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294章

作者:疯神狂想

其他还有胎泥的炼制,釉料的调配,甚至是烧窑,这些都是很值得学习的。

不说其他,只是一个多次施釉,在釉层中攒聚无数微小如珠的气泡,形成的“聚沫攒珠”,就很有特色。

当然,还有独特工艺形成的开片,这些都算是绝技。

可惜,陈文哲就得到了一块小碎片,就算他用手段,也不可能获得完整的信息。

可是,就算是碎片,也十分珍贵。

表现在价格上,就是天价。

对,就算是一块碎片,价格也很高。

“看完了?东西怎么样?”

等陈文哲的目光离开瓷片,抬起头来,老黄才笑眯眯的开口道。

陈文哲叹了口气道:“看完了,东西很不错,你们想要多少钱?”

人家压箱底的东西,肯定充满了期盼,他就算是想要压价,也不能先开口。

老黄看了一眼那名年轻人,作为货主,他肯定要先出价。

“我这是正宗的官窑瓷片,价格肯定不低,多了不说,按照汝窑碎瓷片的价格开,没问题吧?”

年轻人也不含糊,直接说明底线。

“可以,说个价格。”

“三十万!”

陈文哲一愣,这也太高了。

他直接看向老黄,这老头应该了解一些市场价格吧?

老黄尴尬的一笑,却没有说什么。

他能说什么?难道要帮着一个外人砍价?

陈文哲只能自己开口:“高了,三十万是汝窑残器的价格,不是碎片,我说个价格吧,汝窑瓷片曾经上过拍,二百多块,拍卖了两千八百多万,按照那个计算,一片汝窑碎瓷片的价格,差不多在十四万,我最多出到这个价格,你好好考虑一下!”

“不行,太低了,最少二十五万,要不然我是不会出手的。”

陈文哲皱了皱眉,一脸的犹豫。

其实,他现在不能说了解市场行情,但是大差不差,还算是知道一些。

这块官窑碎片,价值超过七十万,因为它是官窑的经典部分。

上面要开片,有开片,要聚沫攒珠有聚沫攒珠,这么经典的瓷片,稍微处理一下,就能卖出高价。

不过,按照行规,他只能出到三成价格,也就是在二十一万左右。

因为他要考虑压货、真假风险等等意外情况,自然不能出一个市场价。

“还是高了,我让一步,十七万,这是最高价了。”

想了一下,陈文哲还是增加了一些,要不然,人家真有可能要急眼。

不过,那年轻人很明显并不满意,但是他也没说不卖,看来十七万已经快达到他的预期。

一块碎瓷片,能够卖十七万,对于普通小商小贩来说,绝对是天价。

眼看双方都不在让步,此时老黄开口了。

毕竟他作为中间人,也要起点作用的,要不然那份提成,他拿着烧心。

“我看这样吧,就二十二万,双方算是各自再退一步。”

陈文哲看向对面,而那年轻人显然还有点犹豫。

可是转念一想,他只是降了三万,而陈文哲却增加了五万,差不多了。

“好吧!”年轻人同意了。

陈文哲自然不会节外生枝,他借坡下驴,直接同意了。

交易完成,跟着来的还有三位摊主,全都心热了起来。

这是一位大老板啊,几十万几十万的向外掏钱,眼睛都不眨一下。

就如同陈文哲之前一样,他们手中能有好东西,可也没有好的渠道出货。

而这些人面临的处境,也跟陈文哲相同。

倒腾瓷片几十年,手中都或多或少的有点好货,可价格高了,不容易出。

价格低了,他们不乐意出,就这样留在了手中。

现在遇到了机会,他们自然要抓住。

可以说双方一拍即合,陈文哲买不到经典的瓷器,就想要收集一些经典的瓷片。

而那些人,想要钱!

这样一来,郎有情妾有意,自然是干柴烈火!

接下来陈文哲的动作加快,因为他要去上班了。

所以,他没有继续考验自己的鉴定技能,而是直接作弊。

很快,他又花了十万块,买下来了一件似龙泉窑的绿釉瓷片,大大小小的五块,花费十万,不贵!

他记得乾隆时期,有一件紫檀雕群仙祝寿嵌松石绿釉瓷片的三镶如意,价值51.75万!

而且那件三镶如意上面的瓷片,只有三块两厘米多点的碎瓷片,跟他这五块可差远了。

这种等级的龙泉窑瓷片,可是十分少见的,而且通过它,没准陈文哲还能让自己的青釉调配技术,更上一层楼。

听这位货主说,这些碎瓷片,还是从龙泉青瓷的古窑口中流出来的。

2003年的时候,龙泉青瓷申遗,当时很多人涌入龙泉窑去抢瓷片,政府拦不住,最后还逮捕了一些人。

现在去古窑口参观,基本上都采集不到瓷片了,去到哪,都有工作人员跟着。

现在陈文哲手中的这些,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付出了坐牢的代价,从古窑口抢出来的?

不管从哪里来的,反正这是真正的古龙泉青瓷,这就行了。

接连有了三次大收获,陈文哲的兴致更高。

不过,接下来,事情就有点不对劲了。

因为这位摊主,提溜出来的是一大堆清代碎瓷片。

最主要的是,这些清代碎瓷,在他的一双小手抚摸之下,却发现全是做旧的东西。

瓷片看着没问题,但却是真实做旧的。

这让陈文哲有点惊讶,他要是看出是假货,哪里还会用手段?

没想到隋侯之珠启动回溯技能,却让他看到这些瓷片,全部出自景镇那边,而且都是高手做旧。

不说其他,其生产工艺,就十分精湛。

可惜,这些瓷器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瑕疵,这种东西自然不可能流入市场,一般都是砸碎销毁。

可就是有人,心生歪心思。

第417章 这才是纯正的官窑

景镇出品的这种瓷器,砸碎了,去掉瑕疵部分,做旧了,或者干脆填埋了之后,过段时间又被挖出来,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看到这些碎瓷片,陈文哲有点怀疑,这样的东西,有多少人能分辨出真假?

景镇那边的手艺,肯定是一脉相传,所以就算说这些是清宫御窑厂出品,也一点错都没有。

因为景镇那边,就是清代御窑厂所在地。

他们的很多生产工艺,就是继承自清代御窑厂,这一点无可辩驳。

要不是故意做旧,而是挖出来了清代填埋的那些瑕疵品,那会是什么后果?

如果真是那种货,对于陈文哲来说,还有一定的价值。

但是,青花瓷就算了,因为他有着调配乾隆青花的配方。

看着眼前一大堆的青花碎片,陈文哲直接摇头。

“这东西不值钱,就算是真正清宫官窑的碎片,一块也就最多五百块,我不是专业贩卖瓷片的,不会要这么多。”

“不要?”这位摊主就是一愣,这轮到他发财了,不要了?

“不是不要,是不要普通品。”陈文哲憋过这人,看向最后一位摊主。

“我这可是清宫官窑,看看这底款,看看这画片,还有这些……”

摊主有点着急,他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了。

他就知道,官窑瓷片相对更值钱。

而且他这些瓷片,被多名专家鉴定过,都说工艺精湛,肯定出自清代官窑。

其实官窑器是十分好认的,因为官窑贵得有道理。

历朝历代的官窑,都是汇集了天下最顶尖的能工巧匠,烧制出来的瓷器也是不计成本的,无论是在外观还是形体上,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巅峰。

而民间用瓷以实用为主,型制比较粗糙,艺术上并没有多大的追求。

这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但是,什么都有例外啊!

“小陈,你是真正的行家,要不多说几句?”这时,老黄又开口了。

交易成功了几次,而且还都是大额交易,双方自然通名了,所以老黄知道陈文哲的工作单位,也知道他开了家古玩店。

他们这些小摊贩,自然都想认识一位古玩店主,更何况,这一位还有典当行和拍卖行的关系。

陈文哲点了点头,他占了不少便宜,也就不介意给这些人讲一些行业内的内幕。

“以后尽可能的不要碰清代中后期的官窑,特别是一些精品,一定要注意,你们也许发现了,也许不知道,清代官窑器到了中后期,价格都不高,这是为什么?”

“不是因为距离我们现在的时间比较短,存世的器物比较多吗?”老黄疑惑的道。

陈文哲摇了摇头道:“不止是这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景镇那边就是清代的御窑厂,他们的技艺可没有断代,而是传承了下来。

比如这些碎瓷片,确实是清代官窑,但是,全都是清三代之后的,这些东西景镇那边不说有多少,只是流入市场的数量,就肯定是个天文数字,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喜欢炒作清代中晚期的碎瓷片了,数量多了,才有足够的利润。”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