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617章

作者:疯神狂想

把这些小兽,慢慢的清理出来,放在一边。

等进入了这座洞窟,看着里面琳琅满目的东西,井井有条的摆放在宽大的洞穴之中,陈文哲惊呆了。

他也算是见过世面,但是,真正见到这里的各种器皿,他还是震惊了。

这一次的发现,终于让他知道,汉代的黄金到底都去了哪里。

能去哪里?都在这里放着呢!

而陈文哲确定,他发现的这些,最多也就是十座八座汉墓的积累,不能再多了。

整个东西两汉下来,好像总共四百多年吧?

就算东汉没有多少黄金,只是一个西汉两百二十多年,得有多少王子王孙?

那么多年,那么多的诸侯国,都是厚葬,那么我们国家的地下,到底埋藏了多少宝物?

陈文哲还真是不敢想象,要知道这里的这些藏品,撑死了也就几座古墓的陪葬品。

而就是这么几座汉墓,就能有这么多黄金被埋在了地下。

那么整个汉代的王侯将相,到底埋下了多少金银制品?

历史记载的那么多黄金,在西汉的时候消失了,去了哪里?

国内的很多专家,恐怕是小瞧了当时的王侯将相们。

很多人查阅了很多资料,他们并没有在任何文献上发现详细记录,至少目前没有找到西汉众多黄金的去处,所以西汉黄金消失是个谜。

因此,后世出现了许多猜测。

一种猜测是,大量的黄金被用来拜佛了。

自西汉末佛教传入国内以来,无论贫富,都掀起了一股拜佛热潮。

土豪们的相互攀比,甚至用金粉装饰佛像,还有用黄金粉末添加在墨汁之中,用来书写经文。

就是这样,黄金的消费量大大增加,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黄金就耗尽了。

另一种猜测是丝绸之路开通后,古罗马通过与我们做生意,赚了很多黄金。

不过,这一说法并不十分可靠。

那时,我们盛产茶叶和丝绸,在东西方贸易过程中,是我们获得更高的利润,有大量黄金流入,但不能流出。

第三猜测更具说服力,就是说秦汉时期,皇帝皇陵的建设,消耗了全国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陪葬品数不胜数。

以汉武帝为例,皇陵是在他16岁成为皇帝后建造的,直到他去世时,长达54年了,从未中断过,其耗费是可以想象的。

汉武帝去世后,他的随葬品填满了整个墓穴。

俗话说“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一个国家的皇帝开了这么浓厚的陪葬气氛,下面的老百姓会有不学的道理?

有一段时间,从贵族到官吏,从富商到普通富户,他们都互相模仿,都为自己的富葬感到骄傲。

因此,西汉时期的黄金储量急剧减少。

不过,当时出现这个猜测的时候,也有人对此表示反对。

他们称当时的黄金,不是黄金,是黄铜。

因为从历史角度上看,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还不足以生产出如此多的黄金,铜产品会更多。

然而,此说法有一点根本站不住脚,也就是西汉时,黄金的计量单位是“镒”,而铜的计量单位是“铢”,或者直接叫“钱”,这种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西汉至东汉之间,还有一个王朝,就是王莽建立的新王朝。

当时,黄金储量为560吨,此外,算上民间的储备量,西汉末年的黄金储备量绝对惊人。

然而,仅仅数十年后,王莽丢失王朝,刘秀恢复了汉朝,这么多金子却不见了。

而这一切的一切,后来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可现在,陈文哲认为,什么谜啊,是现代人的见识短浅。

看看这里藏着的金饼,这东西在古代,除了金砖以外,就是金饼最是平常。

这里摆放了太多的金饼,随手拿起一枚,个头就不小。

这种金饼直径6.2~6.5厘米、厚0.6~0.7厘米,重247.5克,这也算是标准的汉代一斤金饼了。

这些金饼为不规则圆饼状,正面凸起不平,背面凹下有冰裂纹,上方有竖行隶书“巨吉上口”四字和阴文戳记“U”,边缘处钤有小方形印戳,有点字文不清。

这种东西陈文哲也算见得多了,了解的也更多。

已出土的金饼的尺寸和重量均不一致,大者直径多为5~6.6厘米,小者直径约3厘米。

一般人捞不着,而落入王侯将相的手中,肯定要用来陪葬。

这一代又一代的王侯,不停的陪葬,最后就全都埋在了地下。

没有多看这些黄金,陈文哲看向其他方向。

在这里黄金最是普通,他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所以这一次发现了一些不同的东西。

“这是银器?”

只是一扫,陈文哲就在一众金灿灿的黄金器具之中,看到了一只银色的小盆子。

一只小盆子,出现在一大批金器之中,想来是不同凡响的。

果然,拿起来一看,陈文哲就发现了上面的铭文。

这东西准确的名字,应该叫银鋗。

“鋗,小盆也,广孕曰铜铫。”

“铫,温器也。”

由此可知鋗是盥洗、沐浴时的温水器具。

这只银鋗个头不小,高19.5厘米,直径45.7厘米。

器型也不错,平折沿,短直颈,两侧各有一环形耳,鼓腹,平底。

铭文在腹上,使用的是阴刻,其上刻画着:“宦眷尚沐浴沐鋗容一石一斗八升重二十一斤十两十朱第一御”。

有铭文的东西,和没有铭文的东西,价值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看来民国时期的那些村民,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就把这只小盆子珍藏在了这里。

美滋滋的看了又看,这些器具保存的都十分完好,这可很不容易。

千里迢迢从国内彭城运输到这里,绝对不容易。

可惜,最后还是遗留在了这里,并且落入了他的手中。

陈文哲有点感慨,这么大的一笔财富,没有发挥出任何作用,一直在地下流转了两千年啊!

第889章 百炼环首刀

陈文哲一边走一边看,这座洞穴不宽,但是很长,此时里面里层层叠叠,堆放的绝大部分都是金器。

在这里,因为金器数量最多,反而显得最普通。

偶尔出现一件银器,就显得更加不同凡响。

刚走了一会儿,陈文哲就又发现了一件好东西,这是一只银鉴,也是一个小盆!

不用说,这只银鉴之上也有铭文。

这东西高11.4厘米,口径74.7厘米。

折沿,口沿下有两环,短颈,平底,素面。

腹下部有一周折线,左旋卧刻阴文篆书“宦眷尚浴银沐鉴容二石一斗五升重十八斤十两第一御”,表明其是沐浴用具。

看到了这么两件东西,陈文哲哪里还能猜不出,这是挖了一位王侯女眷的坟墓?而且这女人的身份等级绝对不低。

放下这只银鉴,随手拿起一只鱼龙形的金带钩。

鱼龙形的金带钩还是很漂亮的,它长3.5厘米,为鱼龙形,屈体盘卧在圆钮之上,富于动感。

带钩上的龙口内吐一长舌,向后弯曲成钩。

体上镶嵌一颗绿松石,创意新颖,精致异常。

这是古人束衣用带,带钩便是用于扣接束腰革带的钩。

带钩是古代贵族、官僚以及文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

装饰华丽、式样奇特、独具匠心的带钩,也是古人相互炫耀,显示身份和地位的重要装饰品。

除了这种鱼龙形带钩,还有鹅首形金带钩。

这边放置了2件鹅首形金带钩,这种带钩长3.l厘米,鹅昂首挺胸,屈颈成钩,钩体上饰变形羽纹。

鹅头上镶嵌物虽已脱落,仍神态逼真。

其实这些还不是最显眼的,最显眼的是如同现代腰带一样的金带扣。

这种金带扣从正面看,跟现在使用的腰带,已经一模一样。

这种金带扣每块带板长13.3厘米、宽6厘米,扣舌长3.3厘米。

陈文哲眼前就有两条形式相同的金扣嵌贝腰带,这两条腰带放置于武器堆中,重叠放置,通长97厘米,宽6厘米。

腰带两端为纯金铸成的带扣,中间由用丝带编缀三排海贝组成的带体,海贝中夹缀了数朵金片做成的花饰。

两副带扣厚度和重量不同,但尺寸和纹饰基本相同。

这种带扣由两块长方形金带板,和一枚金扣舌组成。

其中一块带板背侧錾刻“一斤一两十八铢”,另一块侧面錾刻“一斤一两十四铢”。

也就是说,这两块带板,分别重275克和280克。

带板正面纹饰采用浅浮雕,主题为猛兽咬斗场面,一只熊和一只猛兽按住猎物在贪婪地撕咬,被撕咬的似为一匹马,正奋力挣扎;

主体纹饰的周边,为勾喙鸟首纹。

带板背面无纹饰,上有纤维织物附着,四边凸起边框,中部有两个横向双环钮。

每块带板的内下角,有一略近三角形的小孔,以便扣舌穿入。

整副金带扣制作精良,纹饰浮雕透出浑厚与大气,动物形象生动,极具动感。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