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736章

作者:疯神狂想

做完黄釉菊瓣盘,在做白釉。

雍正菊瓣盘中有一件白釉菊瓣盘,细白润洁,白如凝脂。

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一般认为是最容易控制的,其实不然。

因为所有的瓷土和釉料,都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氧化铁。

烧成之后,会呈现出或深或浅的青色调。

必需把胎釉中的铁元素降低到0.75%o以下,才能烧出纯正的白色。

雍正时期的白釉,没有添加任何呈色剂,只是将胎与釉中的铁,降低到最底限度,再施一层高质量的透明釉,完全依靠胎土本身的白度呈现出白色。

白釉瓷器胎土的精纯度,要求非常高,稍微有一点杂质,就会影响釉面的纯净。

陈文哲最不担心,也最省心的一道工序,就是胎土,因为现代很多泥厂,可以根据他的需要,调配出完美的胎土。

所以,只要把握好颜色,制作白瓷还真不难。

“需要变化一些了,也要小心一些。”

做完白瓷,陈文哲感觉需要来点有难度的,所以这一次他选择调配胭脂紫釉。

雍正菊瓣盘中有一件胭脂紫釉盘,色泽艳如胭脂。

而这种胭脂紫釉是清康熙年间,由西方引进的一种以金为呈色剂的红粉低温釉。

雍正时发展到极至,有深、浅两种,较浅的近乎于粉红,俗称胭脂水。

较深的接近玫瑰红,俗称胭脂紫。

此盘釉汁深艳细腻,光润匀净,较胭脂水釉更加深浓泛紫。

清代的胭脂水或胭脂紫釉,均为官窑瓷器,因数量稀少,故极其名贵。

这个陈文哲做的多了,做起来也没有难度,甚至入窑烧制陈文哲都不担心出错,所以并没有多做。

接下来是绿釉盘,菊瓣盘中属于绿釉系列的有三件,绿釉菊瓣盘、葱绿釉菊瓣盘、湖绿釉菊瓣盘。

铜金属在氧化气氛中会呈现出绿色调,明代中期景镇就烧出了亮丽的低温绿釉。

但由于是直接将釉涂在没有上釉的素坯之上,釉的洁净度差,胎中的细小杂质颗粒清晰可见。

雍正时期在继承前代的铜绿釉的基础上,研制出掺进其它金属呈色剂的各种绿釉瓷器。

所以,那个时期不仅有一般的绿釉,还有鱼子绿、松石绿、瓜皮绿、湖水绿、葱绿、龟裙绿等新釉色。

绿釉的精纯度也大大提高,色泽亮翠鲜艳,洁净透明。

菊瓣盘中绿釉盘釉色浓绿发蓝,无纹片;

葱绿釉盘釉色绿中闪黄,接近草绿色,如初芽之嫩葱,亮艳娇嫩:

湖水绿釉盘色泽淡雅发天蓝,柔和如丝,滋润光亮。

这些陈文哲之前就试烧过,也没有什么难度。

第1063章 绝对的精品

黄釉、红釉、白釉、绿釉,只是四种釉色,就做出来了十种盘子。

黄釉三种,红釉两种,白釉一种,绿釉四种,这还是陈文哲尽量收着,没有太过放飞自我。

要是真正放开,让他尽情的做,没准现在都能做出十五六种色系了。

做完这些,陈文哲打算再提升一下难度。

“就洒蓝釉吧!”这个他做的最少,好像就做了一次。

不过,真正做起来之后,感觉有很容易。

洒蓝釉原来做过一次,不对,准确的说,他原来做的是霁蓝釉,只不过现对于陈文哲来说,难度相差不大,现在做起来洒蓝釉感觉一点难度都没有。

当然,这是陈文哲积累深厚的体现,真正想要把洒蓝釉做得好,还真不容易。

清代盛世时期的蓝釉瓷器中,雍正蓝釉瓷器包裹霁蓝釉、洒蓝釉、天蓝釉,都具有不俗的艺术佳绩。

雍正蓝釉瓷器从器物的造型、胎釉、款识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工艺。

清代雍正时期的蓝釉瓷器,总体上比康熙时期有一定的进步和提高,尤其以督陶官唐英所烧造的器物,质量最为突出。

其中霁蓝釉瓷器,仍然是雍正时期的主流品,洒蓝釉瓷器烧造数量相对较少,但是其质量较高,而天蓝釉瓷器的烧造技术更是十分精湛。

清代雍正时期的霁蓝釉瓷器,造型比较丰富,盘、钵、盆、缸、罐、壶、洗、梅瓶、锥把瓶、玉壶春瓶、渣斗、高足碗、石榴尊等应有尽有。

洒蓝釉瓷器的造型主要是尊、缸、洗、花盆、菊瓣盘、蒜头瓶、石榴尊等。

天蓝釉瓷器的造型,主要以各种罐类和瓶类器物较多。

如鼓式盖罐、莲子罐;方瓶、象耳瓶、穿带瓶、纸槌瓶、天球瓶、锥把瓶、龙耳瓶、绶带耳瓶、玉壶春瓶等。

此外,碗、碟、尊、炉、缸、洗、杯、盏托、花浇、花盆、花觚、渣斗、菊瓣盘等也是造型各异。

所以,洒蓝釉的菊瓣盘和天蓝有的菊瓣盘,现在陈文哲都可以仿制,这就又是两种单色釉菊瓣盘。

当然,想要仿制的好,还是不太容易的。

雍正时期的三种蓝釉瓷,可以说都独具特色。

其中霁蓝釉瓷器,色泽艳丽泛紫,釉面十分莹润,施釉非常均匀,釉下有密集的小气泡,玻璃质感较强。

洒蓝釉瓷器,胎体较康熙时期更薄一些,釉色和青金色较为类似,釉色十分多变,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釉面不太匀净。

天蓝釉瓷器,釉色有深浅之分,色调较为淡雅,呈色十分稳定。

还有款识,清代雍正时期的蓝釉瓷器,款识方面多为“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双圈楷书款,或者篆书款、阴刻款等。

但是也有部分器物是例外,署款为堂名款“郎吟阁制”。

制作洒蓝釉菊瓣盘,需要注意的也就是调配洒蓝釉,特别是雍正时期的洒蓝釉。

洒蓝釉又称“雪花蓝”,是明宣德时期烧成的一种高温蓝釉。

因蓝釉的色地上有喷洒如水点般的均匀斑点,而称为“洒蓝”。

清雍正时期,施釉方法有所创新,需要先用喷吹法,在瓷坯上吹满星点状青料,然后再上一层透明釉。

这件洒蓝菊瓣盘釉面匀净光洁,祭蓝釉面上密集的白色斑点如漫天飘舞的雪花,精致耐看。

由于人工吹釉技艺,需要长时间经验的积累,故洒蓝釉制品一直十分稀少。

不过,这种瓷器虽然做着困难,但是只要做出来了,就是精品。

特别是菊瓣盘造型传统大方,秀丽稳重,如果施釉均匀,釉面匀净细腻,发色幽静,那就是一件绝对的精品。

做完洒蓝釉盘,陈文哲想了一下,干脆又提升了一下难度,他这一次做酱色釉盘。

这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宋代时期北方窑最先烧制成功,明代宣德官窑生产出许多酱釉盘、碗等日常生活用品。

雍正酱釉继承了宣德酱釉的优秀传统,釉面肥厚,色泽乌亮。

十二色菊瓣盘中的酱釉盘釉,要想做得好,肯定要面匀净,还有,光泽度要极强。

只要注意这一点,烧制出来的菊瓣盘就不会有问题。

“老板,接下来再所什么?”

眼看陈文哲又做了不少酱釉瓷,张股有点兴奋。

这一次真正是长见识了,就算此时没有烧制出来,还不知道这些瓷器的最终的发色,但是陈文哲之前的表现在那里放着呢,由不得张股不信。

“既然做了紫金釉,就做到底,再做一只葡萄紫釉盘吧,见过没有?”

紫色从来就是贵色,紫釉更不是普通釉色,能做得好的肯定不多。

“没有!”张股直接摇头,他也就听过,根本就没有见过。

不要说他,就算是他艺术学院的老师,见过顶级葡萄紫釉盘的也不多吧?

雍正十二正色菊瓣盘中,就有一件葡萄紫釉盘,它算是高温紫釉的一种。

高温紫釉是明中期创烧的一种颜色釉,主要着色剂为锰,釉中所含少最的铁和钴起调色作用。

雍正紫釉有多种颜色,最浅的紫釉其色淡粉如藕荷,这就是十二只盘子中的藕荷釉菊瓣盘。

还有,最深的紫釉色深艳如茄皮,介乎于两者之问的有玫瑰紫和葡萄紫。

菊瓣盘中葡萄紫釉盘,光洁莹润,紫中透红,近似于芸豆的红色,为紫釉中的精品,十分名贵。

这种釉色的菊瓣盘,好像也只有胭脂红菊瓣盘能够媲美。

而在市场上,陈文哲记得,好像就只有一七年的时候出现过一只。

那一只葡萄紫釉菊瓣盘,相较他色,被定为罕珍,拍卖的好像就那一例!

所以当时的拍卖价格定在了三百万至五百万,比胭脂红釉菊瓣盘一点也不逊色。

除了那一件,好像就只有神都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

那一套十二色菊瓣盘中,就有一件葡萄紫釉菊瓣盘。

故宫那十二个盘分别是:白釉、绿釉、湖水釉、葱心绿、黄釉、淡黄釉、米黄釉、天蓝釉、洒蓝釉、胭脂釉、紫金釉、薄荷釉。

其中绿釉最多,所以不算是正统雍正十二色系单色釉菊瓣盘。

当然,也就是故宫有实力能弄出一套十二色的雍正官窑单色釉瓷。

除了神都故宫,其他地方能够凑个三五件已经很厉害。

陈文哲知道的,绝大多数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能有个一件已经不错,就不要说弄出十二件。

第1064章 巧夺天工

一件件的菊瓣盘被做出来,可以说是一边做一边烧。

往往今天做出来,明天差不多就能出窑,就能看到。

这种随做随烧,随看效果的瓷器,可比汝窑和粉彩扎道瓷吸引人。

接下来的三天,陈文哲早上进入工作间,先做几件汝窑瓷,做好放在那里阴干,或者是汝窑第一次烧制。

之后做几件粉彩扎道瓷,或者是把前一天做的粉彩扎道瓷取出来,再进行第二道工艺。

期间能够一次入窑烧制成功的,也就只有雍正十二色菊瓣盘了。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