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349章

作者:疯神狂想

那么什么是卮呢?其实很简单,漆卮是盛酒或饮水的杯子,用木片桊曲而成。

一般其形状为圆筒形,上有可进一手指的鋬,有双鋬和单鋬之分。

1977年在阜阳西汉当阴侯墓中出土的圆筒形漆器目,就名为“卮”。

漆卮是周秦汉晋之际广泛使用的饮食器,是当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战国时期的漆卮不多见,其形态接近后来的圆筒杯。

卮为古代的饮酒器,质地有银、铜、漆、玉、陶等。

墓葬中出土的漆卮不少,比如银雀山出土2件漆卮,是金雀其形状类似杯子。

这些杯子器身为圆筒形,多为平底,或底下附三足。

另外还在同一个地方出土3件漆卮,多为单侧鋬耳,也有两侧都设耳或无耳,有的器物单侧有考古发现的漆卮,主要分布在川都凤凰山,有盖或无盖两种。

漆卮的精品主要还是出现在汉代,因为汉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辉煌时代。

两汉四百年的历程,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汉代漆器在继承战国漆器的基础上,迎来了空前的发展。

正是因为漆器的发展,影响了酒具的风格,漆器酒具逐步代替青铜酒具,盛行于汉朝。

和青铜器相比,漆器虽不如铜器那样经久耐用,但其华美、轻巧中,透露出一种高雅的秀逸之气。

见过汉代漆器的人,都会被其鲜亮的漆色,红黑强烈的视觉对比,变幻莫测恣意随性的云纹纹饰所吸引。

造就汉代漆器纹饰,具有强烈和统一的时代特征。

这些漆器不仅成为汉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酒文化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华丽篇章。

比如说之前说的耳杯,其实也是一种酒具,当然也可以另作他用。

耳杯又称“羽觞”,古时用于盛酒或盛羹。

羽觞最早见于楚辞《招魂》:“瑶浆密酌,实羽觞些。”

汉晋的辞赋中都见羽觞之称,如《汉书·外戚列传》有“酌羽觞兮消忧”之句,即指将酒倒入羽觞之中,饮酒可以解忧消愁。

有资料记载,制作一只耳杯要花费百个工作日,由此也可以看到漆工艺制作的难度。

在湖沙马王堆,曾出土了100多个耳杯,制作精美,器形相似,大小略有不同。

杯内涂红漆,内底用黑漆书“君幸酒”或“君幸食”三字。

即“请您用酒”或“请您进餐”的意思。

耳背面朱书“一升”、“一升半升”或“四升”,表示容量单位,其中以“一升”杯最为华美。

像是这样的酒具,其中的经典肯定是云纹漆卮。

云纹漆卮也是一种盛酒器,用卷木胎制作而成,是汉代流行的新工艺。

器表黑漆、器内红漆,盖中部和器身中部朱绘漩涡纹和云纹。

盖边缘和器身口,底缘绘菱纹及几何纹。

器内黑漆书“君幸酒”,器底朱书“斗”、“七升”、“二升”表示容量单位。

跟这种酒具相差仿佛,或者说是工艺相近的艺术品还有不少,比如云鸟纹漆钫。

这种云鸟纹漆钫,也是盛酒器。

出土时内残存酒类沉渣,随葬品清单遣册称之为“漆画枋(钫)”,写明“盛白酒”或“盛米酒”。

云鸟纹漆钫内髹红漆,器表黑漆地上用红和灰绿色彩绘凤鸟、云纹等图案,线条繁密均匀。

漆钫红、黑相间,对比强烈,造型平稳大方,线条简洁流畅,器外底部朱书“四斗”二字。

除此之外,还有云纹漆锺。

根据出土器内残存的酒类沉渣,和墓中出土的“遣策”表明,漆锺是用来盛温酒的器具。

即用经过发酵大米酒曲,酿成的低度酒,类似于现代甜酒。

这件漆器底朱书“石”字,即为汉制120斤。

相当今天13.5千克,实测其容量为19.5升。

第1938章 表髹黑漆,里髹朱漆

漆锺有一个硕大的腹腔,里面髹红漆,外表髹黑漆。

颈部饰有鸟形图案,口沿和圈足上朱绘波折纹和点纹。

肩部和腹部饰有三圈朱色和灰绿色的云气纹和几何图案,盖上绘有云纹,线条流畅。

还有龙纹漆竹勺,和钫、锺相配套的是勺。

勺用来取锺、钫内的酒水。

竹胎,分斗和柄两部分。

斗以竹节为底,成筒形,柄为长竹条制成,接榫处用竹钉与斗相连接。

斗内髹红漆无纹饰,外壁及底部黑漆地上,分别绘红色几何纹和柿蒂纹。

此外,柄的花纹非常讲究,分为三段,靠近斗的一段为一条形透雕,上为浮雕编辫纹,髹红漆;

中部一段为三条形透雕,上有浮雕编辫纹三个;

柄端一段为红漆地,上面浮雕龙纹,龙身绘黑漆,以红漆绘其麟爪,龙作奔腾状。

再就是盘,在海昏侯墓中还发现了159件漆盘。

依据盘的尺寸、纹饰与文字,可分为御酒盘、绪银盘、素面盘、医工盘,共4种。

其中御酒盘3件,属于夹纻胎,表髹黑漆,里髹朱漆,内底和唇部口沿均髹黑漆。

宽折沿,敞口,浅腹,折壁,平底,矮圈足。

内底中部刻划有云气纹、三角点纹,器表折壁处有一圈凸弦纹。

外底上刻写有“名曰寿驩,御酒承盘此聚完,日乐无患”,共15字。

直径25、高5厘米,重670克。

除此之外,还有绪银盘35件。

这些盘子也是夹纻胎,表髹黑漆,里髹朱漆,内底髹黑漆。

圆形,方唇,折沿,斜直壁,弧腹,平底,矮圈足。

口沿面上用黄色漆绘一圈上下相扣的三角变形鸟头纹,口沿内壁有一圈黑漆带,上用红漆绘一圈三角形和变形鸟头纹。

器表用红漆绘一圈云气纹,外底圈足上绘一圈红线,器底素面无纹饰。

直径18、高4厘米,重135克。

再就是素面盘119件,旋制木胎,表髹黑漆,里髹红漆,内壁口沿与内底均髹黑漆。

平折沿,方唇,弧壁,弧腹,平底,挖足。

腹壁外鼓呈双弧形,腹、壁外部交界处有一圈内凹,内部交界处有一圈凸棱。

通体素面无纹饰,直径23.5、高7.5厘米,重230克(图一四)。

这些还算是正常的,不太正常,或者说少见的是医工盘2件。

这是旋制木胎,表髹黑漆,里髹红漆,口沿、内底均髹黑漆。

平折沿,方唇,弧壁,弧腹,平底,挖足。

腹壁外鼓呈双弧形,腹、壁外部交界处有一圈内凹,内部交界处有一圈凸棱。

通体素面无纹饰,内底上用朱漆书写“医工五,药汤”,共5字。

直径17、高3厘米,重110克。

既然有这么多盘子,那自然也不会少了碗。

海昏侯墓中发现的碗,总共有28件。

依据盘的尺寸、纹饰与文字,可分为绪银碗、庞氏碗,共两种。

绪银碗3件,属于夹纻胎,表髹黑漆,里髹红漆,内底髹黑漆。

敛口,折沿,方唇,束颈,口沿处有一圈银扣。弧直壁,弧腹,平底,底部有一圈矮圈足。

外壁中部及底部矮圈足上,各有一圈银箍,中部银箍脱落,甚是可惜。

外底上刻写有“绪银碗十枚”,共5字。

直径16、高6.5厘米,重220克(图一六)。

剩下的庞氏碗25件,夹纻胎,表髹黑漆,里髹朱漆,器表束颈处涂有一圈朱漆,器内口沿处和内底髹黑漆。

口沿微侈,尖圆唇,束颈,斜直壁,弧腹,平底,底部有一圈较宽的矮圈足。

通体素面无纹饰,外底圈足上刻写有“庞氏”二字。

直径15.5、高5.5厘米,重90克。

既然是生活用具,除了碗盘杯子,自然就要有勺子。

这个之前提到过,因为古人喝酒也是用勺子添加。

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勺子有22件,属于斫制木胎。

这些勺子分勺头、勺柄两部分。

勺头呈瓢状,勺柄中折,以折处为界分上下两部分。

勺柄上部较宽,髹红漆,剖面呈横长方形;

下部窄长,两端略宽,剖面呈半圆形;

半圆形柄部在转折处,自然膨大与长方形柄部相接,下接勺头。

勺柄饰云气纹、变形鸟头纹,勺头背面用红、黄两色描绘有大云气纹,正面髹红漆,素面无纹饰。

这些勺子长55、宽10、高5厘米,重290克。

碗盘杯子勺子都有了,自然更不能缺了壶。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