

再次拍卖的价格,已然是翻了几番。

可见建盏的市场行情,依旧是持续高涨、情形大好。

当然,现在国内收藏建盏的也有很多,先前说的中华盏王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他,陈文哲还知道一些,只不过不是行内人,很少听说过这些大佬。

当然,除了收藏家,国内还出现了很多现代制作建盏的大师。

现在在制作建盏的行业之内,国家级、省级匠人不少。

像是李达、孙建兴、陆金喜、卓立旗等,都是名家大师。

这是幸事,值得我们高兴。

但是,有时候我们还真不能小看鬼子。

陈文哲的心神,重新集中在建盏之上,而建盏六品种的最后一种是杂色釉。

杂色釉是由建窑黑釉“窑变”所致,这种杂色釉建盏的釉面纹理,变化多端。

除上述五大类釉面纹理之外,还有一些杂色釉面。

如柿红色、赤红色、灰白釉、芝麻花、结晶冰花纹、龟裂纹、酱釉等。

而酱釉之中有包含酱绿釉、酱黑釉、酱黄釉。

可以说,建盏能在一众器皿中脱颖而出,成为投资收藏界的新宠,也不是并无道理。

近十年來,建盏收藏热潮再次升温,或多或少与其在国际、国内的公开拍卖,获得关注而得以牵动。

千年前于宋代备受珍视的茶器,也终于能重拾昔日的辉煌,散发出独属于黑釉瓷的高光。

建盏的复兴,让千年前的瑰宝重回大众视线,让文玩爱好者的鉴赏收藏之路多了一抹亮色。

从近几年拍卖的新盏价格趋势分析,不仅老盏具有收藏价值,新盏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也在年年高升。

就拿陆金喜大师的建盏作品来看,在2016年保利拍卖会上,其烧制创作的《新建窑曜变天目建盏》就以112.7万元成交,这刷新了同类作品的国内拍卖最高成交价记录。

而陆金喜大师经典的九口径曜变建盏作品,从2016年市场上的2万元起,到如今涨到了4万元起,作品增值两倍多。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作品只会不断升值,越久越值钱。

虽然现在陈文哲不注重金钱了,但是,谁还会嫌弃自己钱多?

所以,这种能够直接卖钱的瓷器,肯定是他所追求的。

更何况,建盏的烧制,还真就需要很高的技术。

第1133章 任何美丽的背后,总是有不为人知的努力

建窑建盏始烧于唐末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及元初。

建盏被称为瓷器中的“黑牡丹”,在宋朝的时代潮流以及审美下,被推上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那个时期,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皆对建盏称赞有加。

建盏以铁胎傲然出世,变幻莫测的釉色卓越超群,然建盏的烧制,需经历一段曲折。

从选矿到最后烧制完成,个中艰辛非匠人不可体会。

常说烧制建盏13道工序,其实细分开来,建盏的烧制何止13道工序。

而完成这些工序,就一定能得到美丽的建盏吗?

不尽然,因为建盏的美丽,完全是看窑变的好坏。

而窑变,就真的是看运气,或者说是看脸!

当然,陈文哲烧制建盏,肯定是依靠技术。

而这种技术肯定不是来自他,而是来自隋侯之珠。

毕竟现代科技不是古代能比,加上从宋以来,已经有无数人研究建盏的烧制,所以陈文哲可以学习的技能有点多。

所以,就算不看钱,只是看技术,陈文哲也不能放过这种品类的烧制。

而真正想要烧制建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幸亏在烧制薄胎瓷、蛋壳陶、流霞盏的时候,陈文哲就有所准备。

他早就提前下了单,从国内买到了合适的矿料。

不早准备不行,因为只要是精品瓷器,都需要特定的合格的原材料。

因为烧制建盏的瓷土,用几种不同的土配制而成,一般最后的结果都是含铁量很高,颜色深红。

用这种胎土,再用超过1300摄氏度的高温,烧制好的胎骨厚实坚硬,胎色深黑,叩之有金属声,因而有“铁胎”之称。

这是基础,其实烧制建窑建盏,最终还是看烧窑,因为这是真正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任何为人称道的美丽背后,总是有不为人知的努力,建盏亦是如此。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