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058章

作者:疯神狂想

过世的孙先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谜,好在孙瀛洲先生给故宫留下了斗彩三秋杯。

上面的姹紫一色,就是最好的回答。

因此,孙先生的弟子耿宝昌先生,给姹紫一色做了非常好,亦非常到位的诠释,即“色如赤铁”。

所有到今天还在争论,什么是诧紫一色的所谓收藏者们,去故宫见了三秋杯,就不会再争论了。

斗彩三秋杯上的姹紫一色,就是标本。

所以,成化五彩上的“色如赤铁”一色就是“姹紫”。

三秋杯的绘图与色彩搭配,独具匠心。

百合花、野菊、兰草、萱草和山石,大面积用釉下青花显现。

成化青花为国产料“平等青”,呈色灰蓝。

而成化朝釉下青花所呈云朦状,与百合花叶用凝腻红彩填装,串串连连、点点碎碎。

这与浅淡云朦状的幽蓝山石构成反差,显得分外耀目。

蹁跹蝴蝶、蜜蜂填姹紫、蜜蜡黄,尤其姹紫一色,与大面积淡雅之蓝形成鲜明对比,更显超凡脱俗,高贵典雅。

纹饰绘画线条精准细腻,蝶儿、蜂儿,绘声绘色,栩栩如生。

蜜蜂在飞,蝴蝶在舞,花儿在笑,兰草在飘,动静相连,乡居野景,跃然杯上。

《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之说。

三秋,原指秋季的三个月或农历九月。

后来,民间多作三年解,谓一日不见,犹如经历了三个秋季。

其实,最能代表“三秋”的是,杯上所绘野菊和百合花都开在秋季,因此,此杯被称作“三秋杯”。

此杯釉面泛青,肥厚滋润,胎体细润晶莹,玲珑剔透,质如美玉。

胎体在光线透视下,呈牙黄色。

碗底窄圈足露胎处,为浅淡“火石红”。

杯底釉下青花双方框线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巧拙楷书款。

它整体呈朦朦状,有釉泡如珠。

以上种种特征,才让这件成化斗彩三秋杯,成为成化斗彩之中的佼佼者。

第1526章 薄如霓裳,妍丽无匹

三秋杯的器型,是从永乐朝瓷器中的名品“压手杯”演变而来的。

这种杯子的整体造型,尤如倒扣之马蹄,小巧玲珑,甚是可爱。

胎壁薄如蛋壳,从内壁可隐隐透视外壁的纹饰和色彩。

釉子光亮莹润,积釉处泛出淡淡的似湖水般的蓝色。

胎质坚实细密,足底露胎部泛出如炒米黄般的“糊米底”。

青花发色淡雅纯正,堆积处有少许的结晶斑现象。

红彩如鸽血般的浓艳正红,黄彩似鸡油般的娇黄,紫彩似磨砂般的哑光姹紫。

正应了孙瀛洲先生的鉴定口诀:“姹紫嫣红紫无光”。

整个画面布局合理,疏密有致。

看似稚嫩的画风中,却透露出老辣娴熟的高超技艺。

就这样,一副美丽动人的秋天情景,活脱脱的跃然于杯上,仿佛呼之欲出,让人爱不释手。

翻开我们中国的历史: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清代的康熙大帝。

这些有作为的明君,推动着历史蓬勃的向前发展。

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政治上昏慵无能,但是艺术造诣却很高的帝王。

五代南唐的李煜、北宋时期的徽宗、明代成化朝的宪宗。

明宪宗朱见深,是个文弱、迷信的皇帝。

他在政治上没有任何的建树,但是,在他在位的成化年间(1465-1487)景镇御窑厂的瓷器,却表现出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

我国历来是封建集权制的国度,作为热爱艺术的宪宗,就能把政府作为艺术的赞助者和道引者。

他不惜经费、人力、物力大量的精烧瓷器。

因而在我国的陶瓷史上,树立了新的典范。

特别是斗彩的运用,将釉下彩与釉上彩,共同呈现画面的技术,发挥到了极致。

勾勒点染,相得益彰。

所烧成的斗彩瓷器,在当时及后世都享有最高的赞誉。

就是500年后的今天,成化斗彩瓷器仍被公认为最典雅、稀罕、昂贵的瓷器。

所以,就算是到现在,只要是见过这一对三秋杯的,就一定会认为,它的价值远远高过鸡缸杯。

这也是已故爱国收藏家孙瀛洲先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会用20根金条把它买下来的原因。

当年的二十跟金条,价值当年的二十座四合院。

那么到现在,这种三秋杯价值几何呢?

其实,三秋杯并不是只有两只,先前说的是国内只有两只。

在弯弯故宫博物院,也同样的珍藏有一只成化斗彩三秋杯。

目前已知的,在全世界只发现了这三只,其珍稀度可想而知。

当然,还有一些传说当中的三秋杯。

比如“天华堂”所珍藏的一只,如果那只成化斗彩三秋杯是真品的话,将是全世界所发现的第四只。

只不过,不经官方证实,其他一切说是真品宝贝的,都有可能是假货。

既然是假的,那就一定有人作假。

而有信心把赝品拿出来,堂而皇之的说是真品,这自信心就很足。

也间接证明,那件仿品做的有多么到位。

这就是技术,陈文哲已经成为这样的人。

当然,现在他想要仿制三秋杯,肯定不是想要做旧骗人,他只是单纯的喜欢。

比鸡缸杯还要好的三秋杯啊,他怎么可能不稀罕?

真品弄不到,仿制一批留在手中把玩,也是好的。

更何况,这东西是真贵。

只要仿的好,现代三秋杯的价值,也不可估量。

至于到底能够卖多少钱,其实看看现在一些好事的专家学者,对故宫所珍藏的这对成化斗彩三秋杯,作出的市场价值评估,就知道了。

有的说值40亿人民币,也有的说值400亿人民币……夸张吧?

不管是40亿说,还是400亿说,其实都是笑谈和戏言。

但是却从中透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三秋杯是非常珍稀的古代艺术品,是国之重器,无价之宝。

只不过,想要仿制这种重宝,肯定是不简单的。

所以,在看到陈星辰组织人手仿制一些精品杯子的时候,陈文哲立即有了想法。

任何重宝,都不看是凭空出现的。

而只要了解基础,慢慢的来,总会仿制出来的。

比如三秋杯,要想仿好它,最先做的肯定是仿制成化青花杯。

如果连成化的青花杯子都做不好,那就不要眼馋三秋杯了,就算鸡缸杯也不要妄想。

成化青花杯也是很出名的,也不是谁想要仿,就能仿的好的。

成化青花杯第一次轰动收藏界,是在2002年。

当时一只描绘百合花的青花杯,也被称为“肯里夫杯”,是英伦肯里夫勋爵旧藏。

它当年在英伦宝龙,拍出82万英镑,折合人民币上千万元。

而价格最高者,是2013年在香江苏富比拍出的成化青花秋葵杯,也来自英伦肯里夫勋爵旧藏。

当时,这件成化年制青花秋葵杯上拍不到3分钟,就以1.4亿港币成交。

由香江著名艺术品经纪人、“永宝斋”创办人翟健民先生拍得。

翟健民接受采访时说:这件堪称绝品,2亿都不觉得贵。

按照艺术品市场的经济规律来判断,再过30年,它会稳坐我国瓷器价格的巅峰。

秋葵,花开初秋之时,其色鹅黄,薄如霓裳,妍丽无匹。

然芬芳易逝,有朝开暮谢之说。

故惹得历代文人心生怜惜,百般痴爱,遍植屋庐之旁,以获观赏之美。

宋人喻良能,就有“栋梁酣夕照,雉堞蔓秋葵”之句。

明成化皇帝以脱俗超轶的高雅艺术品位,将其移绘御瓷之上,为后世无比推崇的成窑逸品平添一份诗意的柔美。

不管是成化青花杯,还是秋葵杯,涉及到的釉色都不多。

不过是青花和鹅黄,那么一只三秋杯上的釉色呢?

那可就多了,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姹紫!

这一种釉色,在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就展现的淋漓尽致。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的一只成化葡萄纹杯,其造型小巧玲珑,胎质细腻,色彩鲜艳,制作精致。

杯上所绘葡萄、桑椹、竹子等植物,叶为绿色,蔓为黄彩,果实为紫彩。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