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062章

作者:疯神狂想

花朵和人物衣服以平涂法绘画施彩,树叶、花朵无阴阳向背之分。

人物衣服,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之说,山石也无凹凸之感。

如果说这些是一种瓷器的特点,那么在成化斗彩,或者干脆说在所有成化瓷之上,彩料才是最重要的。

“姹紫”之前说过了,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

除此之外,成化色彩具有清雅的色彩效果,旷绝古今。

色彩之中独特的可不止是一个姹紫,其他还有很多。

比如鲜红色,艳如血,厚薄不匀;

鹅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绿色;

杏黄色,闪微红;

水绿、叶绿、山子绿色,皆透明而闪微黄;

蜜蜡黄,色稍透明;

赭紫色暗;

姜黄色浓光弱;

这些釉色能够出现在宫廷瓷器之上,每一种都不简单。

所以,想要仿制它们,每一种都需要用心,或者说是用钱!

像是三秋杯、鸡缸杯这样的顶级瓷器,原来国内仿制,必须要靠国家的力量。

想要以个人之力,来完成这种顶级宫廷御窑厂生产的精品瓷器,不是要有巨量的钱,就需要最顶级的技术。

这样的瓷器,陈文哲自然是忍不住要心动的。

而在陈文哲忍不住亲自下手之后,这条仿三秋杯的生产线,也就正式成立了。

只不过,一条三秋杯生产线,聚集的高级工艺师就太多了。

不说器型、纹饰什么的,这是基本功,想要来这条线上干活,都必须要有有这份自信。

其他就是釉料的调配了,调配的好,烧制出来漂亮,那才有资格上三秋杯。

这就能难道不少人,因为三秋杯、鸡缸杯上的釉色,实在是太多、太漂亮了。

不说姹紫嫣红两种,因为这两种他原来做过。

红色就不说了,他已经全部做过,绿色釉瓷器他也做了不少。

就连姹紫,他也做过好几件精品鸡缸杯,并不陌生。

反而是黄釉瓷,他没有做过太多。

黄釉可不简单,就算是陈文哲也需要认真研究一下。

要是认真研究黄色釉,不说真假,只是说黄色的釉色,那历史就长了。

我国最早的黄釉器,可追溯至汉代。

之后几乎每代都有创新、突破。

东汉陶匠,就在釉料中加入铁的氧化物作为呈色剂,并以铅作为助溶剂。

在窑炉氧化气氛中,利用铁的呈色反应,创烧出了黄褐色的彩釉陶器。

比如著名的“东汉黄釉绿彩云气纹盘口陶壶”,从这只陶壶之中可见,彼时的黄釉颜色较深。

彩绘陶系指,在已烧成的陶器上,用天然矿物颜料,描绘纹饰后,不再入窑焙烧的陶器。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一些遗址里,已有发现。

战国、秦、汉时期兴盛。

一般是在灰陶上施彩,造型多为尊、壶、鼎、仓、俑等明器。

所施彩色有红、赫、褐、黄、绿、青、白、紫等。

纹饰多模仿同时期漆器上的纹饰,以云气、旋涡、龙凤、“四灵”纹等较为多见。

低温铅釉陶器,亦属于陪葬用明器。

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关中地区,东汉时期盛行于全国各地。

釉色主要有黄、绿两种,分别以三氧化二铁和氧化铜作呈色剂。

均以氧化铅作助焙剂,烧成温度约为700C--900C,釉面光亮。

造型多模仿同时期的漆器和青铜器,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比如一件西汉的彩绘灰陶凸刻龙凤纹带盖双系壶,它通高64厘米,口径21厘米,足径24厘米。

壶灰陶质。撇口,束颈,溜肩,圆腹,高圈足。

腹部对称置环形系,通体彩绘装饰。

腹部以3道凸弦纹,分成上下两个装饰带。

上边装饰带凸刻龙、虎、朱雀相互追逐于流云间,施彩绚丽,线条流畅婉转,画面生动活泼。

下边装饰带,以彩绘缠枝花纹装饰。

口沿下,绘三角纹。

颈部在三角纹内,描绘云纹。

圈足画3道弦纹。

此彩绘陶壶施彩绚丽,所用彩料有红、绿、蓝、黑、白、黄等色。

虽历经两千多年,却依然光彩夺目。

彩绘陶始烧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常用红、黑、黄、白、赫色等彩料在灰陶表面描绘纹饰。

战国、秦汉时期是彩绘陶发展繁荣时期。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墓葬中常以彩绘陶壶、豆、盘、尊、鼎等陪葬。

彩绘陶纹饰多模仿同时期漆器纹饰,色彩丰富,构图复杂,洋溢浪漫主义艺术魅力。

第1532章 帝王御用之色

进入隋唐后,瓷器的制作,又有巨大突破。

当时由于釉料制作工艺的进步,使得陶瓷器逐渐呈现出多种颜色。

如唐三彩上的黄、绿、蓝色,沙长窑釉下彩瓷上的红、绿、褐彩等。

陶瓷器上的色彩,在唐代有了很大的突破。

特别是黄色,成为了唐三彩六大主色之一。

唐大的六大主色,一般说的是黄、绿、白、褐、蓝、黑。

这么多颜色釉的烧制成功,一扫之前陶瓷器颜色以青绿为主的青幽色调。

我们最为熟知的肯定是唐三彩,而唐三彩釉陶器之中,最为著名的肯定是骆驼载乐俑。

如果能够顺利完成这件陶瓷的烧制,那么对于各种釉色的掌握,肯定能够大步迈进门槛。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可不简单,这件唐三彩高58厘米,长43厘米。

它通体施蓝、绿、黄等单色釉。

骆驼昂首直立于长方形座上,张口嘶鸣状。

驼背铺有带花边圆形垫子,其上搭一平台,用刻花毯子覆盖。

其上有七个男乐俑,盘腿朝外坐于平台四周。

他们手持笙、琵琶、排箫、拍板、箜篌、笛、萧正在演奏,中间立一体态丰腴载歌载舞的女子。

整个唐三彩器造型新颖,器形硕大,骆驼健壮,人物表情丰富,形象逼真。

在加上陶塑艺术精湛,色彩艳丽,所以它被誉为唐三彩俑中的压卷之作。

可以说,在这一件陶俑之上,不管是器型、纹饰,还是釉色,都达到了巅峰的程度。

这件唐三彩骆驼载乐俑,构思精巧、造型夸张、做工细致,充满着艺术的想象和浪漫的气息。

唐代艺术家用浪漫的手法,将舞台设置在驼背上,可谓匠心独具。

整件作品中人物形象,个个生动鲜活,连骆驼也显得沉稳有加,好似踏着音乐节奏徐徐行进。

伎乐俑眉目刻画清晰,姿势各异、神情专注。

特别是执拍板俑,侧耳凝神,像是被那美妙音乐所陶醉,栩栩如生。

再就是釉色,该俑釉色鲜明亮丽,协调自然,堪称唐三彩中的极品。

现在作品上的釉色,虽然已有星星点点的脱落,但其生动逼真的造型,协调的比例依然传神。

略显暗淡的釉色自然而柔和,釉中开片细而均匀。

釉面的突起感、翘起感如早春新叶上,细致的的纹路一样,既显轻薄,又十分干净。

就是因为有着这种精品之作,所以,这一时期大量烧制的唐三彩,促进了各种颜色釉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黄釉器,也开始出现分化。

一类是以唐三彩为代表的低温铅釉黄釉陶器,一类是寿州窑为代表的高温石灰釉黄釉瓷器。

黄釉瓷器的制作工艺,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对于陈文哲这样的来说,还真是很简单。

为以寿州窑例,只是先于坯胎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入窑烧成素胎;

在将素胎罩黄釉,再次入窑烧制成黄釉瓷。

寿州窑是唐代著名的黄瓷产地,其最大特点就是瓷色黄正。

比较经典的瓷器有黄地粉彩百蝶金囍字盖碗,这是清同治时期制作,现藏于国博。

当然,这一件瓷器比唐代的要漂亮,但是它也是寿州窑的经典代表作。

时至宋代,黄瓷明显不受社会主流的待见。

因为帝王心性高雅,偏爱唯美纯净之色,故而有了色如“雨过天青云破处”的汝窑、官窑瓷等。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