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134章

作者:疯神狂想

元代龙泉窑青釉净瓶发现不少,但像这件净瓶这样体大且釉色精美者殊为少见。

其实在古代,这样的军持在西北方的佛教之中更加盛行。

其中最出名的一件军持,应该是出自九层妖塔的黄金净瓶。

那只瓶子还是很漂亮的,特别是圆圆的肚子上的那种弧度。

“西边还是很有潜力的。”

有了一次大收获,让陈文哲对于考古,有了浓厚的兴趣。

不说其他,就说九层妖塔,就绝对不简单。

还有,既然有一座九层妖塔,那么会不会还有第二座?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任何一个王朝,都绝对不可能只有一个王侯,怎么也要二世而亡吧?

比如所谓的九层妖塔,就不是单纯的一座王墓,而是一片墓地。

这样的墓地,只要找到一次,就是很大的收获。

有时间,陈文哲还真想去看看,也许通过那座九层妖塔,他能够发现更多的古墓。

《鬼吹灯》笔下的“九层妖塔”,刚开始只是传说。

可是,当传说变成了现实,那就有意思了。

这座以血渭一号大墓为原型的古墓,引发了热烈讨论,其中仍旧有很多秘密值得进一步探索。

这个被世人熟知的“九层妖塔”,其真实学名“血渭一号大墓”反而知道的人很少。

之所以叫“血渭”这个名字,是由墓葬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它北依血渭山脚,南临察汗乌苏河。

至于“一号”这个编号,也说明它是这一组墓群中最重要的一座。

实际上,当时在都兰热水县这座“血渭一号”周围还有很多小型古墓。

数量多达200余穴,全部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盗掘。

而作为主角的“血渭一号大墓”,更是被很多摸金校尉所光顾。

从考古发掘时的痕迹分析看,其早期不仅被盗,还曾遭数次焚毁。

那么,“血渭一号大墓”为何会被民间传为“九层妖塔”?

这其实主要和它的封土形状,有很大关系。

说起“塔”,除了佛塔之外,大家最熟悉的还有金字塔。

而这座大墓的墓葬封土就很特殊,南北长58米,南宽65、北宽55米。

其平面和立面均呈现出梯形结构,很像汉字中的“金”。

所以又被成为“东方金字塔”的,这就是“九层妖塔”中“塔”的由来。

至于“九层”,查看考古报告就会发现,原来它的封土并不是单一材质堆砌而成。

这座古墓是由黄土、灰沙和巨石垒砌而成。

在35米的高度中,从上到下每隔一米左右,就有一层平铺的穿木,环绕封土四周整齐排列。

如此一来,便形成了明显的九级分层。

最后再说这个“妖”,这是因为当地人称之为“有妖怪的高楼”。

据说一座座古墓,曾经是妖魔藏身的洞穴。

后来格萨尔王带着众英雄,与群魔激战多日,终于赶走了妖魔。

但魔去洞不空,里面还有很多金银财宝,当地老百姓也就把这些古墓,叫做“妖怪聚集的楼”。

实际上,所有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这座被称为“九层妖塔”的血渭一号大墓,其中还真有大量的金银及织物殉葬品,那么它的主人又会是谁?

从墓葬本身的结构特征来看,无疑是属于吐蕃系的。

根据考古发掘工作,墓室位于封土下11.5米深处,位于封土中心。

建在下层的梯形平台之上,平面呈十字形,东西宽21米、南北长18.5米。

第1629章 釉里红转把杯

这座九层妖塔,是由墓道、墓门、回廊、东室、西室、中室和南室组成。

这种“十字形”的墓室布局,其实沿袭吐蕃早期高等级墓葬的先例。

比如文献中曾经记载了松赞干布的墓,“墓作方形中网格”、“在陵内建神殿无座,其外封如山”。

而血渭一号墓,中室为木椁室,加上东、西、南三个石室和北墓道,也是比较符合。

再看其中随葬品,早在2018年,当时的3.15热水墓群被盗事件,就已经震惊全国,其涉案文物多达646件。

而从2019年开始,针对已经被盗掘的一层和二层,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

这一次发掘又有了新的进展和发现,更多能够反映中西文化交流的随葬品映入眼帘。

首先是各类丝织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钵罗婆文字锦。

这是一幅8世纪的波斯文织锦,堪称举世无双仅此一件,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格。

这为我们了解中亚纹样向东方传播,提供了绝佳的见证。

此外,则有大量的金银器,很多金银器都喜欢镶嵌绿松石,这也反映了吐蕃人对于绿松石的格外钟爱;

此外,锤蹀金片的工艺不仅流行于北方草原,吐蕃也同样适用;

而动物纹样的饰品,则依旧游牧民族最喜欢表现的题材之一。

据最新消息显示,此次历经三年抢救性发掘的文物近千余件。

如此丰富且珍贵的随葬品,也让人不免推测其墓主人究竟是谁?

其中有一枚应有骆驼的印章,或许能成为解开墓主人信息的关键。

但目前能推测的是,它应该属于一位高等级的吐谷浑首领。

吐蕃在征服青藏高原的过程中,先后吞并了数十个小邦。

比如羊同、苏毗、吐谷浑等等。

这些小邦或者与吐蕃有亲属关系,要么则与吐蕃王室进行联姻,深受吐蕃文化的沁润。

而吐蕃作为一个横贯东西的文化交流中心,在其影响之下的吐谷浑墓葬中,出现多种文明特征也就不足为奇了。

彩绘人形木牌、镶绿松石的黄金饰品、金胡瓶、马具金饰件、图案丰富的丝织物……

截至目前,共出土金银器、铜器、铁器、漆木器、皮革、玉石器、玻璃器及纺织品等各类文物1000余件。

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了大量精美遗物,部分遗物工艺与装饰图案,带有浓郁的西亚萨珊波斯和中亚粟特等民族风格。

元朝是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最为频繁和成功的年代。

也许通过元代的一些东西,还能发现西域那地方的一些秘密!

当然,这个陈文哲还不着急,毕竟他现在也没有西游的打算。

继续翻看照片,两件釉里红瓷器的中间,夹杂着不少荷叶纹的瓷器。

在元代,这种荷叶纹的瓷器好像不少。

元统一华夏后,希望汉蒙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荷叶象征和谐美满,所以荷叶盖罐是元龙泉窑的典型器,也是元统治者极力推崇的吉祥器物。

器型浑厚圆润质朴,包浆肥厚,简约中透出富贵端庄的气质,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物以稀为贵,既然这种青花比较多,也就不算太过珍贵。

所以,陈文哲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两件釉里红瓷器之上。

一件釉里红转把杯,高10cm,口径7.7cm,足径3.8cm。

杯撇口,深腹,瘦底,下承以中空竹节式高足。

通体施青白釉,杯身涂抹3块釉里红斑,并置一小圆系。

杯底和高足以子母榫相衔接,可以自由转动而不脱开。

此杯装饰斑块发色鲜艳,似晚霞般美丽,实属难得之珍品。

可以任意转动的杯足,更增其玩赏性。

1980年,西江高安元代瓷器窖藏之中,也曾出土一件元代釉里红印花塑贴蟠螭纹高足杯,其杯足亦可转动。

由此可知,转把高足杯应是元代高足杯的时代特征之一。

另外一件是釉里红划花兔纹玉壶春瓶,高20.5cm,口径6.3cm,足径6.8cm。

瓶撇口,细颈,垂腹,圈足。

通体施青白釉,肩部及腹径最大处各有暗刻弦纹4道。

上腹部刻划一只野兔,奔跑于花草间。

小兔作回首观望状,以釉里红点睛。

此器整体刻划技法娴熟,刀锋犀利洒脱,线条流畅自然,形象栩栩如生。

花纹空白处随意涂抹釉里红,形成红地白花,增强了图案的艺术效果。

瓶内口部,涂抹釉里红。

玉壶春瓶是元代景镇瓷的常见器型,其品种除釉里红外,尚见有青花、青白釉、孔雀绿釉青花等。

把所有照片都翻了一遍,没想到陈文哲居然还在其中发现了一件蓝宝石级的蓝釉瓷器。

这是一件蓝宝石釉的龙凤纹扁壶,它通体施白釉,其中的龙凤纹为宝石蓝色。

其实我国的瓷器,在元代之前,都是以颜色素淡的白瓷和青瓷为主。

彩色瓷器出现得比较晚,唐朝人开始在瓷器上施蓝釉。

到了元朝,景镇采用了新的制作工艺,即把“钴”作为呈色剂融在釉中,烧制出了美丽如蓝宝石般的钴蓝釉。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