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744章

作者:疯神狂想

釉水是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为原料制成的物质,加以水稀释,涂在瓷器表面烧制而成。

之后第三步,需要配置瓷胎画珐琅颜料调和油。

清宫珐琅彩使用的颜料调和油,是由古波斯进口的多尔门油,已失传多年。

可陈文哲见到过宫廷珐琅彩瓷器,通过上面的釉料,他可以看到古波斯是怎么配制这种多尔门油的。

可惜,如果要配制这种多尔门油,还必须要用到波斯,也就是现在朗逸国的原矿材料。

当然,挑选元素含量差不多的矿物料也应该可以做出来。

但是,到底是有所不同,陈文哲也就没有弄得太麻烦。

现在的珐琅彩釉料调和油,有专门的高仿品,用在生活用陶瓷作品上肯定是可以的。

而用在高档瓷器之上,必须要用专门的珐琅彩釉料调和油,这样才能使绘画出来的效果达到最好。

要知道,珐琅彩瓷的瓷胎绘画是其精华所在,在这一点上,基础就是釉料调和油,再就是釉料,最后才是画工。

这三者没有哪一种更加重要,只能说,哪一种做不好,也得不到好作品。

比如最后一步,刚开始绘画时,珐琅颜料是不能附着于陶瓷底釉面上的。

如果强行绘制一些作品,烧制后颜色肯定会自行剥落。

这里面可以说到处都是坑,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烧制失败。

想要烧制成功,必须要先知道哪里有坑,这样才能避开这些坑。

而第一步就是调制调和油,现在合成的高仿宫廷珐琅彩颜料调和油,采用多种植物油。

如:茶油、樟树油等。

当然,肯定不可能毫无章法的混合使用,而是经多次实验,按比例配置研发出品质更高的宫廷珐琅彩颜料调和油。

这样不但解决了发色问题,还平衡了陶瓷釉面与珐琅料的膨胀系数,突破珐琅料与陶瓷釉面附着力的问题。

最后烧制出的珐琅彩,肯定要比清王朝遗传下来的珐琅彩,更显清秀、靓丽。

而这还是调和油,还有最重要的颜料调和配方。

在这一步,最主要的是研究出无毒颜料调和配方。

在这一点上,现代的科学化验结果,有点奇怪。

瓷胎画珐琅瓷器无毒,这一点已经确定。

可是,经化验对比,清宫廷瓷胎画珐琅颜料中铅、砷、硼酸盐含量超标。

当然,现在的瓷胎画珐琅颜料中,铅、砷、硼酸盐的含量远低于国际标准,所以,烧制的瓷胎画珐琅瓷器器皿,在各种场合均可放心使用;

最后一步关键技术,肯定是瓷胎画珐琅的烧制。

烧制瓷胎画珐琅,其方法、技术之高,比烧制其他瓷器如青花瓷、粉彩等要精致复杂数倍。

特别是对温度要求更高,珐琅颜料之间各熔点参差不齐,一件完整的瓷胎画珐琅艺术品,须由高到低,反复烧制的白胎方能完成。

这样的瓷器,一般人都不敢轻易尝试,因为成本太高。

只不过陈文哲不同,他有着传承经验,他甚至能够看到自己制作的瓷器,最终烧制出来的效果。

因为根据传承技艺,他很清楚这批作品,最后会烧制成什么样。

一般来说,这批作品,按照严格的古法工艺来烧制,最终会呈现出一种色彩亮丽,温润如玉,花有露珠,蝶有绒毛,薄如卵幕的效果。

第1075章 很想要怎么办

陈文哲对于自己的工艺和绘画,十分自信。

加上来自传承中的记忆,让他相信,最终这一批作品的画面会十分柔和、逼真。

这种种特质加起来,就是一件件最外面的珐琅彩仿古瓷。

而且在原则上来说,他烧制的肯定要比清三代瓷胎珐琅彩瓷要好。

也是因为这一点,陈文哲在仿制清三代珐琅彩瓷器的时候,都在收着,没有放开了做。

因为清三代之时的技术,相比现在总是差了点。

反而在仿制号称共和国官窑第一瓷之称的珐琅彩花鸟题词笔筒的时候,火力全开,尽可能的烧制出最美的瓷胎珐琅彩。

一次次的入窑,锻炼了陈文哲的烧窑技术。

他现在很确定,自己的烧窑技术,肯定超过了大师级,他把这种等级,称之为宗师级。

他已经可以根据自己想要的效果,来专门设计一套合适的烧窑工艺,这就是宗师。

当然,他这个宗师现在水分还比较大,毕竟很多经验技术,他都是直接塞进脑袋之中,并不能轻易融会贯通。

可是,通过烧制汝窑、粉彩扎道、胭脂红釉等单色釉,再加上最后的珐琅彩,已经让他在快速融合前人技术,随时都有可能推陈出新。

不说其他,就是一个珐琅彩的烧制技术,就比烧制汝官窑困难的多。

而在这个之前,陈文哲已经烧制完成了一批粉彩扎道瓷,就连汝官窑瓷器都烧制出来了两批。

现在每天早上都是先出窑,接着就再一次烧窑。

之后去工作室,研究烧制成果,最后再制作一批,等着明天早上再次入窑烧制。

这样循环往复,他的烧窑技术想不进步都难!

“这汝窑的颜色,也研究的差不多了!”

看着青翠如玉的花觚,蓝的深邃的花囊,最后是天青釉花插!

这一次他做的花插,真的达到了蓝而不艳,灰而不暗,青而不翠的程度,这就是雨过天青色吧?

“做点有难度的、颜色就算了,做一些器型稍微好一点的东西。”

做完一系列粉彩扎道瓷、单色釉菊瓣盘、珐琅彩瓷,加上之前烧制的两批汝窑花觚全部成功,陈文哲打算停下其他瓷器的制作,回归汝窑瓷器的仿烧之上。

仔细想了一会儿,先前仿制了名著之中的汝窑,也提到了诗作之中的汝瓷,那么就继续。

如果说题诗,那就没有乾隆厉害的皇帝。

这一位算是恬不知耻,因为他的御题诗糟蹋的名瓷、名画最多。

乾隆这家伙见不得好东西,只要见到了不是在上面盖印章,就是题字、刻款。

可以说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宝贝,被他糟蹋的最多。

当然,因为他也算是名人,如果其上有他的诗作,没准还能增值。

在这一方面,陈文哲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只汝窑的盘子。

那只盘子也算是属于典型的汝瓷代表,而且是一只北宋的青瓷碟子。

它已经被弯弯故宫博物馆珍藏,一般人还真的没有机会见到它这一个实物。

这一只盘子有两个比较特别的地方,首先就是盘子本身比较特别,而且盘口还有一个小缺点,被碰掉了一小块。

但这并不影响它的稀缺性,它仍旧还是一件珍宝。

其次就是这一只盘子,相传曾经是乾隆皇帝最心爱的宝贝。

而且它的底部,还被刻了一首诗。

当然除了乾隆皇帝,也没有第二个人敢在上面刻诗了。

也因为这一首诗,这一个盘子成了无价之宝,几年之间价格也是涨了近500多倍。

这一只盘子能被乾隆珍藏下来也是十分的不容易,就连当年的李苦禅,也曾在南河的一个瓷厂,写过一幅条幅:“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

这也可以看出,这一种汝窑瓷器太珍贵。

回到盘子的本身,那一只盘子符合所有汝窑瓷器的特点,胎色稍白一些,但又有一些灰色的痕迹,这就是行内俗称的香灰胎。

另外重点就是在于釉色上面,一般是呈现天青色和粉青色,像这一只乾隆收藏的有一些粉青色,而且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一样漂亮。

而且上面开满了片,一看就是高古瓷的典型。

远远地看着它,给人的感觉也是一种温润古朴的意思。

不管是造型还是整个器物的釉色,几乎达到了超级完美的地步。

收藏大师马嘟嘟就说过,自己曾经与一件真正的汝窑失之交臂,当时因为自己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最终回过头去就已经被人家给收走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一件事情真的是让他肠子都悔青了。

能得到一件真正的汝窑瓷器,对于像马嘟嘟这样子的大收藏家来讲,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件事情,更别说民间的那些玩家了。

很多名瓷,想要得到肯定是不可能了,但是见过了,仿一件自己玩,还是可以的。

像是这一件盘子,仿制出来拿出去卖,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它又太漂亮了,陈文哲很想要,那怎么办?

仿啊,仿出来自己玩就好了!

像是这样的精品名瓷,有记载的传世的可不少,就是乾隆收藏的都不少。

乾隆时期,清朝空前繁盛,收入宫中的好东西就比较多,像是传世汝窑器纸槌瓶!

这件汝窑粉青奉华纸槌瓶,就曾经在老无耻的诗作之中留下了踪迹。

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

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而旧铁余钉。

合因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馨。

当日奉华陪德寿,可曾五国忆留停。

这是乾隆三年戊午仲夏御题,底左刻“奉华”二字,右刻七言诗一首,钤“古香”“太王卜”二方章。

这样的瓷器,仿制出来当高仿卖,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自己把玩,却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做的太好,放入私人博物馆之中展出,也一点问题都不会有的。

要是品质能够达到乱真馆藏级,那放进博物馆,就算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仿品,也只会让人惊叹!

所以,陈文哲对于仿制这么一件作品,是一点犹豫都不会有。

当然,在这之前,他肯定要根据记载,先仿制了一只乾隆收藏的盘子,接下来才是仿制纸槌瓶。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