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363章

作者:疯神狂想

经过李教授等人的估算,他们算出,只是这一座墓,最少就能出土了4000多只碗和酒杯。

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出土的文物数,如果加上损坏的,或者之前被人无意之中挖走的,肯定就不止是这个数目。

这时就可以想象一下,用酒杯和碗砌成一座墓室,这工程得是何等巨大。

这两座紧挨在一起的合葬墓,最少用了8000只瓷器。

而且所用的碗都是精挑细选,十分的精致,是上了釉彩的釉碗。

有些画的是青花,有的画的是花蕊,以及一些几何图案。

在碗底,还有一个鸡心眼儿。

这些碗大小都一样,碗口直径15厘米,碗底是7厘米,全部用上好的石灰糯米同油粘在一起。

碗墓所用的碗,加起来数量不少,穷苦人家要想买这么多碗,就辈子都不可能。

因为在清代,普通人家的传统,多个人才添只碗。

每家的碗,就那么几只。

即使多买了,也是为了待客用的。

所以说,能有这么多碗的,基本都是土豪家族,也只有土豪才能构筑碗墓。

而最特别的是,这一座碗墓之中,出土了大量酒杯。

因为这座古墓没有被盗,小心的打开墓室之后,有人进去,很快就有了不少收获。

除了发掘出的瓷碗和青花酒杯,还有不少金银器。

可惜,都是普通的金银,最多也就是一些金条和金元宝,再就是一些铜钱和银元宝。

此时,陈文哲却没有看那些陪葬品,毕竟只是一些乡下土财主的东西,不可能有多好。

只不过,他看着那些碗,感觉跟之前的那些,有着明显的不同。

再结合这座古墓的方位,陈文哲认为,这应该是一座明代的古墓。

“哎,还是小门小户啊,陪葬品也太少了。”

“就不应该有什么希望,毕竟墓室的规格太小,那么点空间,能堆积下什么东西?”

“能发现一些金银已经很不错了,这种农村的墓葬,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下葬的,不可能放进去太多的财物。”

“幸亏发现了不少瓷碗。”

“咦?等等,这些瓷碗好像不是清代的。”

“不是清代的,难道还是明代的?”

“哈哈,你们还别说,这些还真是明代的,看看,大明宣德年制!”

“我草!”

“我也看到了一棵草!”

……

顿时,本来还在议论纷纷的一群老教授,全都跳进了墓坑。

他们在陈文哲的指导之下,已经挖开了不少古墓,而且每一座都能发现几千只瓷碗,但是,那些都是清代的瓷器。

清代青花,跟明代青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本来他们都已经认为,这些碗墓的丧葬形式,就是从清代开始流行的,没想到,这无意之中发现的一座合葬墓,居然是明代的。

明代的瓷器,价值可比清代的瓷器要高的多。

“都小心点,这一座墓室下面,还有一座瓷棺椁。”

“瓷棺椁?这是跟瓷器扛上了?”

“用的好,这么说,这座古墓用的瓷碗更多了?”

“也没多少,一座墓就四五千件,不过,确实都是大明宣德年制,是宣德年的款。”

“可惜啊,这些虽然款识标准,但是怎么看都是民窑出品。”

“行了,官窑出品那还了得?”

陈文哲只是在边上看着不说话,他刚才就发现了,这些碗的制式、造型,还有老化痕迹,跟之前的都有点区别。

只不过,没有清理那些黏贴在一起的碗,并不能看出是什么时代制造的。

当然,如果使用回溯技能,他什么都能看得到。

但是,这里是一座使用民窑生产的青花瓷铸造的古墓,根本就没必要使用能力。

再说,发现了是明代的瓷器,又能怎么样?

好像之前国内就有发现过明代的碗墓,有人估值十亿。

这样的碗墓,一般规格都不大,最多的也就如同这座合葬墓一样。

外面的墓室,连带里面的棺椁,全部使用瓷器制作,也不过用四五千只瓷碗。

一万只明代宣德年制的青花大碗,都是民窑,一只十万,也不过能卖出十亿人民币。

这只是原则上来说,真要一下放出去一万只明代宣德瓷碗,真能一只卖十万?

仔细想想,好像也不难啊!

陈文哲突然间发现,这座古墓的价值,还真不低。

第519章 老神在在

如果真把这一万只碗分离出来,拿到市场上出售,不说其他,让几个网络大红人开个直播直接卖货,也许不用几分钟就全卖出去了。

毕竟这些碗,还是有一定艺术价值的,而且黏连在一起,让它们保存的很好。

虽然这些碗都属青花瓷,但却是普通的青花沿白瓷碗。

不过它们做工精良,从它们的身上,可以看出我国的造碗技术。

毕竟宣德时期,青花发明出来的时间还不长。

而这些碗的图案十分精美漂亮,花啊、草啊、树啊、木啊的图案,在青花瓷碗上活灵活现。

一只这样的碗,算不上价值连城,但是如此庞大的数量,并且保存完好。

特别是这么多碗壁光滑,做工一流的碗,加起来那也是巨大的震撼。

“小陈,你很不错,这一次又立大功了。”陶教授毫不客气的使劲赞美着陈文哲。

李教授也不遑多让:“如果没有你,我们一时半会的,还真不可能发现这边也有古墓。”

“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就算我们要挖这边,也不知道怎么挖,万一一下让挖机挖到了碗墓,那损失就大了。”

“谁能想到,这边还有一座明代的古墓?”

“现在不止是想到了,还看到了,也许这边还有不少明代的古墓呢!”

“对,这可是家族墓地,有一座,就肯定有第二座,明代之时,大海市这边的大家族可不少,而且都是出海的海商,都很有钱。”

“行了,行了,我们过来是吃饭的,可不是考古的,先吃饭,看看,这都两点了。”

还是陶教授最先恢复理智,要是这么考古,他们一群老头,可比不过陈文哲这样的年轻人。

不要发现了大批珍贵碗墓,最后他们一群老头却全都交代在了这里。

不过,他对于把陈文哲拉来,还是感觉很得意的。

叫陈文哲过来,可不止是帮着做鉴定,主要还是发挥他考古的这一门手艺。

其实考古现场的饭菜,早就准备好了,他们这边一收工,立即就有人送上热腾腾的饭菜。

特别是其中的一大盘红烧肉,红彤彤、热腾腾,散发着一种特殊的馨香,让刚刚活动了大半天的一群人,立即感觉饥肠辘辘。

“今天都算是干了体力劳动,红烧肉可以多吃几块。”陶教授笑着道。

“你可拉倒吧,我们大海市的生活习惯,真要改一改。”李教授立即反对。

而在一边,一只默默干活,从不多说什么的赵中和教授,也开口了。

“不敢吃啊,这大肥肉块子,看着很香,有时候馋的流口水,可不敢吃。”

李教授也是一脸郁闷:“我脑袋里面已经有一处血管狭窄了,再吃,很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梗了,那时候我可就没法出门考古了。”

“管住嘴、迈开腿,少吃油盐,清淡饮食,不吃肥肉多运动,这些都是养生诀窍啊!”

陈文哲一边听着一群老年人谈养生,一边吃饭。

他是真饿了,所以红烧肉还是可以多吃几块的。

当然,他就算是年轻,也不会多吃。

刚才人家说的,可不是废话。

很多疾病,都是从生活习惯上引起的,比如重油重盐,这就是诱发脑梗的一个重要因素。

还有抽烟、喝酒,自从获得了那位老太太的传承,陈文哲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吸烟了。

主要还是他没有烟瘾,毕竟在学校之中,没有吸烟的环境,进入社会之后,也没有被人带着吸烟。

现在戒掉,还算容易。

这里的一群老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都知道肥肉对身体的危害,所以也就只是简单的吃了一点,就全都不再理会。

因为他们都很明白,他们不年轻了,应该要保养了,要不然,不知道哪一天醒来,就半身瘫痪,告别美好人生了。

不知道是谁起的头,他们说起来了脑梗,因为他们这些老一辈人,都要面临这方面的危险。

在这些人之中,只有陶教授老神在在,因为他已经想起来,自己的得意门生,手中有着安宫古方,到时候制作出来了安宫牛黄丸,他是肯定有一颗的,甚至是多颗。

有这东西,可以预防脑梗初期对脑细胞的损伤。

虽然好东西需要分享,但是,这种东西却没法说,因为他已经很清楚,不管是犀牛角,还是麝香、牛黄,纯天然的药材已经消耗的差不多。

吃完了饭,一群人没有继续拼命。

特别是陈文哲,已经打算开溜了。

毕竟考古还是很枯燥的,最主要的是,这里除了碗,还是碗,根本就没有其他引起陈文哲兴趣的东西存在。

“文哲,弄好了安宫,可一定要给我留两丸。”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