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304章

作者:疯神狂想

而像是这样的龙,故宫之中还有很多。

故宫好象龙的世界,重重叠叠金碧辉煌的宫殿房顶、门窗、天花、梁柱、台阶、栏杆,到处都有“龙”。

有石雕龙、木雕龙、铜龙、铁龙、金龙、玉龙、陶龙、玻璃龙、彩绘龙……,造型千姿百态。

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是故宫的主体建筑,三殿矗立在三重汉白玉石龙墀上。

龙墀石栏立望柱1480根,栏板1414块,每根望柱上浮雕着蟠龙。

每重栏檐边都伸出一个个巨大的石雕龙头,共有1142个。

三大殿前后御道,铺没有雕刻精美的龙陛。

太和殿的门窗,都镌刻有精巧的龙图案。

殿门以上门楣、额枋、斗拱、匾额,都有雕龙彩绘;

殿顶脊两端的脊兽是故宫最大的龙头,重8.6吨。

大殿重檐两层,有数千条瓦垄和瓦沟,上面都有龙形图案,龙的数目难以计数。

太和殿内的6根金柱,每根高12.7米,直径1.06米,柱上饰金龙蟠绕。

殿顶藻井装有巨龙悬球,称为“轩辕境”。

无花板由无数方块组成,方块绘“二龙戏珠”彩书,仅天花板上的彩龙就有3000多条。

太和殿的金漆木刻宝座上,9条金雕龙昂首曲躯,大有腾空飞跃之势。

座下部是须弥座是透雕金龙,座后有一面巨大的九龙屏风。

除三大殿外,故宫其它地方龙也很多,储秀宫的铜龙,高1.6米,长1.7米,重约3吨,金光熠熠。

而在这无数龙当中,却有一些十分特殊。

故宫中有5万多条龙,有一条特殊的龙和乾隆有关!

这条特别的龙,和故宫里所有的有龙造型的雕刻、建筑、家具等都不一样。

甚至很多人都很奇怪,为什么要建造这么一条龙呢?

有故宫专家做过一项不算完全统计,故宫最主要的建筑太和殿,内外的龙纹、龙雕就有13844条之多。

故宫号称有宫殿8600多间,仅以每殿有6条龙计算,就有龙5万条。

在这些龙中,就有这么一条龙非常特别。

在清宫档案中,有一片被总称为“中正殿”的建筑区,以中正殿为中心。

第1872章 房梁钱龙

故宫之中从中正殿开始,自南向北分布着宝华殿、雨花阁、梵宗楼等十座藏传佛教殿堂。

这些建筑构成了故宫内,惟一全部由佛堂组成的建筑区。

这些现存的佛堂,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封闭状态,雨花阁便是其中的一座。

而雨花阁内,殿顶的鎏金铜龙尤为奇特。

它身长3米,匍匐着身姿作势欲下,似乎只是暂停在檐角,所以被称为“跑龙”。

四条金龙跃于殿脊之上,殿顶之上满覆鎏金铜瓦,鎏金屋顶下没有斗拱。

檐口装饰华丽繁复,其彩色立体方块,兽面梁头部位都有着鲜明的藏族建筑艺术色彩。

它是汉式宫殿建筑,与藏式建筑的巧妙结合。

这种藏汉合璧的独特建筑形式,在整个故宫建筑群中仅此一例。

雨花阁是乾隆朝,前期兴建的众多寺院佛堂中位置特殊的一座。

乾隆修建的雨花阁,是否也是出于兴黄安蒙的政治目的呢?

皇宫是皇帝的起居之所,是政府发号施令的政治中心。

雨花阁位于皇宫腹地,它是皇宫的专用佛堂。

除了做佛事的喇嘛,宫外人是不能踏入一步的。

既不供大活佛居住,也不供蒙藏领袖朝拜。

它只是乾隆皇帝的修炼密宗之所,嗯,在这里好想加入了一些奇怪的东西。

因为密宗在我们平常人的印象当中,就不是什么正经的修行方法。

不管这些正不正经,反正像是这座大点之内的那条龙一样,在故宫之中,奇怪的龙还有不少。

故宫是明清帝王执政与生活的场所,含有数量庞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它们不仅呈现出精美的建筑艺术,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养性殿房梁上的钱龙,即为其中典型的代表。

这座大殿建于乾隆三十七年,位于故宫东北部,是乾隆退位后的寝宫。

养性殿的房梁上有一条钱龙,位于明间脊垫板的侧面,由铜钱串成龙的造型。

该钱龙长约2米,张牙舞爪,做腾云驾雾状,形象威武,极具震慑感。

钱龙上方的脊檩侧面,则挂有大长条红缎绸,显示浓厚的喜庆之意。

养性殿房梁的钱龙,可以说是我国迎祥纳福文化的体现。

看到这样的龙,其实我们都应该想到,这条钱龙属于我国古代厌胜文化。

厌胜属于古代迷信行为,即古人通过某种物件来“压制”使用者认为的敌害鬼魅,并达到消灾纳福的目的。

厌胜物又名镇物,较早地出现在东汉史学家班固所编《汉书》内。

其卷九十九,载有王莽制作的一个形似北斗形状的器物,称之为威斗,用作打仗退兵时的厌胜物。

我国古代工匠在建筑施工快要完成时,往往会在房梁(屋顶)安放包括不同类型的厌胜物,铜钱即为其中之一。

如清代官书《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六载,明代北苑广寒殿“梁上有金钱百二十文,盖镇物也”。

又如内国史院满文档案顺治八年十二月初八日记载,是日顺治帝下令将承天门改为天门,挂牌匾,置金银钱于木梁上,并派工部尚书固山额真行祭祀礼。

另厌胜钱一般用的是非流通的货币,主要用于吉利品或辟邪品,其文字和图案都有特殊的意义。

养性殿房梁上的铜钱直径约为2.8厘米,呈外圆内方孔形,寓意“天圆地方”;

铜钱上有一道一道的挫痕,说明是新铸的铜钱,并没有流通使用;

铜钱上还刻有“乾隆通宝”字样,说明为乾隆时期制造。

类似的,故宫内其他宫殿如宝华殿、慈宁宫、养心殿等建筑屋顶内也有厌胜钱。

这些压胜钱多置于宝匣中,铜钱上有“天下太平”汉、满文字样。

上述铜钱在建筑屋顶的使用,寓意帝王对国泰民安的祈盼。

钱龙上方的红缎绸,反映了我国传统“上梁大吉”民俗文化。

我国古建筑的施工,到了安放屋顶大梁的工序时,工匠们会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

这种仪式主要是来表达对建筑稳固长久的祈盼,这种仪式即为“上梁大吉”。

安放大梁是古建筑施工的一项重要工序,不仅寓意建筑施工到了收尾的关键阶段,而且还决定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

大梁安放位置准确、接缝严实,则有利于建筑整体稳固长久。

我国民间俗语“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本意,也是说明上梁安放的重要性。

乾隆时期养性殿的营建,也包含“上梁大吉”民俗。

清代内务府奏销档之《奏为宁寿宫殿宇梁吉期应行仪注事》,载有养性殿上梁大吉的相关礼仪。

即“谨择得本年(乾隆三十七年)九月十六日戊申,宜用辰时上梁吉等语……所有应行礼仪应加敬谨,除献神香供牲醴以及执事官员匠役人等花红犒赏等项,届期令随工预备外,其披梁需用贴金银花各一对,大红云缎各一匹”。

由上述记载不难发现,养性殿的上梁大吉内容主要包括:选择上梁吉日吉时、说吉语、举行祭祀礼仪以求天神护佑、赏赐工匠、在大梁上批红缎等。

“上梁大吉”习俗,至今在紫禁城古建筑修缮保护中仍得到了传承。

除此之外,那条钱龙还是我国古代皇权文化的体现。

龙为我国古代祥瑞图腾之一,其造型为经过深度艺术化的多种动物形象的组合体。

龙的特殊形象赋予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认为龙具有非凡的能力,是消灾驱邪的保护神。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撰《说文解字》卷十一载有“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由此可见,反映龙具有无所不能的本领。

在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龙的图腾崇拜特性逐渐为封建统治者专用。

古代帝王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常常自诩为真龙天子,来标榜自己与龙一样,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帝王所使用的宫殿建筑内,也大量饰以龙的形象。

以故宫太和殿为例,太和殿为明清帝王举行国家重要典礼的场所。

其屋顶正吻、瓦面、梁架、立柱、台基、栏板、宝座、屏风等位置均包含有龙的纹饰,数量达上万条。

第1873章 五峰之间,龙腾水怒

养性殿房梁上的钱龙,由铜钱串成龙的形状。

且钱龙与乾隆谐音,寓意乾隆皇帝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因而体现了浓厚的皇权文化。

由上可知,养性殿房梁上的钱龙,是古代帝王美好愿望的反映。

它更体现了我国古代厌胜文化、民俗文化、皇权文化等多种文化,因而有着重要的保护意义。

从龙说起,虽说不是每一种动物,都能在紫禁城里谋得一席之地。

但作为皇家宫殿,有一种“神兽”必存在,即帝王地位的象征,并具有沟通天地的神奇力量的—“龙”。

故宫可以说是龙的时空,宫殿、墙壁、宝座、丹陛石、藻井、瓦当无处不在且形态各异。

这些古建筑中常出现的龙纹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本来陈文哲还以为,这些龙纹、石雕、石刻,也只能在故宫看到。

但是他没想到,今天居然在这么一家看着有点荒废的石雕厂内,全部看到了。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