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051章

作者:疯神狂想

开光处绘各种花蝶湖石,母子图,牧羊图,乡村风景等纹饰。

这种款式的多穆壶金光闪耀、皇家气派十足,兼具装饰与实用价值。

之前陈文哲做过珐琅器,所以他很清楚,珐琅器分为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錾胎珐琅(又称内填珐琅)、画珐琅三大品种。

这是由珐琅釉,通过不同的加工工艺,固着于金、银或铜胎的表面,经焙烧而成。

而我国最早的珐琅器,就产生于元代,到了清乾隆时期,珐琅器的制作达到顶峰。

明清时期,由于皇室对藏及藏传佛教的重视,许多具有雪区民族特色的器物,开始进入宫廷,多穆壶即是一例。

由于清代大量册封和法事需要,这种精美的法器和摆设,才开始大批量出现。

当时的造办处,生产了许多这类器物。

同时也供清帝赐高僧之用,这才使得多穆壶更加流行。

陈文哲记得有一件上拍的一对多穆壶,壶高28厘米,铜质精纯,釉质细润,鎏金灿然。

这种多穆壶,肯定是清代的精品,而这一对是清代乾隆养心殿造办处,为宫廷制造的御用陈设品。

明清时期,由于皇室的封赏,故多穆壶更是流行,各种材质均有制作。

有金属也有瓷质,且以金属器为多。

主要为各种金属胎珐琅器,存世常有所见。

但是,瓷质多穆壶比较罕见。

也许就是因为比较罕见,加上珐琅器比较难做,所以现在工厂里面仿制的,居然都是瓷质多穆壶。

陈文哲有材料,有技术,更合适有资本制作这种奢华的金胎珐琅器。

但是,他没时间。

他现在只能是看着,看看他随意创建的这家陶瓷工厂,到底能够达到什么程度。

看着眼前的一件仿清乾隆青花花卉执壶,陈文哲感觉比较满意。

他最早能够提供的优质青花料,绝对是乾隆青花。

所以,这种乾隆青花瓷器,他的这座工厂仿制的时间比较长。

要不然,这件青花花卉执壶,也不会仿的这么好。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件瓷器的真品,应该是藏在沈市故宫博物院。

它全高为28.5、口颈为6.4、足径为10.4厘米。

全壶饰以青花釉,壶盖绘番莲缠枝花卉,盖钮为圆环形,可与执壶把端的圆环系绳连接;

壶颈部为一周深色的蕉叶纹,壶身绘番莲缠枝花纹;

腹部为两个菱花形开光,开光内绘有折枝双桃实;

长流部满饰卷云图案,流与壶身衔接处绘灵芝纹;

壶底部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方款。

第1517章 宫廷奢侈品

瓷器的底款,有时候就是鉴定一件作品真伪的重要证据。

比如清代的瓷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底款,就十分讲究。

特别是楷书款,使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因为从康熙时开始的清代楷书款,经过雍正朝的演变,到乾隆时,便基本被篆书取而代之。

沈市故宫博物院藏的这件执壶,造型非常秀美,青花釉色细腻迷人,可以称之为清代宫廷执壶造型的官式典型器皿。

当然,既然要仿,自然仿的就全都是经典器型。

“咦?还有会做画珐琅的?”

终于,走着走着,陈文哲看到了一些有点技术含量的作品。

那是仿的清乾隆画珐琅花鸟小壶,这东西的珍品,现在好像也是藏在沈市故宫博物院。

这件乾隆款的画珐琅花鸟小壶,是铜胎,全高为8.7、口径为5.5厘米。

茶壶为短嘴样式,在此壶盖顶的圆钮为红珊瑚制,圆钮上下有鎏金铜饰,莲瓣纹;

鎏金釉是纯金,在壶把、嘴的根部,还镶有鎏金片,为云兽纹饰;

其金之结构十分稳定,在高温之下,也不会游离出有害重金属。

所以在此壶的盖沿、壶口沿和底足沿处,都采用了鎏金。

此壶之盖、身、嘴、把均以天蓝色为地;

在壶盖的两侧和壶腹部两侧之中央,满饰绿色缠枝花叶,紫红色牡丹花,还有相对起舞的两只彩色鸟,展翅而翔;

在纯白色的壶底中心,有“乾隆年制”四字红色两行楷书方款。

此茶壶为清宫之中的实用器皿,为清中期珐琅器的典型器物。

“谁仿的的?做的很不错!”

“肯定是我做的啊,你先看看我们现在的成熟产品,这些都是你在的时候卖的最火的,当然现在出货量也是最大的,等一会儿,我们去看看新车间。”

看着陈星辰得意的样子,陈文哲也只能点头。

只不过,除了清三代的作品,清代中后期的东西,就不是那么好了。

当然,嘉道时期也有点好东西。

清嘉道时期宫中的茶壶,多采用粉彩,饰粉青地、花卉图、百子图等,带开光,开光内写御制诗。

而清晚期实用茶壶,则带长柄和椭圆形提梁。

陈文哲现在看到的,就是一件仿清嘉庆景镇窑青花莲托八吉祥纹执壶。

首都博物馆中,就藏有一件清嘉庆JDZ窑青花莲托八吉祥纹执壶。

这件茶壶通高为31、底径9.3、口径9厘米。

盖钮圆环形,盘口,细颈,溜肩,垂腹,圈足外撇,颈至腹间设长流和曲把。

器型秀美稳重,壶盖彩绘缠枝番莲,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莲托八宝。

上、下以莲瓣纹为陪衬,流饰折枝花卉,柄是卷草纹。

此类壶是由玉壶春瓶演变而来的,故又称“玉壶春壶”。

此壶仿明代宣德执壶,不如宣德纹样自然生动。

青花色调蓝中闪灰,绘画笔法纤细拘谨,画面显得呆板。

这是嘉庆时的特征,也是典型的清代宫廷官式执壶造型。

还有一件仿清嘉庆粉彩黄地开光御制诗茶壶,这件的真品就藏在沈市故宫博物院。

其实很多清代宫廷的东西,都藏在这座故宫博物院。

这件仿嘉庆粉彩黄地开光御制诗茶壶,高为15.5、口径6.2厘米。

嘉庆时,粉彩器仍为主要的品种,并能保持乾隆时期风格。

这是一件黄釉为地的茶壶,非常尊贵。

在壶盖和器身上,装饰有很多花卉,色彩各异。

在此壶的顶上,还采用了宝珠的形式,为描金叶。

在茶壶的盖之边上、口颈处,从及底部边上,装饰紫红色云纹。

壶的口颈下部如意头纹饰,壶腹部往下用了蕉叶纹饰;

壶腹部有长形状菱状开光,开光内有红釉嘉庆帝御制七言诗文。

其诗为:“佳茗头纲贡,浇诗必月团;竹炉添活火,石铫沸惊湍。鱼蟹眼徐扬,旗枪影细攒。一瓯清兴足,春盎避轻寒”。

款署:“嘉庆丁巳小春月之中澣,御制”。

其下为连珠印:“嘉”“庆”。

从清宫造办处的一些档案上,可以看到,清乾隆朝的一些瓷器,以书写清高宗弘历的御制诗为其特征。

这些诗均为受皇上旨意,特命当时督陶官唐英烧制的。

瓷器上御制诗的装饰,嘉庆时仍有所见,多出现于茶壶、茶碗之上,但远不及最盛行的乾隆朝。

在此壶的底部,采用了豆青釉,在其中间的留白之处,为“大清嘉庆年制”红釉篆书款。

这种黄釉器,应该是请后期时期少见的精品。

像是这样的经典之作,还有些,比如清道光粉彩粉青地开光百子花卉执壶。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的清道光粉彩粉青地开光百子花卉执壶,高为30、口径为6厘米。

表面以粉青釉为底,饰以粉彩图案。

壶为圆腹,弯流,曲把,矮圈足;

盖纽为环形,盖面绘如意云纹及缠枝花纹;

口、盖部各有描金,口外部有胭脂水缠枝花纹;

颈部前后两侧有金色寿字、红色蝙蝠及缠枝莲纹;

壶全身为粉青色地,满饰缠枝花卉,腹部前后两侧有串莲构成的开光,内均彩绘百子图案;

壶把为扁带状,里面为赭石色,外边为卷草纹,把顶处有一红色螭龙环;

壶把和流外侧,均饰有双喜字;

圈足上绘有回纹,底有朱色篆书“大清道光年制”方图章款。

此壶造型秀美,色泽明艳。

加上题材是少见的百子图,还有用到描金、螭龙等。

这样的壶型,不管是谁,一看就知道是宫廷御用之物。

黄釉器、龙形器、描金器,这些都不是普通人能够使用的。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