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500章

作者:疯神狂想

鉴别这些改刻或增刻的纹饰,可首先比较其本身,或周围的表层,和地子是否与该器的其他部位相一致。

因为若是后刻的,一定是破坏了原有表层的色泽。

其次,找一下每组花纹的接合处,是否有范痕。

因为花纹是刻在范块上,拼合浇铸的,没有范线就有作伪的可能性。

再有就是,作伪者对商周青铜器纹饰的规律,把握不准。

比如纹饰一般虽有地纹和主纹之分,但二者其实关系密切。

如兽面纹卷角,或勾尾的收头处,往往是像同心圆一样,与地纹的小圈连接起来的,但作伪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细微的特征。

看过纹饰,没有发现问题,陈文哲总算是松了口气。

最起码,没有低级错误。

到了此时,就要整体再看器物的表现。

辨别青铜器真假,讲究重量、嗅觉、声音和锈色的程度。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表,比商周器轻薄,若重量相反,则存疑。

铜器出土有土气味,作假的器表,总散发出酸味。

更为重要的是,对铜质声音的辨识,和器物表面锈色的鉴别。

因为商周铜器是以铜锡合金铸成,敲击的声音自然清脆,而后仿的青铜器往往用黄铜铸成,或浇铸而成,敲击的声音混浊,若偏薄,则脆而散。

有的是修补的伪器,四周敲出的声音,就会不一致,加入其他材料修补的,更有一种沙哑感。

观察古铜器表层和锈层也很重要,因为当从器形或制作工艺上,难以确认其真假时,可以通过鉴别其表面锈色的好坏,来断定是真品还是赝器。

这一点格外的重要,因为现代的一些造假高手,对于锈色的研究,可谓是精深之极。

不说别人,陈文哲就可以用好几种方法,做出真假难辨的红斑绿绣。

所以,他不得不小心,他也害怕遇到如同他一样的高手,那就悲催了。

当然,他会做,也就会看。

只要小心一点,还是能够分辨出,作假锈色和真锈色的区别的。

可是,要真遇到了极致的高仿,要想辨认出来,也是很难的。

由于青铜器埋于土中上千年,铜锈会层层发出,但各个地域的青铜器表锈色,却不甚相同。

这与不同的地下水质,和其他有机物腐蚀其表面,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有关。

如徽省地区出土的青铜器,锈层呈灰绿色;

而南湖出土的青铜器,则见有翠绿色的锈层,亮晶晶的,人称“水坑”器。

中原地区出土的青铜器,锈层丰富,锈色多变,或黑灰,或枣皮红,或灰绿,或银白。

于是行家们又分别称这些锈层,叫“黑漆古”、“枣皮红”、“绿漆古”、“水银沁”等。

这些锈层很坚硬,即使用刀刮划,也只是一些锈斑脱落,与伪器的锈层是完全不同的。

假锈层的做法多种多样,假的地子用盐硇砂,锈色用盐酸水浸泡,或用硫酸铜加绿色颜料和氨水调合。

但生出的新锈,色泽单调,不像出土锈层敷一层、丰富多变、带有滋润感。

现在市场上看到的一些仿古青铜器,大多呈粉绿色,手感很差,即有些黏手和脱落的感觉。

有的则乌黑发亮,像是熟坑器,但器表没有一点色泽滋润的感觉。

而做锈的方法,不外乎几种,最容易的肯定是“种植锈”。

就是将酸、碱、盐等各种化学药品,掺合金属粉,涂抹到仿品表面,然后再埋到土里来“种植”伪锈。

要是想要节省一些功夫,那就做“胶着锈”。

用胶水、松香、白芨浆、清漆等胶状物,调配各种矿石粉、颜料,涂抹到铜器上。

或从别的古铜器上,取下真锈,拌入清漆或胶水中,涂抹到仿古铜器上。

还有更加恶心人的,就是将动物尿液、粪便或农用化肥与泥土掺合,涂抹到仿品表面后埋到土里。

这样做锈,肯定容易辨别,而要想赚钱,就不能省事。

所以,就有人研究出来了“烧熔锈”。

将调制好的矿物颜料,在铜器表面烧熔。

这些被熔化的颜料,在降温后,凝固在铜器的表面。

这样比较结实,也更加难以辨认一些,当然,这是针对新手来说的。

如果想要做高仿,那就一定要用“电镀锈”。

用类似工业中金属表面电镀技术,在铜器表面镀“水银皮”或“黑漆古”、等皮壳。

这个算是高科技,一般人做不了,也掌握不住火候。

但是,只要是高手做的电镀锈,做成了,一般人还真是难以辨别。

这算是一种很难辨别的做锈手段,而还有另外一种,如果是高手做,不借助高科技检测设备的情况之下,更加难以发现。

这就是“移植锈”,这种做锈的方法,十分简单,但是对于手艺要求很高,一般人做不来。

移植锈就是将古铜器上的古锈,移植或镶嵌到仿品表面,再用上述的各种方法组合作锈。

陈文哲最害怕的其实是电镀锈和移植锈,只要遇不到这两种,都好说。

而鉴定锈迹是不是做上去的,也很容易。

最容易的一种,就是用针尖刺扎铜锈部位。

古铜锈非常坚硬难以刺入,而那些用胶水制做的伪锈,不但容易刺入,松开手后,针会被伪锈含住掉不下来。

对于古铜器上那些修补过的部位,用这种方法鉴定也很有效。

在鉴定铜器的锈蚀时,最好取一些试样下来,用高温热针烧灼,或将试样直接用火烧。

古铜锈一般不易燃烧,锈结晶在高温下,会发出炸裂的声音。

用树脂或胶水制造的伪锈,在高温下会熔化、燃烧,并且冒烟。

这时能闻到各种胶水味儿,或烧塑料味儿等刺鼻的气味。

第724章 原来的狡猾,都去哪了

鉴定锈迹,如果不想太麻烦,也可以使用放大镜观察。

被热针烫过的部位,会发现那些胶状物被熔化后又凝固,根据热针的形状形成一个半圆槽。

真正的古铜锈,是天然生长的矿物结晶,在高温下它既不会熔化,也不易燃烧,更不会有酸味儿或其它异味儿。

如果这样做还没有发现,那就要更近一步。

这时可以用小刀,或其他工具,将铜器表面的铜锈取一块,观察铜锈下面露出的皮壳,伪锈下面露出的直接是铜色。

古铜锈下面,一般是黑褐色,或是银白色的氧化膜。

用烟熏铜器表面或颜料染色,使其表面形成黑色或红色的氧化层,往往这种氧化层没有光泽。

需要用棉布、毛毯或椴木木炭抛光,也有用抛光玉器的滚筒机械抛光。

这类作伪的氧化层的突起部位光亮,凹陷的部位灰暗。

用干燥的硬布等物品,在铜锈表面快速磨擦,使其表面发热后,嗅其味道。

有些伪锈会发出松香味儿、塑料味儿、油漆味儿或其它如502胶水等异味儿。

其实,鉴定青铜器,现在远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如果可以,那最好是各种现代工具,齐上阵,而就算这样,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有时候,很多做锈的手段,让人防不胜防。

其他不说,如果使用到做瓷器的一些原料,用在青铜器的做锈之上,前面说的鉴定锈色的方法,就全都没用。

这时,就可以用到珠宝鉴定中的,第三代查尔斯滤色镜,来鉴定铜锈,这么做非常有效。

所有的古铜锈,在滤镜下都不会变色。

用那些绿色、蓝色的化学颜料做的各种伪锈,在滤色镜下多数会变成红色。

特别是用珐琅彩釉料,在低温下烧成的假锈,这种伪锈既不怕火也不怕水,用热针、水都不管用。

但因为珐琅釉料中的蓝色含钴,所以在第三代查尔斯滤色镜之下,它的蓝色或绿色会变成红色。

种种方法之下,是不是做上去的锈色,还是很容易辨别的。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基本上可以辨别出大部分的高仿青铜器。

但如果想要更精确的甄别青铜器的真伪,还是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

当然了,这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会并掌握的,还需要多用心,才能锻炼出一双慧眼。

“汉代灵山型三足蛙太阳纹战鼓!”

“鉴定正确,成就值加一!”

“汉代伏波将军行军打仗大铜釜!”

“鉴定正确,成就值加一!”

“汉代伏波将军行军打仗小铜釜!”

“鉴定正确,成就值加一!”

三点成就值加身,很不容易,特别是最后两只大锅的描述,更加精准。

因为那个时期,就是伏波将军平定的南海岛。

这样间接证明了武二没有说谎,这三件东西确实出自南海岛。

确定了东西是真品,陈文哲开始心疼了。

武二这个狗东西,居然用人工抬着这三件国宝,来到了古玩城?

想来运输过程,也没有特别对待这三件国宝吧?

要知道,文物运输堪比运输黄金!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