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066章

作者:疯神狂想

也就是说,他还摸不到上釉这种工艺,大宗师一级的边。

但是,烧窑工艺,他却摸到了大宗师的一点边角。

这就行了,有着烧窑工艺配合,他费心费力做出来的这些精品,烧制失败的可能,已经尽最大可能的在减少。

这样一来,他烧制一件瓷器的成本,就要降低很多。

其他不说,只是麻仓土和釉料节省出来的钱,就是一大笔。

这也就是他,要是没有点家底,这种精仿的仿古瓷,还真不是谁都可以做的。

比如元青花,刚开始仿制的时候,可是国家牵头。

也就是有了国家的大笔自己投入,奠定了仿制的基础,后面的几位大师,才能耗费数十年,仿制出来。

要不然,以几十年前的社会情况,他们哪里有资本做实验?

不实验性的烧制个几十批,哪里能仿制出真正的元青花?

这一次制作的不是元青花,而且娇黄釉,只不过情况是一样的,成本都很高。

把手中的大碗,捏紧,侵入釉料之中,一按,一提。

稍微停顿,让釉料有效粘附在碗的内外壁上。

等时间差不多,感觉釉料的厚度达到,迅速提起,这样一次上釉就结束了。

做着很简单,但是期间对于火候的把握,却很难。

“可以做一些复杂点的器型了,就先做一件花卉纹的大罐吧!”

元明两代,不做大罐可惜了。

弘治时期的娇黄釉瓷,先做一件看看效果,之后就不能这么做了。

陈文哲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虽然可以在梦中学习经验,但是真正动手,却都是第一次。

从简单到复杂,是他学习所有瓷器的套路,这一次也不能例外。

当然,这一次最简单的黄釉瓷,他是不会做的,所以他这一次起点就比较高大上。

“就做一件大明宣德的黄地釉花卉纹大罐吧!”

“有点太普通了,就加上青花,黄地青花吧,这应该算是宣德时期的名品了。”

大罐的器胎,做起来太简单了,反正有合适的泥料。

做好器胎,就是刻花、上釉。

宣德皇帝朱瞻基,可不简单,他是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对色彩十分敏感,极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在官窑瓷器烧造方面,除了质地细致,制作精工外,结合传统与创新,匠心独运。

这一点,就使宣德青花瓷器,具有水墨画淋漓挥洒,浓淡不一。

清新脱俗的生动自然之美,令人无限遐想,产生视觉上的快感,成为一代名品。

第1537章 历史之最,他是真会玩

宣德创制的青花五彩瓷器,成为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亮点,为成化斗彩的烧造奠定了基础。

据《大明会典》记载仅宣德八年,一次就向景镇下达烧制龙凤瓷器44.35万件的任务,可以想见宣德时期烧制规模之大。

同时,永乐、宣德年间的铜红釉,和其他单色釉的烧制成功,也表明了当时制瓷业的高超技术水平。

其他宣德时期的名品瓷器,也有很多,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有蟋蟀罐。

宣德青花蟋蟀罐,是陈文哲最早接触的官窑精品。

当然,当时他玩的是蟋蟀罐,还是后世仿品。

这位皇帝人家玩的就是名品了,因为他很会玩。

所以,这一时期的蟋蟀罐,应该也算是历史之最了。

比如明代宣德青花瑞兽纹蟋蟀罐、明宣德青花牡丹纹蟋蟀罐、明代宣德青花鹰雁纹蟋蟀罐、明代宣德青花汀洲竹鸡纹蟋蟀罐、明代宣德青花汀洲鸳鸯纹蟋蟀罐等等。

这点好瓷器,或者更加准确的说,好玩虫器,在宣德时期还有很多。

陈文哲稍微一想,就能想出一大溜。

比如青花樱桃小鸟纹蟋蟀罐、青花瓜果纹蟋蟀罐、青花翠鸟鸳鸯纹蟋蟀罐。

再有就是青花汀洲白鹭纹蟋蟀罐、青花海水怪兽纹蟋蟀罐。

其他更多的还有青花松竹梅纹蟋蟀罐、青花螭龙纹蟋蟀罐、青花凤纹蟋蟀罐。

最后是青花凤穿牡丹纹蟋蟀罐、青花行龙纹蟋蟀罐等等。

这些可是一整套,而且除了蛐蛐罐,宣德皇帝对于鸟食罐,依然十分上心,他是真会玩……

像是宣德青花双联鸟食罐,长10.1厘米,宽5.5厘米,高5.3厘米。

1984年出土于珠山宣德地层,罐作竹节形,中空,两头模压出盛开的芙蓉花,并以青料涂绘花瓣,使之有明显的层次。

外壁绘缠枝花卉,腹部有两系,罐身留白处青花书“大名宣德年制”六字横款。

此器口沿露胎,当采用覆烧工艺。

这还是普通器,有点技术含量的,就是各种打了地子的器型。

比较简单的,还有代表性的有明代宣德青花剔螭龙纹鸟食罐。

这是青花地子的器型,罐身扁圆,平底无釉,外壁剔螭龙一条上填白釉。

并以青料涂地使得螭龙漂浮于外壁,腹部有一小系,口沿留白处青花书“大名宣德年制”六字横款。

这样的蓝地瓷器不少,其中的经典还有蓝地白萱草纹大盘。

这件瓷器是以宝石蓝为底,用白釉彩绘萱草,花果。

白萱草与花、果均有细部刻花。

当然,这一次陈文哲是做黄釉瓷器,所以他要仿制宣德时期的黄釉瓷。

黄地釉花卉纹大罐就算是普品,因为纹饰不特殊。

大罐这种器型也很普通,能值得一说的也就是釉料了。

而想着这样的瓷器,宣德时期并不少见。

像是宣德时期的黄地青花萱草纹大盘,口径35.4厘米,足径24.8厘米,高6.2厘米,绝对的大盘。

它撇口,弧壁,圈足,褐砂底,在白釉处加填黄彩,再经低温烧烤而成。

萱草又称“宜男草”,为明代宫中喜栽植物。

做一只大盘,看着器型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可没有世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不说黄釉,就算是青花,只要盘子够大,也是很难烧成的。

还是说宣德时期,那时烧成难度很大的莲纹盘,加上有着高超技艺的凤纹瓶,都是其中的经典。

宣德青花龙穿缠枝莲纹盘,是明嘉靖时期的作品,口径超过70厘米,高6.8厘米足径55厘米。

比宣德黄地青花萱草纹大盘,还要大不少。

这只盘敞口,弧壁,圈足。

内外青花装饰,内底绘两条五爪龙首尾相接,穿行于缠枝莲中。

内壁绘缠枝莲纹,枝蔓上结有八朵莲花。

外壁绘四条五爪龙,首尾相接穿行于缠枝灵芝中。

口沿下一空白处,自右向左署青花楷体“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横排款。

外围青花双重长方框,圈足内涩胎无釉。

此盘形体硕大,在明代御窑瓷盘中堪称巨型盘。

在明代生产力水平条件下,这种口径达70多厘米大盘的烧成难度很大。

有明一代,这种大盘主要见于宣德和嘉靖御窑瓷器中。

再说回黄地,也就是黄彩瓷。

像是红地黄彩缠枝莲纹葫芦瓶,现在传世的有一件嘉靖时期的。

它高45.1厘米口径5厘米足径13.4厘米。

瓶呈宝葫芦形,圈足。

通体暗划花纹,加红地黄彩装饰。

自上而下,六道弦纹把纹饰分为五层。

口部为四支折枝灵芝纹,瓶的上腹部及束腰处均饰缠枝莲纹,其上各结四朵莲花。

腰下有朵梅纹一周,瓶的下腹部亦饰缠枝莲纹,上结莲花六朵。

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圈。

红地黄彩系在黄釉上加施矾红彩,故亦称“黄上红”,与“皇上洪”谐音。

有人认为,这是取“祝福皇上洪福齐天”之意。

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的五彩瓷器,一改成化彩瓷疏朗、优雅之风格,而变得繁缛、浓艳。

这种转变,与明代社会世风的转变,密切相关。

这种五彩装饰技法,形象地刻画出各种花卉的优美姿态。

整个画面充溢着喜庆祥瑞的气氛,也反映出当时瓷匠们高超的制瓷技艺。

其实,不说古代大盘,就算是现代的一些精品大盘,也是十分难得的。

那么一个盘子的制造工艺,竟然如此复杂?

不说国内的各种瓷器,就说现在国外的一些名牌瓷器,也就是骨瓷什么的。

只要是精品,就只有各国王室才配得上它们!

陈文哲之所以了解国外的精品瓷器,还要感谢上一次在南越定制欧洲仿古瓷的那一家人。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