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354章

作者:疯神狂想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尊崇儒家、信奉道教、“三纲五常”、“忠孝仁义”的伦理道德观。

这时流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纹。

四灵又称四神,本是指方向的星辰,人们以四灵为吉祥守护神,常作漆器装饰。

白虎、龟、龙、麒麟、凤凰为“五灵”纹,即“五德嘉符”传统吉祥图案,它是谶纬五行说在艺术上的具体反映。

战国时期形成的五行学说,到汉代经过董仲舒以降经师们的发展,膨胀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体系。

与汉初神秘主义盛行的漆器装饰风格相比,这时期装饰图案精巧,以写实或虚实相映的艺术表现手法为主。

花枝摇曳或对鸟双禽之类的清新构图,成为主流审美旨趣。

如湖沙杨家山304号汉墓,出土的银扣贴漆盒。

上有金箔贴花纹饰,有红袍盘腿老者、拂袖起舞杂技者、玉兔、飞雁。

还有飞禽走兽和几何卷云纹等图案,色泽上有浓、淡之别,代表着一种新型艺术风尚。

湖沙望城风篷岭1号王室墓,出土的金箔银扣漆盒,贴画用金箔制成凤、虎、兔、马、飞鸟、草叶等图案。

这些图案拼贴有序,装饰华丽,尤其是金箔上再细刻图案局部,生动直观,为西汉时期艺术珍品。

总结起来就是,西汉漆器工艺在我国漆工艺史上,处于兴旺发达的历史阶段。

它不仅继承了先秦漆器制造工艺的优良传统,还开拓了新的漆器工艺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特征。

南湖西汉高级贵族墓出土的漆器,正好折射出这个时期漆器功能和工艺的传承与变异的发展历程。

也是西汉漆器工艺空前繁荣的缩影,在我国漆工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然,真正说起来,整个西汉时期,所有工艺品都有着极高的水平。

就像现在,陈文哲虽然躲在家中研究石雕石刻、木雕漆器,可通过他提供的线索,一些收获已经送来了。

其中最为精品的一件青铜器,是一件看着十分简洁的挂钩。

这种东西在之前就有发现,那是一件西汉四瓣花形悬猿铜钩。

这东西是西汉时期的一件文物,之前发现的那件现收藏于北河博物院。

这东西通高13.3厘米出,也是满城陵山一号汉墓土地。

这件铜挂钩,状如倒挂盛开的花朵。

它四花瓣,瓣间各有一柔曲向上的长钩。

花蕊下倒悬一长臂猿,猿反身向上,双腿蜷曲,右手与尾钩住花蕊,左臂向上弯曲作钩。

猿和花蕊可以转动,构思精巧,造型生动,极富装饰色彩与写实性。

这样的一件铜器,表现出汉代手工业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高度发展水平与艺术成就。

这东西如果不是知识广博,看到了也不知道的干嘛的。

比如刚刚出土的时候,这件满城汉墓出土“怪”铜器,很多专家都不知道这东西是什么。

甚至还把这件铜器放颠倒了,最后才发现,倒过来才知道它是干啥的了!

满城汉墓可谓是天下闻名,同时也为考古学界研究西汉葬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依据。

在满城汉墓中,曾出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铜器。

该铜器的用途,却让考古队员们如坠云雾。

直至专家说了一句话,才最终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第1945章 活成了原来最羡慕的人

1968年5月,BD市满城区陵山附近,正在进行着一场紧张的爆破工程。

此举是为了更好的配合国防发展的需要,陵山区附近的土山头,就成了首要被爆破的对象。

可是一阵“轰隆隆”的巨响后,山头上却出现了一个漆黑的洞口。

满城汉墓的神秘面纱,从此就被揭开了。

这座古墓,正是西汉时期中山靖王刘胜,以及其妻子窦绾的墓葬。

因其出土于满城,因此将其定名为“满城汉墓”。

随着金缕玉衣、错金博山炉、长信宫灯等等一件件宝物的问世,考古队员再也遏制不住心中的激动,连连感叹西汉贵族们生前的豪奢。

可以说,这些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的集中亮相,再一次地惊艳了世人。

除此之外,墓中的大量珍宝,都原封不动的摆在墓室中。

专家们似乎打开了一座神秘的宝藏,据统计,墓中所出土的器物总共上万件。

包括各类金银器,铜器,铁器,玉器,漆器,以及做工精美的丝织品等共万余件,装载文物的卡车都需要几十辆。

在将所有器物都运往博物馆后,考古队员们便开始了繁杂而又细致的清理工作。

在清理的过程中,他们偶然在角落中,发现了一件极为奇特的青铜器。

该青铜器通高13.3厘米,其形状如盛开的花朵,共有4朵花瓣。

在花瓣之间各有一柔曲向下的坠枝,在花蕊之上还立着一只长臂猴。

长臂猴双腿蜷曲,且右手紧紧的勾住花蕊,左臂向上做弯曲直钩状。

考古队员将其清理完毕后,便开始讨论它的用途。

有考古队员认为,它是一盏造型奇特的烛台,用于安放蜡烛。

还有队员认为,它可能是一件钩子。

也有的考古队员认为,它纯属是一件装饰品。

但它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几个队员因为考古经验不足,也是一头雾水。

考古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除了观察器物的外形外,还要对各类细节加以探究。

对于满城汉墓很多的器物来说,它们的用途只需一眼就能观察出来。

比如壶、瓶全都是生活用具;

剑、矛则是武器;

书、画则是赏玩品。

即使有些器物难以短时间分辨其用途,也可以在古籍资料中寻到答案。

考古队员们甚至为此翻遍了古籍,就连一些汉代的野史都没有放过,却依然未能找到关于该器物的记载。

由此队员们推测,这件神秘的器物可能在当时属于私造器物,故此,各种资料均未提及。

为了弄清该器物的真实用途,考古队员们将其送到了文物部门,请文物界的专家对其进行鉴定。

专家对其只观察了一小会,随即便说了一句话,而这句话却差点惊掉了考古队员的下巴。

专家说的是什么话呢?很简单,专家告诉考古队员:“你们拿反了!”

原来考古队员在观察该器物时,居然一直是将其以倒立形式观察的,难怪端详了半天,也没弄出个所以然来。

专家告诉考古队员,该器物名叫“西汉四瓣花形悬猿铜钩”,是专门用来悬挂衣物的。

队员们将其翻转后试用了一番,果然不出所料,衣服确实稳稳的被钩挂住了。

器物的用途之谜被揭开后,考古队员们在钦佩专家的同时,也对古人设计器物的精巧啧啧称奇。

因为通过进一步的试验,考古队员们还发现长臂猿与花蕊的连接处有铜轴。

只是因为锈蚀的原因才被彻底锈住,而队员们通过耐心的去锈处理后,居然真的将其成功转动。

这就让“西汉四瓣花形悬猿铜钩”彻底重现了当年的风采。

一件小小的青铜器,尚且有如此巧妙的机关,满城汉墓中的器物规格实在令人惊叹。

专家们对满城汉墓的研究一直也未中断,相信会有更多的秘密展示给世人,让华夏子孙共同见证属于两千年前的那段历史文明。

当然,这一次手下给陈文哲送过来的古董,肯定不止是青铜器,也肯定不止是那么一件铜挂钩。

除此之外,比较珍贵的还有鎏金虎形铜器座、鎏金鹿形铜饰等。

像是鎏金对兽形铜饰,都是兽合首双身,双身夹角90度。

从侧面看是昂首、细腰、带翼神兽,神兽前肢匍伏、后肢用力,做启动奔跑或腾飞状,动感十足。满满的楚风。

还有铜说唱俑镇,这组人形青铜镇,为俳优艺人说唱的形象。

此镇与大云山江都王墓出土的说唱俑铜镇,在各方面几乎完全一样。

所以这些很可能是汉廷官制,统一赐给诸侯王使用。

再就是豹形铜镇,豹身用金银错出梅花状的豹斑。

头、足和尾部错出点状纹,口部涂朱,双目镶嵌白玛瑙。

但因黏合料中调有朱红色颜料,故呈现红色,显得炯炯有神。

其身体柔软、卷卧、昂首,抓住了猫科动物身体柔软而又异常机敏的特点。

除了这些,最出名的就应该是错金铜博山炉。

这种香炉的炉身似豆形,盖肖博山。

通体错金,座把透雕作三龙出水状,龙首顶托炉盘。

炉盘饰错金流云纹,盘上部及盖铸出峻峭起伏的山峦。

山间神兽出没、虎豹奔走,小猴蹲踞在高层峰峦或骑在兽身上,猎人巡猎于山石间。

二三小树点缀其间,刻划了一幅秀丽山景和生动的狩猎场面。

像是这样的博山炉,还有铜骑兽人物博山炉。

比较特别就是铜灯,“当户”铜灯灯座是一个跪着的人,反映了当时汉与匈奴之间紧张的关系。

铜羊形灯这盏灯,平放于羊头的灯盘是可以放下的,没用完的灯油可以倒回到羊身体里,节约啊!

炉形铜灯,是可以调光照方向和亮度的环保灯。

这一切都算是国宝级文物,而这么多汉代青铜器,现在只要陈文哲想,都可以放进他的私人博物馆。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