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686章

作者:疯神狂想

尤其是它的构思,充满了汉代玉雕固有的浪漫主义气息。

只不过,它的表现形式,却不像是中原地区的作品。

国内历代以来,只要是皇家制作的东西,都是堂皇大气、中规中矩,就算表示龙凤和鸣,也绝对不会表现的这么赤果果,这么热烈。

从这一点来看,这到更像是国外的东西。

毕竟刚才那中年男人说了,这东西是在南越出土的。

但是,如果说这是南越的东西,那这雕工,还有其上浓郁的汉代风格,又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吸收了外族的工艺,加工出来了这么一件精品玉器?

如果真是西汉时期的玉器,像这种等级的东西,又怎么来了南越?

玉器是远古先民创造的,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象征。

公元前202年,(汉高帝五年),历经五年的楚汉战争接近尾声。

刘邦于垓下一战,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刘邦称帝(汉高祖),国号汉,建都长安。

西汉王朝的建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我国古代出现的空前大一统时期。

依仗着政治统一的宏伟基础,刘汉王朝加速发展社会经济,通西域和匈奴,开创中西交流新的文化领域。

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以博大的胸怀,吸收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综合百家之长,完成学术统一,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成就了一个千古未有的文化大融合的局面,使中国文化的体制与风貌基本巩固。

在公元之初的二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凭着历史积累、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和聪明才智,把我们的国家建成为一个雄踞世界东方的强大汉王朝。

汉王朝的鼎盛,造就了中国玉器史上,继新石器时期(史前时期)、殷商盛世、春秋时代三大高峰期后的又一个黄金时代(两汉时期)。

在西汉时期,玉器有那么高的社会地位,普通人肯定是不可能得到的,所以就算是南越人得到了,也不是普通的南越人。

疑问太多,陈文哲忍不住一边查看玉器的材质、工艺,一边使用了回溯。

他最先看到肯定是处理玉材和雕琢玉色,所以通过回溯,这一方面相关的信息,立即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这是他对于回溯的更深一层层的利用,他不在无脑的把一件器物的历史,从头看到尾,而是有选择的查看。

这还是他第一次这么做,没想到十分顺利的就找到了他想要看到的信息。

不过,当看到这份信息之后,陈文哲却是有点咋舌。

事情跟他想象的有点不同,这一次他看到的不止是有白玉,还有其他的各种玉石,或者说是宝石,他这是一下子看到了一座宝库?

这是谁这么豪?处理宝石却一下处理一大堆?

仔细看了看,陈文哲发现其中有玉石有玛瑙、水晶、滑石、琥珀、绿松石等。

玉材的颜色有白玉、青玉、黄玉、绿玉、褐玉等,还有一部分是蛇纹石玉?

汉代玉器材质基本属于透闪石软玉,其中疆田玉和玛纳斯玉占很大比重。

和田玉中又多见水料中的籽玉、羊脂玉,陈文哲手中的这件直径达到十厘米的玉环,就是使用的和田籽玉中的白玉。

接下来,就不止是有各种宝石了,还出现了各种工匠,他们在干活。

不停的回溯,陈文哲好像是看到了一处宝石加工厂。

各种造型的玉器被制作出来,几乎覆盖了陈文哲知道的所有汉代玉器。

汉代玉器器物造型,可分为几何形和人物动物形两大类。

这一次陈文哲可算是长见识了,他在回溯这件玉套环的过程之中,全都看到了。

比如几何形有玉器,其中最显眼的就是璧,其次是环,再有就是珠、管、圭、戈、琮、璋等;

人物、动物造形的玉器更多,比较经典的有舞人佩、凤形佩、龙凤佩、螭纹佩、玉猪、玉蝉、玉马、玉熊等。

之所以确定这些都是汉代的器物,主要是因为雕刻的工艺和其上的纹饰。

工艺先不说,只是说纹饰,汉代玉器纹饰也是鉴定玉器时所考察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988章 活环掏雕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固定的纹饰风格。

汉代的玉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影响,一些春秋战国的玉器纹饰也流传了下来,同时也产生出了丰富美丽的汉代纹饰。

比如蒲纹和谷纹,蒲纹,由三个方向的平行线组构成的类似蜂巢的纹饰,流行于战国至西汉中期,主要用于装饰玉璧,玉璜等。

谷纹,由谷粒状的类螺旋单元组成的纹饰,分两种,一种是在蒲纹的基础上由内向外以细线划出螺旋纹,一种是减地浮雕出圆润独立的谷纹。

既然可以做出如此多的造型,那么肯定要有很高的工艺水平的。

汉代玉器较大的工艺特点,是因铁质工具的普遍使用而产生的特点。

从铁器的发展史来看,铁的韧性高,拥有良好的锻造性能,可以打制各种形状的工具,尤其是锻造用来掖、撞、勾、撤等的小工具。

可以说,铁质工具的普遍使用,对汉代的玉器工艺有着革命性的影响。

原来陈文哲也不是没有见过东汉的玉器,也看到过其雕刻的过程。

但是,从来没有一次,只是回溯一件玉器,就让他看到各种各样的汉代玉器加工过程。

他知道,这一次他回溯的这件玉环,肯定不简单。

也只有皇室才能聚集起这么多人,同时加工雕刻那么多玉石。

还有,他这一次看到的可是汉代的雕刻现场,而其内普遍使用铁器。

也只有使用了铁器,才能轻易的实现镂空工艺,当然,切割工艺也变得简单。

这个时期开料成型过程中,使用的是铁丝线锯或直条锯,也用圆盘铡砣切割,均加水及解玉砂,使用的工具视玉工习惯及玉料大小而定。

锯或砣的边刃很薄,表明使用金属工具的锋利。

如满城汉墓玉璧和玉衣片上的平直锯痕,锯缝一般宽1~1.5毫米,也有的只有0.35毫米宽。

由于铁质工具的普遍使用,玉件的制作精度也达到较高的水平,为复杂的金玉镶嵌等创造了技术基础。

当然,这些都算是普通工艺,而有点难度的肯定是活环套接工艺。

因为陈文哲在回溯中看到了一种加工玉链的过程,一环套一环,这是无限套环啊!

这种技术,甚至比他手中的这件玉器的技术,还要高超。

他知道,这是活环掏雕,这种工艺是一种复杂高超的技术。

也只有到了汉代,玉器的活环加工技术已不再是难题,所以在器皿中、装饰题材中经常使用。

看到这里,陈文哲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就使用了一次自主传承。

主要是他手中这件镂空龙凤纹玉套环,可以说是集合各种汉代顶级技艺之大成。

通过它,肯定可以让陈文哲学到很多顶级技艺。

果然,随着启动自主传承,陈文哲的脑海之中立即浮现出集中最顶级的工艺。

从解料到活环掏雕,再到钻孔,之后整个工艺,全都呈现在他的眼前。

陈文哲不管外界等着他猛看的众人,他自己沉浸入学习之中,不可自拔!

三人行必有我师,古代的一些雕刻工艺,很多现代人就算是有合适的工具,也实现不了。

所以,对着一件汉代的玉环使用自主传承,陈文哲的收获也很大。

就比如说看似十分简单的钻孔工艺,钻孔工艺说着简单,但是真做起来,在没有机械钻头的古代,还真不容易。

汉代玉器的钻孔工艺十分成熟,钻杆式工具被应用于玉雕的许多方面。

钻头普遍为铁制,较细长的玉管内孔也可打的很直,但如果两面钻,有时也会出现台阶痕,只是外大里小的喇叭口形状已基本不见。

汉代采用大口径金属管琢磨玉璧的外廓,使玉璧圆整了许多,如彭城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璧。

再说镂空工艺,春秋以后,镂空技术被大量的应用于玉器雕刻之中。

战国时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主要用于片状器物的镂雕,同时也出现了少量立体镂雕作品,其工艺风格一直影响到汉魏时期。

镂空方式如前期一样主要还是先打轮廓线,再穿孔定位,然后加金属线锯拉切成各种形状,也有以钻孔组成镂雕的一部分。

金属线状工具使用时,将线锯固定在弓形把手的两端,以手握弓把来回拉动,因此经常在切割面上留下细密的直线痕迹。

一些打磨不十分精细的汉代剑饰,孔内常会留下一道道细密的直线痕,有时也会留下穿孔的痕迹。

这一般是用锼弓子方法锼出的,是金属铁丝运用的结果,尖角利落。

有时也会用一种较粗的金属条锉拉,这种工具也被称为“拉条”。

要知道这些工艺,可不止是能用在玉器之上,难道用在瓷器之上就不行了?

制胎的时候,很多瓷器都需要镂空工艺,比如先前看到的那只镂空色拉盘。

在制瓷之上,使用顶级的镂空工艺,做起来更加简单。

毕竟瓷器可没有玉器坚硬,所以更加容易加工。

当然,最重要的工艺,肯定是雕刻工艺,这也是陈文哲最想学习的工艺。

不管是什么时代,使用什么工具,雕刻都是那个套路,只不过工具要是不合适,雕刻起来就要困难一些,雕刻速度会慢很多。

可是不管再困难,再慢,古代的雕刻工艺,放在现代也是有用的,也是很值得学习的。

或者说,使用了现代工具,加上古人的雕刻技术,那做出来的器物,就会更加精美。

当然,制作瓷器之时,雕刻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在学习雕刻玉器纹饰之时,也等于学习了瓷器纹饰雕刻。

特别是汉代的一些特殊工具,现在虽然用不上了,但是道理是想通的。

比如会用陀具,使用陀具雕刻一些精美的纹饰,那么现在使用手电钻就不行了?

汉代铁制陀具,已经完全应用于玉雕的各个方面,如单阴线、双阴线、顶撞地纹等。

这些还是简单的,汉代铁质陀具的出现,使得这一时期阴刻、浮雕、镂雕、圆雕等纹饰加工工艺,在继承前代玉雕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圆雕类玉器有所增加,突出造型与玉质美。

第989章 值得称道

汉代的许多器物身上,大量装饰各种夔龙纹、云纹、卷云纹、谷纹、蒲纹、涡纹、乳丁纹等。

这均是先定位,再以阴线、浮雕或减地浮雕等工艺手法结合雕琢。

浅浮雕玉器大多以减地法制作,先做出纹饰,再去地使纹饰凸出,纹饰的整体高度一般不凸出于边框。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