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482章

作者:疯神狂想

这些就是今天陈文哲的作品,此时正准备上釉。

薄胎厚釉,这是龙泉青瓷的特点,而这样的瓷器,烧制出来气泡很少,甚至是没有。

加上秘色瓷独特的烧制工艺,也许烧制出来,真的就形成了如冰似玉的效果。

还有,那一汪春水,也是他所向往的。

再一个,哥窑的冰裂纹,好像也近在咫尺了。

冰裂纹又称开片原,是一种古老的汉族陶瓷烧制工艺,属于龙泉青瓷中的一个品种。

因其纹片如冰破裂,裂片层叠,有立体感而称之。

冰裂纹制作工艺异常复杂,于南宋灭亡后失传。

这种工艺,好像在零四年的时候,就被国内的一位大师重新研究出来了。

不过,这并不耽搁陈文哲也开始研究,毕竟学习人家的技术,并不容易。

如冰破裂,裂片层叠,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你最起码要先烧制出那种如冰的效果来吧?

小心的拿起一件莲花碗,就是单纯的一只小碗,因为这种碗的制作工艺,实在是很简单。

当然,现在的这一只是薄胎小碗,而在这薄胎之上,陈文哲还雕刻了几朵莲花。

如果他要的效果出来,这些莲花,就跟栽在水中央一样。

所以,他上釉之后,烧制出来所能达到的效果,就不是如冰,而是如水。

第698章 做了一件盘口尊

采用秘色瓷的工艺,就不能在这只薄胎小碗之上,上厚釉了。

因为秘色瓷区别于一般青瓷的地方,不止是代表了青瓷制作中的最高工艺水准,其釉面也是不同的。

异常清亮是效果,而能达到这种效果的,肯定是因为釉层薄如蝉翼,胎质细洁致密。

所以,制作秘色瓷的工艺,十分讲究。

因为胎薄,加上不能施厚釉,那就要不小心点处理其内的水分了。

要是处理不好,只是烧制过程这种的气泡,就完全破坏了瓷器的美感。

所以,秘色瓷烧造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瓷土、釉色和温度。

秘色瓷釉中,相当部分的氧化铁被还原,釉色就呈现为较纯净的青色;

反之,还原气氛弱,釉中相当部分的铁仍保持氧化状态,釉色就表现为青中泛黄的色调。

秘色瓷是越窑中的最优质的瓷器,其烧造工艺主要有三个步骤。

首先肯定是对瓷土的选择和加工,看过古代窑工的制作流程,陈文哲总结了一下,主要是采用专门粉碎、淘洗、腐化、捏练工艺流程,从而达到较高的“玻璃化程度”。

这个属于练泥的水平,至于之前的粉碎、淘洗,有着现代工具帮忙,做起来要比古代方便的多,也要好的多。

之后的腐化和捏练,一个涉及到秘方,一个就要看手艺。

秘方看过就懂,就是需要时间来完成。

其实,这对于现代人来说,也已经研究的很明白。

毕竟有着专业的胎泥厂,你想要什么样的泥料,人家都可以给你调配出来。

比如说生产紫砂壶的底槽清,就需要尽可能的进行陈腐。

所以,现在只要有钱,一些合格的泥料,很轻松就可以买到。

至于炼制泥料的手艺,陈文哲更是不愁。

他只要看过一遍古代窑工的手法,就可以学会,而且还能做的更好。

完成了器胎,就等着上釉。

釉色也是其中的关键,釉料提纯就是除去釉料中的杂质,并改良施釉方法。

通体施釉,施釉后采取支钉架器的方法;

在这里,陈文哲还能用到芝麻钉的手艺,这就是多才多艺的好处。

施釉过后,就是装入匣钵。

秘色瓷烧造不能让瓷器接触炉火,而是将秘色瓷瓷胎,装入瓷质匣钵装烧,一器一匣,并以釉水来密封匣与盖之间的缝隙。

最后是控温,通过对炉温的控制,让匣钵之内达到一种另类的高温密闭环境,这样才会出现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秘色瓷。

捋顺了工艺,再加上很多更加高明的工艺,此时制作出来的瓷器,应该能够达到传说中柴窑的水平了吧?

不管传说是不是真的,陈文哲就把它当做真的。

传说柴窑出产的瓷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

其制作精美,光彩绝伦,是当时诸多窑中最佳的瓷器。

这就是陈文哲的目标,他现在能够达到的只有薄如纸。

接下来就看釉料的烧成效果,要是可以,肯定就可以达到明如镜。

至于青如天,恐怕还不行。

这青,要是天蓝色,那就太难以烧制了。

雨后天青的釉色,可不是谁都能够烧制出来的。

所以,慢慢来吧,总有一天,他会烧制出来。

再说,他现在对于宝烧技术,可是越来越了解,也越来越有把握烧制出精品了。

之所以又提到宝烧,完全是因为,传说中的柴窑,是宝烧的创造者。

传说当时柴窑调集民间最优秀的匠师和艺术师,精心设计,严格配方,不断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他们创造性地在釉泥中掺入玛瑙、翠玉、黄金等原料,集科学配方、火候控制、流畅线条、图案造型、时代风尚和人的灵魂感悟于一身。

这样才烧制出“宝莹射目,光可却矢。宝莹则有之,却矢未必然,盖难得而重言之也。”的瓷器,这应该是最早的宝作瓷!

现在陈文哲可以控制釉料,形成青中偏黄、青中偏绿,甚至是翠绿,可就是没法让他偏蓝。

当然,普通的青中偏蓝,他还是可以做出来的,但是做出纯正的天空般的天青色,还是不行。

那么,这种瓷器真的存在吗?

还真有,可惜不在国内。

2015年,一件有着天空般青色的青百合花瓶,在霓虹的武雄市阳光美术馆展出,它被怀疑很可能是华夏已经失传千年的官窑“柴窑”。

而这次展览,也是其首次公开。

所以,现在的国人仇视小鬼子不是没有原因的,我们的很多国宝,都被他们抢走了。

知耻而后勇,虽然他们国家的工匠吹的很厉害,但是,工匠精神还是值得借鉴的!

制作了四只莲花小碗,陈文哲停下来。

应该差不多了,再多也没有必要。

看着剩下的小碗,这东西工艺简单,制作速度就快,速度快了,他一不小心,制作的数量就有点多。

“单色瓷最近在市场上很活跃啊!”

单色釉,被认为是瓷器收藏的最高境界。

万物由简至繁,由繁归简,赏瓷器也如此,看一色千秋,万彩归一。

桃花的粉,初阳的红,翡翠的绿,深海的蓝……

至纯至简,归于本真,最为纯粹的美。

其实这些都是狗皮,归根到底是因为市场。

原来陈文哲可是从来不关心市场的,但是,架不住李金鲤关心。

所以,他也就被迫的知道了一点。

单色瓷最近在市场上很受人追捧,当然,人家追捧的是古董。

只不过,古董才多少?

再说,那动辄几千万,上亿的价格,有几个人能买得起?

所以,单色瓷古董的高价,必然会搅动现代艺术品当中的单色瓷市场。

被李金鲤念叨的次数多了,他也就不介意多做一些。

反正白瓷、青瓷、宝石红釉瓷,这些也都是单色瓷,根本就不影响他随心所欲的创作之路。

白瓷小碗,青瓷小碗、宝石红釉小碗,这些都可以制作一些。

只不过,白瓷用在小碗之上,总是感觉没有太大的优势。

所以,陈文哲忍不住又描了几下,做出了具有水墨画效果的墨彩瓷!

做完了,感觉还不过瘾,所以,他干脆制作起来了一件盘口尊。

第699章 这就是天赋

盘口尊其实就是一只大瓶子,只不过瓶口有点特别,它稍微大了一些,就如同盘子一样,所以才会叫盘口尊。

为了彰显它的不凡,所以,还要装饰上两条龙。

瓶子的两只耳朵,拉长,做成龙形,汇聚在如同盘子的瓶口之上。

这样,一件双龙盘口尊就完成了。

瓶子做的要稍微大一点,这样两条龙才能有气势,要不然太短了,就显得胖,不好看。

当然,太长了也不行,细长,哪里还有龙的气势?

所以,这只瓶子被陈文哲做成了五十一点八厘米的大个。

这么大的瓶子,肯定要用接胎技术,一次拉胚并不能成型,所以做起来就稍微麻烦了一点。

但是,就两个身筒,加上两条龙,最多在贴上点花,这个时候,就可以施釉了。

这一次,陈文哲没有使用更绿的梅子青,也没有使用白釉、红釉,他就用粉青釉。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