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758章

作者:疯神狂想

当然了,那种不被重视,也有可能是和颜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就像在封建统治者的眼中,黄色所代表的就是正统。

皇室人员所穿的衣服也就是黄色,上面还绣的有龙凤等图案。

就连官员们身上所穿的衣服也有颜色的区分,就像穿绿色衣服的官员,官职也不是特别大。

但是在时间的推移下,虽然没有审美等方面给绿釉加分,也没有统治者极其看好这种瓷器。

所以,在绵延不绝的历程中,绿釉所走过的路程也极其坎坷。

通过这一瓷器的发展和受到重视的程度,也能够看到从古到今手工业发展的历程。

同时也能够看到,皇权统治者对于瓷器行业的促进,以及相应的限制。

绿色就像是一色两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尴尬的一面。

积极的一面,肯定是代表着欣欣向荣的生命力,这是好的方向,利于绿釉瓷的发展。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大自然孕育出来的,万事万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颜色就是绿色。

我们所看到的树木花草,都有绿色这种底色做衬托。

同时绿色也象征着希望,象征着生命,同时还象征着和平。

就像很多人用眼疲劳的时候,也会看一看绿色的植物。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绿色所代表的还有欣欣向荣的生命力。

然而当绿色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相匹配的时候,并不受人们的喜欢和待见,甚至还变得越发的尴尬。

《说文》里面针对于绿色就有提及:“绿,帛青黄色也”。

仅仅通过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得出,绿色在人们的审美观念里面,并不是被受欢迎的一种颜色,甚至还被称之为一种杂色。

像这样的评定,不仅仅出现在这一本书籍里面。

就像孔子,在当时为了能够维护礼制,也把绿色看成了其他的颜色,也就是杂色。

把红色以及黄色还有青色,白色和黑色称之为正色。

悄无声息之间,绿色也就不受人重视。

就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就连颜色也有了等级之分。

正是因为绿色所代表的不是正色,所以和绿色相关的瓷器所处的地位,也一直比较低。

因为在祭祀的时候,是需要用到五种釉色的陶瓷,因此帝王们还是比较在意的。

但绿色能否出现在祭祀的现场,还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第1096章 前世今生

绿釉瓷器,可不可以成为祭器?这在古代还真是很难说。

毕竟绿釉这个颜色不属于正色,而当时的人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也会根据事物的高低贵贱来评判。

特别是在唐代的时候,虽然为官者都身穿官服,但是通过官服的颜色,也能够看得出这个官员的等级。

就像官员所处的位置比较低下,他所穿的袍子,就是绿色的朝服。

《元典章》里面针对于颜色,就有着相应的规定。

大概的意思就是,元代的人对于正色和咸色的相应规矩,并不是分得特别的明朗。

但是他们从心底里,都会排斥一个色系,也就是青色,在当时还有一个很尴尬的名称,叫做“绿头巾”。

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国人,在封建时期看待绿色戴上了留色眼镜,同样在西方,绿色所象征的也不是正能量的事物,就比如说毒药或者是魔鬼。

而这种观念的改变,直到拿破仑的出现,才掀起了一波人们改变对绿色看法的浪潮。

《夜间咖啡馆》这一副巨作,出自于梵高之手,在这一幅画中所呈现出来的主要颜色,就有红色以及黄色还有绿色。

很多人在当时都没有办法理解,只不过梵高所想表达的,就是通过绿色来渲染人性的恶。

那么世人都不喜欢绿色,为什么绿釉瓷还发展起来了呢?

就是因为绿釉瓷器是陪葬冥器中的主力,绿釉在发展的过程中,在汉朝时期,迎来了一股发展的春风。

其实在汉代瓷器所占的比重,并不是特别大,备受人们喜欢的就是那些金属制品,并且看起来特别华美的带有漆的器材。

像这一类物件,备受上层社会人们的喜欢。

而直到东汉末年来临之际,瓷器才开始逐渐的成为瓷器。

只不过在烧制的过程中,技术并不是特别的先进,手法也不是很娴熟,卖出来的价格也是比较低廉的。

虽然发展并不是特别的明朗,但这一时期的陶器,也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

就像当时的瓦当,让很多的人为之痴迷不已。

而绿釉,所代表的就是陪葬品。

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但至此绿釉登上了舞台。

汉代的绿釉,在制作的时候,是以铅为基础的。

在制作的过程中,铜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呈色剂。

采用这两种原料,就是为了能够在高温的环境下,增加折射率,让瓷器制作出来之后,看起来更加的光滑和平整一些。

因为釉的质地要更加的饱满一些,并且给人的感觉是拥有玻璃的质感,紧接着和绿色相配合,这才让人眼前一亮。

似乎在陶器上,也看到了纯色所散发出来的美丽。

对于这一时期铅釉的出现,到现在为止,我们这些现代人仍旧是没有揭开最后的谜底。

但是,有人认为之所以能够迎来这一场春风,就是因为当时在领土开拓的过程中,已经到达了西域。

这就让这种技术,能够从埃及逐渐的传到华夏。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其实在殷商时期,人们都已经掌握了有关于铅元素的冶炼。

发展到西汉时期,人们掌握这一技术都已经特别的娴熟了,自然而然能够应用出来。

纵使这样的说法不一,但无可厚非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汉代兴起的厚葬之风。

当时的人们相信,活着可能遭受了很多的苦难,如果去世之后家人能够厚葬,到了另一个世界之后,也会迎来一片繁华。

正是在这些因素的促使下,绿釉逐渐的就成为了汉代时期陶瓷的头等器物。

到了这个时期,又一个历史分水点到来,那就是陶与瓷之间的选择。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西汉末年,越窑在发展的过程中,迎来了很多的匠人。

这些匠人都是来自于遥远的北方,逐渐的就掀起了一波鼎盛的热潮。

并且在这个时候,制造的技艺也大幅度的向前迈进,完成了过渡时期的制造。

另一方面在汉绿釉,也逐渐的再一次沉闷了下去。

迎来的那一股春风,不经意间也退出了舞台。

瓷器和陶器对比之下,就拥有特别大的优势。

特别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面,后葬之风再也掀不起来。

也正因如此没有了厚葬这一股风气之后,绿釉的存在价值,就一瞬间被压缩。

根据考古学家探测北齐的标记大将军范粹,他的坟墓被发掘出来之后,就发现了绿釉。

时隔300周年再出现,的确是有些尴尬的。

并且工匠们在制作的时候,也只是轻描淡写的刷了一点点绿色而已,完全没有把所有的绿色都呈现出来。

虽然这样的手法,似乎就是在敷衍,可实际上这也预示着,不久之后,绿色还是会走进大众的视野。

所以,当来到唐代之后,绿釉瓷器在盛唐开始迅速发展。

迎来了大唐王朝的一片盛世,之后陶瓷的发展历程,也迅速的加快。

蓝色,黄色以及红色和黑色,这几种颜色一瞬间在民间的各个地方大放异彩。

在这之余,绿色的光芒也是掩盖不住的。

因为唐代时期人们的生活,是比较安居乐业的,就像在汉代时期所兴起的厚葬之风,也重新兴盛了起来。

这也就意味着陪葬品里面的汉绿釉,能够掀起一波鼎盛的热潮。

然而事实并没有按照我们想象的那样发展,替代汉绿釉反而是唐三彩。

唐三彩之中虽然不止一种釉色,但是在唐三彩的制作过程中,绿色仍旧是一个比较主要的色调。

很有可能是这一时期的文化和经济大融合,让唐人对于绿色的偏见,逐渐的放开了。

就像在安史之乱还没有爆发之前,唐朝北方的很多领土,不仅承担着政治的中心,也承担着经济的中心,也正因如此文化在这个地方就产生了碰撞。

生活在社会上层的人,他们的审美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就比如说青色的茶器,备受他们喜欢。

从这里也就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的人们看待绿色,已经摒弃了很多的偏见,开始用一种新的目光来审视。

第1097章 出人意料骨灰盒

绿釉的发展经历了很多的大起大落,虽然错过了很多的盛世,也错过了可以发扬的机会。

但是在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中,绿釉的发展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也是在那个时刻,景镇的御窑把绿釉推向了巅峰。

一时之间烧制出来的秋葵绿以及葱子绿,还有鱼子绿,聚集了所有的力量,把绿釉家族的色彩凸显了出来,至此绿釉也终于可以扬眉吐气。

不管是永乐的白,还是宣德的红,让人眼花缭乱之际,不得不让人佩服的就是雍正朝对于绿釉的审美变化。

得益于此,绿釉才被文人墨客所重视,才被普通大众所接受,就像是渡劫一样,终于修成了正果。

看到这里,陈文哲恍然。

他这是第一次清晰的,把一种釉色从发现,到发展,一直达到极致的巅峰,一次性看的通透、明白。

绿釉怎么出现,怎么发展,又是怎么变成现在一样的美丽,这些真不容易。

中间经历了两千多年,才让这种釉色,散发出美丽的光辉。

当然,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中间的演变、发展的技术。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