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294章

作者:疯神狂想

汝窑的高端外贸瓷底款,就算现在看,也能让造假者目瞪口呆!

以上特征,可确认蒲芦壶为北宋末期的高端汝窑贸易瓷。

它还是第一标准件的传世品高古瓷,是一件《商青铜器器型》沏茶用水壶。

它与明代鉴赏家高濂鉴赏的蒲芦壶小挣钉只有数十,而它有小挣钉上百,特征约同。

所以它是古老传说中的天青釉汝窑,神品级的尊贵的金精丝绕高古瓷。

它应该是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披露北宋汝窑天青釉的标准色泽。

也是第一次披露北宋的金丝绕汝窑,第一次披露它的神秘的造型、它的瓷质及沾花工艺。

它的价值,在同样的汝窑器上体现在它不同的瓷感上。

这种能够确认的汝窑白瓷,跟汝窑青瓷,特别是天青釉瓷器,有着明显差别,那么汝窑到底是生产青瓷还是白瓷?这个现在的争议很大。

第1857章 新烧大足素者,久润

汝窑到底是青瓷还是白瓷,这个现在争论的声音很大。

青白瓷有哪些代表瓷器?雨过天青云开处属于青白瓷吗?

从窑系来区分的话,汝窑属于青瓷系列。

且从窑口上来区分,南青北白,虽然南河省属中原地区,但是烧造工艺是借鉴了江浙地区越窑系的技术。

所以现在认定,宋五大名窑前四者即汝、官、哥、钧属青瓷,定窑属白瓷。

很多不了解汝瓷历史的藏家会误以为汝瓷只讲釉色,只要是青色就是汝瓷,这是收藏汝瓷的最大误区。

因为不是说有北宋青瓷,都可以说是汝窑青瓷。

北宋汝瓷天青釉,是用汝州当地纯天然矿石制成的。

一个合理的配方,需要上千次的不断实验调配。

其釉内,丝毫不含氧化铬或钒锆蓝等化学元素。

而现代有些天青釉,是采用氧化铬或钒锆蓝配制而成。

由于是色剂显色,故而色调单一,所以只能称之为天青色釉。

这种色釉不如汝瓷天青釉厚重、自然,两者放在一起比对,有着明显的本质区别。

青色釉与其他瓷器一样,烧成时釉色即为天青色,不会随着光线产生变化。

在辨别釉色之中,有一个误区,那就是汝瓷釉质是哑光的?

弯弯某品牌的汝瓷釉色,与弯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汝瓷釉色相似,为哑光青瓷。

但值得注意的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汝瓷,在宋代曾被作为使用器皿,后来乾隆皇帝才将其视为珍藏品。

有些甚至深埋土中,经过近千年的氧化,一些商人把它当作噱头,才将汝瓷误认为是哑光的。

实际上,汝瓷的美并非因为汝瓷釉色,而是如玉般的釉质。

而且我们都知道,宋代采用柴窑,人工添柴,每一件汝瓷在烧制时,摆放的位置都不一样。

如果你了解瓷器烧制的常识,就明白每件的釉色多多少少都存在差异。

单凭在某一光线下的单件宋汝照片。来评判汝瓷的釉色,实在是特别被商家收割智商税。

再就是化工釉,它不会有以上汝瓷的典型特征?

现代仿制品因为采用的颜色釉,是现代人工配置的颜色釉料,事实上与大街上十块钱的彩瓷碗没什么区别。

需要更深就加多点,需要更浅就少放点。

这完全脱离了陶瓷釉色与火的关系,烧成率基础都能达到99%。

所以同一批瓷器颜色稳定,丝毫没有瑕疵。

北宋汝瓷的气泡,用光照在器壁边缘隐约可见廖若晨星的气泡特征,用30倍显微镜可以看到大小不一的气泡。

开片很硬,一次成形,皆是很硬的线条,一次开片成型,更像是官窑、哥窑的开片感。

时代不同,工艺烧造的过程和使用原料的成分也不同,各个窑口烧制的瓷器釉层必然有不同的特点。

因此,鉴定瓷器除了要根据瓷器的器型款式、重量和色泽去鉴别,以及借助科学仪器进行成分分析。

器物表面的显微观察更是一种方便、直接的方法。

因为釉面上呈现的各类现象如气泡、开片、刻痕等,亦可作为研究瓷器工艺技术及鉴定的入门。

汝窑的整个制作过程很麻烦,从取土、练泥、镀匣、修模、洗料、制坯、印坯、镟坯、画坯、荡釉、满窑、开窑、彩器、烧炉等十四个步骤。

汝窑最贵的三种颜色,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

那么汝窑白釉瓷器到底是个什么江湖地位,这个就看个人怎么想。

因为数量太少,如果没有人炒作,价格自然上不去。

但是,要真出现在市场上,因为数量太少,反而会卖出一个天价。

当然,这个需要有一定江湖地位的古玩大家,来给这件瓷器背书。

要不然,不是被人骗了,就是被人打压,从而卖出个白菜价。

毕竟世人准求的是永乐的白,还是宣德的红。

这些瓷器让人眼花缭乱之际,也不得不让人佩服的就是雍正朝的绿釉。

而在全球收藏家之中,数霓虹人对汝窑最为珍爱。

为什么?因为霓虹人的神道教与中国的早期道教相似。

而霓虹在历史上对我国最为仰慕的时代,亦是唐宋时期。

现在霓虹人的茶道、花道、香道所用的瓷器,全是唐宋风格的“青瓷”而非“青花”。

即使在清末以来的动荡里,霓虹人对我国明清瓷器兴趣一直不大。

他们收集的大宗,主要是青瓷、剔红、书画等。

我们国人反而自元朝灭宋之后,渐渐从记忆深处移除了祖上的品味,爱上了来自中东的繁缛花纹。

只不过,这一次陈文哲也是看到了一件汝窑白瓷,才会有这么多个感慨。

他这一次的收获,还是元代五彩,甚至还有宋代五彩。

只不过,五彩瓷经过了唐宋,到了金代,才真正确定。

这是学术界对近十几年在考古发掘,以及海外陆续发现的金代釉上五彩瓷研究的结果。

特别是金代定窑的釉上红彩和磁州窑系统的釉上加彩,可以断定是釉上彩的原始阶段,为后期景镇五彩瓷器的出现起到了启迪作用。

元代景镇逐渐发展成我国瓷业生产的中心,“枢府窑”的瓷器为五彩瓷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清朱琰《陶说》记载:“新烧大足素者,久润。有青色及五色,花且俗。”

这一评述认为,作为新品种的五彩器,不如元代以白为主的枢府瓷、卵白瓷和青花瓷好,反映了元代尚白的审美习俗。

这对后人了解元代有五彩瓷这样一个事实,恰是一个有力的注脚。

童书业先生曾说过一段话:“从整个瓷器发展史看来,元代是一个中衰时期,旧瓷虽然衰落,而新瓷已在酝酿,我们不能小看元代瓷器中的创新因素。”

发现了带有“博陵第”款识的元代五彩瓷器,器型一般比较大,色彩比较鲜明,画工极尽完美,件件都堪称大师之作。

想到这里,陈文哲直接拿起一只大罐,果然,这一只大罐下面有博陵第款。

这个款已经被证实,确确实实是存在的,而且是蒙元政府的官方款。

第1858章 陈仓石鼓,天赐神物

看完了店里的所有瓷器,到了此时,一大批瓷器陈文哲算是全部鉴定了一遍。

而这时却不需要谈价了,因为老板早就定死了。

“五万一件,这些我全都要了。”

等交易完成,陈文哲还是有点不死心,所以他试探着问道:“老板,你这里还有没有漂亮的东西,不管什么时候到都行,只要漂亮就可以。”

“哈哈,我也算看出来了,这位大老板是喜欢漂亮的啊!”年轻的老板乐了。

可惜,他手中在没有漂亮的东西,因为只要是行内人,就知道那些一眼假怎么也算不上漂亮。

没有收获,陈文哲慢慢的走出了这家店。

至于东西,自然有人帮他运走。

慢慢的走在街道上,这里卖什么的都有,仿古青铜器、仿古瓷器、仿古玉器,甚至还有仿古家具。

阳洛也是绝对的大都市,就算现代地位降低了一些,但是也没有让他的繁华降低。

“咦?这是石鼓?”当路过一家石材厂的时候,陈文哲停下了脚步。

现代做石材的厂子已经不多,这一家严格来说应该是石雕厂。

毕竟石材也是自然资源,一般人可没有开采石材的资格。

而这一家显然是家老厂,因为从他家在门口摆放的石雕,就可以看出来。

只不过,这一家现在的主营业务,应该是卖石碑,不是仿古的碑刻,而是墓碑。

只不过,他家也许是为了打广告,所以在门口堆积了大批的石雕。

有望天吼,有华表,还有石狮子、石象等等,而吸引陈文哲目光的是一溜十尊石鼓。

“这是陈仓石鼓?”只是稍微扫了几眼,陈文哲就发现,这些石鼓仿制的不错。

之所以知道是仿制的,因为他很清楚,真品的陈仓石鼓在神都博物馆藏着呢!

不过,这些就算是仿制的陈仓石鼓,想来仿制的时间也足够久了,因为他在上面居然看到了浓郁的风化痕迹,还有一些年头够久远的青苔。

当然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上面的铭文,好像数量不少。

这可就有意思了,因为陈仓石鼓存在的时间太长,很多文字已经模糊看不清,那么这家石雕场雕刻的陈仓石鼓,其上的文字,难道是臆造出来的?

以陈文哲的记忆力来看,这绝对不可能,因为他能够大体记住那些文字。

能够认出来的,感觉都对,那么不认识的呢?难道就是臆造的?

有了兴趣,陈文哲干脆走进了仔细查看。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