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037章

作者:疯神狂想

作伪的就依其说,将原碑损坏字或断裂处,在碑上嵌蜡填补以充旧拓。

故凡旧拓帖发现在考据处,显得笔力软弱可疑的,或者发现纸墨不够年代,都要引起注意。

这些其实都还算可以,造假的伪刻还有一些特别容易辨认。

比如有一种石碑,虽然尚有人间,但因路远推拓不便,或因年代远字迹模糊缺损,碑商依旧拓,重刻冒充原石的叫做翻刻本。

翻刻本大都仓促刻成,刻工又多半是文盲,字画错谬很多,而且原碑尚在,因此没有什么价值。

之前也提到过,这类刻本乾隆、嘉庆以后种类很多,有石刻、木刻、灰漆、泥墙刻等。

其中尤以瓦灰拌生漆或泥土制版翻刻的最多,因本轻利重翻刻便易,较木石刻的更为粗劣,而流通上市的也最多。

陈文哲害怕的就是遇到这种古刻,因为这种古刻,就算是有一定的历史,也没有多少价值。

造假的方法很多,但是辨别的方法也不少。

比如遇到墙泥本,这种方式是将原拓本拓在墙上,然后刻出来再用宣纸拓写。

这样生产出的碑帖,并非从原碑上拓下,而是从墙上拓下来的。

拓好后,作假者再将纸张做旧,并按旧拓本出售。

辨别方法也很简单,真正的老碑由于年代久远,在经历风吹雨打后被风化、腐蚀,碑身上会出现一片一片剥落的石花。

这些石花高低不平,分布并无规律。

而大部分墙泥本完成后,为了制造出石头风化后高低不平的效果,通常将石灰撒在墙上伪造风化点。

第1498章 祖本、孤本、珍本、善本

如果碑帖的风化点十分均匀,那藏家可要多留个心眼儿,没准这件东西是假的。

真的石花向内凹,碑帖上会出现白色的痕迹,也就是俗称的阴文。

而撒出来的风化点往外突出,反映在碑帖上是黑点,也就是阳文。

这个方式可以有效地分辨,原拓和仿拓。

另外,老碑经过常年的风化,有时会出现裂痕。

这种裂痕在原拓本上十分自然,而仿制品上的裂痕,则有明显的修饰痕迹。

这些只要了解,还是很容易做出准确鉴定的。

再有就是遇到木刻本,这种用木头雕刻原拓本的方式,一般以对联居多。

辨别方法只要知道,或者说了解这种作假方法,也比较容易鉴定。

木刻本的纸特别薄,凹口棱角很尖,看上去特别楞。

最难以鉴定的,肯定就是原石刻本。

若原碑已毁,再找一块大小差不多的石头,将原拓本重新刻在石头上。

这种方法只要手艺比较好,就十分难辨认。

当然,难以辨认,但并不是没法辨认。

真要说起来,辨别方法更简单。

因为这种方法刻出的文字,很容易因为技术不娴熟出现误差,笔画的粗细与原拓本有出入。

而如果技术娴熟,那么鉴定起来就很麻烦了。

当然,如果真遇到这种原石刻本,那也说不上好坏。

你要说它是假的,还真就是翻刻。

但是,能够翻刻的跟真品相当,而且原石还毁了,那么这种翻刻的原石刻本,有没有价值?

不止是有价值,而且价值还很高。

就算是现代艺术品,只要存放的时间足够,也总有一天价值也会飙升。

这也是很多仿品、翻刻,随着历史时间的流失,反而有了很高的价值的原因。

最后还是说回翻刻本,这种之前说过,翻刻本就是先在原碑上进行仿造。

一般是把糊满石膏,将石膏取下后,在石膏表面再糊另一层石膏,第二层石膏取下即成翻刻本。

由于原拓本应为阴文,所以需要将第一次变成阳文的石膏再翻刻一次。

辨别方法只要了解制作方法,也不太难。

经过来回几次套模、翻刻,点、撇、钩、尖等笔画均比原版清瘦,石花的大小多少有些出入。

其实,对于碑刻来说,最主要的还是本身的品质。

就算是假的伪刻,碑刻也有一定的价值。

毕竟是刻制在石碑上的文字,如果没有点本事,那还丢什么人?

所以,最重要的是品质,而品质决定其价值。

决定碑拓价值的,首先是书家创作水平高低。

即便是无名书家,如果属于某一历史阶段的代表性书作,往往也颇有价值。

北魏时期书家大都不留姓名,但并不影响其艺术价值。

其次是刻工手段,最具代表性的如唐代褚遂良《大雁塔圣教序》。

这一块石碑,便是由名震一时的刻工万文韶来完成,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运笔神韵。

再次是拓工手艺,包括所用纸张好坏、锤拓优劣,以及用墨考究程度。

如果任何一方面处理不当,则影响拓本神韵。

根据前人经验,碑帖拓本鉴别首先从纸墨来衡量。

古拓有南北之别,北纸厚,纸纹横向,质地松,不易受墨。

因而北墨色青而淡,不和油蜡,总体上色淡而纹皱;

南纸细密,墨用油烟和蜡,色泽纯黑,且面有浮光。

如果是伪品,以手指揩抹,必然皆黑。

因为古纸存有特殊性能,表里不一。

虽面黄而里白常新,不易变色,造假者常里外一致,看起来较好,其实必伪无疑。

一般说来,经过千百次的锤炼,不断损坏刀口,走样变形,所以拓本是愈早愈好。

未经刷裱的,比已装裱的要好,整幅的毫无疑问要比割裱成册的要好。

决定拓本价值的还有年代长短因素,可以通过校勘拓本著录查核。

碑帖年代通常有三个,即书写年代、刻碑年代、拓本年代。

前二者基本上时间相隔不是太长,通常所指称的碑帖年代指拓本年代。

这一点可以根据碑帖本身的题记,和收藏印章来判定。

如果经名家收藏,且有切实可信的印鉴则价值更高。

在这之前必须弄清摹本、重刻本、翻刻本、伪刻本、补刻本、祖本等概念。

重刻本是相对原刻本而言的,凡确知一书重刻于某本,方可称为重刻本。

然而情况复杂,与初刻本相关,没有确切的把握,不能随便判定重刻本。

因为重刻与翻刻意义相近,容易混淆。

重刻本就是将经过校勘的底本,重新雕刻。

其行款版式,可与原底本相同,也可以不同。

翻刻虽也是重刻,但翻刻则是依底本原式照翻,非但行款字数一仍其旧,甚至讳字、刻工姓氏也照样翻雕。

所以在运用重刻本称谓时,一方面要注意是重刻某本,一方面还要注意是否为翻刻。

造假者根据书本上的资料杜撰成文,进而书写镌刻乃伪刻,毫无价值可言。

书籍或碑帖最早的刻本或拓本,为以后各本所从出者即为祖本。

如果属于祖本、孤本、珍本、善本,一旦流传有序,自然价格不菲。

从一般意义上讲,物以稀为贵,其中孤本、珍本价值最高。

如今汉魏碑刻之类,明拓、清初拓本为善本,唐碑宋拓、明拓为善本。

不论何碑,只要清代出土的初拓皆为善本,有题签、题跋、收藏印记的亦为善本。

再说碑帖,作为一个古老的收藏品种,在火爆的艺术品市场中,并不起眼。

现今在很多人的收藏意识中,皆是“收藏=市场=增值”这样的公式。

鲁迅生前便广泛收集碑帖,好像从来未变成商品销售。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珍贵拓本已难得一见。

市场中流通的大多数拓本,一般都是通过翻刻、填蜡、填墨等办法制成的。

所以现代的拓本,上手须慎重。

在嘉德、翰海公司的拍卖中,一些拓片的价格,可都不高。

比如《李思训碑》拓片,只有4400元。

其他的《争座位帖》拓片6600元,《朝侯小子残碑》7700元。

还有之前提到过的《乙瑛碑》,这种拓片13200元。

《爨宝子碑》的拓片,则能卖到16500元。

第1499章 有假无真

碑刻拓片单件成交较高的,是《龙门二十品》,拍得11万元。

2003年,大海博物馆斥巨资,收购宋拓《淳化阁帖》,当时的价格不菲,但那只是个案存在,不过却引发相当大的争议。

碑拓拍卖出现过“黑马”,比如翰海拍卖三国《王基残碑》拓本,以34.1万元成交。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