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24章

作者:疯神狂想

第169章 “青”的所有秘密

紫金土,又称“紫金石”,——因其色紫而得名,是一种含铁量很高的粘土。

含铁的土块状原料,由于含杂质不同,量的多少也不同,所以外观呈土黄、土红、暗红等颜色。

紫金土是配制青釉的粉青、梅子青、冬青、哥窑釉、紫金、茶叶末等高温釉色的原料。

使用前须粉碎、过筛淘洗等。

可以说,离开紫金土,就不要谈龙泉瓷。

紫金土中,包含了青瓷之“青”的所有秘密。

南宋官窑之所以呈现出“紫口铁足”的特征,就是因为使用了紫金土。

而且紫金土,还是配制高温釉的重要原料。

以紫金土入瓷胎,紫金土中所含有三氧化二铝,可以使瓷胎在1260℃的温度下烧结,而不发生显著形变。

而胎体也会随紫金土中铁含量的高低,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含铁量越高胎色越深,哥窑铁胎中的含铁量,甚至可以达到10%。

如果把含铁量控制在2%左右,胎体就会呈现灰白色,甚至是白色。

而以紫金土作为着色剂入釉,紫金土中所含的铁,同样可以使釉色发生改变。

在胎体含铁量一定的情况下,釉色会随和含铁量的增加而加深。

于是就有了月白、粉青、梅子青等,不同的釉色。

另外紫金土中的碱性成分,还可以降低釉料的流动性,让烧制厚釉青瓷,成为可能。

紫金土还被广泛的运用在青瓷的装饰手法中,比如说露胎装饰。

露胎装饰,是青瓷中独有的一种装饰手法。

由于胎体中含有紫金土的成粉,外露的胎体在烧制过程中,会呈现出朱砂红或红褐色,与青翠的釉色形成反差,从而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效果。

除了露胎装饰,还有胎色装饰,不同于露胎装饰,胎色装饰用的其实并不是胎体的本色,而是用紫金土给胎体画了妆,增加胎色与釉色的反差,让作品色彩更加丰富。

最后一种就是褐彩装饰,就是用紫金土作为颜料,点彩或彩绘的装饰。

紫金土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在青釉中流动,形成如同水墨一般的晕散效果。

不过,这一种有点不可控的因素,想要玩得好,需要丰富的经验。

烧制过程,陈文哲知道,但是具体怎么使用紫金土,怎么调配釉料,他可就不会了。

大体的套路,他知道,但是做出来的具体效果,就没有把握了。

这是经验的积累,他现在积累的只是基础制作技能,可没有真正深入学习过龙泉窑的制作。

此时,陈文哲很想找一件南宋精品龙泉窑,用来使用一次自主传承。

要是真让他完成了这么一次自主传承,他想要的,就全都有了。

可惜,南宋龙泉窑的古董,可不是那么好接触的。

这一点,肯定要在大海市博物馆中想办法,而且必须要依靠陶教授,要不然是一点门都没有。

现在想这些也没用,陈文哲沉下心来,先制作一件小碗的器胚。

陈文哲打算做一只素胎粉青小碗,这样的小碗,只要和好了泥,轻轻松松就可以压制出一只器胚。

练泥他是专业的,很快就完成。

压胚也很简单,一下一个,很快就弄出来了一溜七八个。

等一会,器胎稍微干燥一下,就可以上釉。

不过,上釉之前,他还需要利胚,因为龙泉青瓷的一大特性就是胎薄釉厚。

器胎越薄,釉料越厚,烧制出来,才越是给人一种晶莹如玉的感觉。

这样一来,压制出来的器胚,就必须要进行利胚,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小碗的器胎,变得更薄。

压制完成了器胚,在晾晒的过程当中,其实就没有什么活做了。

陈星辰在旁边摆弄那些碎瓷片,而陈文哲不想去做这种无聊的事情,就看着自己的属性列表,想要尽善尽美。

练泥他是大师级,拉胚、刻花、彩绘、上釉、烧窑,这些都是大师级,可印胚和利胚,他还是专精级。

印胚就是印花,现在用不着,真不行也可以用刻花来代替。

可利胚,就是一个避不开的弱点了。

本来还想着挑战一下大师之上,现在看来,还是先升级一下利胚技术吧!

想到就做,陈文哲耗费了一百点成就值,升级了利胚技术。

这一次升级比较简单,主要是手感、控制。

只要手感好,控制力强,利胚切削胎泥,还真是不难。

这样的传承,传承的是经验,只是一回儿,陈文哲就消化了这一次的传承。

这一次是用时最短的传承,短的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接受完了传承,器胚还需要晾晒,没有活干,就只能去挑选瓷片。

有了陈文哲帮忙,很快,工作台上,就摆满了碎瓷片。

这些真的没法拼凑成型,就算两片结合,也没法衔接在一起。

不用说,博物馆的修复高手,肯定是过了一边,能够拼凑起来的,他们肯定留下自己修复了。

“没办法,要想完成修复,就只能凑合,我们不可能每一片都修复成一件完整瓷!”

很快,陈星辰就绝望了。

“恐怕博物馆那边,就是这么想的,我们两个的工作,是一百只碗!”

一百片碎瓷,摆放的整整齐齐,从第一片开始,不停的跟后面的九十九片比对,居然没有一片能够衔接在一起的。

接着第二片,第三片,等一百片,都跟其他九十九片,全部比对了一边,两个人就清醒了。

不用想好事,还是把每一片瓷片,当做一件残器来对待吧。

“烧制一百只碗啊,如果按照你那个螭耳瓶的修复方法来,我们得烧制一百次。”陈星辰有点发愁。

“人家五一就要公开展示,现在都二月中旬了。”陈文哲道。

陈星辰一脸愁苦,接下来的两个月,难道天天要熬夜?

陈文哲可顾不上陈星辰,他制作的那些器胚,应该可以利胚了。

拿过一只小碗,感觉它已经很薄了,但是,相比龙泉窑,还是差点。

小心的放在辘轳车上,陈文哲取过一把刮刀。

转动辘轳车,托盘飞速旋转,他小心的用刮刀接触器胚。

陈文哲一只手贴着飞速旋转的小碗,一只手控制刮刀。

刮刀上下移动,他的另外一只手,也上下移动着,感受器胚的厚薄。

第170章 经典之作

有着大师级的利胚技术,陈文哲这一次利胚还算顺利。

只是一回儿,感觉就差不多了。

继续利胚,就要把小碗切没了。

等辘轳车停下来,陈星辰已经是一脸惊叹。

“你这弄得也太薄了。”

“正常水平,你可以比对一下,其实跟那些碎瓷片的胎,差不多厚薄!”

“差不多?”

陈星辰还真拿过一片碎瓷,跟那只小碗比对。

果然,透过上面的釉面,比对下面的胎,还真是差不多。

而这样还不算完,陈星辰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把卡尺,居然量了一下。

“我靠,真差不多?这是达到极致了吧?”

“对,到了现在的程度,已经没法继续切削,所以……”

“获得世人的认可,成就值加一。”

“获得世人的认可,成就值加十!”

陈文哲一抬头,就看到了陶教授赞赏的目光。

“你的工艺水平,绝对达到了古代大师级的水平,要不然,你们制作出来的器胎,不会一样厚薄,都达到极致,自然就一样了。”

陶教授对于陈文哲,是越来越满意了,他才学习制瓷几天?居然就达到了这种水平?

虽然心中疑惑,但是更多的是惊叹,他也只能认为这是天赋,老天爷赏饭吃,他们这样的凡人,也就只能羡慕了。

“你这瓷胎用的紫金土太多了,等烧制出来,反衬釉色的时候,就看出区别了。”

陈文哲无奈,他没有经验啊。

他知道龙泉青瓷的胎,有白色和黑色两种,黑胎里是加了紫金土,不同的胎色对釉色也会起反衬作用。

“教授,能不能亲自看一看龙泉窑的瓷器?没见过真东西,只看这些碎瓷片,怎么仿制都差点意思。”

“嗯!”陶教授看着陈文哲利胚,一件可以说是运气,一连七八件,都弄的其薄如纸,这就是真正的技术了。

“我要去一趟博物馆,你跟着我过去吧,到时候,让你亲自上手看看南宋龙泉窑的精品。”

如果是别人,陶教授还真没带出去的想法,但是陈文哲不一样。

“谢谢教授!”

看到学生们都各忙各的,陶教授直接带着陈文哲,走出了工作室。

工作室里有着陈星辰在,陈文哲也不用老是盯着。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