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105章

作者:疯神狂想

当然,单纯使用德化窑的瓷土,并不能完美仿制出元青花,毕竟只是相似。

德化窑的瓷土,毕竟不是麻仓土。

所以,根本还需要用景镇的高岭土。

景镇东北60公里的瑶里乡高岭村,周围山岭起伏,盛产瓷土。

这种瓷土称为“高龄土”,是制造瓷器胚料的主要原料。

瓷器以瓷土瓷石为原料,经过混合、成型、干燥和烧制而成的制品。

可以上釉,也可以不上釉。

特点是体薄质坚,晶莹光洁,防腐耐酸,音响清越。

高岭村出土的瓷土,是烧制优质瓷的理想原料。

古代各窑口的瓷土,大致分为如下几类:高岭土、粘土、叶腊石,归类属于低品位的铝土矿。

其主要成份,是氧化铝和二氧化硅。

氧化铝耐高温,是重要的耐火材料,代表着刚度,形象点说,相当于人体的骨骼。

二氧化硅是品质指标,代表着硬度,犹如人体的肌肉筋脉。

高岭土品质最优,其氧化铝含量最高,硅的含量也高于一般粘土,品质优良,特点是白度高。

只要了解透彻了高岭土和麻仓土的特性,调配合适的高岭土,做出麻仓土的效果,虽然还是很难,但一些特殊效果,也不是做不出来。

毕竟陈文哲不是发明创造,就是因为元青花太贵,想要仿制元青花的人太多。

所以,他也算是站在无数人的肩膀之上。

现代社会,只要肯花钱,什么样的东西买不到?

这一点武二他们一伙实在是太有优势了,他们算是高仿行业的绝对行内人。

有着他们帮忙,各种高仿都可以买到。

而只要这些高仿元青花落入了陈文哲手中,这些仿品都是怎么制作的,也就完全暴露了。

就这样,陈文哲还不能仿制出完美的青花瓷?

像是麻仓土的主要特性,还是先前说的那个,用手电在内部折射,从外面看有红光。

就算是现在,在一些高仿品上,都能做到。

所以,陈文哲取长补短,很快就完成了流传很广的八大图罐。

而且他还是做了两套,一套给了武二,另外一套用来收藏。

这一天完成了元青花的制作,陈文哲彻底闲了下来。

没事了,吃过早饭之后,陈文哲自然是在工作区闲逛。

逛了一圈,陈文哲发现,他们还是以茶壶茶杯的产量最高,卖的也最火。

特别是现在还有了网络的加持,卖东西好像变得太容易了。

比如茶杯,一些青花瓷茶杯,往往一卖就是几千上万件。

这来钱可太快了,比如一套三百元的小杯子,一次性能够卖出上万套。

这可是三百多万的销售额,成本是多少呢?

主要是材料和人工,绝对不会超过一百块。

也就是说,只是卖出这一种杯子,一次就能赚两百多万。

网络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只要能够吸引人,卖东西变得极其容易。

现在网络直播带货如火如荼的发展,而关于手工艺人的直播,还是很吸引人。

他们有技术,还有专门的网络宣传部门,做起直播来更是得心应手。

加上他们的产品很好,如果说有什么缺陷的话,那就是价格有点贵。

“看这就是三秋杯的制作部门,这里的都是高手,要不然绝对做不好三秋杯的任何一道工序!”

“三秋杯是什么,之前我们已经科普过了,都知道三秋杯有多么珍贵,可我们老板,就仿制出来了完美的三秋杯。”

“看着是压手杯,这是高足杯,都知道我们一念堂的经典,青瓷三角爵杯,那青瓷如玉的三角爵杯,现在都增值了多少?”

陈文哲看着一位小美女,一边走,一边介绍。

这是公司的宣传部门,不是直播带货的主播。

陈文哲也跟着查看这里的杯子,你别说,这里的各种茶杯还真不少。

随着他复制出三秋杯,像是鸡缸杯、葡萄杯什么的,这里都有制作。

可惜,就算有他亲自调配的原材料,他们做的也不算太好,这些杯子恐怕烧制之后,都会有点瑕疵。

就是因为有瑕疵,所以才能低价卖出去,至于把瑕疵品杂碎,还是算了吧!

“这是酒令杯?”

突然之间,陈文哲发现了一种他原来没有见过的杯子。

之前他过来的时候,这里绝对没有制作这么做种类的杯子。

这是因为他仿制三秋杯等十亿杯,让他手下的这些工艺师,打开了财富密码?

我国古代瓷杯造型十分优美的很多,特别是形制小巧玲珑,令人爱不释手的杯子,还真不少。

原来陈文哲零零碎碎的做过不少,像是国内古代十大名杯,他也做过好几件。

像是三秋杯,还有之前在南越做过的卵幕杯、薄胎瓷杯等等。

现在流传的说,我国古代最美瓷杯是卵幕杯。

卵幕杯,即薄胎瓷杯。

这样的瓷杯瓷胎非常薄,有薄如蝉翼的说法,而且几乎不见胎骨。

第1589章 海外竞求鸣远碟

卵幕杯以明代万历年间,浮梁景镇人吴昊十九所制的杯子最为知名。

再就是薄胎杯,即杯子的瓷胎很薄,几乎没有胎骨的薄度。

明代著名的卵幕杯,就几乎不见胎骨。

明代永乐和成化时期的薄胎杯,工艺成就颇高。

清代也有制作薄胎杯,以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器物最为经典,工艺最为突出。

除了这三种,还有其中比较出名。

比如酒令杯,酒令杯是古人饮酒时助兴用的一种杯子。

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酒令杯,而后一直有制作,清代酒令杯多为青花、五彩、素三彩等品种。

酒令杯,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用来喝酒的,跟酒脱离不了关系。

最早的酒字写作“酉”,是酒器的象形。

“象尊形,中有酒也”,说明酒器与酒相伴而生。

最早的饮酒器皿,就是用陶器制作的。

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在今南河、齐鲁一带,已出现了用黑陶制作的。

不同用途的酒器,如樽、杯、缶等。

在出土的古代陶瓷中,酒器占了很大的比例。

这些陶质酒器,制作工艺十分精美,现已成为珍贵的艺术品。

比如,在酒城泸州博物馆陈列室里,有一只当地出土的2000多年前的先秦陶质饮酒角杯,它是专供饮宴宾客之用。

很显然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角杯,就是角形杯。

不过,我国的角形杯没有底部开孔的,是从杯口饮用。

最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陶制的角形杯。

到商代,以牛角(或犀牛角)为原型的酒器演变为礼器,称为“兕[sì]觥[gōng]”。

这才一次做的不是角杯,所以陈文哲首先做的是一件北宋钧窑天青釉酒令杯。

此杯直径9.5厘米,它器形独特,构思新颖,为宋人酒具。

杯内立一人形,略似不倒翁状,瓷罩覆之,中有圆孔,恰能露其顶,注满酒则人形浮出,无酒则否。

杯中人形象征着执行酒令的人,斟酒时依据人形面对的方向决定饮酒者。

还有,胡建省博物院也收藏了一件特殊的酒令杯,那是一件明代德化窑八棱形酒令杯。

它融艺术、科技和实用为一体,造型之优美、设计之巧妙不仅是实用的酒具,也是精致的工艺品。

该杯高3.8厘米,口径7.8厘米,呈八棱形,杯内底有一直立的瓷塑老翁,双目微合,敞袍袒腹。

雕塑线条简练,衣衫袍带,寥寥几笔,栩栩如生。

这是一件“公道杯”,这个陈文哲刚做了不少,现在做起来自然熟悉。

它虽然是一件公道杯,但也是一件酒令杯。

清代俞敦培的《酒令众钞》记载了贵族士大夫饮宴中的各种酒令,明清二代尤为盛行,输者罚饮一至数杯,为避免杯中酒多酒少之嫌,平心杯应运而生。

该八棱形酒令杯系传世品,唯一有从胎釉形制来判断年代、产地。

明代德化窑的瓷土碾磨极细,漂洗甚净。

瓷土含氧化硅等较高,烧成后胎体致密细腻,透光度好,质感如玉,滑而不腻,润而不淫。

因而德化窑釉色与同时期其他瓷窑迥然不同,色质光润,于光线下微微泛红。

这里就是先前提到过的,效果类似麻仓土的特性。

这种呈色,在史籍中亦有记载。

如《胡建通志》、《闽产录异》云:“皆白瓷器,顺治以前老窑所制佛像,尊?瓶盘,皆精致古雅,其色洁白,体现出粉红,至今其价翔矣。”

八棱形酒令杯的釉色、形制符合上述特征,当为明代德化窑精工之作。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