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513章

作者:疯神狂想

为了学习秘色瓷的烧制技术,他最近可是被折腾的不轻。

烧制秘色瓷可不简单,陈文哲就简单的按照流程,烧过一批。

之后,陈星辰感觉有点意思,也感觉好像并不难,就想要复烧,可是,现在坯料已经试烧得差不多了。

釉料——用他自己的话说——还“差得远”。

他曾经烧出过一窑成色不错的青瓷,但也只是那么一次而已,而且远没有达到秘色瓷的标准。

还原秘色瓷的工程,他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

不是他闲的蛋疼,而是因为他没有陈文哲配置瓷土的本事,也没有宝烧技术。

如果用普通瓷土,当年的古人到底是怎么烧制出精美的秘色瓷的?

这一点陈文哲也很想知道,所以他也算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最起码,因为购买泥土,他的花费就不少。

昨天上午,陈星辰刚烧了一窑坯片,他用气窑烧制的,当时还残留着余温,他就打开了窑口。

烧成的坯片,被整齐地排列在一旁的木架上,每一片都贴了拼配成分的标签。

陈星辰对这些向来一丝不苟,装泥料的塑料盒子,也都标示了挖掘地点。

它们来自他工作室中七八口硕大的瓦缸,是从慈溪上林湖周边挖来的各个不同层次的泥土。

必须要经过广泛采集和不断拼合,最终能够被做为秘色瓷坯料的泥土,才有可能被发现。

在此之前,它们只能和其他所有的泥料一起,静静沉淀,等待下一步的淘澄和洗练。

“反正唐代做秘色瓷,也是在上林湖那儿取的料,我把周围所有的泥料全都挖来,试着做,总是没错的。”

这一系列试验,近乎大海捞针,这可一点都不夸张,因为可供参考的资料实在有限。

陈文哲还是想的简单了,因为他就算看到了当年烧制秘色瓷的一些过程,但是,他总不能连人家在外地取土的过程,也看在眼中吧?

所以,他现在复烧出来的那些秘色瓷小碗,也不过是烧制出来了秘色瓷的一部分效果。

说完全还原出来,还差得远,最起码能达到当年秘色瓷效果的那种瓷土,他就还没有找出来。

“能烧秘色瓷,距离烧制汝窑器也不远了吧?”

陶教授也看到了那件秘色瓷小碗。

“看看这边,你就不会再有疑问了,这些是薄胎吧?薄如纸?绿如玉,总算不是青如天,要不然我就会以为是柴窑的作品了。”

李教授一嗓子,把不少学校的教授,还有博物馆的鉴定师,全都吸引了过去。

陈文哲特意制作的一批薄胎瓷器,展现在众人面前。

这一次过来,明明是看陈文哲的藏品,可现在却成了他的个人艺术展。

不过,此时所有人都不会在意,因为陈文哲的这些作品,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在这里的都是行家,最起码眼力还行,自然就没有人说些不好听的,那丢人的会是他自己。

“众位,过来看看这一件,这应该才是真正的五代秘色瓷!”

那件秘色瓷莲花碗,终于被人发现了。

这件秘色瓷的漂亮,就不用说了。

就算是放在最顶级的汝窑器跟前,它也不遑多让。

果然,有人就产生了疑问:“老陶,你过来看看,这是秘色瓷?我怎么看着像是汝窑器?”

秘色瓷在当时是美,但跟北宋时期的汝窑不是一个层次。

这是所有人公认的,但是眼前的瓷器,怎么看都不比汝窑器来的差!

但是,名牌上明明白白的写着,这是五代后期秘色瓷!

“这件瓷器有着典型的清水样特征,应该是秘色瓷!”

陶教授过来一看,就立即道。

“清水样?怪不得看着如同有一汪清水,还真是这样!”

“秘色瓷以青绿色为主,釉色呈现清水样通透特征,瓷化程度较好,相比汝窑瓷还是差了点,特别是表面的气泡。”

“你们这些大老板都见过汝窑器,可是却不清楚,汝窑釉色表现是蟹脚纹,流纹,斜开片,玛瑙入釉,气泡寥若晨星,胎体香灰胎/疏松/轻,芝麻支钉。”

“还有,汝窑光照温暖、幻彩多色,室内天青/天蓝色,这秘色瓷偏绿!”

“这一件明显是秘色瓷中的精品,其制作工艺已经十分接近汝窑瓷,只不过其气泡还是稍微多了一些,玉化成度也不如真正官款的汝窑瓷!”

“就这样还不如汝窑?我见过的汝窑器,哪一件都没法跟这个相比!”

“那是你没有见过汝窑的精品,有时间去故宫博物馆亲眼看看吧,不要看图片,图片不行!”

“这一件的价格,得有多高?”有人问道。

第742章 得意之作

“哈哈,如果我没有推断错误,这一件应该是在密闭的环境之中保存下来的,你们看这些破裂的气泡,有点亮,不是发黑,老化痕迹清晰,可却表现的更加漂亮,这很可能是一件五代晚期,甚至是后周时期生产的秘色瓷!”

“后周?不就是到了北宋了吗?”

“差不多,北宋汝窑,那可是在社会环境稳定了之后出产物,跟混乱的五代可不同,所以,总体上汝窑瓷的品质要好一些,但是这一件也不差多少,再说,这也是妥妥的皇室用瓷。”

“同属皇室用瓷,流传到现在的秘色瓷,数量可是更少,真正能确定身份的,我知道的就只有十四件,其他都是比对出来的。”

“法门寺地宫就发现了十三件,另外一件在哪?”

“哈哈,在我们杭市博物馆,是我们的镇馆之宝!”

“镇馆之宝?这么说,这一件的价格,恐怕不比汝窑瓷的价格要低啊!”

“何止啊,如果真说到收藏价值,这一件可比汝窑瓷要高的多,至于市场价值那就不一定了,毕竟影响市场价值的因素比较多,比如名气!”

说到最后,这位杭市博物馆的鉴定师,已经有点惋惜。

“秘色瓷的名气也不差啊,能比得上汝窑器,还有这种品相,加上秘色瓷的稀少程度,这件瓷器要是上拍,恐怕能够轻松拍出两三个亿!”

说话的是莫成方,陈文哲还真没看到,他老人家居然也来捧场了。

莫成方已经算是专业人士,他说的话,很多人还是相信的。

这样一来,陈文哲这里已经出现了两件重器,价格都突破一个亿。

接下来,比较有纪念意义的贾湖骨笛被人发现了。

还有十分漂亮的一套水点桃花日用瓷之中,那件显眼的红月季小碗,也被人看到了。

特别是被莫成方看到之后,他差点惊掉了眼珠子。

如果不是了解陈文哲,他还以为金牌店当的库房失窃了呢!

要知道这种红月季小碗可十分稀少,他还真没想到,陈文哲居然也收藏了一只。

这些瓷器被精心摆放,一般都是跟现代瓷器掺杂在一起,要是没有点眼光,有好东西放在眼前,你也看不出来。

比如那件大明成化年制的仿汝窑象耳炉,本来已经碎成三十块,现在已经被陈文哲修复了。

同时修复的还有一件宣德年制的云龙纹大盘,不过这一件是六爪龙,比较特别,算是错版官窑瓷器。

这两件瓷器,是被陈文哲修复之后,又重新做旧的。

这可不是粘合在一起,低温烧制出来的,而是高温烧制之后,又重新做旧的。

一般人修复这种瓷器,都不会选择高温烧制,因为这样烧制之后,一些老化痕迹,特别是露胎出的火石红等老化痕迹,会被烧灼一空。

陈文哲可不怕这个,所以他直接高温烧制,这样不容易重新断裂。

跟这些瓷器放在一边的,还有雍正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大碗、清雍正官窑粉彩八仙人物纹洗口尊,这两件瓷器,价格有都在五六千万以上,也算是重器。

可就这么几件瓷器,就静静的被安放在这处角落里。

当然,还有宣德斗彩鸳鸯荷花纹小碗一对,再就是一块北宋官窑的一块碎瓷片,婴儿手掌大小。

这些看着有点破旧,反而更像是古董。

特别是一块小碎瓷片,放在一种精美瓷器之中,显得有点刺眼。

但是,当看到这是一片官窑瓷片之后,就没有人感觉刺眼了,反而变得有点耀眼。

官窑器也很少见,这可是一种能够跟汝窑、定窑器媲美的瓷器,能保存一片碎瓷,也是很值得夸耀的一件事情!

“那边是杂项!”

“杂项?真正看出收藏水平的东西,还就是比较杂!”

“走,过去看看?”

“呵呵,这是黄金?宋代的金条?这么一整套?”

“吆喝,这件金杯不错,可惜啊,居然是现代仿品!”

“要真是明代的高足云龙纹金杯,那价值可高了!”

“价值还没什么,主要是这东西看着喜庆啊!”

“那边是玉器吧?都是小件啊!”

众人最先看到的就是两件玉佩,一件红山文化中期,猪头猪身蜷体玉猪龙,另外一件就是战国龙凤玉佩。

这些东西,并不是多么吸引人,能吸引人的反而是陈文哲的作品。

主要是太吸引人了,特别是那些花朵!

特别是红色的玫瑰红、牡丹花,好像陈文哲特别钟爱这两种花朵。

所以不管制作什么,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两种。

不得不说,陈文哲的手艺越发纯熟,雕刻出来的挂件,真的很吸引人。

“哎呀,这是人物挂件?”

“还真是,这美人雕刻的,真是别具一格!”

“跟那十八尊罗汉一样,都是使用的特殊工艺,要不然不会是这种效果。”

“这是一件大型和田玉石?还是籽料?这匠心,还真是独具!”

众人最后围绕着一块大型籽料,看了起来。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