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69章

作者:疯神狂想

一行人走进了博物馆,先是交付了瓷器,最后走进了一间会议室。

会议室中有不少人,其中还有几名陈文哲的熟人,比如博物馆的张昌民和李金秋,还有他们学校考古学院的几名教授。

其他的想来也应该是市内各个大学的专业人士,这么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主要讨论的就是关于孙殿英藏宝的事情。

其实这样的活动,从建国之后,已经举行了不止一次,就算是大规模发掘,都进行了好几次。

而这一次之所以在大海市举行,还跟陈文哲有点关系。

这次会议通报了最近的一次打击行动,抓获了违法犯罪分子二十三人,缴获了各种古董一百多件,正在追缴的还有上千件。

可以说,这是一次特大文物盗掘案件。

而事情的开始,就是陈文哲的报警。

还有根据他上交的三鼎二簋和那辆黑车,推测出来了盗掘的时间,可能盗掘的地点。

当然,逮捕那些人,陈文哲的背包也肯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这一点,在这里却没有人提起。

第234章 风水宝地

大海市警方这一次行动迅速,加上技术力量强悍,最终一举抓获大批犯罪分子。

归根到底,就是通过种种手段,最终锁定了那群人进入大海市的时间,离开鬼市之后去了哪里等等。

这是通过人脸识别,在大海之中找到了可疑分子。

听了案情回顾,陈文哲有点哭笑不得。

那群犯罪分子害怕暴露,直接把车子都不要了,可没想到,最终还是因为这辆车而暴露。

事情很简单,现在到处都是天网,只要查找那辆车的行动轨迹,就可以大体锁定这群人的来路。

这样,就有可能找到他们盗掘坟墓的地方。

还有,那群人在车中生活过一段时间,内部留下来他们的指纹甚至是毛发等等,这些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证据。

等抓到了人,车中获得的指纹、DNA,都是指控他们的证据。

其实,只要政府认真了,就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那群人很容易就被追踪到了,就算最后失去了背包的指引,但是有天眼追踪,他们的行动轨迹,也脱离不了警方的视线。

最后在一家酒店中,人赃俱获。

其中有一人,为了争取宽大处理,就想着立功,从而交出来了一份藏宝图。

那一份,当然跟陶教授故意让陈文哲看的不同,因为那是一份陵墓施工图。

根据那群盗墓分子交代,孙殿英当年确实藏起来了一批宝藏。

而这一批宝藏,之所以能够消失七八十年,没有任何人发现,很可能是因为孙殿英已经把宝藏藏进墓中。

据说,那是孙殿英给自己建造的陵寝。

如果他能够善终,那陵墓之中的藏宝,就可以流传出来。

如果他不得善终,陵墓又用不上,那这批藏宝就会留给知情人士。

本来这笔财宝是留给他的后代的,可他的安排,最终还是出了差错,让这批藏宝一下沉寂了七八十年。

直到近代,孙殿英军中的一名副官的后代,从先辈遗物当中,发现了这副孙殿英陵寝施工图,才让这批藏宝初见端倪。

“按照我们的推测,这批藏宝肯定在长江两岸!”

“其实,也不止是我们这么推测,很多人都有这种推测,要不然,上一次的鬼市,也不会聚集那么多犯罪分子,他们都推测,当年孙殿英运输出来的藏宝,最后的目的地,很可能的当时的大海市码头。”

“这不是毫无根据的,根据当年的资料显示,东陵盗墓事发之后,孙殿英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北方的一些港口,全都封锁了。”

“听说当时,各个港口,还查获了上百箱东陵藏宝,有人说那就是孙殿英的藏宝,但是,现在证明,很可能不是。”

“那么,最后孙殿英怎么藏起了那么大一批宝藏呢?通过这份陵墓施工图,就可以看出,最后这批宝藏的运输路线。”

“施工图中,明确标注了长江,所以我们推测,当年事发之后,神都那边没法掩藏宝物,没办法之下,孙殿英只能借助运输一部分藏宝进南都的机会,把所藏起来的财宝,一次性运输出神都,这才是别人一直找不到这批宝藏的原因。”

“这一点,在当年缴获的另外一份地图上有着记载,当年应该是走的铁路,直接进入了长江,在长江码头,一分为二,一部分进了南都,送给了当时的高官,另外一部分属于孙殿英藏宝,它顺着长江南下,很可能是想要出境,可最终没有达到目的。”

“最后事不可为,孙殿英就命令手下,在长江两岸寻找合适地点埋藏,而他们正好寻找到了一处风水宝地,这才有了这份施工图。”

“虽然我们获得了施工图,上面也标注出来,拿出陵墓处在长江北岸,但是,我们却不知道具体的位置在哪。”

“不过,既然是一处风水宝地,那么通过这一点,我想,找到这座陵墓应该不难。”

说到这里,张昌民停了下来。

这一次会议,聚齐了大海市所有考古学者,这群人对于寻找古墓,还是很有一手的。

如果这一次发现了孙殿英藏宝,到时候,他们大海市博物馆,很可能就会增加一批,就连故宫博物馆都要眼红的宝物。

接下来,就是各种讨论,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讨论的,刚才张昌民说的就是最终观点。

现在,主要是讨论,谁会参加行动。

刚开始的寻找陵墓,可以多找一些人,因为他们打算租一条船,就沿着长江北岸航行,看看能不能确定那座陵墓的位置。

这样一来,这一次寻找陵墓的行动,就比较舒服了。

毕竟是坐船,也不用在深山里面长途跋涉,所以,就算是一些老专家,也可以参加行动。

“你们家乡那座墓,真是你一眼看出来的?”

会议即将结束,陶教授询问陈文哲道。

陈文哲想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嗯,那边的地形太过特殊了,很容易辨认。”

陶教授若有所悟,接着他转移了话题。

“这次行动你参加吧,帮了博物馆的忙,到时候他们的宝库,也可以对你开放一些,比如你上次让我帮你询问的唐琴,大海博物馆中虽然没有,但是张昌民肯定能帮你找到一两张。

我们大海市一些大藏家手里,肯定有个一两张,就算借不到,也可以安排你去故宫博物馆考察,到时候看看他们馆藏的唐琴还是没问题的,据我所知,那边最少藏了四把珍惜的唐琴。”

“能安排我去长安,看看那边的景云钟吗?我对这些乐器,还是很感兴趣的。”

看着得寸进尺的学生,陶教授也有点无语。

“你小子,安排你进考古队,是你欠我人情,可不是我欠你人情,现在还赖上我了?”

“主要还是老师你的人脉广,我自己去了,非让人当贼抓起来不可。”

“呵呵,你这是非要看不可了?别人不让看,你就自己动手?这一次要是立功了,就什么都没问题。”

“那就行了,我肯定帮着找出那座陵墓。”

“这么有信心?”

“一座能够让孙殿英,放弃回归家乡的陵墓,风水肯定很好,这样的风水宝地,只要碰到了,就没理由看不出来。”

第235章 珐琅彩瓷

“嗯,还真是这个道理!不过,也不要太过乐观,长江两岸风水好的地方多了,不过绝大部分被人占据了,新的风水宝地,也不是那么好找的。”

旁边的李教授,终于忍不住了。

这位老头就是考古学院的,或者说是历史学院的。

他专门研究古代历史,所以也是一位古玩爱好者。

可惜,眼力不怎样,要不然陈文哲刚开始做旧的瓷器,他不可能看不出来。

虽然搞收藏不行,但是李教授对于历史的研究,却很厉害。

吸引了陈文哲和陶教授的注意,李教授继续道:“像孙殿英这样的人,老谋深算,他看中的地方,肯定很隐秘,要不然不可能藏得住宝藏。”

孙殿英是南河省人,按照国人的思维,肯定是落叶归根,不会想着埋骨异乡。

可孙殿英活着的时候,居然看上了一座风水宝地,这就是问题。

好的风水宝地,肯定不难找。

当时,容易找的,历朝历代一来,早就被人用了,哪里还能留给后人?

可是很多专家,根本没有这种想法,所以现场讨论的十分火热。

就算是散会了,也没有多少人离开,反而都聚集在一起,开始讨论这座陵墓,可能出现的地点。

看那副施工图,肯定是有山有水的地方。

这地方还不能距离长江太远,要不然,运输那么大一批藏宝,肯定要出问题。

有着这么多限制条件,寻找这处陵墓,好像真的不难。

这也是很多人,都想要参加的原因。

这次考古,不累不说,还很容易出成绩,既然能够参加,就绝对不可能放弃。

所以,要真跟很多专家想的一样,陈文哲还真是欠了陶教授很大的人情,毕竟他能进去,完全是看在陶教授的面子上。

被李教授提醒,陈文哲冷静了下来,他仔细一想,这一次的任务,还真不容易完成。

不过,他也不是没有优势。

要知道,他现在可不缺成就点。

如果真的不容易找到,大不了升级一下望气寻龙的技能,也不过是两百点成就值,就可以让这两项技能,全部升级到大师级。

当然,要是用不到,自然也没必要浪费。

如果真要用,他最愿意升级的其实是摸金技能。

走出大海市博物馆,陈文哲没有跟着教授回学校,而是来到了古玩城。

每天四个小时的坐店,陈文哲已经十分适应了。

现在店内的生意,一般都是李金鲤在打理,他去店里,就是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古玩生意,还有就是帮着鉴定黄金。

到了现在,李金鲤已经能够准确鉴定黄金品质,只不过,他没有陈文哲的那一手绝活,自然也就不太被人信任。

所以,几乎每天到店里,都有人在等着看他施展拿手绝活。

他的店,现在也是有点名气的网红店。

在古玩城,他的一念堂也成了打卡圣地,这样很是给他带来了不少生意,所以陈文哲也乐意配合。

今天刚到店里,就遇到了好事。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