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303章

作者:疯神狂想

看着眼前人,近距离观察,发现他比陈文哲想象的还要大一些。

但最多也就三十来岁,不过人家做事老练,说话谦恭而不失自信,应该算是老江湖。

可是,他拿出来的东西,却不怎么样。

不是东西不好看,而是太好看了,这样的东西要是真品,没有个七八百万,根本就拿不下来。

他不是看不起这里的这些二道贩子,如果东西是真的,绝对不可能留到现在。

几步路的功夫,上楼之后换成一栋房子,他不香吗?

所以,在看到东西之后,陈文哲更加警惕。

他现在所处的位置,也有了让人腐化的资格了啊!

“我放地上,陈哥帮着看看?”年轻人还算有点眼力见。

“叫小陈就好,怎么不拿到柜台上?”

陈文哲瞄了几眼,他十分确定,这是青花折枝花果蝠纹花口瓶。

从名字就应该知道,这是花口瓶,上面有着折枝纹和花果、蝠纹。

这样的瓶子,只是看青花发色,就知道应该是不错的,如果是真品,就肯定是官窑。

但是,青花发色很可能是现代化学青料的效果,也就是说,这很可能是一件高仿。

虽然知道不可能是真的,但是古玩行的人都有一个毛病,看到稍微好一点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有一眼的东西,就会忍不住看一看。

再说,这人他认识,也想要结交一下,毕竟他珍宝堂的路子,是一个很好的进货渠道。

所以,陈文哲直接蹲下,小心的碰了碰瓶子。

没有发现碎裂的迹象,他才小心的拿了起来。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拿起瓷器,自然是先看底。

看瓷先看底,这是行内的行话。

只不过这件瓷器的底,一看就不对,特别是款,居然留的是乾隆御制,这就错的离谱。

不过,东西整体造型规整,花卉纹饰也不错,青花发色也还行,但是底就不行了。

为什么先看底?因为底部露胎。

这一件胎质较黄,证明有胎釉,不符清代官窑特征。

再看釉面,老化痕迹有,但是不够老,最多存世一百年。

不过,这已经出人意料的好了,因为这一点不影响其价值,这是一件有年头的老仿,仿的还真是不错。

最起码,青花不是现代的化学青料,应该是使用的珠明料。

这种青花料,还是很不错的。

自青花瓷发明之时起,直到明成祖永乐初年,所用的青花料,均是江浙、西江等地产的。

永乐三年(1405年)以后,郑和七下西洋,从印度尼西亚、波斯等地带回了大批苏麻离青。

因这些地区均信奉伊教,国内称之为回,所以将这种青花料称作回青。

回青色泽浓艳,远比浙墨、无名子美得多。

以后这些国家又常朝贡回青,使得御用瓷的烧造持续不断。

至万历年间,朝贡中断,明廷只得以重金从西亚地区购进。

不久,在南云大铛,发现了钴矿料子,经试烧,色泽与回青一样浓艳明亮。

据传,这种料子开始也称回青,后来为区别于外国的回青,就以皇姓国名命名为“朱明料”。

从此,不仅官窑无青花料中断之虑,民窑也购进朱明料饰瓷,从而促进了青花瓷的新发展,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青花文化。

清灭明后,为肃清明朝在各个领域中的影响,改朱明料为“珠明料”,从此一直延用至今。

仿制这件花口瓶的应该是位高手,但是他不知道,康熙青花使用才是珠明料,其发色也为世人称道。

还有,乾隆御制四字款,历史上确实是有,而且还用过不少次。

但是,他不知道,这四字款,主要是用在珐琅彩之上,从来就没有用在瓷器之上。

所以,这件花口瓶虽然十分漂亮,但确实是件老仿,不是现代工艺品,但也不是乾隆官窑。

如果不是那太过明显的四字款,这件作品已经可以算是精仿,一般人肯定看不出破绽。

这东西要是落在他手里,只要把底上的四字款去掉,再稍微打磨一下底,把底上的黄胎处理一下,那就是一件合格的官窑了!

“东西不对吧?”

等陈文哲放下瓷器,这位看似老江湖的年轻人,立即苦笑着问道。

陈文哲一愣,他既然很清楚,那为什么要让他看?

难道真象他猜测的那样,打算让他收进公司?

陈文哲皱了皱眉,道:“东西不对,最明显的就是那四字款,这东西就不应该出现在普通瓷器上,青料倒是没多大问题,制作工艺也很高明,可是施釉就不行了,特别是胎底!”

说到这里,陈文哲不再多说,这么多破绽,很难弥补,当然,这是对别人来说的。

见到了这么一件高仿,陈文哲还真是有点心痒痒,可惜,他现在不靠做旧这份手艺赚钱。

“哎,别多心,我就是想找一位高手看看,不甘心啊!”

看着唉声叹气的年轻人,陈文哲还真是有点同情他。

从拍卖行内,一下跳到收藏一行,肯定要打眼吃药啊!

不用说,他肯定不是一位合格的二道贩子,也不是一位合格的藏友。

玩收藏的时间不长,这是上当了,不过,上的当应该不大。

“东西多少钱收的?”

“三十万!”年轻人苦笑道。

陈文哲都无语了,他一看就是新手,既然是新手,怎么就敢花费这么大一笔钱,收藏这么一件东西?

这是心大?还是家里有着金山银山?

这是很明显的骗局,要东西是乾隆官窑,不要说三十万,三百万也买不到。

要东西不是官窑,是后世仿品,那三十万绝对是高价!

这人怎么也算是半个行内人,怎么能上这样的当?

第430章 十四不要

“当交学费了吧!东西还算不错,是高仿,而且是老仿,看样子最少也有八九十年了,应该是民国时期的高手仿制的,还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如果要出,最少也能出到五六万,遇到了喜欢的十万也是它!”

“啊?这么明显的一眼假,也能卖十万?”

这一次,年轻人惊讶了,看来他是真不懂多少古玩行内的内幕。

“工艺很不错,青花发色也很好,这是一件精品,可惜仿的技术潮了点。”

年轻人有点发愣,东西这么好,怎么到了最后又仿的不行了?

这不就是一件高仿吗?它本身就是仿品吧?

看到了年轻人的迷茫,陈文哲道:“我说的的仿官窑的那些特点,比如施釉的技术还有留款,这些要是稍微注意一点,加上老化程度,还真难以分辨真假。”

“您是绝对的高手,我这算是遇到真正的行家了。”年轻人佩服的道。

陈文哲摇了摇头,不再多说,再说什么?难道要教他怎么改进?

陈文哲不说话,年轻人倒是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

听了一会儿,陈文哲算是明白了,他这是被好朋友带进坑里了。

陈文哲没有认错人,他之前在神都工作,工作的不开心,就回家了。

他叫李长胜,家里小有资产,所以回来啃老也不是多大的事情。

但是,他最近听信朋友的话,参加了一个什么古玩沙龙,一来二去认识了不少收藏界的朋友,听得讲座多了,也就喜欢上了收藏。

幸亏他还算精明,就算被人忽悠的天花乱坠,他也没有随便出手买东西。

一个是眼界高,另外一个,就是他还保存着一丝精明。

可惜,时间长了,终究是要上当的。

这不,一周之前,在一次聚会之上,终于看上了手中的这只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蝠纹花口瓶。

可惜,还是贪心作祟,低价买下来这所谓的乾隆官窑。

当然,作为新手,能买下这只青花折枝花果蝠纹花口瓶,也算厉害,毕竟不是被一眼假坑了。

能买下这件藏品,本身就说明他有一定的眼光,要不然,也不可能被这件高仿吸引。

但是,毕竟初涉收藏,很多事情都是一知半解,要不然也不可能买下一只乾隆御制的瓷瓶。

他顶住了别人的忽悠,也算量力而行,没有购买太多藏品。

要不然,损失还要更加惨重。

看到他这种情况,陈文哲突然想起来古玩行里的一些禁忌。

初涉收藏要谨记:“十四不要”。

第一要量力而行,不要超过自己的经济实力搞收藏。

最好明确自己的主藏品种和兼藏品种,不宜什么都收藏。

对收藏的资金要做好安排,没有富余的钱不宜收藏。

二,不熟不藏,不要涉足不熟悉的收藏领域。

三,切忌冲动,不要因一时冲动购买贵价藏品,特别是自己看不懂的藏品,要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多看、多问、多想,搞清楚了才买。

四,切忌“批发”,不要一次过大量地购买同一种藏品。

五,不轻信故事,不要轻信文物商贩编造的动人故事和媒托之言,要靠自己过硬的本领作出独立判断。

六,“低价”无好货,不要幻想用低价购买到珍稀品。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