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204章

作者:疯神狂想

氧化铜因形成的颗粒大小不同,呈现出黄、橙红、鲜红、深棕等不同的颜色,俗称“枣皮红”、“栗子壳”等。

出土的发掘品钱币,表面锈色深深渍人钱币里面,因为其分子结构稳定、紧密,所以真锈很不容易擦掉。

而伪造锈色则不然,伪多在钱币表面,称作“浮锈”或“粉状锈”,比较轻浮,容易脱落,往往经碱水一煮,做上的假锈便不堪一击。

对这一点,陈文哲很熟悉。

发掘品伪锈作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将伪造钱币放入醋酸中,埋入地下,迅速生成锈色;

第二种就是将伪品放人盐卤(氯化氨)、锡绿(硫酸铜)、醋的混合液中,把新铜腐蚀成旧色,然后用胶水往钱币上面粘锈。

传世品伪锈的作法,是把伪品用火熏黑、擦油、打蜡。

传世真品黑得沉着、光滑,而伪品则漂浮、发亮。

陈文哲手中这枚是传世品,其大体浅黄,但是其上也有黑色锈迹,当然也不缺少铜绿。

绿锈的形成,又有南北方的差别,地质带酸性的地区,氧化程度也相应严重些。

北方干燥,雨水少,不易干,则锈色坚硬。

南方多雨水且潮湿,氧化层较松且多呈蓝绿相间二色。

例如南宋钱币发行于南方,故出土于南方较多,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钱币一般呈蓝绿色。

如发现浅绿锈者,则此钱有问题。

如果入土区域燥热,铜锈会呈红紫色,但这种锈色不会单独存在于钱体上,必伴有绿锈混杂在一起,称之为“红斑绿锈”。

“红斑绿锈”陈文哲很熟,因为这也是他的拿手绝活。

当然在这枚缺字大齐通宝之上,陈文哲没有用手段,因为那是多此一举。

对于造假,陈文哲还是很有心得体会的,所以,人工做出来的绿锈,他一眼就可以看的出来。

至于遇到红锈,那就应该注意了,应该是假钱,它是造假者将伪品放人炉中烧红之后形成的。

这种仿锈肤浅,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

这些方方面面的知识,汇总起来,才是让陈文哲断定,这是一枚真品大齐通宝。

而别人,面对这种等级的古币,显然更加慎重。

特别是穆凯荣教授,他特别喜欢看铸币铭文,而且他在这一点上,好像有点特别的手段。

我国金属铸币的一大特点,就是有铭文书写。

可以说,每一种钱币文字的字体,都各有特征,不同时代的铸币铭文,有不同的书写风格。

根据这些特征,可检验是否为同时代的钱币。

另外,在注重各种钱文特点的同时,还可找出钱文的演变过程和变化的规律。

这些规律和特征,可以作为鉴定古钱真伪的依据。

先秦时期的刀、布、圜钱等金属铸币上的文字,是用大篆来书写的。

秦汉时期,钱文书体属小篆范畴,如半两、五铢,但已有汉隶风格,其中莽钱为悬针篆。

魏晋南北朝书体复杂,唐钱钱币为八分隶书,唐代以后隶书盛行,五代十国主要为真、篆、隶三种。

北宋钱币则有篆、隶、真、行、草。

自南宋光宗绍熙以后至元、明、清,钱文均以楷书(真书)为主,间或篆、隶书体。

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铸币钱文又有蒙、满、回、党项(西夏)等少数民族文字。

鉴定一枚钱币书体对不对,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当时的特点;

第二步才看它是否符合本品种的特点,如“益化”圜钱,虽为先秦大篆,但它又同时有齐文字的特征,不同于同时期其它各国的圜钱文字;

发现有东周、西周的圜钱,若其钱文是小篆书写,显然是伪品无疑;

秦半两在古钱中颇负盛名,其钱体厚重,铜质精良,钱文隆起而雄伟,半两的“两”字中,“人”字高耸,如发现钱文扁平者,一看便知是伪品;

如见到清代宝源或宝泉局钱币中的满文书写有错误,则应考虑到宝泉、宝源二局是清代国家级的、最正规的铸钱局,满文的书写绝不会出现错误,则所见之钱币必属伪品。

再看这枚大齐通宝,要想通过字迹,来辨别真伪,也没有什么难度。

这一点,陈文哲还真不清楚,这就是穆凯荣教授的厉害之处了。

“大齐通宝是十国时期吴国徐知诰受封为齐王时所铸,这应该是没问题的,从流传出来的大齐通宝的实物拓片来看,这一枚的字迹酷似十国旧物,文字制作也与徐知诰制作的大唐通宝钱极其类似!”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大齐通宝的文字,是有可比对的对象的,那就是徐知诰制作的大唐通宝钱,还有,现在流传的四眼大齐图片,也可以作为参考,从这几点,都没有发现问题。”

穆凯荣说完,其他几位教授,全都面面相觑!

他们这就见证了传世孤品的出世?缺角大齐是确定失踪了,可那一枚四眼大齐,也不在国内。

如果这一枚确定是真品,那就是传世孤品!

“别的我不如你们专业,但是鉴定古钱币,我还是有一手的,不如听听声音,是不是古币,一听就知道了。”

就在此时,李明生开口道。

“哈哈,我还真没想到这一点,李教授可是这一方面的行家!”穆凯荣笑着把手中的钱币,递给了李明生。

陈文哲也是一愣,他就听说过银币可以听声音辨别真假,没想到铜币也可以!

“几个小年轻,恐怕都没听说过吧?古币和现代铸币,其声音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李明生教授得意的道。

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手绝活,比如陈文哲的摸金技能。

其实,讲明白了,听声音也没什么难度,只不过这种鉴定手段,需要经验积累。

现在其实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用听声音的办法,来鉴定古钱。

古钱币由于质地的原因,年代越久远,火气尽脱,氧化越严重,掷于比较硬的地面,其声音也越暗哑。

第285章 惊掉你们的下巴

大概来说,先秦时期的刀、布、圜钱均都是哑音。

而明代以后的钱币,距今时间较近,还未受到深层的氧化,声音则是清脆、响亮。

如果我们把先秦时期的钱币掷在地上,传来清脆声,那此钱不太可靠;

反之,如果明、清钱币掷地为哑音,则也必将存疑。

五代的古钱币,肯定是哑音,这个很难造假。

所以李明生一听,就眯上了眼睛,这次实锤了!

“做事情就要做全套,再从版别和气味上鉴定一下吧!”萧祥麒突然开口道。

“行啊老萧,你有这样的本事,怎么徒弟反而打眼了呢?”李明生笑着道。

萧祥麒无奈的叹了口气道:“要是没有教他这些知识,他反而不能打眼,就是太过自信了,才会打眼吃药!”

听到这话,几位教授都叹了口气,看来这样的事情,没准在他们身上也发生过。

“不多说了,我来闻闻味道吧,其实这一点是多余的,小陈可是做旧的高手!”说到这里,李明生笑了起来。

他突然之间想到,万一这枚钱币是陈文哲做旧的,他们几位不知道能不能鉴定出来?

不过,他也对自己的听音辨真伪的能力,有着足够的自信,他还真不信,有人能够做出古代铜币的那种哑音。

摇了摇头,甩掉脑海之中的杂念。

闻气味鉴定古币,也很简单。

可以说,此种方法是古钱鉴定中最简单的一种。

因为伪品钱币多是用化学物质来伪造装饰,往往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刺鼻的化学性怪味,而真品钱币则没有这种怪味。

所以,李明生才会认为是多此一举,如果这么简单就能发现破绽,这枚钱币也到不了众人面前。

至于版别,从版别上辨别古钱,最主要的办法是除了多看钱谱之外,必须要多接触实物,以熟悉各个朝代的钱币真品。

不但要注意珍稀品,更要注意大量的普通品种。

因为这些普通品很少有伪品,能真实地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的钱币特征。

如战国时期刀布形制特殊,造伪者只好用真品翻砂制造赝品,其破绽在于翻砂铸造后的钱币偏小,较为厚重,文字肤浅,铜质粗糙,锈色不对且易脱落。

这样的刀币,陈文哲可没少见!

而且刀币在铸造时,其浇口在刀环上,布币的浇口在首端,出范后基本不作修整,保持自然状态。

而造假者往往为了品相美观,将刀币、布币边缘磨光滑,实际上是画蛇添足,露出了破绽。

现在网络发达,陈文哲就曾经看过很多鉴定各种银币、铜币的视频。

比如银币的重灾区大清光绪银币和袁大头,一个个的全部直说是银币,可真银假币的情况,他们却不说。

而且一个个的价格都很高,最低的也要一千多,动不动就三千、五千的。

还有铜币,拿出一个来,都是大钱,小钱人家都不稀罕。

现实当中,哪有那么多大钱让你捡到?

还一次性捡到五六枚?甚至还有一下提溜出几十枚的,这可能吗?

要知道,很多大钱都是雕母、样钱、纪念版或者干脆就是花钱、供养钱,这种本来就是少数,就算是在发行的年代,也是很少的,流传到现在就更少了。

就是因为稀少,所以价格才会高,如果一下就能找到那么多,它哪里还能值钱?

话不多说,陈文哲和郑宇这一次是出了风头。

国内绝版的大齐通宝,差不多算是被证实了。

这里四五位专家,没有一个人能找出任何瑕疵,这就是好事。

至于缺少的那一个齐字,以现代科技,只是想要确认是一个什么字,还真不难。

不说这枚铜币还留下来一些残留,就算遮掩住了,只要曾经存在过,也能够看到。

现在的技术,能够把锈蚀在一块,形成一坨不明状物的东西,通过机器扫描和软件恢复,让你清晰的看到东西的原貌,甚至一些微小的字迹,也能清晰的看到。

而中科院科研所的断代研究,也很高明。

这些集合在一起,陈文哲这枚缺字大齐,还真没法说有什么问题。

“我们这就见证了,国内第一枚大齐通宝的出世?”

到现在,李明生教授还有点不敢置信。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