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720章

作者:疯神狂想

乾隆皇帝看见以后,不甘心,觉得自个儿也得刻上点儿什么。

其实要说起来,乾隆皇帝地位比妃子要高。

但是这位无耻之辈,深怕不能在历史上留名,就真的弄了一首诗,刻上去了。

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而旧铁余钉。

这个纸槌瓶原来是一个小撇口,到了乾隆时期,口碎了,镶上了一个铜圈。

这就是“口欲其坚铜以锁”,意思是想让口变得结实一点儿,只好用铜包上。

乾隆皇帝对一个破瓶子还这样珍惜,你想想后来的人,当然更希望得到汝窑瓷器。

至今这个瓶子还在弯弯故宫,镶着当年的铜圈。

有这种款的汝窑瓷,不用说肯定更加珍贵,一个是有身份证明,另外一个就是显贵!

名人,才能嫌贵,这就是名人效应!

比如当时还有一种款识,只写一个字:蔡。

一听就是姓氏,马上查查当时姓蔡的大官,在北宋都有谁呢?

不用查,蔡京啊!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宋代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蔡”原来应该指蔡京,字写得漂亮。

但因为他是奸臣,后来就把“蔡”换成蔡襄了。

华夏人有很强的好恶,你是一个坏人,就把你换下去。

以蔡京当时的地位,完全可以使用汝窑。

所以,这种有刻款的汝窑瓷,肯定要更贵,也更加珍惜!

陈文哲这一次,可以说是说到点子上了。

如果说这一件笔洗,跟之前拍卖的那些天价汝窑瓷有什么区别,还真就是它光素无款。

如果别的汝窑瓷都没有,这就没什么好说的。

可是,别的都有能增值,让它身价暴增的身份证明。

而你没有,这不就拉胯了?

“怎么也是最顶级的藏品,放在任何一家博物馆都是一号,陈老板不会否认这一点吧?这样的藏品,价格肯定上亿!”此时老周开口道。

陈文哲直接点头,价格肯定上亿,这肯定是亿级国宝。

但是,多少亿?就需要好好探讨一下。

他也知道,价格肯定压不下多少,因为人家说的是事实。

此时的陈文哲,倒是想起一件海外遗珍。

那是一件历史上,偶然发现的汝窑。

英伦有一个收藏家,在四十多年前逛英国的跳蚤市场,偶然发现一个汝窑,他就给买了,花了多少钱外人也不知道。

但据陈文哲估计,应该是没花多少钱,跳蚤市场卖的东西,都是几个英镑的。

1971年,他把这件汝窑捐给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在博物馆的藏品编号中是0001号,第一号。

这是一个什么样汝窑呢?盏托。

宋代人喝茶非常讲究,不像我们今天拿着大茶杯,咕咚咕咚一通喝。

宋代人端茶盏的时候,得有盏托。

茶盏端着烫,被烫着时样子不雅。

而把茶盏搁在盏托上,端着就非常雅。

这件汝窑盏托的边上,刻了三个字“寿成殿”,这是宋代著名的宫殿,弯弯故宫里也有刻“寿成殿”款的定窑白瓷。

宋汝窑盏托,托边缘有阳文款“寿成殿”,就可以成为一家世界知名博物馆的第一号藏品。

这也足以说明,一件汝窑瓷器在收藏界的地位。

这样的世界级镇馆之宝,价格能达到多少?

虽然都说是无价之宝,但是价格肯定还是有的,市场价就摆在那里,就看怎么分析、用什么来比对。

陈文哲此时感觉有点不好,因为人家越说,这件汝窑三足笔洗的价值就越高。

“你们就直接说个价格,只要差不多,我都认!”

陈文哲算是表了态,他说的也很确定,只要差不多就可以。

他这么一说,对面三人全都不说话了,他们就看着陈文哲。

“我说真的,一口价,你们说个价格,差不多合理,还在你们的价格底线之上,双方只要认为都不吃亏,就可以成交。”陈文哲再次诚恳的道。

两个老头都看向武三,武三有点犹豫,但是陈文哲已经说到这个程度,他也没法继续试探。

“一口价?”武三问道。

“对,一口价,我们都不用再试探,你说个价格,如果在我可以接受的范围,就成交。”陈文哲肯定的道。

“那就三亿,这个是之前的市场价,如果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价格应该更高。”武三终于出价。

现在市场上拍卖的价格最高的,也就是这个价格了。

当然,如果还有更好、更有纪念意义的入窑瓷器上拍,没准价格还能更高。

但是,这是没准的,因为最近古玩市场不景气。

当然,武三算是专业人士,他知道对于真正的珍品,价格肯定不是问题。

可是,没上拍,没有走进市场滚三滚,谁也不敢确定,最终这件瓷器能够卖出什么价格。

其实陈文哲能够认可这件寂寂无名的瓷器为北宋汝官窑作品,已经出乎武三他们的意料之外。

第1039章 这个价格真不贵

挑刺的是买家,不管是谁,遇到眼前这种品相的汝窑瓷器,不管是不是真品,也不管自己有多么认可这就是汝官窑瓷器,都有可能不认。

最少也要给你弄个存疑,而存疑的东西,只要有点争论,价格就不可能太高。

当然,这个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任何东西,都有杠精反对。

而此时,就要看买主的表现。

就像陈文哲,他只要认下来,价格就是会突破天际。

就像现在,武三最低的心理价位,也在三亿。

说了价格之后,武三心中有点忐忑。

虽然好东西不愁卖,但是他愁卖不出一个高价。

陈文哲算是一个很好的买主,但是他不知道陈文哲具体是什么想法。

好东西多了,但是好买主可不多。

就算你的东西再好,我也知道值这个价,但是能节省一些些钱,谁又不愿意呢?

就是想法太多,让武三他们不愿意直接用现金交易,换东西多好?对双方都有利!

只要陈文哲答应三亿的价格,他不用出钱,只要出一大批市场上很容易出手的瓷器就好。

就算仿制不出精仿,高仿总是能出几件的吧?

而只要出几件,他们就可以大赚一笔。

当然,三亿的高仿,可不是几件就能拿下的。

只要得到足够的高仿,就算价格不会太高,但是会更加容易出手,而且还可以细水长流。

武三他们的小心思很多,计划也周密,对于这个门道,他们研究的也十分透彻,更加有着广泛的渠道。

所以,只要陈文哲愿意交换,他们就不可能亏钱。

陈文哲此时有点头痛,其实三亿这个价格,他还是认可的。

但是,终归是有点不甘心。

要知道三亿可是市场最高价,他这算是批发,私下交易,没有各种税费、交易费、手续费、宣传费。

就算这样,武三居然还敢出个三亿的价格,这是欺负他不想放弃?

“三亿啊,这没有刻款,没有身份,虽然我认这是汝窑,但是真正拿到市场上,争议肯定少不了!”

一边说着,陈文哲还一边叹气。

如果是从一家博物馆中花费三亿买这件东西,陈文哲能欢天喜地的接受。

而从武三他们手中买,他就有点不甘心了。

他可没说错,因为一些人,就认为现在的入窑瓷器就是那六十多件。

再多出任何一件,都是假的。

不管品相、不管名款,也不管制造工艺。

除了那有名有姓的六十多件,其他都是假的,这样的观点,还受到很多人的认可。

而这也是武三不敢出六亿的原因,毕竟他可不是马大佬,根本就没法给自己手中的瓷器背书。

甚至还会给瓷器带来疑点,如果别人知道是出自他们之手,本来认为是真品的瓷器,都会变得存疑。

当然,就算心中有一万个愿意,此时也得收着一些。

他愿意用三亿买下这件瓷器,可他不能直接同意。

要照顾一下武三和那两个老头的心理啊,他要答应的太过痛快,人家心里就该不痛快了。

陈文哲还是很体贴别人的,所以他尽可能的述说着自己的不甘。

其实,到了此时,他也没有挑剔的理由,就只能用没有刻款,不能百分百确认是北宋汝官窑来表达自己的不甘。

可东西是真好,这件东西拿到哪里,都会卖出个高价。

就算不能确认是汝窑瓷,它的艺术价值还在这里摆着呢!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