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207章

作者:疯神狂想

2009年,石佛像又搬回凤鸣禅寺的库房里。

这一次,胡某把目光盯向凤鸣禅寺的这尊石佛。

当然,他们不会说“偷”,也不会说“盗”,因为偷盗的是佛像,所以,他们说是“请”。

入冬的一天,胡某和他们的另一个“伙计”陈某,去也属于这一行当的老刘店面里串门。

老刘一边摆弄着他的古玩,一边递过一根烟,说:“前一阵子我在凤鸣镇堰河村凤鸣禅寺看到了一个佛祖,不知道你们‘请’不‘请’?”

胡某一听,眼睛就放出光来,问道:“啥样子?”

老刘放下手中的玉器,神秘地说:“白色石质,外表浅黄色,菠萝头,盘腿坐着,一只手放在腿上,一只手手心向上,听说庙里要把佛从禅房移到‘大雄宝殿’的供桌上。”

老刘提议去现场踩踩点,瞅一瞅。

几人踩点时发现,佛像底座上的水泥还没有凝固好。

机会来了,在又是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陈某和张某带了几个人手,把三轮车远远熄火,然后推到事先选好的地方。

张某轻手轻脚,神不知鬼不觉地跳进院墙,一点声音都没有。

然后他打开一旁的侧门,几个人鱼贯而入进入院内。

等来到这座刚刚移到殿内的石佛前,就开始动手。

由于石佛和供台黏合得不紧,四个人铲掉水泥后,将石佛挪到带来的手推车上,然后一鼓作气将小车推出小庙。

不想麻烦又来了,前面有一个陡坡,他们几个人死活推不上去。

没办法,张某悄悄拨打手机求助张购粮和老刘。

一小时后,两个人赶来。

最后,七八个人合力,把石佛抬上三轮车,拉回老刘的亲戚家,深埋在后院。

两个月后,张购粮找来买主,交易达成,成交金额15万元,可以说十分便宜。

这样的黑市交易,连真正价格的一成都不足。

而就为了这么点钱,就有人铤而走险。

恐怕很多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贼这么胆大,竟敢偷走石佛像!

当然,有人偷,就有人会找回来,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守护者!

2010年12月16日凌晨,刚在岐山凤鸣禅寺做了14天住持的释莲祥来到大殿里。

他忽然发现头天下午刚抬到供台上的石佛,像咋就没了影。

在惊恐之中,他赶紧给寺院的“掌门人”打了电话。

因为5个月前,掌门人和凤鸣镇堰河村堰西组签订了协议,当上了凤鸣禅寺管委会主任,并请来释莲祥当住持。

这位掌门人闻讯大惊,立马骑着摩托车赶到寺里,只见大殿里一片狼藉。

他再到殿内殿外转了几圈,左瞅右瞅,石佛果真是被人偷走了。

他顿时出了一身冷汗,当即打电话报了警。

这位掌门人是凤鸣镇人,10多年来一直搞书画装裱和收藏,算是岐山的文化名人。

他当然清楚,石佛丢失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这可是惊天的文物大案,岐山方面很快来到了凤鸣禅寺,对现场进行了认真的勘查。

然而,他们并没有获取有价值的线索。

一天一天过去了,案件进展不大。

在凤鸣禅寺的明代石佛被盗期间,岐山出现了另一种声音。

有些人怀疑石佛是这位掌门人盗走的,理由是他长期做生意,为什么就忽然对寺庙产生了兴趣?

有人说,他当初承包凤鸣禅寺,就是为了打石佛的主意,或许就是他监守自盗,贩卖了石佛。

有了这样的传言,那段日子自然就特别难熬,心里特别憋屈。

只不过,这一位却不知道如何向人们解释这一切。

他在县城每每碰见熟人,都会被追问石佛的去向。

到后来,以至于连家人对他承包寺院也起了疑心。

责备他放着生意不好好做,非要承包什么寺院,没吃上鱼反倒沾了一身腥!

在等待和期盼中,石佛案的侦破还是没有结果。

为了自证清白,他就自己动起来了,只身查访,寻找石佛。

从2011年3月起,他自费前往北上广深等10多个省市寻找。

每到一个城市的古玩市场,他都要在一尊尊石佛前仔细观察、辨认。

但每次都是抱着希望而去,带着失望而归。

为了找回石佛,就在他当起了“独行侠”四方寻访的时候,岐山警方也展开大面积摸排,寻求案件的突破口。

从现场看,案犯对凤鸣禅寺及其周围环境比较熟悉。

事前经过多次踩点、预谋,推测应有当地人参与,或在附近有落脚点。

从作案手段来看,案犯属盗窃老手,有撬盗经验、攀登技术、反侦查意识。

根据现场两道手推车车痕判断,直接进入现场的案犯达四名以上才有可能挪动佛像。

经过多方走访当地群众,从周边县区获知了几条重要线索。

2010年8月,凤翔县长青镇灵化村城隍庙,一个重约上吨的清代铁钟被盗;

同年10月,扶风县南阳镇华严寺,一尊释迦牟尼石像蹊跷失踪;

前不久千阳南寨镇,一列入文物普查名录的明代铁钟也离奇丢失。

这几起盗窃案的作案方式极其相似。

经过细致分析和对比,大家一致认为:这些案件系一个团伙所为。

之后有关部门,遂将这几起文物盗窃案并案侦查。

几番收集信息后,将曾因盗卖文物受过多次打击的岐山县肖某某列为第一嫌疑人。

之后围绕肖某某的社会交往和活动轨迹,展开侦查。

果然,2011年4月,一个由胡某、张某等10余人组成的盗窃团伙浮出水面。

2011年6月27日晚,确定团伙成员的具体位置后,马上攻坚,拉开收网行动。

这一次,先后将11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经查,该犯罪团伙由岐山、陈仓和南河人组成。

他们的作案特点为有分有合,白天踩点,晚上下手,擅长盗窃寺庙和田野里的文物。

第1731章 古钱窖藏

随后的几天审查,团伙成员如实交代了。

自2009年以来,先后流窜各地,疯狂盗窃寺庙、田野的文物和农户财产、粮食等物品的犯罪事实,总计作案达80余起。

其中,凤鸣禅寺的石佛被盗案,均系该团伙所为,并查实石佛像已销往西山省某地。

2011年7月1日,办案民警连夜奔赴西山,将在当地的销赃人员柴某一举抓获,遭受劫难的明代石佛终于完璧归赵。

通过回溯这群犯罪分子的活动轨迹,一直到他们入狱,陈文哲感慨良多。

这群人跟人贩子差不多,只要是有关部门不知道的,不询问的,他们就绝对不说。

所以,爆出来的八十多起案件,并不是全部。

这些人善于挖掘山野之地的宝物,可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只能发现所有人都知道的东西。

比如矗立在山野之中的各种石像、石佛,还有一些破旧古庙之中的铜钟、铁钟等等。

这些人最大的收获,一般都是隐藏在一些特殊之地。

比如之前提到的古钱币窖藏,那地方本来就是一处宋代的钱庄。

钱庄里面最多的当然是铜钱,发现了那么多铜钱,自然不可能一次都出手。

至于想着一下子暴富一波,把所有古钱币都弄出来贩卖,那是傻子,肯定会第一时间被有关部门抓住。

只要稍微有点脑子,就知道细水长流,慢慢消化。

所以,一些有着传承的盗墓贼,就在这么做。

他们往往发现了一些隐秘的窖藏之后,不止是不会把东西都拿出来贩卖,反而会把这处窖藏,或者说是大墓,直接当做仓库来用。

通过回溯,陈文哲就意外获得了一些钱币窖藏。

主要是这东西数量多,而且单品的价格比较低,一时之间不容易出手。

所以,他们藏起来的最多的就是古钱币,像是石佛什么的,往往只有一件,最容易出手。

仔细整理这一次的发现,他十分轻易的就发现了四五处。

比如他们最早发现的一处古钱币窖藏之处,就轻易发现约1.5吨的古钱币。

该钱币窖藏遗存位于建湖县冈西镇双墩村,窖藏坑口呈方形,长1.63米,宽1.58米,深0.5米。

他们稍微清理,就在这座窖藏发现了大约1.5吨古钱。

发现之时,钱币整齐分层平铺,以草绳串联的成贯铜钱,钱币整体保存完好,多数铭文清晰。

这种窖藏是古代人们由于某种特殊原因,而埋藏于地下的相关遗存。

像是这样的窖藏,多见于富庶之地。

往往这种地方,还多藏有珍贵的瓷器、钱币和金属器具等贵重物品。

它同古遗址、古墓葬、窑址等诸多历史遗存一样,保存有丰富的各种珍惜之物。

除了这一座他们发掘的古窖藏钱币之外,还有他们购买的一些黑货。

比如在南河那边,一村民在取土垫宅基地时,意外发现一座窖藏。

犹豫他不是专业人士,又没有那么大的经历挖掘,就直接把这座窖藏卖了。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