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358章

作者:疯神狂想

早在雍正元年即被皇帝常识,安排在养心殿造办处负责设计画样工作。

《清档》记述,雍正元年正月十三日,怡亲王交定窑小瓶一件随乌木座、定瓷炉一件随紫檀木盖、座。

王谕是,俱交唐英照样画。

雍正元年二月十三日,怡亲王交油泊葡萄式小盘一件,着唐英照样画样。

不仅画器样,唐英还擅长画美女。

他的宫廷美人画,很得雍正常识。

雍正三年十一月初二日,圆明园九州清晏仙楼的楼梯北面,贴的美人画一幅。

当时的旨意是画得款式甚好,尔着唐英画美人,其衣纹照先画的衣纹一样画。

唐英凭藉自己的绘画功底,经过刻苦学习和实践,终于成为烧瓷内行。

他在《陶人心语》中自述道,杜门谢郊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息食者三年。

抵九年辛亥,于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虽不敢谓全知,颇得于抽添变通之道。

讲求陶法,于泥土、釉料、坯胎、火候,具有心得,躬自指挥。

唐英是实干家,他撰写成《陶成记事碑文》,概括了五十七个烧造品种,其中有近三十种颜色釉。

仿古采今,凡五十七种。

自宋大观,明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诸官窑、及哥窑、定窑、均窑、龙泉窑、宜兴窑、西洋、东洋诸器,皆有仿制。

其釉色有白粉青、大绿、米色、玫瑰紫、海棠红、茄花紫、梅子青、骡肝、马肺、天蓝、霁红、霁青、鳝鱼黄、蛇皮绿、油绿、欧红、欧蓝、月白、翡翠、乌金、紫金诸种。

又有浇黄、浇紫、填白、描金、青花、水墨、五彩、锥花、拱花、抹金、抹银诸名。

由于他本身就是工艺美术大师,精通瓷器烧制的所有的工艺流程,致使雍正朝颜色釉烧制水平有了跨越式提高。

可以说,他为雍正颜色釉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颜色釉是指釉料的装饰颜色,在制作无色透明的釉料时,加入金属氧化物作为呈色剂。

颜色釉,有单色釉与杂色釉之分;

单色釉也叫纯色釉,是指单一的颜色。

如天蓝、祭红、霁青、霁蓝、黄釉、白釉、绿釉等釉色;

杂色釉是指烧制过程,中釉的相互交融变幻,呈现的多种色彩。

如窑变、青金蓝、洒蓝、铁锈花、虎皮斑、炉均釉等。

初步统计,神都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雍正官窑颜色釉瓷,将近两万件。

包括二十多个品种,质量、数量堪称一流。

其中绝大多数是清宫旧藏,也有少数是解放以后,由国家调拨及其他渠道收购而来。

大凡唐英《陶成记事》提到的釉色,几乎都囊括在内。

仿古诸釉的凝重;淡黄釉的典雅;霁红釉的高贵;

霁蓝釉的肃穆;胭脂水釉的妩媚;天蓝釉的静谧;

粉青釉的晶纯;秋葵绿釉的鲜嫩;洒蓝釉的飘忽;

窑变釉的奇妙,美不胜收。

仿古釉雍正朝仿古釉主要有仿宋汝、官、哥、定、均五大名窑及宋龙泉窑青瓷。

《清档》中多有记述,他们的雍正时期的。

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太监刘希文、王太平、王常贵,交来仿大官窑四喜尊二件、仿龙泉出戟纸槌瓶二件。

其他还有冬青窑双环耳瓶一件、仿冬青窑花囊。

仿宋磁紫金釉梅瓶二件、仿汝窑铈袋瓶一件。

仿龙泉双圆瓶二件,仿龙泉八方双管瓶八件。

仿汝窑胆瓶一件、仿定窑胆瓶二件。

仿龙泉天球尊四件、仿龙泉窑双圆合壁瓶大小二件。

仿定窑双环瓶一件、仿定窑三喜尊一件、仿定窑花囊一件、仿定窑盘线瓶一件。

并且传出旨意,着配漆架座,先将各样款式每样做成木架一件,呈览再做。

这些可都是真实的历史记载,绝对不可能有差错,可惜流传到现在的还不知道剩下多少。

第1951章 雍正新创,色薄而淡,滋润无比

仿官釉——唐英着的《陶成记事》中,称之为铁骨大观釉。

有月白、灰青两种。

数量在清雍正仿古釉中最多,造型也最丰富。

旧藏品有不少,像是蒜头瓶、撇口瓶、盘口瓶、鸠耳瓶、双耳穿带瓶、如意耳宝月瓶、三孔葫芦瓶、天圆地方葫芦瓶、绶带耳葫芦扁瓶、五孔弦纹方瓶、三系梅瓶、四系瓶、兽耳衔环瓶、包袱式瓶。

再就是一些其他器型,像是花瓣口花觚、石榴尊、灯笼尊、双耳炉、侈口花浇、莲蓬式香插、盏托、灵芝水丞、鸭蛋水丞、桃式洗等二十多种样式。

这些器型都制作的非常规整,相同的造型的器物,有统一的规格和尺寸。

高30厘米以上的中型陈设器皿居多,实用的盘、碗、碟类较少。

胎体一般稍厚重,釉色均匀,青中略泛灰色,大多有疏朗而浅的开片,也有少量没有开片纹的器物。

绝大多数的器物底部,都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或雍正年制四字的暗刻篆书印章款,无款器极少。

许多造型都是按照清宫旧藏的宋官窑为摹本烧制的,雍正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员外郎海望奉旨:着照官窑缸的尺寸画样呈览交江西烧造处烧造。

雍正四年正月二十八日,怡亲王交大官窑圆碟一件。这些都是照样做出样来。

仿汝釉——旧称铁骨无纹汝釉,大多呈深天青色,制品的数量仅次于仿官釉,许多造型多与仿官釉重复,只是种类减少。

雍正三年四月二十七日,奏事太监刘玉交(汝)窑瓷炉一件,官窑瓷炉一件,哥窑瓷炉一件。

(汝)窑炉上照官窑炉座样配座子,六月二十五日,怡亲王呈进。

雍正时期新添的造型有高足尊、直椎瓶、折角六方瓶、钵缸、莲子罐、深腹大碗、盘等。

釉色青中闪蓝,类似深天青色,款识常见的篆书六字印章款,也有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的。

仿哥釉——旧称铁骨哥釉,有粉青、米色两种。

造型比仿官、汝釉少,盘口瓶、双贯耳方瓶等与仿官、汝釉相同。

另有新增的三孔穿带耳扁瓶、双耳四系瓶、乳钉石榴尊、双鱼耳香炉、笔山子、笔洗、水丞等文房小件器皿。

釉色青中泛浅灰者居多,釉青有类似金丝铁线,深浅交错的开片纹。

多数制品圈足内,暗刻六字篆书印章款,少数不带款识。

仿钧釉——是雍正官窑最具特色的品种之一。

雍正七年,唐英派吴尧圃到南河了解宋钧窑的配方。

其后迅速地将失传三百多年的宋钧窑,全面恢复。

一方面烧制成功玫瑰紫、海棠红、红斑块、月白等与宋钧窑十分相像的釉色;

釉很厚,釉面有棕眼和蚯蚓走泥纹,底部刻一至十的大写的数字,无款识,完全模仿宋钧窑制作。

另一方面创烧了窑变花釉,掉成以红色窑变为主的火焰红。

或是以青蓝窑变为主的火焰青,釉表光洁明亮,玻璃质感极强,有如升腾燃烧的火苗向上窜动。

造型有胆式瓶、盘口瓶、荸荠扁瓶、鼓钉洗等,底有大清雍正年制篆书六字印章款。

窑变花釉中还有炉均釉、青金蓝、碧玉釉等珍稀品种。

仿定釉——雍正朝的仿定窑制品中,有凸印花鼎炉、双系凸印花扁瓶、出戟花觚、印花花囊、葫芦瓶、印花盘、印花碗和撇口小瓶、小盒、小罐等小件的器皿。

釉色浆白泛黄而不透明,釉表多有细碎的开片纹,胎体较轻。

一般都有凸雕或印花的辅助装饰,花纹规整细腻。

器底有釉下暗刻的,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印章款;

和少数暗刻,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

黄釉黄釉,为明清两代宫廷中的至尊之色。

日常餐饮所用的盘、碗绝大多数为黄釉器。

黄釉的呈色剂是氧化锑,雍正时在氧化锑中加入不同数量的铁,使色调发生丰富的变化。

此时的黄釉有娇黄(浇黄)、淡黄、蜜蜡黄、鳝鱼黄等,有名的淡黄(蛋黄)为雍正新创,色薄而淡,滋润无比。

雍正黄釉,不像康熙朝那样在素坯的涩胎上施釉。

而是在烧好的白瓷上施低温黄釉,所以十分洁净。

蛋黄釉多见小件薄胎盘、碗器物。

有少量凸雕莲瓣的黄釉盘,口径可达40厘米。

黄釉有里外全黄、里白釉外黄釉之分。

盘、碗的底白釉内,多有青花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六字篆书印章款的器物较少。

黄釉制品的用途,主要是祭祀用品和日常餐饮。

据《清档》记载:雍正元年正月十六日,怡亲王黄瓷盘六十件,黄瓷碗八十个。

此盘碗上,都配做铜果托果罩。

一般来说日用餐用盘、碗是不必配置铜果托果罩的。

只有盛装供果的盘、碗,便于祭品的摆放才需要配托罩。

清代祭器所用之色,沿袭传统的天玄地黄之说。

按照五行中的水,火,木,金,土配以对应的五色;

青、赤、黄、白、黑来祭拜不同方位的神灵。

国家大祭中圜丘、祈谷、常雩用青。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