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097章

作者:疯神狂想

慎德堂建成之际,道光皇帝创作《慎德堂记》一文,解释了“慎德堂”名字的由来。

“崇俭去奢,慎脩思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这其中也包含了对子女的教育,告诫皇子皇孙,祖宗创业不易。

出于对慎德堂的偏爱,道光皇帝要求慎德堂的日用品上,都必须带有“慎德堂制”的款识。

做到这里,清代的青花瓷也到了收尾阶段。

之前的皇帝都做过了,之后就来到了最后的清光绪时期。

随着“同光中兴”的出现,景镇瓷业虽明显萎缩。

但官窑、民窑仍不断烧造瓷器,与咸丰、同治二朝相比,产品数量要多,且其中也有少数精美之作。

所以人们往往把光绪瓷器,比作清代制瓷业“回光返照”的一个阶段。

光绪青花瓷完成了一次复兴,出产青花瓷品种和数量为晚清时期之最。

光绪青花的代表作,应该是青花花卉纹观音瓶。

它高26.5cm,宽11cm。

此器物敞口,束颈,溜肩,腹下部渐收,瓶身细长,器型规整,比例协调,造型优美。

胎薄体轻,釉质光洁无暇,线条流畅,华美清丽。

瓶身通体青花为饰,腹部绘有花卉纹,花开正艳,妍美饱满。

枝叶舒展轻盈,笔意酣畅洒脱,花卉风姿典雅。

青花发色浓郁纯净,画工飘逸洒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收藏陈设的少见佳器。

据《清档·内务府工业清册》记载,光绪元年(1875年)和二年,景镇御窑厂先后为朝廷烧制过大量的青花瓷、粉彩瓷和各种色釉大缸。

其中专供内宫使用的瓷器上署有“长春宫制”“储秀宫制”和“坤宁宫制”等款识。

另外,光绪十年,为慈禧五十寿辰制作赏赐,花费了白银15000两。

光绪二十年,为慈禧六十大寿烧制了两批瓷器,共花费白银12.84万两。

光绪三十年,为慈禧七十岁“万寿庆典”,烧制的瓷器又耗费白银3.85万两。

这数次生产的瓷器品种众多,包括餐具、西餐具、文房用具、陈设瓷、赏赐瓷等各种类型。

“天地一家春”“长春同庆”“吉祥如意”“永乐长春”款的瓷器最为精美。

这批瓷器的精美,从一件小碗就能看出。

所以,陈文哲做了一件青花缠枝莲纹碗。

这只小碗高8cm,宽19cm。

敞口,深腹,圈足,足端修治规整,器型隽秀,胎质规云端秀。

碗身内外满施白釉,釉汁莹润微泛亮青色,清韵弥漫开来。

碗外壁绘缠枝莲纹,枝叶缠绕如丝,在藤蔓相交之间蓦地开出一朵又一朵青花。

碗底莲纹瓣瓣相连,构图疏朗。

底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青花楷书款。

青花瓷,笔笔简洁,却有种由内而外的华贵,色调单纯,却有种无可描绘绚丽。

古色古香的瓷放在手边,即使不触,也已觉色香盈袖。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有来太极生。

最后的小碗,陈文哲提上了这首清代的青花瓷诗。

到此,陈文哲仿制历代青花官窑,也算是结束了。

而就在此时,李金鲤带着几件器物,来到了他的面前。

“什么东西?”看着不大的木盒子,陈文哲好奇的问道。

“这一件是康熙冰梅小罐!”李金鲤笑着道。

“真找来了?这才几天?”

陈文哲好奇的打开了盒子,果然,里面有一只精巧的冰梅纹青花小罐。

“武二给的,他是什么德行,你应该知道。”李金鲤笑着道。

陈文哲一边点头一边欣赏这件瓷器,康熙的冰梅小罐可是经典。

所以,这件瓷器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它不止是青花色做的漂亮,器型、纹饰、胎釉都无可挑剔。

这绝对是一件,地地道道的康熙官窑真品!

“这次他想要什么?”

爱不释手的把玩着这件瓷器,这可不是普通的康熙官窑,而是其中的精品。

这样的瓷器,陈文哲还真是第一次上手。

不过,东西那么好,想来武二开出的价码也应该不低!

“这一次是元青花,听说在你的帮助之下,他们打通了霓虹那边的高端渠道,只不过高端货不多,这不听说你想要康熙冰梅,就费尽心思从霓虹那边找来了一件。”

李金鲤一脸怪异的看着陈文哲,他怎么也想不到,陈文哲居然还能跟武二掺和在一起。

第1578章 小巧玲珑,甚是可爱

“我能帮他们打通的渠道?真是胡说八道。”

陈文哲感觉有点心虚,上一次坑霓虹那边,后来他好像交给武二收尾了。

武二身后可是景镇那边的一些高仿大家,他们仿制元青花,还用的着他帮忙?

“他们想要元青花人物大罐,类似谷鬼子下山图罐那样的。”

“要求还不低,就这一只冰梅小罐可不够!”陈文哲不屑的道。

“所以,人家又给你弄来了一件三秋杯,你看着办吧!”

说着李金鲤打开了另外一只木盒子,里面确实一件斗彩器。

“成化斗彩三秋杯?还真是漂亮!”

这一次陈文哲是真被惊到了,成化斗彩瓷的任何一件都是国宝,而这可是一件斗彩三秋杯。

只不过,现在有着明确记载的只有三只,那么这一只是从哪来冒出来的?

“你还是先鉴定一下吧,就连武二他们都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

李金鲤笑着道,他没法不笑,毕竟三秋杯在行内太出名了。

这种重器,就算是武二他们一群专业人士得到了,也很心虚。

虽然感觉是真的,鉴定也不能找出任何瑕疵,但是想要确定是真品,也很难。

这当然很难了,因为这东西实在是太贵了。

成化的斗彩鸡缸杯,这个都知道,二点八亿。

明成化青花秋葵杯,世间难得,3分钟即以1.4亿成交。

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康熙辅政大臣索尼家族珍爱之物,估值3亿人民币。

明宣德龙纹高足杯,见证宣窑辉煌,5年前被以高价拍走。

最后这种斗彩三秋杯,虽然没有进过拍卖场,但是现在已经估价十亿美元。

就算有吹的成分,但是卖个一两亿美元,应该会被人抢破头。

这样的瓷器,鉴定起来十分麻烦,除非是有自信,那直接送拍就可以鉴定出结果。

“鲜红色艳如血,杏黄闪微红,水绿、叶子绿、山子绿等皆透明……”

这是斗彩的色彩魅力,想要仿制成化斗彩器,这些釉色,是必不可少的。

最红要的是,这种瓷器是使用特级的高瓷土烧制,成瓷后胎质洁白细腻,白釉柔和,表里如一。

仔细看,这套杯子散发着温润如玉的光泽,韵味十足,决不是那种耀眼的白。

想了一下,陈文哲直接冲了一壶茶。

人家拍卖得来的鸡缸杯,首先是喝一碗茶。

他陈文哲也不遑多让啊,他也需要这么来试一试。

果然,效果十分不错。

因为杯体轻薄透光,注入茶汤更显茶色。

仔细把玩着手中的薄胎杯子,陈文哲观察着上面的釉色。

杯子胎薄釉润,这可不是没有原因的。

从这里也能看出,当年的官窑瓷,都是用了心的。

陈文哲知道,这是用的国产青料,因为这种优美的釉色,来源于一种特殊的青花釉料——珠明料。

使用这种珍贵的南云珠明料,还能烧制出这么精美的三秋杯,应该很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之外。

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前,总是有一些人认为,国外的月亮是圆的。

而这件三秋杯就可以证明,有时候国内的月亮更圆。

国产的明珠料,配合复杂的古法提取工艺,剔捡、煅烧、研磨……

历经上百次的配比实验后,使用烧制效果稳定的气窑,才达到了如今这样纯净湛蓝、不滞不涩,釉色自然流淌的古韵之风。

瓷杯的釉上彩,正是如此别致典雅,饱满且灵动。

特别是其上的古韵,这可不止是时间赋予的魅力。

制作斗彩瓷器,为使更具古韵,其中釉水的配比、绘彩的手法轻重等,每一个细小的步骤都是十分重要。

从整体看,这只三秋杯高3.9㎝,口径6.9㎝,足径:2.6㎝。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