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355章

作者:疯神狂想

为了肚子,为了那份舒爽,他打算以后跟陈文哲多要几张暖脐贴。

这东西以后在冬季,肯定更加有用。

这大海市虽然地处南方,但是冬季连绵的阴雨,让这里变得极度湿寒,可谓是又潮又阴冷,最主要的是很多地方还没有暖气。

如果冬季能有个这东西放在肚脐眼上,不停的给他供暖,那不是很舒服了?

当陈文哲回到鉴定现场的时候,老黄还在看他那只尊呢!

“不用看了,你看这人物的手臂,都变形了,刚才小陈老板说得对,谁家的手不能盖住脸?你看这大脸盘子?显得手也太小了,还有这器型,我刚才查了一下,尊型器,肚子真的比较大,为了保证成品率,有些尊型器的肚子,真的会做的不是这么饱满。”

“你看乾隆的这个模具,从口沿,就下来一点,后面直接斜着就一个大弧度,比你这个胖很多呢!”

“看看,景镇还真有这种模具,乾隆定的这个型,以后历代仿烧的尊,都是按照这个来烧制的,这明显不一样。”

几个朋友一说,老黄也挺无奈,只不过他们说的也对。

人家景镇那边有标准样,他也查到了,可是他不甘心啊!

“已经可以了老黄,毕竟画法还是很不错的,这是按照道光官窑的手法仿制的,算是精仿,就算是八十年代仿制的,也有一定价值,没吃亏,没打眼,你就不要在这里矫情了。”

看着老黄收拾东西,陈文哲也帮了一下忙。

这时,老黄好像是真想开了,他开口道:“我就听你的,把它送上小拍。”

“留着玩,也是可以的。”

“可拉倒吧,毕竟十来万的东西呢,留着升值也慢,万一出了意外,不是鸡飞蛋打?”

“行,我给你先拍张照发回公司,之后你带着东西过去就好。”

第一件东西,虽然不是真品,但也是一件精仿,还算不错。

可接下来陈文哲拿到的东西,就没法看了。

“这些都是民窑的东西,属于生活用品,也许有年头,但是没有多少艺术价值!”

“嗯,这个瓷器底部有点不对?”

“哪里不对,你看这瓷器底部,一般是白色不会脏,如果像这一件一样,是灰色、黑色,就是做旧的东西。”

看那人好像不信,陈文哲有点无奈了,但他还是解释了一句。

“怎么做旧?嘿,你这东西就是做旧的,特征很明显,要真不信我的鉴定结果,你也可以去大机构花钱做鉴定。”

又送走了一位,这些民间的东西,真正的好东西根本就没有几个。

比如先前看到了一大摞瓷器,都是民窑烧制的生活用瓷。

虽然有些的年代,能够看到民国,甚至是晚清,但是这种东西现在的存世量还是不小的,加上是民窑,没有款,也没有多少艺术可言,自然就没有什么收藏价值。

再有就是一些仿品、做旧的东西,这种东西危害更大。

特别是一些八九十年代仿制的东西,很多人根本就分辨不出来。

古玩行里假货横行,而且各种各样都有,比如眼前的这尊佛像,看着像是镀金的,但是镀的是化学金。

“大爷,我告诉你,大唐金银器,镀金是发红黄色,而不是白金色,这是化学金,就是现代化学调制出来的金,现代仿造品。”

“咦?这是一对斗彩小碗?”

看了很多没价值的东西,终于,陈文哲看到了可以让他眼前一亮的东西。

拿起来仔细查看,陈文哲立即被其上的一对鸳鸯惊艳了。

虽然画风稍微粗犷,其上材料也变得有点不好看,但这确实是斗彩。

釉上彩和釉下彩相结合,形成的斗彩,烧制工艺不同,陈文哲这种行内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只不过,根据其特征,还有老化年代来断定,这还真像是一对老东西。

再看底款,要是没有做旧,这就是一对大明宣德年制的斗彩小碗。

这东西实在是太少见了,它甚至比成化斗彩,还要少见。

一下见到保存完好的一对斗彩小碗,陈文哲还真是有点怀疑人生。

东西接过来,陈文哲没有立即启动金手指,毕竟鉴定正确,还是有成就值可以拿的。

只不过,要鉴定宣德斗彩小碗,好像也不简单。

无论鉴定哪个朝代的瓷器,都要根据其细部特征,来判定其时代所用的原辅材料和制作工艺、风格特征后,再进行综合判定而得出是真品还是仿品。

当然,也有的专家先看总体,再看细部特征来判定。

但这只是经验和习惯问题,不影响对一件瓷器的鉴定。

第507章 没少碰壁

宣德斗彩也算是国内比较出名的一种瓷器,现在宣德斗彩的存世量,也是十分稀少的,这种瓷器之所以闻名于世,是由于其特殊的画法,所以每成一件都是珍品。

现在摆在陈文哲眼前的,是一对宣德斗彩小碗,这就很不简单。

这东西之所以名叫宣德斗彩,是由于当时的皇帝年号是宣德,名字也由此而来。

宣德斗彩的特殊制造工艺,也为瓷器发展创造出了一个新的阶梯,这也是瓷器发展的比较好的时代。

在最初的时候,宣德瓷器主要是以青花为主,但是时间长了,人们不想要仅仅只有这两个颜色,这样太过为单调。

所以在人们的聪明智慧下,创造出了斗彩瓷器。

他们在釉料中,加入了一些新的原料,因此生产出了更多的颜色。

在刚开始的时候,斗彩也只是一种试验品,到了后面才慢慢成熟。

宣德斗彩的制作工艺是非常繁琐的,所以说在制作工艺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也是它现存量比较少的原因。

因为难度过大,所以产量也不高。

斗彩是官窑所烧制的,因此,每一件产品都必须合格,不合格就会被打碎销毁,因此现在很多出土的都是碎片。

和宣德斗彩能相对比的有成化斗彩,然而,在宣德时期,宣德斗彩只是一种试验品,所以在那个时期宣德斗彩并不成熟。

技术上也达不到一个成熟的状态,着色也不是很丰富,还比较单一,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成化斗彩略占优势。

因此宣德斗彩也逐渐被淘汰,所以现在的宣德斗彩的现存量非常的少。

这些都是制约宣德斗彩继续的前行、发展普及的重要原因。

而现在世界上只有几件宣德斗彩存于世,并收藏在在雪区博物馆中。

小心的拿起一只小碗,感受了一下碗壁,壁厚应该是不一样的。

在仔细感受了一下小碗的碗底,这应该是标准器,这种大明宣德斗彩小碗,底厚五点五毫米左右。

这就是陈文哲的优势,其他鉴定师,鉴定一件瓷器,可不会从其制作手法上来断定。

而陈文哲却是不同,他可以通过碗底的厚度,还有壁厚,来鉴定一些瓷器。

比如这一件小碗,壁厚一点五毫米左右,但是,不是每一处都是这么厚。

而如果壁厚一样,在使用柴窑法烧制的时候,这种小碗的器型,很容易变形。

发现碗壁的厚度不一,陈文哲放下心来,这才对。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会通过其他特征,再次进行鉴定。

要是碗壁的厚度一样,还烧制的这么好,那他就要怀疑点什么了,甚至是不用鉴定下去。

现在可以进入下一步,陈文哲还是很高兴的。

难得遇到宣德的斗彩器,万一要是真品,那价值就高了。

要知道,斗彩瓷是明代宣德时期御窑厂,创烧的又一陶瓷新品种。

它是在元代红绿彩和五彩瓷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试而获得成功的。

宣德斗彩瓷的成功烧制,为成化等后朝斗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开辟了一条彩瓷发展的新的途径。

这一对小碗要是真品,那就肯定是明宣德御窑厂生产的。

这是一对斗彩莲池鸳鸯纹碗,此碗型制规整,制作精良,胎薄釉厚。

碗的内底双圈中,以斗彩绘画莲池鸳鸯纹,内壁口沿处,以青花书写有藏文吉祥语。

碗外口沿的单双圈内,用青花描绘出对称的四条云龙纹,腹中以斗彩绘出莲池鸳鸯纹。

圈足上,则以青花海水纹作衬饰。

这种小碗的烧制,构图立意新颖,画面布局严谨而疏朗。

尤其是在描绘主题上,画师们采用的是传统的没骨画技法,以工兼写的笔意,绘出鸳鸯戏水时的场景。

青花云龙纹的巧妙搭配,彰显出皇家的威严气势。

这种小碗的彩绘,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色彩在高温焙烧过程中,因流动的关系,而溢出青花勾线以外。

这与后期成化朝斗彩存在明显的差距,然而这也成为了区别宣德与成化斗彩瓷的一道分水岭。

这件大明宣德斗彩小碗高7公分,直经15公分。

绘画,工艺精细流畅细腻,釉色温润纯正,胎釉结合完好,包浆浑厚自然。

底部六字“大明宣德年制”款识,这些特征,都证明了,这就是一对地地道道的大明宣德年制作的斗彩莲池鸳鸯纹小碗。

而只要证明了这一点,这一对小碗就是国宝级斗彩瓷中的一对。

要知道,宣德斗彩瓷以藏文的形式出现颇具意韵,这可能是出于藏族贵族的审美需求而特意定烧,或是宣德皇帝为笼络雪区贵族,以示诚意而专门烧制后赏赐于藏族首领的。

目前缘何雪区独有宣德斗彩瓷,既无文献记载,也无其他证据可考。

虽然宣德斗彩存世量极其稀少,但它的成功创烧,却揭开了明代彩瓷新的历史篇章,在中国陶瓷斗彩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似的重要意义。

所以,这种东西的价值很高。

看完了东西,陈文哲的双手放在其上,并没有挪开。

回溯技能发动,陈文哲看到的确确实实是明代的烧造场面,这就没错了。

又得到了两点成就值,陈文哲还是十分满足的。

能见到这种好东西,本身就是一大收获。

所以,陈文哲也没有想要隐瞒什么。

他抬起头,仔细打量能拿出这么一对小碗的人。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