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210章

作者:疯神狂想

开禧通宝共3枚,均为真书折二钱。

钱背穿上有纪年字样“二”“三”。

嘉定通宝共18枚,钱文真书,钱背穿上有纪年字样“元”“一”“二”“三”“五”“六”“八”“十”“十一”“十二”等。

其中小平钱2枚,折二钱16枚。

绍定通宝共4枚,均为真书折二钱。

钱背穿上有纪年字样“元”“三”“四”。

嘉熙通宝32枚,均为真书折二钱。

钱背穿上有纪年字样“元”“二”“三”“四”等。

淳祐元宝共23枚,钱文真书。

钱背穿上有纪年字样“元”“二”“三”“四”“七”“十一”“十二”“十三”等。

其中小平钱5枚,折二钱18枚。

皇宋元宝共8枚,均为真书折二钱。

钱背穿上有纪年字样“三”“五”“六”等。

开庆通宝1枚,真书折二钱,钱背穿上有纪年字样“元”。

景定元宝共5枚,均为真书折二钱。

钱背穿上有纪年字样“三”“四”“五”。

咸淳元宝共69枚,均为真书折二钱。

钱背穿上有纪年字样“元”“二”“三”“四”“七”等。

这些就是南宋的钱币,认真算起来,哪一种都不算多。

而最后数量最少的是金代钱币,共56枚,均为小平钱。

首先是正隆元宝共13枚,钱文真书。

数量最多的是大定通宝,共43枚,钱文瘦金书。

钱背穿上或有纪年字样“申”“酉”等,或穿下有◎形标记。

本来陈文哲以为他这一次发现的元代大墓之中,也就这些古钱。

这点数量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当然,这些古钱跟他发现的那座唐代大墓中的钱山,根本没法比。

但是,有就比没有好。

更何况,最后他还看到了有人起了私心,自己还藏起来了一些古钱币。

也许是知道不可能带出那座大墓,所以这批古钱就藏在那座大墓的一处墓壁夹缝之中。

陈文哲最先看到的是27枚元代钱币,钱文有真书、蒙古八思巴文。

也许是认为这种钱币之前,所以特意藏起来的吧?

其中大元通宝共12枚,均为八思巴文折十钱,光背。

八思巴文通宝钱,是由蒙元贵族入主中原建立起来的王朝铸造。

初年曾禁用铜钱,行使纸币,直至武宗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之后,才开始恢复铸币。

至大三年先后铸有汉文“至大通宝”、“至大元宝”小平、折二钱,汉文“大元通宝”小平、当十钱,以及蒙古八思巴文“大元通宝”当十钱。

其中以蒙元八思巴文“大元通宝”钱最具特色,是原汁原味的“土特产”。

该钱直径4.1厘米,厚0.32厘米,重21克,每枚当小平钱十文。

读法顺序是上、下、左、右,与一般古钱读法不同。

此钱“大元通宝”四字系蒙古八思巴文,这是由雪区喇嘛教萨迦派首领八思巴,用古藏文增损变形而创制的一种蒙元新字,属于拼音文字。

1269年由忽必烈下诏颁行天下,成为元代的法定文字,与汉字及其他各种文字并用。

由于年久湮没,蒙古八思巴文“大元通宝”钱今存世不多。

存世不多,自然就意味着价格昂贵。

普通元代八思巴文的大元通宝,怎么也能卖个十几万。

最便宜的、最普通的十三四万,稍微好点的十五六万。

有着纪念意义,像是八思巴文完好的完美级大元通宝,价格都超过三十万。

如果是鎏金月牙背的大元通宝,怎么也能卖个四五十万。

很显然,藏起这些元代古钱的人,应该是懂行的。

不说其他,只是他藏起来的这十二枚大元通宝,按照最低价格也值上百万。

更何况还有其他的元代铜币,比如至大通宝共13枚。

这些铜钱均为真书小平钱,价值也不低,特别是折二钱。

至大通宝是元武宗海山,在至大三至四年铸行。

钱文楷书直读,有平钱、折二、折三等。

这种铜钱边廓峻深,光背无文居多,有背云纹,有背星、月。

至大通宝小平较多见,市场价格在200元左右,但是折二少见,一般估价在5~10万元。

陈文哲看到的这十三枚,品相都十分完好,难得的是全都是折二。

这种品相的折二价值达不到十万一枚,怎么也能够买八九万一枚。

这些钱要慢慢的出手,又是百多万。

十几枚铜钱装在身上,真的很不起眼。

所以,藏古钱的家伙,绝对的是懂行的,他在给自己留后路。

最起码犯事了之后,跑路之时拿着这些不起眼的古钱,很容易换到大笔现金。

第1735章 一眼千年

既然有人私藏元代钱币,那么还有没有人藏私?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既然有一,那肯定就有二,这也算是普世价值观吧?

陈文哲对于这些盗墓贼实在是太了解了,他就知道这些人不可能大公无私。

所以,只要有机会,谁都会私藏一些最宝贵的文物。

现在看到了这么多古钱,难道就没有任何一枚金币?很显然这绝对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他还真没有在古墓之中发现其他的迹象。

回过神来,陈文哲看向大厅里的几个人。

那位摊主一点也不着急,此时居然正跟曹庆春和几个小伙子在打牌。

他们虽然不时的瞥一眼陈文哲,但是对于他不时的发呆,根本就没有太过在意。

陈文哲围绕着大厅转悠了一圈,他想着通过其他方面,是不是还可以有一些收获。

因为此时他也意识到了,短时间内想要买下这里的大批青铜器,肯定不容易。

更何况陈文哲还觊觎人家藏起来的金银器,对了,还有金银器。

陈文哲再次陷入回溯当中,此时他好像看到了一条细线,再仔细查看,又好像是一条大河。

“时间长河?”陈文哲有点愣神。

顺着一条条丝线,最终汇聚到一条大河之中,而通过那些丝线,他终于在大河之内看到了他想要的。

“真的有金币,这些人藏的还真够深的。”

此时的陈文哲有点得意,那些家伙都进牢房吃牢饭了,所以这些被藏起来的宝贝,就只等着他来发掘了。

仔细查看了一下,藏在另外一处大墓之中的金币。

不对,这是藏在一座小墓之中的金币,这座坟墓修筑的虽然很好,但是规格并不大。

最主要的是全青石垒叠起来的,门户是一处转动的机关,容易进出,里面干燥还保存完好。

这样的地方,自然适合藏东西。

所以,这里就藏了一大堆金币,而且是十分少见的战国金币。

《战国策》里说:“黄金珠玑犀象出于楚,寡人无求于晋国。”

所以,在这里出现一座“金山”好像也不难理解。

这是从一座窖藏中发现的楚金币,而且数量真的不少。

《管子·轻重甲》载:“楚有汝、汉之黄金”,楚国盛产黄金,是先秦时期使用金币最早、最广泛的国家。

陈文哲知道,徽省楚文化博物馆,有一座整整一面墙的金币墙,十分壮观。

要知道,从藏量上来讲,这些金币是国有博物馆之最、数量之最,也是徽楚文化博物馆馆藏特色展品、镇馆之宝之一。

现在陈文哲看到的这一大堆金币,一点也不比那些馆藏的金币要少啊。

仔细观察,这些楚金币的形状不规则。

这些金币,多在正面钤有方形、或圆形“郢爰”、“卢金”和“陈爰”等阴文印记,其中“郢爰”居多。

“郢”是先秦时期楚国都城的名称,“爰”被认为是楚国的重量单位。

一“爰”约250克,这样的“郢爱”样本,含金量均在92.59%至96.19%之间。

楚金币是一种称量货币,在交易中根据需要,借助切凿工具和天平,切割称量才能使用。

20世纪60年代至今,在寿春城遗址及周边的门朝西、周家油坊、阎家圩等地多次发现“金币窖藏”,总计195件,总重量近20千克,品种丰富,数量为全国之最。

公元前241年,秦国攻楚,楚王无奈将国都迁往寿春,也就是今天的寿县,度过了最后18年时光。

因而寿春成为楚辉遗韵之地,这也是寿县境内多次出土楚金币的原因。

所以,楚金币除本身作为黄金和货币使用外,它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价值,真不愧为一眼千年。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