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288章

作者:疯神狂想

不过,他可没有得意的忘了形,所以他很快就收敛的笑容,转身又拿出来了一件大瓶。

陈文哲搭眼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件元枢府釉戗金沥线堆彩鱼藻纹蒜头瓶。

元代的枢府釉,他还能认错?

“枢府釉”是一种卵白釉,由唐宋以来的青白瓷发展而来,制作了一种卵白釉色的新瓷。

因这种器物上发现有“枢府”字样,故名“枢府釉”或“枢府器”,被后人称“枢府窑”瓷。

枢府为元代掌管军事机构的枢密院的简称,带有“枢府”字样的瓷器当为枢密院的订烧器。

枢府釉的发明,为后来明代白瓷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工艺基础。

枢府釉瓷器造型多为盘、碗、壶、高足杯、小罐等类,极少大件产品,其胎体比青白瓷厚重。

典型的枢府碗均为小底足,盘、碗底是均露胎,旋削规整,底心有明显旋削痕迹,有的底心尚有乳丁凸起。

枢府瓷如果从广义枢府釉瓷器的角度说,造型品种必然是多种多样、大小齐全。

从遗存物看,各种器型都有。

装饰和纹饰也并非部分人所说“大多是模仿先秦、两汉青铜礼器造型、纹饰而制作的汉族传统祭祀礼器”。

实际上是延续了唐宋瓷器的风格,从这些带有字款的瓷器出土地域看,这些瓷器的用途和所有者并不相同。

这说明枢府瓷并非官府专用,枢府瓷是元代官窑瓷的观点,早已经被事实推翻。

现在有很多证据都证实,枢府二字的用途,很有可能类似监制部门的表示。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即枢府釉瓷器一部分是宫廷订烧器,一部分为外销瓷和民用瓷。

枢府釉在元朝时,是最颇具影响也著名的瓷器品种。

这一件元枢府釉戗金沥线堆彩鱼藻纹蒜头瓶瓶蒜头口,细长颈,圆腹下垂,圈足。

通体青花五彩装饰,釉上彩有红、黄、绿、褐、紫彩等。

腹部绘鱼藻纹,颈部绘折枝梅花纹。

上下衬以变形莲瓣、卷草纹等。

此瓶属于当时宫中的陈设用瓷,造型端庄凝重,优美典雅,纹饰细腻,线条流畅。

这种工艺的作品,怎么看也不可能是现代仿品,更不可能是臆造品。

不说其他,只是想要仿造出这么漂亮的瓷器,需要使用到的工艺,其成本就绝对不是三五万能够拿下了的。

第1848章 点点青色,古色古香

仿制一件作品,成本就超过五万,那么会有人用五万、十万的价格卖出去吗?

肯定不会,那么这件鱼藻纹蒜头瓶为什么不被认可?毕竟它上面还有着铭文枢府二字呢!

这就要说一说五彩的鱼藻纹蒜头瓶了,因为这种东西一般人认为是明代创新的瓷器。

也就是说,一般的鱼藻纹蒜头瓶这类大件彩瓷,均为万历时新创。

这是现在很多人公认的,所以,如果上面出现了枢府两个字,这不是加分项,反而让人认为这是一件不合格的仿品。

这也是这件蒜头瓶,刚开始没有被拿出来的原因吧?

当然,三十万卖了这三件戗金工艺的元代卵白釉瓷器,也很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

其实,古玩行里就害怕这种半瓶子醋,你说他不懂吧,他还真就懂的很多。

但是,你要说他精通吧,他还真不行。

就像是现在,学的半通不通,就让陈文哲捡漏了。

只有真正学的精通了,才会知道,这种瓶除了以鱼藻纹装饰者以外,尚见有以鸳鸯莲花纹和龙穿花纹装饰者。

元代的这种鱼藻纹五彩蒜头瓶,跟明代万历青花五彩的风格,可一点都不想。

就算是与早期五彩,也是迥然不同。

前者用色具有强烈的装饰性,颜色多用红、黄、绿、紫等饱和色,而不用浅淡的中间色,以红浓绿艳取胜。

绘画用笔豪放不羁,线条挺健有力。

这样一只瓶子,增加十万块钱,完全就是赚爆。

“很漂亮啊,行,我说话算话,就三十万。”

年轻的老板痛快,陈文哲也不能让人说什么,所以他十分痛快的就同意了出三十万。

现在对他来说,三十万跟三毛钱也差不了多少。

只要能够买到让他心仪的东西,花费多少根本就不是问题。

不说其他,只是最先陈文哲看到的那只小碗,如果他愿意送拍,怎么也能够拍出个七八千万。

一个碗价值7000多万天价?除了明清一些珐琅彩和大型瓷器,其他朝代还有谁?

也就明代的成化斗彩了吧?现在有加一个。

元代除了元青花,还要加一个卵白釉戗金工艺瓷。

毕竟这种瓷器,之前只是见于历史记录当中,真品从来没有见过。

当然,现在肯定不是一个都没有,因为之前拍卖过。

那是14年10月,在神都以7475万价格成交的“元代卵白釉暗刻五彩戗金碗”。

陈文哲手中的这一件,虽然风格略有不同,但是他还是怀疑两者属于同一类型。

虽然那件拍卖品,陈文哲没有看到过,但是从做工、形制来看,他这只碗应该与那只天价碗相似。

他这一只小碗其造型为蹲式结构,釉呈卵白色。

仔细观察又带一点点青色,古色古香。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其表面饰有大量凸起的金色、绿色等花纹,富丽堂皇。

这样的小碗,本身价格就不低,要是还有同类型曾经拍出天价,那么他这一只小碗,价格怎么也低不了。

这种东西,可不会因为存世的多了一只,价格就会下降,毕竟就算多了这么一只,世界上也不过是两只。

还有,加上另外的高足杯和蒜头瓶,如果成套出现拍卖,没准价格会更高,毕竟是不同的器型,只不过是工艺相同。

有了这么大的收获,陈文哲付钱也十分痛快。

不过,当转账成功之后,在看到年轻的老板那骚操作,他就有点傻眼。

因为在转眼之间,这位老板就提溜着两只五彩大罐放到了陈文哲的眼前。

“这位老板,一看你就是行家,怎么样,再看看这两件五彩大罐?”

看着两件五彩大罐,陈文哲有点沉默。

这两件的风格跟明代有点相似,但是绝对不是明代五彩,而是元代的五彩。

元代五彩,制作工艺肯定没法跟明代相比。

最主要的是,这两件大罐可没有使用戗金工艺,所以也没有戗金小碗那么富丽堂皇。

不过,他是知道元代五彩的,只不过这东西好像也十分少见,毕竟这种瓷器在元代不算多么出彩。

当然,那是相对于元青花、元代釉里红和元青花釉里红来说的。

之前就已经说过,原来人们普遍认为,五彩瓷器是明代万历只是创烧的。

其实这种说法原来就不统一,之前也有人认为明代景镇窑五彩瓷器,始烧于宣德朝。

现在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可到明初,明代中期有少量烧造,至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朝时非常流行。

也可以说,明代万历时期的五彩瓷器最负盛名。

其实五彩瓷的发展很早,不说元代,在金代就有。

金代五彩瓷的确定,为元代五彩瓷器的发展提供了彩料选配、烧制技术和烧造工艺的完备条件。

目前能查到关于元代景镇地区,烧制红绿彩瓷器的古文资料,只在明初曹昭《格古要论》的“古饶器”条目中。

其中可见到这样一段记述:“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新烧者足大,素者欠润。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矣。”

元代五彩瓷的发现和提出,就国内而言,尚是近年开始的。

元代时期景镇生产的五彩瓷器,已被国内外一些专门研究古陶瓷的专家和收藏古瓷器的少数业内人士发现和认同。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瓷器专家叶佩兰在《五彩名瓷》一书里指出:元代釉上五彩瓷器的研究,是学术界中的新课题。

从元大都遗址挖掘,元窖藏瓷器的发现中,极少有釉上五彩瓷器的踪影。

叶老在书中叙述了自己在民间,碰到了元代五彩瓷器。

同时参见了叶喆民《华夏陶瓷史纲要》和蒋祈《陶记》中的论述。

总结出元代在金代五彩瓷的基础上,已经发展出较前代更加精美的五彩瓷器。

根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沉船打捞,研究国内外博物馆珍藏元代五彩瓷器的例子,业界一致认为景镇窑烧造釉上五彩瓷器,是从元代开始的。

然而,元代五彩瓷制品的历史状况,至今没有什么研究成果出现。

所以,业界也众说纷纭,对考古标本,传世品等都没有形成一致的鉴定意见。

第1849章 五色花,红绿彩

五彩瓷器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没有一个论断。

五彩,是黄、青、白、红和黑色,泛指各种颜色。

五彩瓷在明清两代得到发明和发展,也是我国彩瓷高度发展繁荣的鼎盛时期。

何谓五彩瓷,据《陶雅》上说:“康熙硬彩,雍正软彩。”

又据《饮流斋说瓷》中解释:“硬彩者彩色甚浓,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软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

真正康熙时期的五彩瓷是相当珍贵的,瑰丽多彩,品种繁多。

“五彩”一词,出现于明代晚期。

明代天启年间谷应泰《博物要览》记载:“宣窑五彩,深厚堆垛。”

成化年间的五彩瓷十分稀少而珍贵,传世品也是极为罕见。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