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343章

作者:疯神狂想

此墩采用黑漆描金作法,黑漆素地与描金纹饰对比鲜明,相互衬托,于沉黯中显现出尊贵华美。

清代家具中采用黑漆描金手法装饰者并不少见,可见此种风格为当时的人们所喜好。

当然,既然是木器,肯定就有珍贵木材制作的绣墩。

像是紫檀嵌珐琅绣墩,这可不止是木材珍贵,工艺也十分不凡。

紫檀嵌珐琅绣墩,通高52cm,面径28cm。

绣墩造型仿腰鼓,面、底径相若。

上下两端各雕玄纹两道,玄纹外侧浮雕象征固定鼓皮的乳钉。

玄纹之间以浮雕卷草纹卡子花界出6格,每格各嵌夔龙纹珐琅片一块。

腹腔中间为6组海棠式开光,彼此衔接。

开光内另镶紫檀木板,边缘雕出云纹圈,当中镶蝙蝠纹及宝相花纹珐琅片。

此绣墩设计巧妙,结构合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明清两代的绣墩,在制作材质上有木、竹、藤、雕漆、瓷等。

绣墩具有古雅之趣,它在造型艺术上更是千姿百态,座面的式样除圆形外,有海棠、梅花、瓜棱、椭圆形等。

不少绣墩上下两头各做出弦纹一道,雕击鼓钉,既简朴又美观。

墩圈雕花精致,或海棠,或竹节,或藤蔓,栩栩如生,极富有艺术感染力。

墩面的装饰也很讲究,除板外,还有镶嵌彩石影木,大理石、藤等。

绣墩的制作木材非常讲究,常用紫檀、花梨、红木等。

另外,明清两代瓷墩的使用极为普通,有德化、醴陵、景镇等地的产品。

青花缠枝莲花卉纹绣墩,就是当时比较常见的一种生活用瓷器。

缠枝莲花卉纹是青花瓷器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装饰纹饰。

无论是写意,还是变形的画工,都严整细腻,纹饰清晰,排列整齐,具有图案画的效果。

由于青花花色清新典雅,所以用它装饰出来的瓷器,成为了当时人们日常生活、陈设观赏以及文房的主要用品。

像是绣墩这种东西,自然是描述一些闺阁的作品之中常见。

比如在《红楼梦》中,就有描写清代家具的地方,而且还不少,至少有近百处。

其中涉及了多种材质、工艺和形制的床榻、桌案、椅凳墩几、架格、箱柜、屏风、漆盒、绣墩等等。

第1929章 细腻温润,抚之如玉

《红楼梦》第38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贾母与湘云、宝钗、林黛玉等众姐妹在大观园里品酒吟诗。

林黛玉因不大吃酒,又不吃螃蟹,自令人掇了一个绣墩,倚栏杆坐着,拿着钓竿钓鱼。

可见,绣墩是一种无靠背坐具,不须依靠,哪里需要就放在哪里,十分方便。

在《红楼梦》第85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薛文起复惹放流刑”中,也有对绣墩的描写。

那贾赦等复肃敬退出,北静王吩咐太监等让在众戚旧一处好生款待,却单留宝玉在这里说话儿,又赏了坐。

宝玉又磕头谢了恩,在挨门边绣墩上侧坐,说了一回读书作文诸事。

北静王甚加爱惜,又赏了茶。

绣墩是明清时代一种重要的坐具,可以由此窥见一斑。

当然,这一时期的绣墩也吸收了国外的很多技术。

明末清初之际的西方的建筑、雕刻、绘画等技法,逐渐为我国所应用。

康熙年间,宫廷中大量使用西洋艺术匠师。

自雍正至乾隆、嘉庆间,模仿西式建筑的风气大盛。

像是圆明园之中,就有不少建筑从形式到室内装修,无一不是西洋风格。

紫檀开光番草纹绣墩,就是为了迎合皇家趣味,而制作的中西合璧家具。

绣墩上浮雕的西番莲纹,是西洋纹饰的代表。

这种纹饰在西方,它就犹如我国的牡丹一样,备受人们的喜爱。

而在雕刻上有着比牡丹更大的变形随意性,因此深受清代皇室的青睐。

据有关史料记载,清代乾隆年间曾制作过与此风格相似的花梨紫檀桌椅。

现今神都故宫博物院还能见到这些家具,而传世的满地浮雕西番莲花纹的绣墩却极为罕见。

明清之时这种绣墩还是不少的,其中经典也不少。

比如明青花云龙纹绣墩,顶面直径25、腹径33、高42厘米。

鼓形,中空,胎体坚致厚重,外壁堆塑两圈凸起的鼓钉。

墩身两侧各凸雕一只方便搬取时抓握的狮子形辅首,增加了整个器物的威严感。

墩外壁满以青花作饰,观其发色,蓝中略泛紫,给人一种鲜亮、幽静的感觉。

整体图案布局饱满,组成一幅寓意着幸福和长寿的吉祥瑞气的画面。

还有明代青花狮子牡丹纹绣墩,顶面直径26、腹径32、高44厘米。

器呈鼓形,胎体紧致,腹部中空,墩身上下各堆塑一圈鼓钉为饰。

两侧各有一个威严庄重的狮子形辅首,方便搬取。

观其青花发色,蓝中带紫,浓重处艳丽,单薄处浅淡,应为明晚期作品。

像是这样的瓷墩,明代一些瓷器窑厂都有制作。

像是明代的龙泉窑青釉暗刻牡丹纹绣墩,顶面直径30、腹径36、高39厘米。

墩呈鼓状,胎体厚重,墩顶略向上拱起。

肩部有接痕,接痕处堆塑鼓钉边饰一圈,犹如坐墩上覆有一块锦绣。

通体开片,并暗刻有缠枝牡丹纹饰。

整器造型谆朴,给人以稳重厚实之感。

到了清代,各种绣墩更是增多。

其中经典也不少,比如清青花饕餮纹六棱绣墩,顶面直径23、腹径27、高38厘米。

器呈六棱形,墩中部鼓起,胎体坚致细腻,体型灵秀小巧。

此绣墩器形规整,古朴典雅,文人气息十足,胎釉细腻温润,抚之如玉。

最重要的是青花发色清丽鲜亮,清秀淡雅,并有晕散效果。

可以说,这只绣墩处处流露出浓厚的摹仿明宣德进口青料“苏麻离青”之气韵,极显高雅隽秀。

清代这种经典绣墩还有青花饕餮纹六棱绣墩,它顶面直径20、腹径24、高23厘米。

其胎体厚重紧致,状如鼓形,中空。

墩外壁上下分别塑有一圈鼓钉,整体以青花图案装饰。

墩顶平坦,正中镂空一钱纹,并围绕以瓷器上的常见纹饰——缠枝莲纹。

此墩的整个外壁画面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青花发色浓重艳丽。

虽线条中有许多有意用笔渲染皴点上去的小点,像是永宣时期进口“苏尼勃青”钴料的特征,但却没有宣德青花的那种凹凸不平之感。

此绣墩比普通绣墩的尺寸要小一半、精巧别致的形态造型及纹饰的绘画风格,体现出清乾隆时期青花瓷器的特征。

清代的经典绣墩还有青花缠枝莲纹六棱绣墩,它顶面直径26.5、腹径33、高47厘米。

墩呈六棱状,上下小,中部鼓起,墩外壁上下分别堆塑有一圈鼓钉,整体以青花装饰。

观其青花发色,应为清中期作品。

这些算是青花,中规中矩,如果说更为漂亮的,还要看粉彩。

清代的粉彩凤穿牡丹纹绣墩,就是其中经典。

这只清粉彩凤穿牡丹纹绣墩,顶面直径29、腹径36、高46厘米。

器为鼓形,弧腹中空,墩身满饰粉彩图案,绚丽多彩。

此绣墩规整端庄,大方典雅,观其艳丽的粉彩发色,当为清中期佳品。

像是这样的粉彩瓷墩也有不少,比如清粉彩寿字纹绣墩。

清粉彩寿字纹绣墩,顶面直径29、腹径36、高46厘米。

此墩为鼓形,弧腹中空,墩足无釉并向内呈滚圆状,通体以粉彩装饰,色彩斑斓。

自商周以来,人们就喜用象征、谐音等手法,将各种美好事物放在一起。

这样组成具有一定美好寓意的吉祥图案,以祈求“福、禄、寿、喜、财”。

至清代,几乎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

此墩纹饰中多种吉祥图案集合在一起,再配以鲜亮艳丽并且搭配和谐的色彩,通体呈现出一种吉祥、美好、喜庆的气氛,且成对保存,实属难得,此对绣墩为清晚期作品。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清粉彩莲荷纹绣墩,顶面直径28、腹径35、高47厘米。

它是鼓形,弧腹中空,墩足无釉向内呈滚圆状,通体粉彩作饰,色泽明快。

墩面平坦,正中以镂空的钱纹作装饰,周边围绕四只蝙蝠,寓意“福在眼前”。

整器造型圆润饱满,构图疏密有致,色彩鲜洁亮丽。

这明显体现了我国古代崇尚自然的审美情趣,而此墩为清晚期作品。

第1930章 以静衬动,相互呼应

通过比较以上这些装饰工艺多样,且体型大小不一的瓷绣墩,能够简要了解一些明晚期和清代各时期,瓷制绣墩在造型上的不同。

明晚期瓷绣墩的顶面,多不同程度的向上凸起。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